?
李严身为两朝老臣,蜀中一系的代表人物,先帝托孤大臣之一,地位自不消说。虽然是后来在朝堂上败北,被削爵夺官,但也是门生故吏遍天下、芳菲桃李溢朝堂。李严在任的最后官职是尚书令,在李严去职后,此位一直悬空,只设仆射几人以处理事务,张绍、李福即是仆射队伍中的一员。即便是现在提及李严,百官还是有意无意地坚持用“尚书令”来称呼他。
昔年丞相诸葛亮与尚书令李严、镇军将军赵云的龃龉,朝堂上的诸人几乎皆有经历参与,即便是后进新秀,也从听闻中知道的八|九不离十。
虽然丞相诸葛亮执法公正,但是在情感上还是不免偏向先帝旧臣,而尚书令李严则是蜀中旧臣的领军人物。镇军将军赵云由于身份特殊,而且为人淡泊名利,是以一直以“平衡点”自居,应该说除了皇家,赵云不会效忠任何势力。
这场斗争虽然最后以丞相诸葛亮胜出,但是影响匪浅。诸葛亮成立相府,而李严的蜀中一系却并未就此消失,短暂的蛰伏只是反攻的前夜,他们一直磨牙吮血,等待时机。而赵云的禁军系统虽然四分五裂,但是还是衍生出了一批“保皇党”。
诸葛亮在世时,三派或许能够维持和平的假象,此时平衡破裂,朝堂自然会有巨大风波。听到李严的名号,群臣前倾后仰、坐不安席,虽然知道李严到达还早,但还是纷纷伸长脖子望着门口,同时交头接耳,猜测接下来事情发展。
有的说李严会是下任的丞相,届时蜀中一系得势,相府完蛋,朝堂大洗牌;有的说李严不过是以老友的身份来送丞相最后一程,陈顿久了,早就无心朝堂,只等着丞相下葬之后即回归田园了……种种说法,众说纷纭,虽然还有一个最大的可能性,但是刘禅还坐在朝堂上呢,众人就算想到也不敢置喙。
******
听见李严到来的消息,蒋琬心中亦是极度震撼。当年李严刚开始率领蜀中群伦对抗丞相的时候,相府还未成立,蒋琬也还没出仕入朝。事情起端无从说起,不过李严与丞相诸葛亮一开始从根本的利益出发点就不同,矛盾自然无可避免。不过蒋琬倒是对二人的事情也有所经历。
建兴二年,丞相诸葛亮提拔蒋琬进入相府。建兴四年,丞相诸葛亮一心北伐,亲自领兵出汉中,而李严当知后事。但是当李严满心欢喜赶往成都的时候,却被告知丞相已经将成都的军政大权交予后军师刘琰全权负责。当时刘琰的态度相当强硬——就连城门都没让李严进来。
李严被如此消遣,怎能咽下这口气?虽然当时强忍着没有发作,但是回到永安后就第一时间就写信给诸葛亮质问此事。结果前信方发出两天,李严就马上又书信一封,自求为巴州刺史。
当时荆州已经被吴国夺取多年,大汉也只剩益州一地,而益州又分为汉中、巴、蜀三大部分。按照李严的想法,陛下是蜀中之主,你相府的魏延占住汉中,那巴中怎么也应该归我管吧?
结果这个提议被诸葛亮一口回绝,连带着刘琰一事也就这么带过了,就连一句歉言也无。自此两人矛盾正式升级。
未得到巴州的李严并未就此放弃,主动移屯江州,建筑大城,拜表辄行,连带着将原来永安的官员僚属也一股脑带走了。在李严治理下的江州,俨然成为一个国中之国。然而永安临近东吴,却是军事要地,不可一日疏忽,既然无力制止李严,诸葛亮也便忍气吞声了,同时将赵云麾下大将征西将军陈到调至永安驻防。
本来先帝去世,两人同为顾命大臣,倘若遇到军国大事,二人还是能够以国家为重,主动妥协让步的。结果经此一事,表面的和平也烟消云散——只要是诸葛亮提出的建议,蜀中一系一定反对,反之亦然——这已经完全是为了反对而反对了。
建兴五年,李严策反曹魏新城太守孟达,时值诸葛亮北伐期间。李严本出于国事考量,计划孟达与诸葛亮里应外合,如此则大胜可期。
但是诸葛亮在得知孟达与魏兴太守申仪有隙后,反而故意漏泄其谋。申仪密告于魏国西军大帅司马懿,孟达恐惧欲举兵时,司马懿又以书慰解孟达,言自己得知孟达与申仪不和,申仪所告,全是出于私情,属胡言乱语,孟达就此犹豫未决。然而,最终司马懿还是决定除掉孟达,自长安而新城,长途奔袭只用八日,措手不及下,孟达毫无抵抗地就被处死了。
李严的策反计划,的确于国有益,同时又有与诸葛亮和好之意向,然而结果如此,二人自然更是矛盾深结,再无回圜可能。
建兴八年,曹魏大将曹真领兵进犯,诸葛亮率众抵抗,征召李严发兵救国,结果来自李严处的回覆却是一纸任令——李严上表推荐自己的儿子李丰为江州都督。面对如此局势,诸葛亮也只能委曲求全,点头应许,等到朝廷关于李丰的任命书正式下达后,李严才派出自己麾下的两万人赴援。援兵未至,即得到魏延、王平大破魏军的消息,如此倒是省的折腾了,李严的兵还没走到终点即调头回了老家。
这可气坏了诸葛亮,李严这不是明摆着光收钱,不办事吗?两人就此事互相上表参劾,更是打了很长时间的口水仗。
诸葛亮、李严二人矛盾就像这样越积越深,终于在建兴九年,诸葛亮以运粮不力为由,联合刘琰、魏延、吴壹等二十余位高官一起上书弹劾李严,李严就此黯然下野。
******
在蒋琬思量的这会儿功夫,费祎已经给他打了多次信号。蒋琬明白那是什么意思,如今看这情形,分明是刘禅已经倾向与蜀中一系,而今招来李严,就是想敲山震“虎”。将李严这大佛往朝堂上一放,到时候哪还有相府的地位?
