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玄幻奇幻 > 老赵家的事儿 > 第六章 出门找工作

?

  刘知远和李存勖、石敬瑭一样,也是沙陀人,至少祖上是沙陀人。沙陀人都是猛人,属于看谁不爽就砍谁的主。赶巧耶律德光估计是兴奋的不行,看着刘知远都上表表示臣服,就觉得自己真的是天命所归,就嘚瑟啊。我们之前就说过,这人不能嘚瑟,一嘚瑟就得倒霉。而这耶律德光估计是尝到甜头了,当爹当上瘾了,以为是个人都想喊他爹。

  于是乎给刘知远的信就变成了这样。“儿子,你好吗,爹想你了啊。”我在想刘知远在看到这封信的时候心里在想啥。估计气都气不出来了,然后就在琢磨这耶律德光是不是傻掉了,耶律德光要是杀掉了,岂不是天赐良机。这时候给他带拐回来的王峻说了句话“峻还,为王言契丹必不能有中国,乃议建国。”

  于是公元947年刘知远就登基,年号沿用天福。耶律德光突然发现刘知远原来憋着这坏呢,就想发兵教训刘知远。耶律德光这才发现,形式完全不一样了。原本对自己上表称臣的全都跑刘知远那去了,原本以为刘知远只是弹丸之地,孤立无援的,大辽已经完成了对这逆臣贼子的包围,结果自己快被包围了。

  这还不是最关键的,因为耶律德光发现自己的部下全都出去“打草谷”去了。得,敢情就耶律德光一个人想长久占据中原腹地,其余的人都当成是一次尽情的“打草谷”行动了,还搞得中原人民四处反辽。耶律德光是呕心沥血以期光大大辽,无奈大辽人民实在是不上道,估计耶律德光这会儿真的要感慨没文化的无奈。没办法,撤吧。于是“壬寅,晋诸司僚吏、嫔御、宦寺、方技、百工、图籍、历象、石经、铜人、明堂刻漏、太常乐谱、诸宫县、卤簿、法物及铠仗,悉送上京。”由此可以看出,耶律德光真的是一个很有远见的人。他所虑的并非一朝一夕,图谋甚大啊。当然,这种人一般会在一个适当时候死掉,我们称之为命。“夏四月丙辰朔,发自汴州,以冯道、李崧、和凝、李、徐台符、张砺等从行。”就这会还带着冯道呢,这小老儿是真收欢迎啊。

  回到刘知远这边来,其实这世道的事,只要打起来一切就都简单了。打赢了的说话,想干嘛干嘛。打输的,要是还有脑袋就老老实实装孙子,没脑袋就下辈子再来吧。但是刘知远这时候很顺利,顺利到让人怀疑他早就等着这天了。

  “晋州将药可俦杀守将骆从朗及括钱使、谏议大夫赵熙来归。”“陕州留后赵晖、潞州留后王守恩来归。”“壬辰,丹州指挥使高彦询以其州来归。”“戊辰,奉国指挥使武行德以河阳来归。”“戊申,次绛州,刺史李从朗来归。”这简直是天下归刘的节奏,刘知远简直比吸铁石还吸铁石。要说刘知远没有图谋已久,打死我也不信。当然,现在说这些没什么意义,这就是人家的厉害之处,稳稳当当的,水到渠成。于是刘知远乘机进入开封并建都,改名字为暠,改国号为汉,是为后汉。

  这期间发生了一件大事,耶律德光死了,原因和他老爹耶律阿保机一样,有颗流星落了下来。“次赤冈,夜有声如雷,起於御幄,大星复陨於旗鼓前。”可能是预感到自己快死了,耶律德光对左右数落下自己。“乙丑,济黎阳渡,顾谓侍臣曰:“朕此行有三失:纵兵掠刍粟,一也;括民私财,二也;不遽遣诸节度还镇,三也。””“戊辰,次高邑,不豫。丁丑,崩于栾城,年四十六。是岁九月壬子朔,葬于凤山,陵曰怀陵,庙号太宗。”(《辽史》)

  当然,相较于大星坠这种比较传奇的死法,光大的劳动人民更愿意相信耶律德光是死于报应,于是他死的那个地方就此命名为杀胡林。平心而论,耶律德光这个人对辽国子民还是不错的,在位期间也是努力为人民谋福利,为国家扩展地盘。

  我们来看看《辽史》对他的评价,“赞曰:太宗甫定多方,远近向化。建国号,备典章,至於厘庶政,阅名实,录囚徒,教耕织,配鳏寡。求直言之士,得郎君海思即擢宣徽。嘉唐张敬达忠於其君,卒以礼葬。辍游豫而纳三克之请。悯士卒而下休养之令。亲征晋国,重贵面缚。斯可谓威德兼弘,英略间见者矣。入汴之後,无几微之骄,有“三失”之训。传称郑伯之善处胜,书进秦誓之能悔过,太宗盖兼有之,其卓矣乎!”乍一看我还以为是唐太宗李世民呢,不过即使是李世民也管不了身后事,更何况耶律德光。于是,作为传统,辽国开始了新一轮的争权夺利。而这为刘知远创作了绝佳的时机,而且这期间有个人回来了,“汉高祖立,乃归汉,以太师奉朝请。”此牛人姓冯名道,不服不行啊。而且后来这个人的意见居然可以代表整个后汉朝堂的意见,我们继续现将这人放在一边,留待后说。

