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元954年,郭威已经病入膏肓了。“春,正月,丙子朔,帝祀圜丘,仅能瞻仰致敬而已,进爵奠币皆有司代之。”正月初一,后周太祖到圜丘祭天,只能抬头瞻仰一下表示致敬而已,进献酒爵、奠放币帛这些事都只能由有关官员代劳了。
郭威已经没有时间等待柴荣自己去努力获取人心了,更没有时间等待柴荣去为自己取得军功了,郭威只有在权势上不断的给柴荣加码。
“庚辰,加晋王荣兼侍中,判内外兵马事。时群臣希得见帝,中外恐惧,闻晋王典兵,人心稍安。”正月初五,柴荣兼侍中职,掌管京城内外的兵马。因郭威病重,臣子一般难以得见,人心惶惶,后来听说是柴荣这郭威唯一的儿子领兵,人心才安稳一些。其实大部分臣子并不在乎谁当皇帝,他们在乎的是权力交替时是否会发生流血事件,这才是事关身家性命的大事啊。
“军士有流言郊赏薄于唐明宗时者,帝闻之,壬午,召诸将至寝殿,让之曰·:“朕自即位以来,恶衣菲食,专以赡军为念;府库蓄积,四方贡献,赡军之外,鲜有赢余,汝辈岂不知之!今乃纵凶徒腾口,不顾人主之勤俭,察国之贫乏,又不思己有何功而受赏,惟知怨望,于汝辈安乎!”皆惶恐谢罪,退,索不逞者戮之,流言乃息。”(《资治通鉴》)
郭威还没死,结果军中就有留言说郊祀的赏赐比不上后唐明宗时,都心怀不满。郭威听到后强撑病体,于初七召见诸军将领,狠狠的责备他们了他们,我登基后一项以节俭为重,除了用于国事,犒赏大军根本没有什么剩余,他们那些人不知道,你们还不知道吗,居然还能让这种流言传开,不知为国立功,体察国家苦心,就知道要赏赐、抱怨,你们于心何安!病虎他也是虎啊,郭威一发怒,后果还是很严重的。众位将领纷纷谢罪,回去之后就把那些乱传留言的人都给杀了,流言也就此止住了。
我想郭威这时候可没有心情因为这些乱七八糟的流言就把所有的将领召集过来骂一顿。要真是因为流言,郭威就是随便派个人去军中指责一番或者跟枢密使之类的大臣讲一声,这流言也传不下去了。郭威更多是想表达出这样的意思:“我没几天活头了,回去管好你们手下的人,这时候不要乱添麻烦,否则不要怪我不讲情面。”
不管是为了国家的顺利传承,还是别的什么,郭威对柴荣也算是尽心尽力了。而这时候的柴荣也做了一个最正确的决定。
“初,帝在邺都,奇爱小吏曹翰之才,使之事晋王荣;荣镇澶州,以为牙将。荣入为开封尹,未即召翰,翰自至,荣怪之。翰请间言曰:“大王国之储嗣,今主上寝疾,大王当入侍医药,柰何犹决事于外邪!”荣感悟,即日入止禁中。丙戌,帝疾笃,停诸司细务皆勿奏,有大事,则晋王荣禀进止宣行之。”(《资治通鉴》)
当初,郭威还没当皇帝的时候,非常欣赏一个小吏曹翰的才华,就让去辅佐柴荣。柴荣在澶州的时候,可能想这人毕竟是郭威推荐的人,就让他当了一名牙将。后来柴荣终于“翻身农奴把歌唱”了,成为了开封府尹,压根就没有搭理曹翰就自己进京了。结果曹翰自己跑来了,柴荣就想了这小子跑来干嘛。结果曹翰还让柴荣屏退左右,柴荣这点魄力还是有的。曹翰就跟他说:“您是国家的继承人,如今老皇上还患病卧床,大王应当入宫侍侯医治用药,怎么还在外面处理事务呢!”
曹翰这个人,厉害啊。能一眼瞅准柴荣才是自己真正的靠山,果断的从澶州跑了过来,然后还能一眼瞅准柴荣安稳即位的关键。老皇帝还没死呢,小皇帝就开始享受权利了,却不是在老皇帝临终前尽孝道,一个连孝道都无法恪守的人,又怎么能善待天下呢。在汉族人尤其是古人的心中,不管是帝王家还是普通百姓家,孝道永远都是最重要的。我相信,那时候一定有很多明眼人包括郭威!都在冷眼旁观着柴荣在骤掌大权后,到底会怎么做!如果这个时候柴荣选择错了,即使郭威无人可选只能立柴荣为帝,我想那些大臣们也绝不会介意给自己换个皇帝。而郭威也并非真的无人可选,不要忘了,郭威还有一个外甥。
幸好柴荣是个从善如流的人,当天就搬进宫中,悉心侍奉郭威。之后直到十一日,郭威病危,才真正的将所有权利彻底交给柴荣。一切重大事情,由柴荣禀报可否而宣旨实行就可以了。
随后,郭威开始进行最后的人事安排。“以镇宁节度使郑仁诲为枢密使、同平章事。···戊子,以义武留后孙行友、保义留后韩通、朔方留后冯继业皆为节度使。···以端明殿学士、户部侍郎王溥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以枢密副使王仁镐为永兴节度使,以殿前都指挥使李重进领武信节度使,马军都指挥使樊爱能领武定节度使,步军都指挥使何徽领昭武节度使。”在以王溥为宰相后,郭威才终于放下心来,“吾无恨矣!”
