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他们起床后正在洗漱,就听到住房下面的传呼电话业主呼叫志泉接电话。电话是童建设打来的,说昨天就来过电话,找不到人接听,今天只好早起与他联系。
从童建设说话的口气,和想找到他的急迫心情,志泉就已感到事关重大。出外几年了,与家人关山阻隔,音讯全无,唯有与童建设保持着单线联系,唯恐家中出现重大变故,能有人通风报信。
这次传来的消息,使他受到极大的震撼:说姐夫被县医院诊断为癌症,现已送武汉确诊治疗。一家人因无法与他联系,才找到童建设打听。童建设并没有告知具体的联系方法,才急于打电话征询他的意见,也希望他能尽快到武汉探视。
志泉接电话后的第一个意念是:必须以最快的速度,立即返回武汉。
母亲去世三个月后,他才出外谋生。既然父母已先后亡故,他已再没有老人的牵挂。虽然姐姐、哥哥都已六十开外年纪,但身体还健旺,按正常情况,短期内身心不会有太大变化,使他比较放心。
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他还是经常担心不期而至的灾难突然降临。在他大家庭所有成员中,只要有任何人出现不测的变故,都是对他沉重的打击!和睦相处的大家庭,现在已成了他在外面奋力挣扎的精神支柱,他期待着有一天能解除经济重负,重返大家庭,与兄弟子侄共享天伦之乐。
当他听到这个噩耗,不仅是震惊,内心已在隐隐作痛。姐夫,对他来说,并非寻常意义上的亲人,而胜似一母同胞的亲兄弟。自从他家庭离异,过着漂泊无依的生活,对他更有胜似父兄的慈祥和关爱。每年腊月三十的年夜饭,他都是姐夫家中唯一的座上客。平时每逢节假日,或家里有好吃的,必然会让外甥去请他,大多时间是他亲自上门。以志泉的个性,他害怕别人的同情和布施,唯独在姐夫这里,才感到家的温暖与随和。
几年前,他与儿子一起开了一家经营土特产的门店。腊月三十这天,店里生意正忙,姐夫一家人必须要等到他忙完才吃年夜饭。如是他便忙进忙出在家里和门店之间两地奔走。先安排家里什么时间开饭,又赶到店里帮忙;见店里生意正好,又赶回家通知作好延时准备。好不容易等到他生意忙完,姐夫家安排午时进餐的年夜饭,现在天已经快黑了,姐夫已不知跑过多少来回,菜也不知热过多少次。当他终于来到姐夫家里,姐夫早已帮他做好洗澡、换衣的一切准备,等他梳洗完毕,年夜饭才在一家人久久等待中正式开始。
姐姐在家中排行老大,下面有五个弟弟。自从姐夫进入这个家庭,他就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护卫家庭的职责。几个弟弟读书、就业、结婚、生子,无不倾注着他的心血。以至各个小家庭闹矛盾,他和姐姐就成了化解家庭危机的最佳人选。等弟弟们有了自己的子女,他又周而复始地成了这些侄儿侄女的保护者。
几十年来,他心甘情愿、不动声色地为这个大家庭默默奉献,只有付出,不计回报,因而得到了全家上下的敬重,对他的亲情更甚于姐姐。无论是弟弟、弟媳都没有将他当外姓人,如同一娘所出,尊称他为大哥。
就在他出发到南方之前,因有人追讨欠债,无法脱身。姐夫将退休后慢慢积攒下来的一万元养老钱帮他还了急债,又让外甥女拿出五千元存款给他做本钱。
送别时,兄弟俩默默相视良久,谁也说不出话来。姐夫看到年龄老大的弟弟背负一身债务,被迫背井离乡,此行吉凶难料,喉咙像被硬物堵住,喉结在上下滚动,老泪已悄然爬上脸颊。志泉既为此行的前途担忧,又被姐夫的依依惜别之情所感动,更增添了对亲人的依恋。想到从此要远离亲人,在外孤身奋斗,只感到眼窝发热,已是涕泪潸然。
还是姐夫先控制住情绪,他不愿在临别时让弟弟过于感伤,必须强打精神,为这个已视人生为畏途的弟弟输氧打气。为了安慰他,也是代表所有家人表达关爱之情:“你年纪也不轻了,在外面凡事要量力而行,一定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至于所欠债务,也不要有太大的压力,万一无法偿还,就由全家人来共同承担。”
虽然志泉从未想过,要向任何人转嫁负担,包括他的至亲骨肉。但这些话,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全家人共同的心声,由被大家敬重的姐夫转达出来,更具有权威性,使他心里宽慰了不少。有姐夫在,就有凝聚力,就有抗拒天灾人祸的原动力!
