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玄幻奇幻 > 老赵家的事儿 > 第五章 人啊不能嘚瑟

?

  当然割地卖国这种事呢也不是谁都愿意做得,或者说不愿意做得那么彻底的,所以当石敬瑭打算以燕云十六州为代价向契丹借兵的时候,就有人劝他了。“刘知远谏曰:“称臣可矣,以父事之太过。厚以金帛赂之,自足致其兵,不必许以土田,恐异日大为中国之患,悔之无及。”敬瑭不从。”

  刘知远就劝了“向契丹这种化外之地的土包子,称个臣给点钱糊弄一下就能借来兵马了,干嘛非要割地啊,真的割地了日后肯定会被祸害的啊。后悔都没地哭去啊。”而且这个刘知远说起来还是石敬瑭的救命恩人。当初石敬瑭老丈人李嗣源还没当皇帝的时候,在战场上刘知远就救了石敬瑭好机会,石敬瑭那个感激啊,就从老丈人手里把刘知远要到了自己身边。

  如此坑蒙拐骗的金玉良言,偏偏遇到了石敬瑭这个主还不听,也不知道是不是看着有机会能当皇帝了就要死命的抓住,反正是什么都不管了。所以耶律德光(就是接了耶律阿保机班的那位)高兴了啊,“契丹主大喜”。还跑去向老妈炫耀“此天意也。”

  后面的事情就简单了,后唐被灭,耶律德光得到燕云十六州。石敬瑭称帝,定都汴梁,国号“晋”,年号天福。

  石敬瑭称帝之后,除了向小自己十来岁耶律德光上表自称“儿皇帝”,也并没有做多大改变。也不知道石敬瑭是不是一心一意抱着契丹大腿,别人他不管,但是谁想反契丹就杀谁。侍卫将军杨光远自恃重兵,干预朝政,石敬瑭也随着他去。结果轮到大将安重荣,上奏石敬瑭表示愿与契丹决一死战,结果还没开打就被石敬瑭砍了,首级还被送往契丹。

  本来石敬瑭小日子过得还算不错,也就是专任宦官,鄙视士人,订立了不少残酷的刑罚而已,至少比朱温大肆jianyin、残忍好杀好多了。以至于“天下之恶梁久矣!”但是小日子过了五六年,石敬瑭舒坦不了了,这个事还和刘知远有关。

  有个游牧在雁门以北的吐谷浑部,因不愿降服契丹,但又打不过。于是族长白承福就带着族人逃到了河东,跟着刘知远干了。到了后晋天福七年(942年),估计是耶律德光给族长们点名的时候发现少了个人,再一查这人带着全族跑到后晋。耶律德光遣使来问自己“儿子”。这下石敬瑭发愁了,因为现在刘知远可是手握重兵,得罪不起,“父皇帝”更得罪不起,由此,石敬瑭就忧郁成疾了,过了几个月,就干脆死掉了,时年51岁。

  石敬瑭死后他的义子石重贵即了位,当然这个义子关系近点,是石敬瑭的侄子。重点是石敬瑭是有儿子的,虽然六个儿子中,早夭了五个,只有一个年幼的石重睿。石敬瑭临死之前托孤于宰辅冯道,冯道一把鼻涕一把泪的答应的好好地,估计还说了些必不负皇上重托之类的话。可是等石敬瑭死后,转手把石重贵扶上了帝位。不过义子抢位的事我们已经见怪不怪了,这里之所以把这段历史提出来说,是希望大家记住冯道这个人,我们之后会好好说道说道这个人,因为这个人简直就是个传奇。

  当然石重贵也有优点,就是他可比他干爹加叔父有骨气的多了。石重贵向契丹皇帝耶律德光表示愿意当孙子,但不愿意当臣子,也就是说从此后晋和契丹是平等的了。这下耶律德光不乐意了,要不是冲着你每年的那点上供老子还不愿意当你这龟孙子的爷爷呢,直接就挥兵南下。

  这关节眼上,青州节度使杨光远又反了出去。这下石重贵不淡定了,就表示“爷爷,咱们还是和好吧。”这下耶律德光不答应了,拿我开刷呢怎么着,我折腾一下容易吗。于是“复书曰:“已成之势,不可改也。””

  石重贵被众将带着御驾亲征,天可怜见,内外交困之下,这一场居然打赢了。好吧,其实是互有胜负。“契丹主自拥精骑出王师之东,两军接战,交相胜负”“战场之地,人马死者无算,断箭残镞,横厚数寸。”

  石重贵这个高兴啊,于天福九年(公元944年)七月改元开运。耶律德光觉得丢人,在他看来没打赢就是丢人,气不过,于是又挥兵再来。石重贵这傻小子简直鸿运当头,居然又打赢了。

  “是日,东北风猛,扬尘折树。契丹主坐车中谓众曰:“汉军尽来,只有此耳,今日并可生擒,然后平定天下。”令下马拔鹿角,飞矢雨集。”

  “守贞(义成军节度使李守贞)曰:“此风助我也。彼众我寡,黑风之内,莫测多少,若候风止,我辈无噍类矣。”即呼众军齐力击贼。张彦泽、符彦卿、皇甫遇等率骑奋击,风势尤猛,沙尘如夜,敌遂大败。”(《旧五代史·晋书》)