“重进年长于晋王荣,帝召入禁中,属以后事,仍命拜荣,以定君臣之分。是日,帝殂于滋德殿,秘不发丧。乙未,宣遗制。丙申,晋王即皇帝位。”(《资治通鉴》)李重进是郭威的外甥,而且年长于柴荣。郭威召他入宫中,托付后事,并命他拜见柴荣,以确定君臣之间的名分。可见之前如果柴荣稍有行差踏错,郭威绝不在意让李重进当皇帝,毕竟两个人都不信郭,立谁不是立。那这时候,就该是柴荣拜见李重进了。
“是日,帝殂于滋德殿,秘不发丧。乙未,宣遗制。丙申,晋王即皇帝位。”当天即954年2月22日,郭威就于滋德殿逝世,封锁消息不发丧。好吧,秘不发丧这种事都快成了定律了,也不知道那些死掉的皇帝会不会心怀怨恨。正与二十,宣布大祖遗制。正月二十一日,柴荣即皇帝位。
之后的几年里,将是属于柴荣的时代,但是我们还是给郭威更多一点时间吧,因为他确实可以说是一个难得好皇帝以及好人。
大多数帝王,虽然享尽人间富贵,一言而决生死,却偏偏看不透生死。为了死后能够在阴间依旧风光,他们的墓葬是极尽豪华。而为了保护自己的陵墓不被盗墓贼光顾,更是各种机关不绝,甚至四处设置疑墓。
“帝屡戒晋王曰:“昔吾西征,见唐十八陵无不发掘者,此无他,惟多藏金玉故也。我死,当衣以纸衣,敛以瓦棺;速营葬,勿久留宫中;圹中无用石,以甓代之;工人役徒皆和雇,勿以烦民;葬毕,募近陵民三十户,蠲其杂徭,使之守视;勿修下宫,勿置守陵宫人,勿作石羊、虎、人、马,惟刻石置陵前云:‘周天子平生好俭约,遗令用纸衣、瓦棺,嗣天子不敢违也。’汝或吾违,吾不福汝!””(《资治通鉴》)
这个节俭了一辈子的皇帝,死后依然节俭,不要殉葬品,不要奢华的墓室,各种装饰一律都不要。就连修墓室的工人也嘱托柴荣要花钱雇佣,不要麻烦百姓。简简单单立个碑,上面写着“周天子平生好俭约,遗令用纸衣、瓦棺,嗣天子不敢违也。”就好,唯一的要求就是让陵墓旁边的三十户百姓帮他守墓,还要求柴荣免去他们的赋税。为了让柴荣能够如自己所说的去做,甚至连“你要改稍有违背,我死后是不会保佑你的”这种话都能说得出来。你信不信,如果郭威死后,柴荣要是胆敢有点违抗,立马就会有人跳出来指着柴荣的鼻子大骂,而柴荣也只能生生的受着,老老实实的等他骂完,然后再按照郭威的指示去办。
“汝或吾违,吾不福汝!”这种话实在是古人临死之前所能发出的最狠的誓言了。在特别重视传承、祖宗观念的古代,如果你的祖宗都不庇佑你了,是不会有人愿意搭理你的,出门都会有人朝你吐口水。要知道,这时候的柴荣可是以郭荣的身份即位的。
“周太祖昔在初潜,未闻多誉,洎西平蒲阪,北镇邺台,有统御之劳,显英伟之量。旋属汉道斯季,天命有归。总虎旅以荡神京,不无惭德;揽龙图而登帝位,遂阐皇风。期月而弊政皆除,逾岁而群情大服,何迁善之如是,盖应变以无穷者也。所以鲁国凶徒,望风而散,并门遗孽,引日偷生。及鼎驾之将升,命瓦棺而薄葬,勤俭之美,终始可称。虽享国之非长,亦开基之有裕矣。然而二王之诛,议者讥其不能驾驭权豪,伤于猜忍,卜年斯促,抑有由焉。”(《旧五代史》·宋薛居正)
不管历史对郭威的评价究竟如何,属于郭威的时代已经彻底过去了。属于柴荣的时代也终于来临,而此时的柴荣要面对的却是一场关乎存亡的考验。
(https://www.biquya.cc/id45858/2581693.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