  耶律德光死后,刘知远趁机收服各地。这边正收拢地盘收拢的不亦乐乎呢,冷不丁的跳出一人反了。刘知远就问了:“是谁?”答曰:“天雄军节度使杜重威。”杜重威,就是先前在关键时刻摆了自己侄子石重贵(他是石重贵姑父)一道的杜威。对这个人,我只能说一句不作死就不会死。先前耶律德光砍了张彦泽,虽然没有如约让杜重威当皇帝(当年杜重威投靠契丹的要求),可也没有过河拆桥砍了杜重威,也没削了其兵权。辽军败走,结果这人不老老实实的跟在刘知远后面混,居然又反了。

  有人反了就得征讨,于是“天平军节度使高行周为鄴都行营都部署以讨之。···十一月壬申,杜重威降。”何苦呢,何必呢。这人可以没脑子,但不能站错队,这可是经过历史考验的。

  “乾祐元年春正月乙卯,大赦,改元。己未,更名暠。丁丑,皇帝崩于万岁殿。”公元948年,刘知远死于万岁殿。病危前,刘知远托孤于史弘肇、王章、苏逢吉、郭威等人。因杜重威反复无常,命托孤大臣杀之。“秘不发丧,杀杜重威。”杜重威终究还是被自己害死了。

  一个皇帝死了,就得有另一个即位。“祐乾祐元年二月辛巳,封承祐周王。是日,皇帝即位于柩前。”刘承祐顺利即位,可是貌似所有的即位新君都和托孤大臣天生八字不和。

  “帝初除三年丧,听乐,赐伶人锦袍、玉带。伶人诣弘肇谢,弘肇怒曰:“士卒守边苦战,犹未有以赐之,汝曹何功而得此!”皆夺以还官。帝欲立所幸耿夫人为后,邠以为太速。夫人卒,帝欲以后礼葬之,邠复以为不可。帝年益壮,厌为大臣所制。邠、弘肇尝议事于帝前,帝曰:“审图之,勿令人有言!”邠曰:“陛下但禁声,有臣等在。”帝积不能平,左右因乘间谮之于帝云:“邠等专恣,终当为乱。”帝信之。”

  要说这刘承祐皇帝当得也确实窝囊,听歌听高兴了,想给点赏赐,不行;想立老婆耿夫人为后,不行;结果人家死了,想用皇后的礼仪下葬,还是不行。后来,干脆就不让刘承祐这个皇帝说话,搁我我也受不了。所以,当有人进谗言说这几个人早晚会为乱,刘承祐就很开心的相信了。

  当然矛盾的爆发是需要慢慢酝酿的,我们让他酝酿着去。不过在这之前有个人在家待不住了,出门闯荡去了。

  这个人便是赵匡胤。

  公元947年,这一年赵匡胤已经21岁了(虚岁)。年初,因契丹灭后晋,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不幸失业,随后刘知远入主开封,颁布的法令有这样一条“契丹所授职任,不议改更。诸贬降官,未量移者与量移;已量移者与叙录。”契丹任命的官员不用害怕,我不动你;后晋的官员,也官复原职。不管是不是产生大量闲职,反正赵弘殷官复原职了,老赵家又有收入来源了。值得庆幸的是,在这无数的动乱中,不管是巧合还是幸运也好,赵匡胤的家庭没有一个人因战乱而死,而是和平温馨的度过了这些年头。而这些记忆对于赵匡胤成为一个宽容、仁厚的君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君不见,最近某部热播的大剧中,玄武门之变对太子李承乾的影响。

  至于赵匡胤是在这之前还是在这之后离开家的,是因为家里过不下去了还是想要闯荡天下,这些我们都不知道,也不必细究。作为男人,成家之后就该立业了,出门闯荡一番也是应该的嘛。

  作为未来的真名天子,赵匡胤自然是不同于普通人的。除了刚出生的时候,生有异香(好吧,我必须承认每次说到这个,我都会想到香妃),体有金色之外。少年之时更是奇异不断。比如说“尝试恶马,不施衔勒,马逸上城斜道,额触门楣坠地,人以为首必碎,太祖徐起,更追马腾上,一无所伤。”骑马时脑袋撞着城门摔下来毫发无损,还生龙活虎,果然不是一般人。当然这些事大家听一听,习惯就好了。

  不过不管之前怎么奇异,赵匡胤的求职过程还是跟我们普通人一样充满艰辛的。

(https://www.biquya.cc/id45858/2540441.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