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玄幻奇幻 > 清朝那些年 > 第三十一章 南面称帝,建立大清!

?

  当年(1115),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建立了大金王朝,他功勋卓著,他牛气冲天,大权集于一身,他傲视九天群雄,对此,人们“欢呼”,人们“雀跃”,亲切地将他称之为“陛下”。

  后来(1616),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也统一女真各部,建立了大金王朝,他功勋卓著,他牛气冲天,大权差不多集于一身,他同样傲视九天群雄,对此,人们“欢呼”,人们“雀跃”,亲切地将他称之为“可汗”。

  陛下,帝王也!曾几何时,嬴政统一六国、成就千古霸业,他飘飘然,那是超神的感觉,三皇五帝也不过如此,当今天下,舍我其谁?嬴政不再是嬴政,他是秦始皇,是权力高度集中的帝王。

  皇帝是老大,可汗亦是老大,前者象征封建专制,后者则带有浓郁的草原风情(奴隶社会)。称谓有差别,意味着内涵不同。所谓皇帝,那叫高端大气上档次,人家代表着“进步”。

  而可汗呢,怎么瞧怎么都像暴发户,土里土气的,跟不上时代的节奏。

  皇太极接手了老爸的产业,成为女真的可汗,万民敬仰、群臣跪拜、吃香喝辣、穿金戴银??????待遇之高,非常人所能及,试问,皇太极也该知足了吧。

  知足个蛋,不过是个可汗而已,权力也就那么点,相对于说中的巅峰屁都不是。

  是吗,此话怎讲?

  老爷子生前思想过于活跃,净整了些四大贝勒、八王共治等令人头疼的花样,可汗是不假,但当得并不舒心啊!

  天命六年(1621)二月,努尔哈赤令四大贝勒,即代善、阿敏、莽古尔泰和皇太极按月分直(也就是轮着当差),掌管国政,四人的权力和地位同等。

  这还不足以表达对儿(侄)子们的感情,紧接着,天命七年(1622),努尔哈赤又令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济尔哈朗、多尔衮(亦或是阿济格)、多铎、岳托为八和硕贝勒,坚持“有人必八家分养之,土地必八家分据之”的原则,实行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之制,即八王共治,并规定务必要将此贯彻落实、积极传承。

  毋庸置疑,努尔哈赤的出发点的是好的,做到了公平公正,为儿(侄)子们创造了和平安逸的工作环境,既维护了统治,又增进了感情,一举两得,厉害。

  然而努尔哈赤的这一英明举措,可愁坏了接任汗位的皇太极。身为八王集团的一员,皇太极的处境是尴尬外加憋屈的,他是可汗,是大金名正言顺的老大,但碍于努尔哈赤的面子(遗命),他又不得不放下老大的架子,陪着笑脸地处好兄弟关系,装作淡定地参与八王共治。

  八王的后四位倒是不用皇太极愁,半大小子而已,哄哄也就过去了。但前三位可就不一样了,不仅贼,而且能力不赖,战功立了不少,更重要的是心理素质超强(俗称脸皮厚)。皇太极即位后,代善、阿敏及莽古尔泰三人谨遵老爸的遗命,积极贯彻“八王共治”的国政方针,也不理会皇太极的感受,仍然轮流当差,掌管政务。朝会的时候,皇太极坐在宫殿南面的龙椅上,而这三位呢,眼不红心不跳,一人搬把椅子也坐在宫殿南面,接受群臣的跪拜。

  大臣们起得早,睡意朦胧、很是迷糊,放眼望去,不禁吓了一跳:“一山可容四虎?大金有四位可汗呢?”

  闻言,代善微微一笑:“瞧您这话说得,大金怎么可能会有四位可汗?淡定,别误会了,我们哥仨只是大汗的跟班。”

  “呸,什么玩意儿,臭不要脸!”皇太极的心中翻江倒海,这样的日子他连一秒都不想过了。

  狗屁可汗,还不如做傀儡来得痛快。皇太极渴望至高无上的权力,冷血、无情、狠辣样样不可或缺,他要打到代善三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女真的老大只能有一个!

  天聪四年(1630),皇太极开始行动了,他选择的第一个目标便是阿敏,确切地说应该是阿敏自己撞到了枪口上。

  阿敏这个人本来就心眼多,再加上他对老爸舒尔哈齐的死一直耿耿于怀,所以导致了他做起事来比较蛮横,基本就是一种报复心理。

  北京之旅结束后,皇太极很不放心遵化、永平、滦州、迁安等拼死累活才抢来的城池,为了确保万一,他给这些地方上了双重保险,在济尔哈朗、阿巴泰等留守的同时,皇太极又增派了阿敏、岳托率军5000防守。

  之后嘛,大家也知道,阿敏同志不惜一切地发扬了小日本的作风,在得知孙承宗的部队来袭后,他杀光了城中的所有百姓(包括投降的明朝官员),抢光了城中所有的财物,带领着军队拔腿开溜,一路跑回了沈阳。

  在阿敏回沈阳之前,皇太极的意愿是美好的,他憧憬着未来。

  当阿敏回到沈阳后,皇太极的脑门全是黑线,现实再次无情地打击了他,他愤恨,他更加伤心!