目前,虽然面临着生活的又一次转折关头,但相对于对姐夫安危的牵挂,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后者。他必须尽快回到姐夫身边,不仅是要尽快知道他的身体状况,还因为姐夫向来很看重他的意见,在如此关键的时刻,或许他的言行能影响他的情绪,进而有益于他的治疗。
他接过电话,拖着沉重的步伐返回宿舍。这时白云已梳洗完毕,正在做早点。见他一脸的愁云惨雾,便惊问其故。当她听到突如其来的变故,也震惊了。虽然她至今未与这位姐夫谋面,但已多次在他口中听到有关情况,心中也充满敬意。无须考虑,她已开始为他收拾行装,并着手安排购买火车票等事宜。
在外漂泊已近五年。加上原来家庭离异前后的十多年,他已有近二十年时间成为家庭的编外人员,小家庭的概念已逐渐淡漠。但是“家”仍对他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早年间,可以说他对家情有独钟。青少年时期,恋父母、兄弟姊妹;结婚生子后,与妻儿长相厮守,除了工作或外出,很少离开家庭。加上他性格内向、自视甚高,宁可在家种花养草、学文习字,以怡情养性,也不愿随意与人交往。更不愿东家短、西家长,谈天气、谈仕途升迁、见人打哈哈、胡侃乱吹。
今天终于又要回家了。一经动了念头,久已压抑在心头的意念突然间暴发为现实的冲动,已是归心似箭。虽然是非所本愿的灾难性回归,但正是这种不期而至的灾难,更引发了对亲人的思念,那个“家”、那些家庭成员,是否能经受风雨飘摇的考验?等到风雨过后,是否还是一个完整的家?
现在正是国庆长假期间。白云在火车票代售点长长的队列中等了近三个小时,才买到今天下午的火车票。在即将靠近售票窗口时,她曾有过瞬间的犹豫:何不买两张票,乘现在空闲时间,和志泉一起回去一趟?
她外出已经六年了。虽然中间回了两次家,但现在离上次回家又已两年多,而且难得有这种机会,与志泉一起回家看看。她还从未与他结伴长途旅行,那会是一种什么感觉?再说,自与他走到一起,还从未在外面甩单边,他这次走后,不知什么时候能回,这里又没有工作,甚至没有一个可以说话的人,如何打发漫长的时日?
虽然回家的愿望那么强烈地诱惑她,但很快她就抑制住这些动荡不安的意念。回一次家谈何容易?既然离家日久,每次回家必然花费不菲:父母要孝敬、子侄要打发、亲朋要应酬,加上来去的差旅费,紧紧窄窄也要两千元左右。这次志泉回家探病,花费更大。如果两人一起回家,庞大的开支如何承受得了?她想到志泉为了争取降低一千元转手费,付出那样的艰辛,即使他同意一起回家,又于心何忍?
还有一项紧迫的工作要她去完成。昨天已与店主约好,以后连续几天要坐店考察,志泉回去后,这项工作就责无旁贷地落到了她头上。她每天必须起早贪黑地全天候在店里观察,掌握第一手材料,才能提供可靠依据,决定是否接店。
离出发到火车站还有一段时间,白云见志泉除了携带换洗的衣物,几乎是两手空空,就劝说道:“几年未与家人见面,总要准备一点见面礼。在南嘉这样的大城市,买一点有地方特色的礼物,才更有意义。”
“大家庭几十口人,要带礼物,只怕要车拉船载。再说这次只是为了探视姐夫的病情,用不着拘泥这些礼数。”
白云知道他是心痛钱,才有此诡辩。还是再次劝说道:“谁让你见人送礼?每个小家庭有一份礼物就够了。即使都免了,总要对几个孙子有所表示,不然,当他们喊你爷爷时,怎好开口答应?”
