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济南还没去青岛上学之前,根本不晓得,济南夏季的炎热高温,其实是有些出名的。
八十年代初,国内高考阅卷,一般是经过挑选后各地市区县的优秀老师们,要集中到一个城市里,集体批阅和汇总。那些年头,在山东是否有到过集中到其它地市阅卷的范例,我没有查询过,但山东省集中在济南市阅卷,是一定有过的。
刚入大学校门的日子,已经是立秋后的九月了。那时候我自己,虽不知道济南已经因夏季炎热而出名,却已经明了一般济南在立秋后,除了偶或遭遇“秋老虎”之外,通常都会是一日胜过一日的凉快。这正如老舍先生描绘的一样:“秋天的济南,的确是这儿最美时节。”但是,今天细想起济南秋天的美,其实不过就是与其它季节比较后而出来的结果罢了,特别是渡过了一个干燥炎热的夏季后,尤其显出一份秋高气爽的显然和惬意。
最初,让我知道济南特别炎热的人,就是在刚入校门时的一位大学老师。这位老师,在极力夸赞青岛气候具有十万分迷人的魅力之后,或许为了强化如此感受绝对没有溢美之词吧,他随即说起了那些年,每次到济南参加高考阅卷,就如同掉入了火炉里一般,不仅是白天热得吃不下饭,甚至晚上,必须挨到午夜之后,起了一点凉风时,才能够躺得下。至今依然记得,当时这位老师,还即兴举了一个鲜活的例子,惹得同学们轰堂大笑。他说,在济南,夏天里把板凳放到太阳下,一会儿再拿到屋里,就没人敢坐上了。
上大学时,只要有空闲,我总爱到各省市转转。由此,在那期间,也相识了不少全国各地的同学和朋友,就在这种交往中,才陆续听到他们,时常会议论国内“四大火炉”的话题。
“四大火炉”究竟是指那几个城市呢?即使在今天,我自己也没有真正弄得一清二楚。不过,在以往像是武汉、南昌、南京、重庆、济南等城市,每每于闲言碎语之间,都会被时常提及。
其实,关于国内“四大火炉”的不同说法,在我看来,主要区别还在于是否有“江南”或“江北”地理位置上的划分。仅就上面提到的几个城市,因为,像武汉和重庆,我至今也没有去过,所以,对于那儿的夏天,究竟是如何样子的热法,也就不好乱发议论了。但是,对于南京和南昌的热,我是领教过的。因此,不妨在这大热天里,给予杂咀稗说一番。
公元1987年夏,我和几个朋友,搭乘熟人联系的免费列车,到黄山游玩。记得中间几次倒车,夜晚到达屯溪的那天,刚好是八一节。当时,黄山门票两元钱,索道还没有建设,而从黄山游完返回南京时,应该是八月三四号了。又因为要搭乘的免票列车,必须隔日才能路过。由此,在南京逗留了一天。
在南京那一日的白天,去观瞻雨花台、南京长江大桥和中山陵之际,天空一直下着细雨,也就没有感到有多么异样的炎热。到了下午四五点钟,于白下路附近找到了一处住宿,当时雨已经停了,我们一行人,本打算到附近大商场里转转。未曾想,来到了一个稍大点的国营商场,尽管敞着大门,门前却坐着一位手拿蒲扇的老师傅,印象中在他身旁边,还立着一个纸箱子做得牌子,上面写着:“天气炎热,暂停营业。”
虽说对于在南京市区内遇到的这一件事情,至今记忆犹新,但此刻,我自己也尚且觉得,那会儿“因炎热停业”,好像不大可能一样吧!难道那时候商场里,还没有空调或冷风设备吗?或许,那天碰巧大面积停电?或许……总之,正是这份印象,才让我意识到何谓“火炉”样的城市,更尤其是到了夜间九、十点钟以后,南京那横平竖直的大马路上,依然灯火辉煌和人来人往的热烈场面,至今让我觉得:
“他们并不是出来消费,而是不得不在外面纳凉吧。”
八十年代末,具体在公元1989年,也是在八一节的那一天,我作为校足球队成员,赶到了南昌,参加华东六省一市医学院校比赛。在那儿一周多的经历,至今不单念念不忘,甚者每逢高温炎热时,便会当成了我特庆幸生活在济南的一个理由。
夏季的济南,白天高温在三十五度以上,可谓习以为常了。在没有到过南昌之前,不仅是我自己,大概夏季在济南的人,都会一再抱怨或最不能忍耐的就是这儿高温加干燥,即使不像今年这样每每会有昼晴夜雨的出现,但夏季济南的夜晚,也确实如同曾经听说得一样:“……近午夜时,总会有丝丝的凉风……”所以,在凉风之下,美美地睡上一整夜,总是不成问题的。
若说“夏季因炎热烦躁的以至于夜不能寐”,我即刻就会想到南昌的那段生活。当时,白天参加高校的足球赛,按说剧烈活动后,到了夜晚本该睡得很沉。而事实上,恰恰相反,每夜的一两点钟,我都会被热得爬起来,到盥洗间冲过凉水后,再接着躺下,但一大清早,又会被热醒了!
在夏秋季节里,我也曾到过江南其他一些地方,若在同样高温天气中,在那儿让我感到最不适应的,不仅只是闷热,还有十分难耐的潮湿。长期生活在北方的人,说起周围环境气候,无论指冬季的严寒,还是夏季的炎热,抑或指花季的春,或言肃穆的秋,一般都无法回避“干燥且多风沙”的事实,而在南方四季如画的枝繁叶茂之间,也自然衬托出“温润且潮湿”的因由。
不久前,曾看到国内外都有报道说,全球气候会有明显转化。而在这些传媒消息中间,不仅在强调已经老生常谈的“全球变暖”问题,而是预言中国北方会变得湿润多雨起来。
此季的济南,仿佛为了应验传媒信息的真理性一般,真的恰如江南一样,不仅艳阳和雷雨交替,甚至昼晴夜雨不断了。当数十年不见的“清泉石上流”,此刻又让泉城人欣喜雀跃之际,我自己却独处一隅,尽管汗颜不已,却也不得不闭口,不敢再去挑剔和抱怨那一个个“潮湿且闷热”样的江南式“火炉”了。
(2004年7月23日夜草。2015年3月4日修整。)
(https://www.biquya.cc/id48592/2582741.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