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夏尔巴兄弟的加入,原定出发的时间又推迟了三天,在夏尔巴兄弟的建议下,很多装备和给养要重新筹备、采购。根据洛桑外公描述的洞穴特点,他们增添了轻薄防寒的衣物鞋子,手套和帽子也多备了一些。登山用的装备,急救装备,卫星电话和高山用氧气瓶等夏尔巴兄弟都有现成的,所以就没有再去新购。为了能让两位姑娘可以安全随行,色尔巴特意吩咐妻子带石攸和卢婧去买了一些便利于探险的女性用品。当然这些钱都是卢婧付的,更确切的说是卢婧的土豪父亲付的,只是不知道这**回去能不能报销。
色尔巴有一对儿女,妻子翁吧原是尼泊尔的夏尔巴人,色尔巴在珠峰大本营附近为一位德国人做向导时认识了翁吧的父亲,老翁吧。老翁吧看色尔巴这小伙子结实能干,就有意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但那时候的翁吧才17岁,并不想早早嫁人,更何况嫁的还是生活在藏区的人家。无论家人如何劝解,翁吧打心眼里就是一个抵制。按照夏尔巴人的婚俗,抢婚可是允许范围内的,更何况还是老丈人丈母娘都同意的婚事。因此在那年藏历新年前,冬休的色尔巴带着本族小伙子跑到尼泊尔将翁吧抢了过来。翁吧开始还有反抗,但一来二去也就接受了色尔巴。
色尔巴和妻子翁吧的房子是在政府原来助建的旧宅基旁新建的,之前政府助建的房屋是典型的藏式房屋,白墙平顶,砖木结构。而新建的房屋则完全是尼泊尔夏尔巴人的传统房屋,四周用石块垒砌厚厚的墙后,在墙上横上木梁,盖上人字形木薄板屋顶,就这样一栋二层建筑就成了。一楼放一些杂物,本应是圈养牛养之所,但色尔巴一家早已不靠牛羊生活,因此色尔巴将自家楼下掏成了一座车库,看上去有些内地别墅的样子。二楼分为三间,左面是卧房,有一张火炕。右面是客房和卫生间,里面放着几张上下铺,想来可能是色尔巴为他同业同族兄弟预备的。二楼中间则是检具客厅饭厅为一体的厨房,按照传统应该在地中央垒石起灶,但在色尔巴家已经用电磁炉代替了远古火灶,这也是夏尔巴人传统与现代的一面吧,相信随着世界各民族不断地融合与彼此影响,就算是久居雪山中的夏尔巴民族也没法会逃脱逐渐被同化,甚至消失的命运,这是小民族的悲哀,却也是人类进步的进程。
车需要两台,色尔巴和嘎尔扎各自驾驶一台,由于安装有副油箱所以就不用备用油料了。嘎尔扎年初已经从登山向导的队伍中退出了,结婚后与妻子一同在江村保护区做护林员,尽管薪水与做登山向导时相差很大,但妻子更放心他的安全。偶尔嘎尔扎也会去帮登山队送一些给养来填补家用,但超过六千米以上的地方他一般不会再去。这一次他加入探险联盟,其实是瞒着他妻子来的,用他自己的解释说,这一趟回来也许就不用再工作了。
色尔巴的妻子翁吧穿着艳丽的长袖衫,围着一条类似藏族妇女常穿的长筒裙,梳着带红穗的发辫在屋内忙着做一些干粮。今天是出发的日子,天公作美,人也格外精神。夏尔巴兄弟在院子里做出发前最后的检查,石攸石煜他们帮着忙着,德国陪小喇嘛去庙里叩拜完正往色尔巴家走着,小喇嘛手里攥着几条大师父刚刚编的金刚结,一路上半欢半喜的表情让人捉摸不明白,他们俩都不说话,只是顺路就坡的走着。
“德国,地下真有另一个世界吗?刚刚我问法师这个问题,他说有,说那是一片佛国净土。你说呢?”
