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皇太极攻克大凌河后,明王朝在关外的军事力量遭受了毁灭性的的打击,恢复关宁防线算是成了泡影,政府的优秀将才孙承宗也干不动了(告老怀乡),皇太极那充满欲望的眼神死死地盯着关内(中原),着实令人瘆得慌,愁啊,到底该咋办!
莫担心,皇太极克制欲望的能力可强着呢,人家暂时对你没兴趣。
没兴趣?那他想干啥。
不干啥,就是好长时间没见林丹汗了,怪想的,此番正好抽空拜访一下。
收服察哈尔
之前咱们就说过,为了入主中原,皇太极必须无条件地跟蒙古竭力发展关系,否则一切都是白搭。蒙古是块难啃的骨头,想要将其拉下水得费不少心思,其中察哈尔部最棘手。
察哈尔部的林丹汗是个有野心的男人,对付他,除过使用暴力,皇太极似乎没有其他选择。先后跟林丹汗干了两架,皇太极都很顺利,俘获了大量的人畜,林丹汗也因此伤得不轻。
伤得不轻就说明还在喘气,只要林丹汗不挂,皇太极的心里就不踏实,吃不下也睡不着,没办法了,皇太极只好向林丹汗下死手。
天聪六年(1632)三月,皇太极发动对察哈尔部的第三次征讨,目的在于彻底将察哈尔部收入囊中。
但凡遇上打仗这种好事,皇太极都会叫上蒙古人,此次征讨察哈尔部也不例外。
同年四月,在接到皇太极的邀请(命令)后,蒙古的科尔沁、札鲁特、巴林、奈曼等部纷纷出兵,共约10万,联合大金的军队,声势滔天,大肆杀向察哈尔部。
四月下旬,皇太极亲率大军越过兴安岭,一路挺进,兵锋直指林丹汗。
有意思的是,由于皇太极给他的部队下达了“打枪的不要,悄悄进村”的指令,再加上察哈尔的情报部门工作不到位,此时的林丹汗并不知道皇太极要来。
直到皇太极的大军行至都埒河,镶黄旗有两个蒙古士兵或许是昧不过良心,觉得有愧于林丹汗,趁其他人不注意,便溜了,溜向了察哈尔部,将皇太极到访的特大消息告诉了林丹汗。
林丹汗是个爱面子的人,同时他更是一个珍爱生命的人,自己是啥分量,他清楚,打不过就是打不过,之前的经历是血的教训,保存实力最要紧,二话不说,溜!
于是,林丹汗带领着他的10万部众疯狂逃命,由西经呼he浩特,渡过黄河,全速奔向鄂尔多斯。
皇太极相当无奈,他没想到林丹汗会菜成这样。
无奈归无奈,仗还是要打的,在得知林丹汗逃跑后,皇太极率军穷追猛打,死缠了一月多,到五月下旬,一来是追累(烦)了,二来林丹汗大势已去,没啥好蹦跶的了,溜就溜了吧,所以皇太极放弃了继续追剿。
放弃追剿林丹汗后,皇太极也没闲着,林丹汗跑得太着急,丢下了许多部众,皇太极要做的就是收服这些部众,同时再从明王朝那里抢点东西。
兵分三路,左翼军由阿济格率领攻向宣府、大同,右翼军由济尔哈朗率领攻向归化城(即呼he浩特),皇太极则和代善、莽古尔泰率军西进,收服察哈尔部的百姓。
战事进行得相当顺利,三路大军转战七百余里,收服了自归化城南至明朝边境的所有察哈尔部众。不久,皇太极的部队进驻归化城。
林丹汗跑了一路,部众跟着丢了一路,等他到达鄂尔多斯后,原本的10万部众也就丢得差不多了。
打击过于沉重,林丹汗已然处在奔溃的边缘,为了抚慰那颗受伤的心,他前往了成吉思汗陵,希望能从先那里得到精神力量
站在成吉思汗的陵墓前,林丹汗感慨万分:遥想当年,我祖雄姿英发??????
当年总是美好的,现实向来是残酷的,失败已经成为必然,林丹汗不愿面对,也不敢面对!
