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日,于山东官方《大众日报》上,见一文章“我看路遥之死”。作者有这样一种观点:“路遥是被文评家‘捧死’的。”
基于上述观念,该作者又说:“究竟是谁谋杀了路遥,我也说不清,敢说的是,一部百万字的长篇,不该要了这样一位也还优秀的作家的命。再就是,以死拚得一部《平凡的世界》,惋惜之后,心生值不值得的疑问。那些鼓励或蛊惑过路遥的文学评论家,实在该反省一下自己究竟懂不懂的文学了。”
且不论“路遥之死”的原因究竟何在,仅是该文作者,对文艺评论的这种责难口气和能够堂而皇之在地方“喉舌”报纸上刊登的事实,就颇耐人寻味。
如果路遥还有在天之灵,不知会对“同道”们如此的怜惜,将报以何样的心情?!但是,对于至今还时常挂念着他,为他的早逝而痛心疾首,并且每思之而三叹的我自身而言,始终可以认同的是路遥倒在了他至死不渝、异常酷爱且更需艰难跋涉的文学艺术沙场上,而绝对不认同说他是窒息在不堪承受诽谤或颂扬的喧嚣声音之中。
一部不过十多万字的小说《人生》,因其触动了时代人性及其社会敏锐话题,曾经在华夏大地上,引起并达到了何样沉重的效应啊!记得在那些岁月里,电视机还远没有今天普及程度,像我一样的城市小居民,家中“砖头”一样大的收音机,也仅有一个。那会儿,我一有空就抱着它,贪婪地聆听着电台里播放的评书、电子音乐和广播剧等等。每逢夜晚,不是四处寻找公开放映的露天电影,就是各方打听:“今儿晚上,公家的那台上海产老式电视机又搬到那儿看去了?”但是,正是通过如此这般的传媒途径,我才了解、伤心并痴迷着文学作品《人生》中“巧珍”和“高加林”的爱情悲剧。
是的,关于《人生》这一文学佳作的议论和评说,从来就众说纷纭。甚至就在此刻,或许有人还想要问:“相较于二十年前的这种声音之中,在社会道德和人性良知上的答案,究竟谁对谁错?究竟孰高孰低呢?”而今,针对于文学作品《人生》引出来的中国式质疑问题的解答,究竟是更加是非难辨了抑或已经毋庸置疑?
大约两年前,在与妻子闲聊之中,当谈到“路遥之死”时,我讲:“能写出《人生》的一个人,他自己会被这一话题的沉重压榨致死的。”不久后,妻子买了一本新版的《人生》(时代文艺出版社2000年8月第3版第一次印刷)。我问她读时感受,她说:“一开头就想一口气把它读完。但读完后,一句话也说不清谁对谁错了。”
我第一次偶尔翻了一下《人生》原创的书本文字。仅仅看过了作者对高加林个人生活中那几个“小波折”所产生原因和根由上面的描绘及述说后,我自己就不想再看下去了。
大概是1997年(未认真核实),我的一位同事在张罗着出国之前,捧着一本《平凡的世界》来找我。说是刚从朋友处借来,让我先看两天。我当时的确翻看了一遍。之所以敢如此肯能地讲,因为我自己制定的习惯,一本书可以不认真地读,但一定要翻完,尤其书之前后简介与评说,以及其中相关作者以往发文情况和其所对应时代环境资料等,我是必须要读的。即便就是这样,如若有谁在今天问我关于《平凡的世界》尚存留的印象时,我只能说:
“《平凡的世界》只是社会生活中许多人物及其故事的堆积吧,至于书中具体人物的姓氏名谁和故事情节等等,真的一个也说不出来了!”
是的,关于路遥先生为何要“舍命”去创作《平凡的世界》一书的原因。我自己一直认为,路遥或许是想通过他的这样一部书,达到类似《浮士德》一样的目的,即暗示或臆欲去揭示人世间的道德伦理、人性百态和人生哲理的实质之所在。
然而,长寿的歌德,大约倾其人生三分之一的时间,写就得《浮士德》,在其地位和名望下的极力自我推销和刻意宣传之后,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东方,亘古至今,针对《浮士德》的评价和议论,大概源于作者地位和名望的占大多数,真正针对作品本身内容和意义上的其实又有多少呢?同样,路遥的绝唱《平凡的世界》,除了在查阅中国文学作品获奖名单中历历在目之外,能够在床头案几上经常放着这么一本,并且还能时不常地不得不去翻开一读的人和事,不能说绝对没有一个,但又会有多少呢?
我也敢说:“一个人的阅历、鉴赏水平和文化素质无须多高,在不告知《人生》和《平凡的世界》的作者以及获奖*景的前提下,在读过这两本书之后的比较中,一般人也都能够看得出《人生》更加有力透纸背、笔下滴血的感慨和判断。”
本文开头提到的报纸上文章的作者,在其将要结尾处引用了“意大利世界级文学大师”卡尔维诺在一次演讲中的话说:“我的写作方式一直涉及减少沉重感:人的沉重感,天体的沉重感,城市的沉重感;首先,我一向致力于减少故事和语言的沉重感。”
“呜呼吧,沉重感!”是否这样一喊,凡人世间无时无处不存在的“沉重感”真的能够一下子就“呜呼”了吗?!
最后,也真诚希望被当代某些文评家视为“模仿”赵树理、孙梨的山西、陕西的,尚且健在的,尤其也敢说理解了路遥的作家汉子们,能够不吝“君临下界”,来启蒙一下我们这些根本不懂文学的生灵吧!
附注:“我看路遥之死”一文见《大众日报》2003年5月2日第三版【丰收】栏目。
(2003年5月草。2014年5月和12月分别重整于济南。2015年2月13日星期五修。)
(https://www.biquya.cc/id47348/2567259.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