“我说也有。”德国插着兜,从国内穿来的棕色皮鞋这几天突然旧了很多。
“如果从科学上解释呢?”
“你还信科学呢?”德国有些不屑。
“佛法也是科学。”
“好吧,该怎么跟你说这个香巴拉呢。他不仅仅是佛教中讲的那样黄金铺道,琉璃贴墙。其实他更是一个科技发达、关系和谐的地下世界,而香巴拉只是地下世界中的一个王国,一个深藏在青藏高原下的地下国家。”德国虽然不是一名佛教徒,但却混在尼泊尔的导游,对于佛法和印度教法也自然被熏染出很多。
“没人去过吗?”小喇嘛转头看着德国走着。
“有人去过,但就跟桃花源一样,出来后就再也找不到去路了。”德国,吸了一口烟“据说希勒特曾经派希姆莱寻找过,至于找到没有,众说纷纭。有人说希特勒找到了,并且在战败后逃进了地下世界。当然也有持反对意见的人。我更愿意相信他找到了。”德国又掏出了一根烟,续上。
“其他人找到过吗?”
“苏联曾经在北面的科拉半岛钻过一孔人类史上最深的钻井,公布的数据说完钻深度是12262米,但实际上它一直都在向下钻,直到苏联解体才停下来。你要知道,钻过三千米后,再往下钻就等于在太阳上钻孔。在钻这口井的时候发生了许许多多奇怪事,不仅在9500米左右发现了数十倍于地表含金量的金矿,钻石矿。而且过了一万米后还能通过传感器听到类似人类的呼喊声,就如钻进了地狱一般,后来从底下发生了爆炸,再钻的时候就根本钻不进去了,下面被一种比钻石还要坚硬的物质封住了。人类的访问被拒绝了。”
“我们的政府呢?”
“也在找,而且已经在青藏高原上钻一万多米了。找到过什么不知道,我们也不可能知道。钻孔这种方法虽然很原始粗暴,但的确是最快的方式。我认为既然地心还有一个世界,那么就一定与我们地上世界有通道可以来往。”
“我要是能到香巴拉,我就再也不会来了。”小喇嘛话语坚定的让人不得不相信。
“是阿,那就是净土呀。修行一辈子也许就是为了来生能转世在那里吧。”德国曾经是没有宗教信仰的人,但往返在中尼两国时间长了,也自然受到了尼泊尔的宗教思维影响,但他仍旧是一个无信仰主义者。
色冲村不大,由于是依山而建所以也相对集中,没几句话的工夫他们两人就到了色尔巴家门口。看着大家都在忙着收拾行囊和捆绑设备,他们两个也不好意思站着。
先于德国说话的不是石攸,而是卢婧。石攸在帮色尔巴妻子翁吧忙里忙外的搬东西,压根就没有注意到卢婧与德国的谈话,在石攸的心中,她所认定的男人一定是能让他相信且放心人,德国在某种角度看,正是石攸所需要的这种男人。
人车都准备好后,按照夏尔巴人的惯例,上山出行要喝鸡爪谷酒。这与其他民族的壮行酒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这酒桶里装的是酿好的玉米和鸡爪谷兑成低度酒,与功用相比,形式中的寓意更重要。
车辆行驶在北上的公路上,公路由于雨季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常常会在暴雨后被冲垮,有些地方真的不太好走。帕杰罗在前,霸道在后,平路时挨近行驶,进山后距离稍微拉大些距离行驶。两辆车伴行的好处就是可以相互照应着,如果一方遇险,总有一方可以协助它出险。德国和小喇嘛乘坐嘎尔扎的车在前,其他人则乘坐色尔巴的车在后。这里景致与尼泊尔路上有很大差异,看不到农田,也看不到大片的村落,相反这一路上最常见到的是高高雪山下的深谷急湍,雪线以下山体上覆盖着的浓密原始森林,在最远处隔一段路就可以看到巍峨高耸的雪山。所有人都明白,现在已经进入神奇与危险并存的高原雪山世界了。