  麻烦是自找的,可怪不了别人,随后,皇太极斥责了阿敏的十六桩罪行,便将他幽禁了起来。

  阿敏倒下了,紧接着,皇太极又将视线转向了莽古尔泰。

  天命五年(1631),大金的军队围攻大凌河,莽古尔泰率领的正蓝旗不仅半点好处没捞着,而且损失还不少。对此,莽古尔泰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为了寻求心里平衡,他向皇太极上报了此事,希望能得到抚慰(即票子)。

  皇太极很会聊天,他很自然地看向莽古尔泰,淡淡地问了一句:“我听说你的部下好像不太会打仗,是吗?”

  心中有鬼,莽古尔泰赶忙收回自己的视线,他不敢看皇太极的眼睛:“大汗说笑了,根本没有这档子事,这纯属诬告。”

  冷笑了一声,皇太极道:“是不是诬告我自会查实,希望到时你还能记得刚才的话。”

  莽古尔泰一听急了,脾气火爆的他很习惯地将手伸向了佩刀:“大汗为何单为难我一人,因为我忠心不二,大汗就要杀我吗?“

  这时,站在一旁的德格类(莽古尔泰一母同胞的兄弟)见情形不妙,便赶忙上前给了莽古尔泰一巴掌,紧接着又是一顿暴打,意思是让莽古尔泰别再不知好歹,傻了吧唧地找死。

  不帮自己也就算了,还动手打人,这他娘是亲兄弟吗!当下,莽古尔泰完全怒了,顺手拔出了佩刀,挥舞着咆哮起来,在这一刻,他的结局已经注定。

  见状,皇太极也怒了,恶狠狠地问道:“当年你杀了自己的亲娘,现在要杀我么!”

  皇太极的活犹如惊天之雷,莽古尔泰听后,随即从发狂的状态中恢复了过来,他慌忙地丢掉了手中的佩刀,跪倒在地,苦苦哀求着,希望皇太极能恕罪。

  皇太极正愁没机会向莽古尔泰下手呢,没曾想莽古尔泰竟自己送上门来。对此,皇太极暗爽不已。

  不久后,皇太极便以“大不敬”的罪名剥夺了莽古尔泰的和硕贝勒(正蓝旗旗主),撤了大部分兵,罚银上万两。

  至此,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之制算是土崩瓦解,皇太极终于实现了他“南面独坐”的梦想。

  天聪六年(1632)十二月,莽古尔泰去世,所谓买卖不成仁义在,闻讯后,皇太极亲自前往哀悼,哭了个稀里哗啦(应该不是装的)。

  皇太极不算太冷血,他还是讲兄弟情义的,直到天聪九年(1635)。

  莽古尔泰有个一母同胞的姐姐,名叫莽古济,这个女人很厉害(泼妇),火爆的脾气丝毫不亚于自己的弟弟,骄横跋扈,异常了得。而且,最有意思的是莽古济并不怎么待见皇太极,为此皇太极也相当来气。

  话说就在这一年(1635),估计是更年期提前到了的缘故,莽古济的泼妇等级再创新高,她的一个手下着实忍受不了,被逼无奈,只好向皇太极告状,而告状的内容则是莽古济和莽古尔泰这对姐弟曾经商量过谋反的事。

  谋反?那还得了!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着。莽古尔泰是死了,但莽古济还活着,不行,必须除掉!

  于是,皇太极以讯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果断(无情)地处死了莽古济和莽古尔泰的儿子,废黜了莽古尔泰的一切爵位。就这样,死了两年的莽古尔泰再次得到了皇太极的眷顾。

  三大贝勒倒下了两个,唯独剩下的代善犹如风雨中的小草,随时都有粉身碎骨的可能。

  皇太极喜得不亦乐乎,该怎样抓住代善的小辫子呢。

  不用多想,事情就是如此简单,还是这一年(1635),还是因为莽古济,代善完蛋了,三大贝勒彻底倒台,皇太极如愿以偿。

  大家也知道,代善有个致命的毛病——贪财,且喜欢攀比,当年就是因为这个,他失去了继承汗位的资格。

  莽古济不怎么待见皇太极,皇太极更是看不惯莽古济这类泼妇,这代善也知道,只要没喝醉,他应该不会闲着蛋疼,没事了跟莽古济套近乎。

  马克思曾说过,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资本家就会铤而走险,如果有百分之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下任何罪行,甚至目着被绞死的危险。

