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女频频道 > 无聊萝莉的挖坑集 > 8

?周宣王离奇的死亡与一个叫杜伯的人有关,他是杜姓与刘姓的先祖。据杜姓的起源录上说,故事是这样的:

  周宣王有一个貌美得宠的妃子,名字叫女妔,她看上了年轻英俊的大夫杜伯,用尽一切解数勾引他。可生性正直的杜伯严词拒绝了她。于是她心中怀恨,跑到周宣王座前去诬告杜伯非礼她。年轻美貌的女子对日薄西山的周宣王的诱惑力是无穷的。几乎没有经过大脑,周宣王就草率听信了女妔的一面之辞,把杜伯捉起来杀掉了。

  在临死前,杜伯悲愤地对宣王说:“如果我死后无知无觉,那当然就算了。但如果我有知觉,三年内我一定要杀你报仇。”

  也许当时宣王听了不以为意,但奇事发生了,就在杜伯被杀的三年后,周宣王离奇暴毙,于是人们纷纷传说是杜伯显灵报了仇。

  这个故事的情节结构似曾相识,几乎就是潘武之恋与妲伯之恋的翻版,然而在一本古典名著《东周列国志》中对周宣王与杜伯的恩怨却有全然不同的叙述:

  周宣王在败给犬戎后一直心绪不宁,感到有些事情象阴云般笼在头上。一日退朝,听到街边小孩子牵手而歌:“日将落,月将升。山桑弓,箕草袋,灭亡周室的祸害。”

  这种儿歌放现代人可能不当一回事,可是周宣王却是心中一动。

  原来有一个古老的传说,那就是人间将乱之际,天上的火星就会变成小孩下凡,将国家未来的命运编成儿歌,教给一起玩的孩子,因此历代君王都不敢忽视童谣,专门有人记载以破解这天地玄机。

  现在,密码来了,大臣们是如何解读的呢?

  日是君王之象,日将落,意味着国家将会灭亡。月是女主之象,月将升就意味着女人将会当权。而这个祸害将会是山桑弓与箕草袋带来的。

  大命如此,那么如何解决呢?

  周宣王是个积极进取的人,这样的人是决心与命运来干上一番的,他于是决定杀掉都城中所有卖山桑弓与箕草袋的人,执行这个命令的就是大夫杜伯与左儒。

  话分两头,一方面宣王回宫,王后接驾,询问朝事,宣王将今天发生的事一说,王后却皱起了眉头。

  原来今天大周宫中出了怪事,一个一直没有接触男人的老宫女居然生了个小孩!

  王后召老宫女询问,却不料问到桩宫庭隐秘。

  那还是在厉王朝的时候,有一天,清点王宫宝库的官员发现里面有个青铜做的古盒在隐隐发着光芒。厉王不知里面是什么宝物,于是下令打开这个盒子,却流出了一滩又腥又臭的液体,在王宫中到处蔓延再也打扫不干净。

  厉王心知有异,于是召来批妇女,脱得一丝不挂,披头散发的又叫又跳。那液体似乎也知道厉害,于是居然收缩,变成了一只大蜥蜴,在王宫中到处乱窜。

  这个老宫女,当时还是个小孩,正在换牙的时候,没料到这蜥蜴一头撞了上来,就消失了,小宫女从此感觉到身体不对劲,却没想到五十多年后居然生下了个小孩。

  王后听完老宫女的话,想这孩子八成是个妖精,最好将其处死,但当抱上孩子时却发现这是个极其漂亮可爱的女孩,让她当即下不了手,于是派人把这小孩丢到河里去了。

  周宣王听到这消息后才放宽了心。

  另一方面,杜伯与左儒带兵去市场上找卖山桑弓与箕草箭的人,却迎头撞上这么一对夫妻,卖的正是这两样。于是便一声令下,将他们两个捉了起来。

  两夫妻瞠目结舌,不知道自己是哪儿触犯了法律,哭得昏天黑地,杜伯不由起了侧隐之心,见这两夫妇不过是老实本份的普通人,于是便将他们放了。

  这事情就这么过了一段时间,周宣王心中始终放心不下,于是让人算了一卦,却说祸患没有消除,还在发展。不由急得找杜伯他们来询问情况怎么样。杜伯是老实人,便把那天私自放人的事说了。

  周宣王一听大怒,非要杀杜伯,左儒苦劝不听,于是回家后也自杀了。

  这样,周宣王一下子失去了两个贤臣,但事情的确刚刚开始。

  三年后,正是周室狩猎的时候,这也是古代的军事演习,周宣王必须出席。然而在浩浩荡荡的车队中,他却隐隐约约看到杜伯与左儒的身影,都身着白衣,手中左儒驾马,杜伯手中拿着一把红色的弓。

  这让周宣王很是害怕,可转身问其他人,都说没看到这两位,定睛看时,却又不见了,于是宣王认为是自己眼花。

  狩猎开始了,周宣王乘坐的马车在广大的田野中游荡,一切似乎都是很平常。周宣王却忽然看到杜伯他们坐的马车向自己驶来,杜伯张弓射出复仇之箭。驾车的人只听到宣王“啊”的一声就俯在车上不动了。

  开头大家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等发现不对劲时周宣王的尸体早就冰冷了,验尸发现,没有箭伤,但脊骨却已经断了。

  宣王死了,但是那个恐怖的预言并不以他的死亡为结束。一直到好几年后,周朝朝政已经败坏得不可收拾,太史伯阳是恨透了褒姒,专门研究了一下这个可怕的妖女的来历,才得出了一个结论——褒姒就是当年被王后派人抛入河里的那个老宫女生的孩子!而且她也是当年卖桑木弓与箕草箭的夫妇的养女!

