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玄幻奇幻 > 游览参观偶记 > 第八章齐国故都“临淄”

?

  “营丘、临淄;殉马坑、四王冢;姜齐、田齐;管仲、晏婴;八百周、八百齐……”

  由临淄出发归来,女儿抱怨我没有带回礼物,并问到那儿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我即刻把刚刚在临淄弄扎实的知识,顺口一股脑地全倒了出来。

  “你一天去了这么多地方啊?”女儿十分惊奇地问道。

  “傻丫头!这些知识都是从一个地方学来的……博物馆。”我诡秘地冲她一笑。

  由济南走济青高速北线,驾车东行一个多小时,即可到达据说是齐国都城的“营丘”,即现今淄博地区的临淄市。

  去临淄前,就暗自盘算过:“虽然时间紧,力争到博物馆看看。”

  对于临淄历史,过去没有特别用心过,即便说这地方曾经是齐国都城“营丘”的事情,也只是在当地接待的同志强调之后,才确定下来。

  八十年代期间,我自己因上大学的缘故,经常乘火车奔波于青岛与济南。就在这两地之间,当时有一个比较大的火车站,叫作“辛店”。每此回家的途中,当列车一过此站,整个身心即刻会兴奋起来,因为经验告诉我:“到了这里,就离家不远了。”

  1989年7月毕业时,我送女友(现今的妻子)回家。那时候,不管是列车还是长途客车,都好像特别短缺,主要是车次少,任何一辆车上或一处车站周围,同样挤满了人。当时,在辛店下了火车,我俩拖着行李,急忙赶到了长途车站,却发现还要等三四个小时,才能有客车起行。那会儿正值七月中旬的一个中午,天气酷热难耐,到处的人,多的甚至找不到一个乘凉的地方。我们把行李寄存起来,本想借这段时间逛逛这座城市。但是,问过一个当地人,他却说,除了车站附近有个服装市场之外,这里根本没有什么游玩的地方。

  在临淄期间,我闲聊起上面的经历,陪同我们的一位在旅游局工作过的同志,笑着给我说,当时的辛店就是现在的临淄。八十年代,当地人还没有打出“齐都”文化招牌的意识,只是到了近些年,这儿人们才越来越多地看到地域文化的价值,各级政府开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始全面保护和开发旅游景点了。

  忙完公务后,当地官员提到一连串可以在当地游览的名胜古迹。我建议参观一下这儿的博物馆。一起来的同事,却有些不理解,半开玩笑地说,博物馆各地方大同小异,就是一些坟墓里面挖出来的坛坛罐罐,到临淄最应该参观著名的齐长城遗址。

  我给他解释道,齐长城在济南的长清也有,虽然没有这儿修缮的完好,但建筑材质及形态大致雷同,而对一个地方要想了解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只有到博物馆走上一遭,才能知道其大概和所以然。

  大约用了一个多小时,我们一起走出了博物馆。虽然不清楚别人从中学到了些什么,但就我自己而言,确乎从中印证了许多年之前,既有过的一份意识和觉察。

  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集合成型的春秋战国年代,齐国和鲁国的地理位置,尽管唇齿相依,但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上,其二者之间,却有着诸多方面的差异,甚至是很大区别。

  齐国,多为丘陵、盐田和碱地。在姬姓西周朝代的大部分时间里,作为姜姓齐国的大片土地上面,不可能是什么鱼米之乡,也远非所谓的富饶之所。但是,恰恰在这一地域内,仿佛通过某些特殊渠道,沿袭传承了华夏中国由来已久的诸多神秘而传奇般的生存技能,总是周而复始地冒出一些在医巫、军事、冶炼以及权术谋略等方面的奇能异才。其实,也正因为如此,才使这一方天地,纵观跌宕起伏的八百年姬周之天下,无论于资料稀缺的西周还是在文化喧嚣的春秋及战国,都于经济、文化和军事活动等方面,始终精彩纷呈,成为了颇能引人注目的所在。

  鲁国,因在姬周分封之初,便赋予了史官的职能,特别是历经孔子进行史料整辑、著书立说等文化贡献,更加之汉唐以来封建王朝及学者文人对儒家思想倍加赞许、利用和推崇,从而导致了过去和现今的人们,在读书思学中间,始终用姬周时代“鲁国”思维模式,来观照、省醒和温习着中国历史资料和人文思想。

  事实上,自秦汉以后的中国,有识之士一直试图找寻像齐、楚、秦、晋等一些诸侯国“史官”笔下,甚至有可能还有周朝正史眼中的,无论华夏整个版图抑或局限区域的文化模式和史料全貌。然而,至今也没能得以成全的这一缺憾,也只能从偶或发现的民间秘籍或历代考古中间,通过残留或遗存的点滴信息,去解读,去思考,去探寻,被埋没已久的智慧光环,并必将耗费更多的时间、物力和人力,才有可能拼凑起来一直被“天灾人祸”打断了的人文长链,最终补充、完善和还原从来就是丰富多彩的人文知识,进而应用于启发人性头脑,去实现全人类更为博大、久远和美好的理想世界。

  (2006年3月中旬,2014年3月修。2015年3月4日重整。)

(https://www.biquya.cc/id48592/2582743.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