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光如流水,濯足长流,抽足再入,已非前水矣!”
这话一直不知是谁说的。曾几何时写在书本前页,特别在给朋友和家人的信中,也曾不失时机地插入这句话。虽不知别人对此会有何样感受,但我自己直到今天偶尔想到这话时,依旧会自觉放弃无所事事的闲逛或风凉,赶紧拿起来一本书,认真去读着、念着、想着。
“读书是否是一种浪费时间?是否只有游历远足,才是人生应该努力追求的生活目标呢?”
那日,两位朋友刚好第二天都要出国,一个去俄国探亲,另一个要到日本公干。为此,几位老同学和朋友聚在一起,算是为他俩送行。因为都是从小长起来的,而今行业尽管不同,但言谈中最多的话题,除了青春年少时种种插曲和某一个人小时候的故事外,再就是感慨时光飞逝,以及一带而过地坦露点生活或工作上,彼此相似和大同小异的无奈了。
其实,这样相聚虽然时不常地进行着,甚至已经维持了许多年。但事后,回过头来再看一看和想一想。也不难发现,而今这种聚会,已不再像过去那样单纯,里面难免牵扯有谁谁之间的利益纠葛或人情关节。大概正因为如此,才需要这种环境和气氛,来维系一下感情并融洽一下关系吧。但是,在这种场合下,彼此都不会切磋、触及与权势金钱等利益上问题,公开畅谈的都是再琐碎不过的庸常小事,但隐藏其中的诸多关照和互助,彼此却是心知肚明的。
不过,也就是在这次聚会上,一位经常出国的老总谈起了他曾在国外机场休息室里,见过的一本书。其书名,大概是《人生应该去的世界六十个地方》。随后,谈话焦点主要集中在据说是这本书名字下面的一行小字上,即“把你的每一天当成人生的最后一天来渡过。”
虽然,并非每个人都被这句话打动得侃侃而谈起来。但是,就在一刹那间,无论是正在说话的还是不说话的,都禁不住对“人生无常、光阴不再”之类话题,显露出一份无法掩饰的沉思和凝重……在眼光,在心头,在空气中。
提起这话题的朋友,不无欣喜地说道,他自己已光顾过书中所说的一半以上的风景名胜。而我却甚至连他提到国内的仅有几个地方,也没有亲自去过。不过,我自己既没有气馁,也没有心生多少羡慕,更没有因此而畅想什么计划和打算。只是聆听着、闲聊着,偶尔问一下,这里或那儿的风土民俗以及相关文物国情等等。
记得曾经问过一位在国内四处开展业务的朋友:“你如何看待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的事情?”她的具体答复,此刻已经全忘了。但我自己的解说,因已久蕴心头,所以至今还想着并坚持着,即“读万卷书”就等于“行万里路”。
当然,对于注重实践经验的人们而言,批驳类似“读书雷同行路”的观点,一点都不困难。因为,自古以来读死书和死读书的人,实在太多。所以,对于上面观点中把“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之间关系用“就等于”“相当于”或“雷同”的说法和真意,要想讲清楚了,事实上也不是件特别容易的事情。
其实,现如今没有多少人会把类似“知难行易”“知易行难”“知行合一”等言论当作世界观、价值观之类事情。进而,针对这样一种认识,所给予社会生活上的影响、价值和意义,也只是少数“爱较真”的人,觉得很有讨论、研究和宣贯之必要吧。
毋庸讳言,当下在时常听到歌唱或颂扬华夏文明相较于其它古代文明,有着更加具有生命力的事实下,面对现今大陆华人在全球统计的每日每年读书人数之中,所占比率和排名位置。不知是否有人认真考虑过,在最先进、最正确、最科学而最具发展前途的理论指导下,我们的国民大众每日每年究竟都在做些什么。
“读万卷书等同行万里路吗?”对于我自己曾经侃侃而淡、置信不疑的肯定解答,此刻也不免质疑和困惑,旋即又陷入不尴不尬的自闭缄默之中!
(2003年7月27日草,2014年6月整。2015年3月13日修。)
(https://www.biquya.cc/id48592/2582758.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