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枢密使、平卢节度使、同平章事王峻,晚节益狂躁,奏请以端明殿学士颜衎、枢密直学士陈观代范质、李谷为相,帝曰:“进退宰辅,不可仓猝,俟朕更思之。”峻力论列,语浸不逊,日向中,帝尚未食,峻争之不已。帝曰:“今方寒食,俟假开,如卿所奏。”峻乃退。”
王峻居然要换宰相,换成和他关系比较好的颜衎、陈观。真不知道范质、李谷怎么得罪他了。郭威就跟他商量说:“换宰相这种事怎么能说换就换啊,你让我好好想想。”王峻依然不停争论,言辞之间也不是很恭敬,当然郭威对于王峻的不恭敬早就已经习惯了。到了中午,郭威还没有吃饭,王峻依然争执不止。郭威可能也是饿得没办法了,又不能答应这么荒唐的提议,只好跟他说:“今天是寒食节,过节期间哪好办事啊,咱们还是过了节再办吧。”王峻这才退了回去。
“癸亥,帝函召宰相、枢密使入,幽峻于别所。帝见冯道等,泣曰:“王峻陵朕太甚,欲尽逐大臣,翦朕羽翼。朕惟一子,专务间阻,暂令诣阙,已怀怨望。岂有身典枢机,复兼宰相,又求重镇!观其志趣,殊未盈厌。无君如此,谁则堪之!”甲子,贬峻商州司马,制辞略曰:“肉视群后,孩抚朕躬。”···峻至商州,得腹疾,帝犹愍之,命其妻往视之,未几而卒。”
郭威终于受不了王峻了,直接就把王峻给软禁了,召宰相、枢密使入朝。郭威看到冯道带着众大臣来了,那个哭啊。“王峻实在太过分了,打算驱逐尽我身边的大臣,彻底孤立我。我只有一个儿子,还不让我们见面。临时找柴荣来见上一面,他还心怀怨愤。你们看看、看看,他执掌枢密院,又身兼宰相,后来居然又要执掌重镇!就这样都不满足,他想干什么啊,他眼里还有没有我这个皇帝啊。我怎么能忍得下去啊!”哭完了,郭威抹了抹眼泪,下令贬王峻为商州司马,顺便提一下,之前王峻要对付赵上交,就要把他贬到这个职位的。
贬王峻出朝的制书上大意说:“视群臣如案板上的肉,待朕身似几岁孩童。”(突然想到几年前刘承祐杀几个托孤大臣的原因,貌似也跟这个差不多。)王峻到达商州,得了腹疾,郭威还是无法彻底忘记两人的情谊,就让他的妻子前往探视。没过多久,王峻就去世了。时为广顺三年(公元953)三月。
之所以用了如此长的篇幅,可以说详细的描述的王峻的兴衰史,实在是因为再看这段历史的时候我想到了另一件典故---郑伯克段于鄢,这是春秋里的名篇,像“多行不义必自毙”“融融泄泄”这些大家所熟悉的词语,其出处就在这段典故里。
因为不是我们的重点,原文我就不拿来了,就在这里和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郑庄公因为出生的时候难产,不为母亲武姜所喜。就像大多数母亲一样,都比较偏爱小儿子共叔段。所以武姜就想立小儿子,当然当爹的通常都比较理智,没有答应。郑庄公即位后,武姜就让大儿子给小儿子分封到好的地方。共叔段在封地里不管做什么事,庄公都不去管,别人劝他也不听。共叔段又收拢其他的封地归顺自己。郑庄公也只是说:“多行不义必自毙”还是不去管。共叔段势力大增后,偷袭郑国,武姜为其做内应,(偏心偏到了这种地步也是够了。)郑庄公这时候才命令军队出击,赶跑了共叔段,共叔段逃走后被逼无奈,自杀身亡。武姜也被郑庄公囚禁起来,立誓:“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当然毕竟是母子,郑庄公碍于誓言,于是就让部下开挖地道,挖出一条黄泉来,也就是地下河。母子里终于相见,融融泄泄。
后世有不少人指责郑庄公是可以纵容弟弟,就是为了等他谋反这一天。而如果郑庄公可以尽到一个兄长的责任,好好教导弟弟,事情可能就会是另一番样子了。其实这样实在有些太过苛责郑庄公了。就想郭威对待王峻一样,王峻的要求不管合不合理,他都会答应。王峻才会日益骄纵,才会变得弄权专政,玩弄国家公器。但是如果郭威好好地和王峻谈一次,我相信结果也会不一样。
但是就小子的个人意见,我们在了解中国历史的时候,有一点一定要注意。皇帝当上皇帝之后,首先他是个皇帝,然后他才是他个人。而这样他才具备了成为一个合格的君主的条件,我们可以翻一翻历史,任何一位帝王只要把他自己的人格带到了皇位上去,不管他是不是好人,他都不是一个好皇帝,比如明建文帝朱允炆。
当然不管他是皇帝,还是他本人的时候,都不会有人敢于轻易违背他的意愿就是了。别人可以分不清,但是皇帝本身一定要有这个觉悟。这点在我们以后分析帝王的行为的时候,会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宋朝这么一个神奇的朝代。
就像郭威心里可能万分不愿意处置自己这个好伙计,但是作为一个皇帝,他是不会在朝堂里留下这么一个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爆掉的炸弹的。而让王峻能够得以终老,已经是郭威能做到的最大退让了。