志泉迟疑了一下,似有所心动。但当白云要拉他去市场时,他还是拒绝了。“我这次直接到武汉,并不回家,未必能与他们见面,还是免了吧。本来应该与姐夫买点礼物,但他在病中,不知该买什么,回武汉再说。”
白云本来还想说,即使见不到孙子的面,儿女必然要到武汉探视姑爷和父亲,就不能让他们带回去?但话到嘴边,还是咽了回去。既然知道他的心病,也不愿再让他难堪。
由此,她还想到,前年她回家时,志泉慷慨地给了两千元钱。她七算八算,最后总算留下了返回南嘉的车票钱。当她将明细开支向志泉报告时,他显出一脸的惊愕。虽然口里什么也没说,但从他脸上的表情,她已读懂了他想说的话。现在轮到他自己,焉能不做出表率?更何况目前经济状况,已恨不能捉蚂蚁凑兵,他岂肯因小义而失大局!
下午他就要走了。白云真有点像断奶的孩子对母亲恋恋不舍,一边准备中午饭,一边喁喁私语,千叮咛、万嘱咐。既想他早去早回,又不愿他两头牵挂,影响他的情绪。她对这位未谋面的姐夫,也已萌生了由此及彼的亲情。因而,尽量让他能安心处理好家里的事:“琼台的店铺我会每天守在那里,具体情况我会及时向你通报。如果合适,即使你晚来几天,我会说服店主耐心等候。你回家要办好所有该办的事,想法治好姐夫的病才是最重要的。”
“如无特殊情况,每晚九点钟,我会打传呼电话与你联系。只要没有太大的出入,争取将店接过来。按目前的情况,这是我们的最佳选择。”志泉看见她一脸的离情别绪,油然而生一种怜悯之情:“你也不要太苦了自己,那里离我们这里有几站路,来去还是乘公交车。回家不要太晚,单身女人在路上行走很不安全,要特别注意!”
第二天上午,志泉就赶到汉口四弟的家中。大家庭里所有的成年人差不多全聚集在这里,焦急地等待着医院最后的检验结果。自年迈的父母去世后,这是在又一代人中第一次经历生离死别的考验,每个人的心情都很沉重,气氛让人感到窒息。志泉的回归,似乎注入了一些生机和活力,大家欣慰地看到,五年来音讯不通的亲人,突然梦幻般出现在眼前,重逢的喜悦暂时驱散了死别的阴影。
志泉尤其感慨不已。五年中,他曾有过魂断天涯的悲凉,每当这些亲人在梦境中出现,常以为是阴阳路隔的重逢。今天终于回到了日思夜想的亲人怀抱,而每个亲人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向他表达思念之情,更使他感到亲情可贵。再听到儿子们介绍,当年才蹒跚学步的大孙女,和还在襁褓之中的小孙子,现在一个已上了小学,一个已进入学前班,更增添了“我家红灯有人传”,后继有人的喜悦。
匆匆与家人见过面后,外甥便引着一行人,到姐夫住院的湖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这时,姐夫正仰靠在病榻上,形容枯槁、了无生机,眼皮耷拉着,两眼无神地巡睃在病室进出的人们,近似麻木地没有任何表情,显出绝望情绪下的龙钟老态。
志泉刚跨进病室,喊了一声大哥,就感到喉咙有些咽哑,眼眶里已有泪水在涌动。但很快他的意识已清醒过来——必须控制好情绪,不能制造悲切切的气氛,使病人心情陷入更加绝望的境地。
面对死亡威胁时,往往人们有两种绝然不同的心境:性格开朗、豁达、视人生如浮云的人,能从容面对。他们希望真实地感知面临的危险,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然后以超常规的意志力去化解危机;即使最终不能如愿,也可不留遗憾地安排好生命的最后时光。而对世事牵挂太多,儿女情长的人,很难斩断俗世的情丝,在面对死亡威胁时,便会感到茫然无措;一旦得知自己身临绝境,精神防线将迅速崩溃,更会加速死亡。