对于群龙无首的相府诸人,祭奠丞相与迎接李严这两件事权衡利弊下,的确应该力争后者。但是蒋琬心中就别着那么一股劲,认为自己可以面面俱到。心中突然想与这传说中的两朝“元老”较量一番,而且他也坚信自己绝不会输。
蒋琬此时却未曾想到自己被算计了。刘禅早就料到相府诸人会对禁止祭奠诸葛亮一事揪住不放,是以先行放出诱饵。等到有人站出来,据理力争后,自己假装退让。相府虽然获得了胜利,但是却是驳了皇帝的面子。这时候再提出第二件事,相府诸人想必也不会太为难皇帝了吧?
想要一个人接受不好的事,只要强加给他另一件更坏的事就好了。
此时朝堂上的诸人已经听见殿外有宦者在远远的唱名了,“尚书令李严、劝学从事谯周、车骑将军张绍觐见——”想必不出百步。
“尚书令李严、劝学从事谯周、车骑将军张绍觐见——”近了……
“尚书令李严、劝学从事谯周、车骑将军张绍觐见——”更近了……
众人一时又紧张起来,相府诸人更是如坐针毡。费祎是一下又一下的擦着汗,然而反观蒋琬超拔人群、跪在大殿正中,脸上却丝毫不见慌张、恐惧神色。费祎又一次自叹不如。
其实此时蒋琬的心情是极度复杂的,有背水一战的觉悟,面对劲敌的勇气,同时又参杂着些许紧张、一丝恐惧,此外还有点滴的期待雀跃。恐怕就连蒋琬自己也无法解释清楚。
当唱喏声又一次在身后响起后,蒋琬听见了有“窸窸窣窣”的声音——是李严在脱鞋。依照常理,只着长袜在毯子上走是几乎没有声音的,但奇怪的是,蒋琬就是在人群中听见了李严的脚步声,而且如此清晰。
“咚——”一步,“咚——”又一步。仿佛李严的每一步都压在蒋琬的背上,距离越近,声音越清晰,而蒋琬的身子也就越压越低。
当蒋琬的头完全触碰到地面时,脚步声也正好停止。然后便听见一个雄浑的嗓音说道:“草民李严,拜见陛下——”然后那声音的主人就跪在蒋琬身子稍前的位置。
等着李严说完,谯周与张绍方才出言拜见。
“路上辛苦,三位爱卿快快请起——”自开始上朝就陷入沉默的大汉天子刘禅此时终于开口说话了,声音中有些许的颤抖,是激动?还是恐惧?
蒋琬无心去研究刘禅的情感,这李严给予的压迫感比之朱黄夫人有过之而无不及。或许是因为熟悉丞相的原因吧?蒋琬自己从未在丞相身边体会到这种压制感。“对于蜀中一系的群臣,丞相也是如此的可怕吗?”
此时蒋琬又听见李严回答:“谢陛下——”然后听见他站起的声音,李严并未随着张、谯二人入列,而是站在原地未动。蒋琬甚至能感觉到他带着一抹轻蔑的笑容在俯视自己,那目光像利刃一样,扎得自己背部生疼!
本来蒋琬还准备与李严赤膊一战,但是此时脑中却一片空白,明明准备在李严进来谢恩起身后,自己便去打量他,如果他敢对丞相不敬,那自己有千言万语去反驳、去斥责……但是此时就连动弹一下也不敢,面对面的对抗又从何说起?
此时的蒋琬只有一个想法最为清晰——逃!逃得越远越好!我绝对不是这李严的对手!
——————————————————————————
今天会发三章,随后还有。
(https://www.biquya.cc/id48708/2613071.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