林丹汗选择了逃避现实,他要麻醉自己!在成吉思汗陵前,林丹汗举行了庄严的仪式,宣称自己是全蒙古的“林丹巴图鲁汗”。
随后,林丹汗带领着残部继续向西逃窜,为了不丧失精神力量,他还不辞辛劳地搬上了成吉思汗的陵墓。
一路西进,林丹汗来到了大草滩(今甘肃省境内),落脚在永固城(今甘肃省张掖市境内),他幻想着可以东山再起。
幻想的事物令人神往,东山再起多好啊,不过老天爷喜欢板着脸,不仅丝毫没给林丹汗面子,而且无情到了极点,公元1634年夏,林丹汗在大草滩病逝,憋屈之极,死不瞑目。
林丹汗病逝了,皇太极的心里很过意不去,为了表示哀悼之情,天聪九年(1635)正月,皇太极派遣多尔衮、岳托等领军1万前往鄂尔多斯寻找林丹汗的儿子额哲。
同年四月二十日,多尔衮的大军渡过了黄河,鄂哲率领察哈尔的残部归降,至此,令皇太极头疼的“蒙古问题”算是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另外,皇太极还从额哲的手中得到了一块传国玉玺,据说是从汉朝传下来的,当年元顺帝跑得着急,不小心弄丢了,后来被一位牧民捡到,便献给了察哈尔部的可汗。
对此,皇太极是喜得不亦乐乎:天赐祥瑞,霸业必成!
入口之战
前段时间忙于蒙古问题,冷落了明朝大哥,对不住了,皇太极给您陪个不是。忙了这么久,也该交流一下感情了。
天聪八年(1634)五月十一日,皇太极在沈阳召开战前准备会议,征求各贝勒大臣对伐明的意见。
对于这个话题,大金的要员们没有一个不敢兴趣的,他们积极发言,讨论地热火朝天,提出最多的意见是:将大部队直接开到山海关,一顿狂攻猛打,将其拿下,然后乘势南下,一举攻克北京城,灭了明王朝,入主中原。
听了大臣们的意见,皇太极微微一笑:“非也,若是这般打法可行,我们早就入主中原了,还用等到现在?很明显,山海关有明王朝的重兵把守,攻破它可不是件容易事儿。依我之见,目前我们征讨明王朝的最佳路线是,进军宣府(即宣化)、大同,从那里突破,然后嘛,大家都懂得。”
“大汗英明!”听皇太极这么一说,大臣们觉得好像还真是那么回事,纷纷点赞,支持(不支持也没撤),必须支持。
宣府、大同向来都是中原王朝用来防御和控制北方游牧民族的军事重地,明王朝建立后,为了阻止蒙古人南下,曾大力加固宣府、大同,派重兵把守,宣府和大同也因此有“固若金汤”之称。
不过,到了明朝末期,宣府和大同的情况可就不太理想了。
首先,蒙古人极不安分,肾上腺素飙升得厉害,三天两头的搞破坏,将宣府和大同好一顿糟蹋。
其次,女真人在辽东那嘎达闹得很欢,民族大业风生水起,不断地制造麻烦,明王朝头痛不已,只能将原先在宣府、大同等地的主力部队调往山海关一带。
综上所述,宣府和大同的情况何止是不太理想,简直糟糕透顶,纸老虎而已,根本经受不住皇太极的一碰。
同年五月二十二日,皇太极亲率大军西进,渡过辽河后,联合蒙古各部的铁骑全速开往宣府、大同,意在打击明王朝的经济(俗称抢劫),攻城掠地啥的不是主要任务,见好就收即可。
七月八日,阿济格、多尔衮率领的先头部队攻破龙门,势不可挡,继而攻向宣府。皇太极率领主力大军进逼朔州,代善、德格类也各领兵一路,四下抢掠,完全一副下山土匪的样子。
随后,皇太极率军与阿济格、多尔衮合兵一处,向宣府发起猛攻。
驻守在宣府的明军见皇太极气汹汹地杀来,吓坏的同时,本能地支起了炮架,管他准不准,就是一顿狂轰乱炸。
明军的炮火依旧那么猛烈,无奈,皇太极只好离开宣府。
目的在于抢劫,攻不攻城的不要紧,随后,皇太极的部队来了应州,一通好抢,并将其攻克。
明王朝的情报部门还算靠谱,早在皇太极的大军绕道蒙古、进军宣府时,朱由检便连下十多道圣旨,指示宣府、大同等地的驻军务必严守城池,倘若丢了,提着脑袋来见。
所谓山高皇帝远,朱由检是明王朝的老大不假,但地方的官员一般都不怎么感受得到老大的威慑力,所以在很多时候,他们会选择无视老大的命令。再者女真人和蒙古人都不是善茬,打起仗来特兴奋,拦都拦不住,咋严守?