姐夫生性善良,胆小怕事,而且对家庭所有成员无不牵挂,总想将这份感情延续到永远,自然难免留恋人生。在还没有最终结论的情况下,更不能预先透露危险信息,所以,对他的病况,至今仍严守机密。
很快,志泉就转换成一副较为轻松的态度,脸上带着笑,又亲热地喊了一声大哥,然后开口说:“我们兄弟有五年未见面了,没想到这次见面却在医院!”言语间又显得黯然神伤,他又立即纠正:“等大哥检查出结果,我想再陪你回家多住几天。”
姐夫第一眼看到志泉,暗淡的眼神中就射出一束欣喜的光。这次生病后,他就一直盼望着与这位分别日久的弟弟重逢,希望重温昔日阖家团圆的旧梦。但是,今天相逢在这种场合,又见弟弟一脸的苍桑,身体和精神状况已大不如前;又联想到自己疾病缠身,凶多吉少,便有了往日欢乐不再、生命苦短的感慨:“你也苍老了不少,不知我们兄弟还有多少能相聚的日子!”他叹了一口气,握着志泉的手又捏紧了一点。“这么大年纪了,外面不好混就回来算了,一家人都帮补一点,不会让你一个人受罪。”
志泉的眼睛又湿润了。姐夫的慈爱和对他的牵挂,使他找回了已久违的感觉。几年来,在外面经历了多少挫折和失败,又遭受了多少欺凌、欺骗,除了白云,有谁能给他一点温暖和慰藉?在一个变形的社会中,天理、人情已变得那么遥不可及,冷漠倒成了人们的护身符,人人都成了盔甲护身、横刀立马的斗士,刀枪不入,却随时准备穿透别人。他唏嘘说道:“大哥不要为我担心,我能挺得过去,一定要通过自己努力来解脱自己。我已经给家人增加了负担,尽量不再给他们增加麻烦。你要安心养好病,今后我们相聚的日子还长。”
接着,他又绘声绘色地介绍了这几年的经历、夸张地描述了发展前景,说得兴起,他自己都信以为真,在旁边听的人,无形之中也受到他情绪感染,还为他颇带传奇色彩的经历感到振奋。姐夫宽慰地笑了,还认真提出建议:“要是可能,你也把老二带出去闯荡一下,你们父子在一起,既可互相照应,说不定还可为他创下基业。”
他的第二个儿子扬波,所在单位解体后,一直没有固定职业,又已结婚生子,不但生计艰难,更感到前途无望。而且父子一脉相承——性格内向,不善交际,难以融入当今社会。再加之几乎是与生俱来的堕性,虽有心进取,却不愿付出艰苦努力,如没有人夹磨、提携,很难在当今社会找到立足之地。
这次他回后,儿子也曾主动提出,想与他一起到南嘉创业,但是考虑到自己尚且立脚未稳,要是一旦有失,岂不是父子同时遭殃!所以一直在犹豫中。现经姐夫提起,虽然仍心存疑义,但是出自父亲的舔犊之情,及义不容辞的责任感,他没有再犹豫。
他何尝不愿将儿子带在身边?他恨不能有机会补偿对儿子亲情的缺失,也想借此机会,激励他的斗志,使他逐渐变得颓废消沉的情绪再度振作起来。他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能让他们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将会抱憾终身,死不瞑目!过去,他不愿屈膝求人,几个子女都没有好工作,一场所谓的改革,使他们全部成为社会的牺牲品,沦为失业者。现在如能带他们创业,也算是亡羊补牢,稍为弥补一些父亲的过失。
一旦形成新的思路,似乎已经看到曙光,使他迫不及待地等待着这一天的到来。而且他已听到儿子传来的信息,他可以提供四万元现金,更使他振奋不已。与儿子合作,这是天下无双的绝配。为合作人选,他已寻觅日久,几经周折,想不到竟与儿子达成如此默契。
(https://www.biquya.cc/id36341/2183179.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