这条路与樟木口岸的中尼友谊公路不同,这条路上车极少,而且越走越荒凉。这一行人在吉隆镇吃过午饭后,就急匆匆的继续赶路,路就修在山谷中几乎与河床平行而建,每每到了春夏季节,道路常常会被山上滑落的泥石流所冲毁,武警工程部队和地方的抢修队就只有见山开路遇水搭桥的进行保通,还好现在是秋季,坏的路已经修好,也少有恶劣的险情。
行过了查嘎尔达索寺后,车窗外的绿色越来越少,那些郁郁葱葱的森林已经逐渐消失了,接踵而来的是满是碎石的戈壁滩以及光秃秃的山,雪山已经有在车前变成了车后,高原已经把这些人吞进了肚中。在这极长的一段路上,没有自然村,没有几辆来往的车辆,更少会看到藏民,这段孤独的路途上除了相伴可靠的发动机声,就只有轮胎在咔咔碾过碎石的胎噪。杂龙村按照之前的行程规划,应该不远了。
嘎尔扎教小喇嘛一小段藏文经文后与坐在副驾驶的德国一起谈起了尼泊尔的事情。为了能赶到太阳落下前到达杂龙村,他们没有北上沃玛村,而是直接拐进了去杂龙村的砂石路。在过一个急弯时,嘎尔扎的车子为了避让弯角内侧的滚石而多切出去一点,没想这一点点的让步却让没有挂四驱的车子竟然整体甩了出去。一半挂在了路外陡崖上。后车看到前车来了个九十度甩尾,立马减慢车速跟过来,四人夺门而出飞速向帕杰罗跑去,还未到跟前,帕杰罗已经挂上四驱自己爬了出来。石煜仰躺在地上检查了一遍底盘件,都没有问题。但这一出戏将这一日昏昏沉沉的自驾行重新唤起了紧张,不敢再大意了。但夏尔巴兄弟倒也没有紧张,毕竟在这十几年的向导工作中遇见太多大大小小的事故和意外,连五千米的雪山都只能算是他们的上班路,这小小的惊吓也至多算是是皮毛。
杂龙村这个名字不仅看起来很土,村子看起来也土里土气。但这座洛桑爷爷曾经住过的村庄却远没有那么简单。杂龙村是藏传佛教密宗大师米拉日巴出生的村子,而之前路过的查嘎尔达索寺便是这位大师修成顿悟的圣地。这位大师一生的成就极高,他不仅与师父一同创立了达波噶举派,还借着他的好嗓子流传下来很多佛歌。至于为什么他在佛像中是瘦骨如柴的形象,大概除了苦行之外也与这杂龙村艰难的环境有关吧。
洛桑爷爷描述中说的那座位于村下的小佛塔,现在已经变成了一片瓦砾。现在住在杂龙村中的人都是六十年代迁居过来的,解放前的村民基本都通过这条通道去了尼泊尔,所以村民中没有人知道这地穴的事情。从现在毁掉的瓦砾看,要想从这里刨开一条通道,难度等同登天。只好在夏尔巴兄弟的安排,暂住下来继续想办法,村民一开始不敢接纳这群汉人,但当小喇嘛换上了一套在色冲寺中不知道是求来的还是买来的僧袍后见老人孩子就给零钱后,人们一下子对这群人有了好感,俗话说谁能跟钱过不去呢?
藏区的空气干冷稀薄,就连星星也格外明亮。雪山在太阳下就像是一枚举在夕阳下的超大冰淇淋。夜晚的小村子袅袅炊烟家家飘,在这座洛桑爷爷家族曾世代生活和坚守的村子中,除了村旁的墓地已经再没有人把这里当做根了。不知道那些逃出去的村民日后是否还回来过,也许已经回不来了吧。
本书首发来自17K小说网,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https://www.biquya.cc/id48145/2519699.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