于是乎,有的人(明军)三十六计走为上,哆嗦着,便弃城逃命了。
有的人害怕到腿软,跑也跑不掉,只好紧闭城门,除过偶而扔几颗炮弹外,基本不做抵抗,随你抢,随你杀,跟我没关系。
有的人倒也爷们,抵抗了一阵子,但总指望着有援军来,不寻思如何打仗,尽变着法儿地推卸责任,往往都会向中央政府来一句“欲出城剿杀,但贼势甚众,寡不相敌”。
态度决定成败,话说明军如此不认真对待打仗,还能让皇太极咋样,貌似也只能是率军横扫千里如入无人之地,无聊啊,一点都不刺激。
“一群酒囊饭蛋,真他娘气死朕了!传朕指令,即刻向宣府、大同等地增派援军。”朱由检怒了,更是慌了,敌人的状态出奇好,倘若按这个势头发展下去,用不了多久,大明王朝可真就玩完了。
老大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接到朱由检的命令后,宁远总兵吴襄、山海关总兵尤世威赶忙率领2万大军急速开往大同增援。
与此同时,皇太极的各路大军在应州会师,合兵一处后,攻向代州(今山西代县)。
打仗是个技术活,纵使对手的能力再不济,也不能一味的靠蛮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必要的伎俩还得使。
皇太极的大军将代州城围得水泄不通,放眼望去,黑压压的全是暴力分子,代州城的明军很是心虚,且不说战斗力不在一个等级,单就数量上的差距都让人窒息,这仗没法打!
话是这么说,代州城内的明军虽然怕得紧,但也苦苦坚持着,跑是没戏了,投降估计也不成,就死磕到底吧。
恐吓没用,那只能来威胁了,皇太极略施小计,向代州的明军打出了感情牌。
皇太极此行的目的是抢劫,抢劫的对象无非就两样,钱财和人畜。
俘获了大批的老百姓,其中免不了有军人家属的存在。皇太极令人将代州城内明军的妻儿(约上千人)推到阵前,大金的军队停止进攻,就一旁看着,看战争之下演绎的亲情大戏。
看到自己的老婆孩子受罪,代州城内的明军完全失去了抵抗的念想,泪水哗哗地流,他们别无所求,只希望自己的家人活着。
既然想要的效果出来了,那么皇太极也犯不着继续为难老百姓,他放了这些人,随后,代州城不攻自破。
皇太极的行为恶劣,大伙可以尽情地臭骂,但有一点必须明确,那就是搞政治和军事的人其实都一个样,所谓天下乌鸦一般黑嘛。
八月十三日,吴襄和尤世威的2万援军抵达大同,皇太极随即率军攻向大同。猛攻大同五天,皇太极干掉了吴襄的部队,却拿尤世威没办法,久攻不下,最后皇太极只好率军转战阳和(今河北正定县)。
驻守阳和的是明总督张宗衡,这位仁兄很善于出阴招,在皇太极的大军包围阳和后,他以相当快的速度提出了议和。
议和是好事啊,没准儿要投降呢,也没多想,当下皇太极便答应了张宗衡的请求。
不过很快,皇太极就发现自己被阴了,张宗衡不但丝毫没有投降的意思,而且还不要脸到一定境界,想着法儿地策动大金内部的汉人、蒙古人叛变。
给脸不要脸,皇太极虽然实在,但也禁不起这般欺负,难以压制心中的怒火,只能在战场上宣泄,皇太极毅然地给张宗衡下了份战书,连骂带嘲讽,张宗衡倘若不迎战,就算不得爷们。
对此,张宗衡的反应相当淡定,爷们不爷们的不要紧,保住性命、守好城池才最重要,我就不出城迎战,看你能咋的。
怒火更甚,但又能怎样,面对闭门不出的无赖,皇太极也确实没办法。阳和不打了,撤。
八月二十七日,皇太极的部队撤离阳和,继而转战万全,不久便攻克万全左卫,歼灭守军上千人,一通好枪。
抢也抢够了,给予明王朝的经济打击也差不多可以了,撤吧。
同年九月,皇太极的部队满载而归,只留下了惨遭蹂躏的中原大地和苦不堪言的中原人民。
(https://www.biquya.cc/id36226/2113242.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