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济南,尤其是对她的环境气候,我总矜持一份不尴不尬的心态。而这份心态形成,并非有生既来,而是后天造成的。若更清楚些去说,则是在外求学和走南闯北之中,在知晓了更多针对性议论、比较性说明以及一些地方性偏见之后,才逐渐成形起来。
过去岁月里,在曾经的老师、同学和朋友里面,但凡非地道的济南人,的确就没有一个在我面前赞美过济南的气候。但是,在他们中间,却又实实在在地对济南,确实经常有着“夏日午夜前酷热难眠”的抱怨,亦有过“春秋风沙扑面迷眼”的笑谈,更有近似亵渎般的直言不讳:“干燥少雨,风大无雪,冬似冰窟,夏如火炉。”
其实,对于济南环境的气候,任何人都无须卖弄近代老舍先生的赞誉,仅需要她或他或他们亲自在这个城市里住上三年两载后,也就不难发现,这儿确有显而易见的“春季多风、夏季酷热、冬季干冷”,也不乏见到“唯有秋季的天高云淡、风和日丽”,除此以外,人们或许还会发现,在这里不但有“四季分明、节气应时”一类的唯华夏文明拥有的古色古香,而且可以在每一季节的转换中间,俨然充斥着地方特色极其鲜明的气质和景观。
初春,仿佛总笼罩在隆冬的淫威下,但在济南名人李清照的“春寒料峭”之词情诗意中间,弥漫着万物复苏的勃勃生气。
夏日的登场,始终风风火火和热情洋溢,但当人们尚在慨叹仿佛都是“秋老虎”一般的燥热异常之际,晚风却总是携带着沁人心脾的清凉。
秋天之中的济南,无论徜徉山峦、街巷,抑或漫步湖畔、河堤,即便独自在房舍或院落一隅读书冥想时刻,却总能于无处不在的自然、慵懒而淡雅气息中,觅得见老舍先生影影绰绰的身姿。
至于这儿冬季,气候特色则完全被“过年”浓烈的齐鲁风情和孔孟文化之氛围,所冲击和替代了。从华夏民众所谓“年的情节”之中,也更能体会并凸显出齐鲁儿女在此地此季此种时刻,于人格品质上,尤其彰显的本色和景观……狂风劲舞,吹得尽败叶枯枝;数九寒天,难阻隔聚家归途。
是啊,每逢春节,凡四面八方的山东人,尤其父母尚在者,伴随冬季渐行渐远和除夕临近,齐鲁儿女每一颗肝胆心脑里面,无不涌动着一股股抑制不住急切期盼“回乡”“回家”“聚首”“拜年”的欲望和冲动。
此刻,立夏已过,戊子年(2008年)的夏季,正当其时。不过,前日听收音机里说,济南夏季要到5月15日,才真正开始。尽管,如此信息只是在清晨上班途中的偶闻,但这样一种源于正统传媒的话语,却让我当真起来。于是,暗自嘀咕:“哦,原来各地方步入夏季的时分,还有一点不同哩!”
关于各地方节气时刻的来由,我不曾用心研究,仅是通过类似“冬至饺子、夏至面条”样子的生活习惯,才留意它的存在。不过,即使凭借生平中年复一年寒凉酷暑的历练,无论你身居何处,大概都不难理解,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单单作为天气“风、寒、燥、湿、温、热”等征候变化的界标,若说其与时日和气象变迁,每每都吻合的丝毫无误,则无疑是信口雌黄和自欺欺人罢了;若用“虽不中,不远矣!”的俗话,去闲说、去察看、去分析,毋庸置疑,经常是那么科学而又实在。
近来,室外的气温,急速地上升了许多。前几日,满目所见,还是“二八月乱穿衣”的老样子,而眼下,抬头四望,且已经遍地夏装了。
难怪济南老人们常说:“济南春脖子短,昨儿才换下秋衣、秋裤,今儿就穿上凉鞋、背心了。”
说到济南春季的短暂,我始终不曾认同过,特别在现代都市里,当棉袄、毛裤基本退出了历史舞台,而牛仔裤、露脐装、香肩短裙,整个儿四季不分,甚至每时每刻都在招摇过市并变得习以为常的事实之下,谁还真正在意什么节气划分和“春短夏长”呢。
(戊子年孟夏夜草写于泉城济南。2014年4月修。2015年3月4日整。)
(https://www.biquya.cc/id48592/2582742.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