  只要有利益、有钱可捞,代善就是马克思口中疯狂的资本家。

  正因为如此,代善头脑一热便跟莽古济走得近了,三天两头的办party,喝顿小酒,然后互赠个礼物啥的。

  所谓惹火上身,在处死莽古济后,皇太极便听闻了代善的光辉事迹,他感慨颇深,决定亲自登门讨教。

  代善吓坏了,面对皇太极的虚心讨教,他支支吾吾,半天也说不出话来。不说话就代表默认了,对此,皇太极很满意。

  同年(1635)九月,皇太极以轻视君上、贪财违法的罪名剥夺了代善的贝勒爵位,代善失去了实权。

  一番折腾下来,皇太极总算是迎来了阔别已久的踏实感,绊脚石没了,该是时候称帝了。来吧,传说中的巅峰权力!

  当然,称帝这档子事不能毛遂自荐,皇太极是个谦虚内敛的人,为了弘扬传统美德,他需要来自广大人民的重重压力。

  老大的倾向很明显,小弟的义务也很明确,首先,蒙古同胞们施压了。

  天聪十年(1636)三月,漠南蒙古(即内蒙古)16部共49个大小领主齐聚沈阳,承认皇太极的可汗地位,上奉尊号“博格达?彻辰汗”。

  紧接着,同年四月,政府的要员们也顿悟了,硬生生的拉上了朝鲜,以“远人归服、国势日隆”等不可抗拒理由,纷纷恳求(连哭带喊)皇太极称帝。同时,萨哈廉(代善的三儿子)可劲儿地发动群众,带领各贝勒检讨过去,传达出“誓死效忠皇太极”的坚定意愿。

  为此,皇太极吓坏了,表情相当之痛苦难受,头摇的像拨浪鼓,表示出强烈的不同意!

  皇太极推脱的越厉害,大臣们随之劝说的越猛烈。皇太极还是不同意,大臣们就磕头的磕头,寻死的寻死(说说而已),誓于皇太极抗争到底。没办法了,皇太极为了化解紧张的局势只好勉为其难的答应称帝。答应的时候,他还得说几句我都是被你们逼的之类的话,且必须还是一副极痛苦的表情。

  天聪十年(1636)四月十一日,皇太极正式称帝(宽温仁圣皇帝),改国号为大清,改元崇德,封多尔衮为睿亲王,多铎为豫亲王,阿济格为英郡王,豪格为肃亲王。

  沈阳笃恭殿举行盛大典礼,代善用满文宣读表文,额哲(林丹汗的儿子)用蒙古文宣读表文,孔有德(下一章会有介绍)用汉文宣读表文,内容如下:

  恭维我皇上承天眷祐,应运而兴。当天下昏乱,修德体天,逆者威,顺者抚,宽温之誉,施及万姓。征服朝鲜,混一蒙古。遂获玉玺,受命之符,昭然可见,上揆天意,下协舆情。臣等谨上尊号,仪物俱备,伏原俞允

  所谓的表文无非就是封建政客爱玩的老把戏——拍马屁,除过大力称赞皇太极有多优秀、倍牛瓣外,也没啥特别的,在这里,我们重点研究一下“大清”。

  当初,努尔哈赤统建立了属于女真人的政权,为了缅怀先祖、紧随前辈的脚步,他取国号为“金”。

  现在,皇太极称帝了,高举“入主中原”的旗号,倘若国号还叫“大金“,就未免有些掉价,国号象征着门面,关系到一个政权的发展,为此,皇太极煞费苦心,好一阵琢磨。

  首先,在广大汉族人民的意识里,大金永远都是“暴力、野蛮”的代名词,为了跟汉族同胞处好关系,皇太极必须永久地废除“大金”这个国号。

  其次,据有关专家分析,在传统汉族文化中,“朱、明”二字都有“火”的意思,按照五行相克的说法,“火”克“金”,现在是特殊时期,绝不允许明王朝占半点便宜,为了彻底地扑灭“火”,“水”是不可缺少的,所以改国号为“清”是必须的,因为有水嘛。

  另外,大清在蒙语中的意思为善战者和优秀者,这说的不正是咱满人嘛,所以取它为国号绝逼正确。

  这样想着,皇太极的心里乐开了花,称帝了,之后便是入主中原,再之后虎踞山河,成就千古霸业,皇太极迫切地盼望着梦想的实现。

(https://www.biquya.cc/id36226/2119974.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