  不得不说中国历史上这屡次莫名其妙出现的大风啊,大雨啊,大雾啊实在是它具有神奇的力量,往往能改变一场战争甚至干脆改变历史。

  连赢两场,石重贵估计觉得自己真的是天命所归了,开始醉生梦死了。

  这期间有一个人升官了,“北京留守、兼中书令刘知远封太原王”,而刘知远也趁着这次机会,彻底坐稳了自己的地盘,巩固了自己的势力,有了在乱世中争一争的资本。

  刘知远升官了当然高兴,可是耶律德光不高兴了。打平了都觉得丢人,打输了更是赤裸裸的打脸、羞辱。不行,再来,又挥兵前来。石重贵这时候可不怕他,立志要“先取瀛莫,安定关南;次复幽燕、荡平塞北”。这人啊就是这样,不能嘚瑟,一嘚瑟准得倒霉。北面行营都招讨使杜威(原名杜重威,因避后晋出帝即石重贵讳,改名杜威)干脆率十万大军投了契丹。加上刘知远本来就是个不太搭理石重贵的主,后晋可以称之为主力丧尽。

  大将张彦泽看杜威这皇亲国戚(杜威妻子是石敬瑭妹妹)都投敌了,自己还玩什么。于是引兵回攻汴梁,包围皇宫,石重贵欲纵火自焚被近侍所救,随后张彦泽囚禁石重贵于开封府。随后契丹主力入开封。公元947年,后晋灭亡,历时12年。

  次年正月,耶律德光入主开封。“百官列班,遥辞帝于寺,诣北郊以迎契丹主。”

  耶律德光改国号为“辽”,降石重贵“为光禄大夫、检校太尉,封负义侯,黄龙府安置。其地在渤海国界。”自此石重贵在辽东饱受契丹人的羞辱,妻女被抢且饥寒交迫,生存艰难,直至终老。真不如当初纵火自焚而死。

  可笑的是,当初抢先围攻汴梁,囚禁石重贵的张彦泽却被辽人杀死,“以张彦泽擅徙重贵开封,杀桑维翰,纵兵大掠,不道,斩于市。”(《辽史》)

  当初想抢首功,如今死于辽人之手,实在是报应不爽。

  回到耶律德光这里来,承石家俩叔侄的情,一个将燕云十六州拱手送人,一个被抢走中原腹地。至此我们所说的中原之地基本都在辽国的手里了。之所以说基本,是因为这年头各藩镇虽然上表称臣,但基本没人听皇帝话,皇帝在他们眼中也不过是个比自己强大些藩镇头子而已。什么时候看你不爽了,看你没你强大了,说不定就站起来揍你了。不过即使是这样,契丹也可以称之为自古以来最幸运的游牧民族了(当然此时不算上后世的元、清之类)。往前数数,不管是匈奴还是突厥虽然偶有机会劫掠中原一把,却很难能占据中原腹地。偶尔不幸的时候,遇到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这样的,手下还有蒙恬、卫青、霍去病、李靖这样的绝世猛人,还会被打很惨很惨。更可怜得是在乱世遇到冉闵这样的,更是差点被灭族。一千多年了,耶律德光绝对值得骄傲啊,石敬瑭这个儿子收得实在太值了。

  好不容易逮着这样的机会,耶律德光决定不走了,升镇州为中京,改国号大同。

  不过这次耶律德光的好运气用完了。当初接手燕云十六州,石敬瑭一直是老老实实的,甚至还为他清除意欲夺回失地的所有阻碍。耶律德光有充裕的时间巩固燕云十六州,耶律德光还制定了“因俗而治”的原则,实行南北官制。

  北面官制,官吏皆是契丹人,掌管辽国一切军政要务,用现代话来说就是最高权力机构。北面官又有诸如北面朝官、北面御帐官、北面皇族帐官、以及北面诸帐官和北面宫官。北面朝官里又有南北,比如北枢密院和南枢密院一个管兵部,一个管吏部。真不知道耶律家的人是怎么分清的。

  南面官就简单多了,跟当时汉族所用的没啥区别,其实南面官主要用处也就是用来看管汉人,防止汉人逃跑,以致无人事生产。

  耶律德光进汴梁之后,发生了两件事,一件小事,一件大事。

  第一件小事是,赵弘殷失业了,虽然耶律德光保留了原本的工作班子,但是也不会单纯到把禁军还留着,所以赵弘殷失业了。而我们前文提到的冯道居然还当着太傅,“耶律德光尝问道曰:“天下百姓如何救得?”道为俳语以对曰:“此时佛出救不得,惟皇帝救得。”人皆以谓契丹不夷灭中国之人者,赖道一言之善也。”简单说来就是耶律德光没有大肆杀戮汉人,是因为冯道说了好话。虽然有些牵强,但还是可以看出冯道这个人实在厉害。不管耶律德光是因为冯道一句话也好,还是为了以后便于实行南北官制,反正是没有屠戮开封。使得,赵弘殷一家得以保全。而这一年,我们香孩儿赵匡胤20岁,这时候赵匡胤已经成家,该立业了。只是不知道赵匡胤目睹耶律德光风光入城时候有何感想,有没有像项羽一样“彼可取而代也。”

  不管赵匡胤怎么想,他现在都只是一个还未踏入社会的待业青年,一个无足轻重的角色。但是这时候真正有影响的是另一件大事。

  因为刘知远老老实实的待在太原,重点就在于刘知远太老实了,“遣牙将王峻奉表于契丹,契丹主赐诏褒美”,耶律德光看手握重兵、实力强大的刘知远这么老实,实在是表率啊,那个高兴啊,一高兴就提笔亲自给刘知远写了封信,还给刘知远送了一根木拐。“蕃法,贵重大臣方得此赐,亦犹汉仪赐几杖之比也。王峻持柺而归,契丹望之皆避路。”拐是没什么问题,问题在于信,信是在耶律德光嘚瑟的时候写得,于是就“呼帝为兒”。

(https://www.biquya.cc/id45858/2540439.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