但是不管怎么说,我们那位还在澶州混日子的柴荣终于完成了这一阶段的考验,终于能够随时见到老父亲了。我想在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一定不止柴荣一个人如此兴奋,还有赵匡胤。他的冷灶终于烧热了,还是炙手可热那种热。而柴荣作为郭威给予赵匡胤的第三个馈赠,或者说赵匡胤人生中遇到的第二个最重要的人,柴荣终于能够展现自己的能量了。
“三月,甲申,以镇宁节度使荣为开封尹、晋王。”柴荣终于进京了,而且还是开封府尹这么个位置,但从官职上来看有点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市长。但是关于这个位置只要再说一个人,你就可以明白这个位置的重要性甚至超过晋王这么个封号。赵光义即位前当得也就是这个开封府尹。柴荣的进京,对于赵匡胤来说,烧冷灶的回报到了。
这时候,这时候赵匡胤任滑州副指挥使,只能算是地方上的一个普通的中级军官。柴荣任开封府尹后,将赵匡胤调入开封任开封府马直军使,直接转成京官。这就是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烧冷灶,因为这灶一旦烧热了,回报那就太可观了。当然,这拼得是眼观,是对时事的把握,好在这些赵匡胤都不缺。
王峻的去世虽然让柴荣得以大展身手,但是也深深的刺激到了另外一个人,就是当初和王峻一起派人拦截刘赟的王殷。当初处置王峻的时候,郭威就想到了这一点。“帝虑鄴都留守王殷不自安,命殷子尚食使承诲诣殷,谕以峻得罪之状。”郭威特意让王殷的儿子去告诉王殷自己为什么处置王峻,但是这种事实在不是一句话就能消除疑虑的。而且这道诏书在我看来,实在是警告多于安慰:王峻跟了我这么多年,他犯事我都能下得去手处置,你最好好好掂量掂量你能不能比得上王峻。
王殷就担心啊。“秋,七月,王殷三表请入朝,帝疑其不诚,遣使止之。”郭威居然不让王殷入朝,王殷这心里就更嘀咕了,因为平时王殷的举动确实不太规矩。
“鄴都留守、天雄节度使兼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同平章事王殷恃功专横,凡河北镇戍兵应用敕处分者,殷即以帖行之,又多掊敛民财。帝闻之不悦,使人谓曰:“卿与国同体,鄴都帑庾甚丰,卿欲用则取之,何患无财!”成德节度使何福进素恶殷,甲子,福进入朝,密以殷阴事白帝,帝由是疑之。乙丑,殷入朝,诏留殷充京城内外巡检。”(《资治通鉴》)
这年头身为武将为事专横,又喜欢敛财,这毛病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郭威也只是警告王殷一下:你又不缺钱,想用又不是不给你用,你敛那么多财想干嘛啊。这事到这其实也就过去了,王殷再上个表跟郭威表个态说自己鬼迷心窍,糊涂了。郭威说不定还会反过来抚慰他一番。但是不论什么时候都不缺坏事的小人啊。成德节度使何福进进京,向郭威打了小报告,秘密的将王殷的私事告诉郭威,至于他怎么知道的王殷的私事,又知道了些什么我们就不知道,反正郭威是起了疑心。于是郭威就一纸诏书把王殷掉进京,这种危险人物还是放在身边看着比较好。
而这时候,郭威病倒了,“帝自入秋得风痹疾”,而且还很严重。偏偏这个王殷进京之后居然不知收敛,“王殷每出入,从者常数百人。殷请量给铠仗以备巡逻,帝难之。时帝体不平,将行郊祀,而殷挟震主之势在左右,众心忌之。”出入随从多也就算了,居然还要铠甲兵器。皇帝祭祀的时候,还敢恃功高震主之势在天子左右,这简直是在作死。郭威可能也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已经不行了,终于下定决心在自己临死前,要帮下一任皇帝也就是柴荣扫清这个障碍。
“壬申,帝力疾御滋德殿,殷入起居,遂执之。下制诬殷谋以郊祀日作乱,流登州,出城,杀之。命镇宁节度使郑仁诲诣邺都安抚;仁诲利殷家财,擅杀殷子,迁其家属于登州。”
郭威强撑病体,王殷前来问安时直接将他拿下,下令将王殷流放登州,结果刚出城就派人把他杀了。王殷死后,郭威派之前接了柴荣的位置任镇宁节度使的郑仁诲去安抚她的家人,结果王殷敛了一辈子的财,却为儿子招来杀身之祸。
但是这一年无论发生了什么事,都无法遮盖住它的光辉。
“自唐末以来,所在学校废绝,蜀毋昭裔出私财百万营学馆,且请刻板印《九经》;蜀主从之。由是蜀中文学复盛。”
自从唐朝末年以来,战乱纷争,各地学校荡然无存,后蜀毋昭裔拿出私人财产上百万营办学校,并且请求刻板印刷《九经》(就是冯道主持编修的);后蜀君主孟昶听从了他建议。由此蜀地文气再次昌盛。于是近百年后,大宋王朝中三百多年历史中最耀眼的一颗新星自蜀中诞生。因为,他叫苏轼!
(https://www.biquya.cc/id45858/2581240.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