  事情是这样的,当时那对夫妇死里逃生,但知道在镐京是呆不下了,他们只有另谋生路。于是连夜逃亡,走到城外河边,却听到一阵婴儿的哭声。

  两夫妻好奇的探头望去,却看到河边的芦苇勾住了一个小布包,那哭声是从里面传出的的。

  夫妇两打开布包,惊讶地发现里面是一个可爱的女孩,大大的眼睛,白嫩嫩的肌肤,便一下子喜欢上了,抱着这小婴儿一起逃难。

  他们是向西方走的,那儿有个国家叫褒国,政治还算清明,于是做了那个国家的臣民。

  褒国的国君是个忠臣,周幽王胡作非为,于是他冒死劝谏,却触怒了幽王,被关入了死牢,他的儿子为了救父亲就效法当年周歧营救文王的方法,在国中找来最美的女孩,假充自己的妹妹,献给了幽王,这就是褒姒。

  既然是妖怪的后代,所以搅乱整个大周朝也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了。

  那么,那个匣子里的东西到底是什么?老史官继续研究史书,最后得出结论:那里面是夏朝传下的一件邪物!

  具体是怎么样的呢?他说,在夏朝末年,有两条巨龙从天上降下来,到了夏王的宝座上盘据着,并且告诉夏王,他们是有褒国的先王与王后。

  龙这东西是神物,又与夏朝有些那么说不清楚的关系。于是夏王也没有观赏珍稀动物的雅兴,而是专门开了个御前会议,研究处理龙的问题。

  会上,大臣们各抒已见,有的说杀,有的说赶,各不相让,然而无论他们有什么样的文韬武略,都不是最后下定夺的人,就连夏王也不是。

  因为夏代也是一个神权社会。一切还是要交给老天爷,即通过占卜来决定决定该做什么,不该作什么。不幸的是,上面提出的各种方案到了老天爷面前全部被一票否定。

  这下怎么好?杀也不能杀,放也不能放。就在这时,有人却提出了一个相当有个性的主意——把那两条龙的精(百度)液收集起来!

  抱着姑且一试的心态,大臣们还是占卜了一下,没想到这个无厘头的主意居然得了一个大大的吉卦——通过了!

  通过了就要实行,也不知道夏朝君主用了些什么手段,也许武力色诱全用上,反正,居然成功了。

  此后这两条龙是跑了还是死了,并不在老先生的关心范围之内,他得出的结果是,那龙的精(百度)液被封入宝匣秘藏起来,并在漫长的时光中被人忘却,直到被周厉王打开。

  由是可见褒姒是标准的妖女,一切都源自于周厉王这个贪心的家伙,居然打开了中国版的潘多啦盒子,看来周宣王杀杜伯也不算太冤枉了。

  这说法对吗?当然不对,而且就传统道德来说其实也说不通的,因为就象传说中李淳风告诉唐太宗让他不要杀武则天一样:“你现在杀了她,等她转世少艾,冤气提升,祸害更重。还不如让她活着,人老而心慈,也可攘解。”

  所以杀杜伯是彻头彻尾的冤枉,人在这个历史中的作用其实很小,天命才是不可逆转的决定力量。

  那么褒姒就真正是个可怜而无辜的女孩,被男人社会把污水泼到了头上?

  难说,历史相当吊诡,其实任意篡改它并不是剥削阶级的专利。人们因为种种目的修改历史。有时最初的说法反而最接近真实。

  不过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老眼昏花的伯阳看漏了很多东西,从这些地方看来,这事还是不象表面上那么简单,就是三千年后我们看也是一样。

  当我翻阅这些神话资料时,意外地发现了一些前人没有注意到的历史细节。无论杜伯还是褒姒似乎都不象表面上那么单纯。

  可疑的第一点就在褒姒名字上,如果我问褒姒姓什么,恐怕十个有九个会说:“就姓褒嘛。”

  我非常遗憾的告诉这位兄弟:你当然错了。

  在先秦时代,名字可比我们现在要复杂得多。比如说女人的名字,她的姓一般不会放在前面,而是放在后面,所以褒姒的姓是“姒”,而不是“褒”。

  “姒”这个姓现在不知道还有没人叫这个,却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同时也是最尊贵的姓氏之一。因为它是夏朝的国姓。大禹按现代人的姓名法的名字应该是姒文命!

  当然,事实上是不能这么叫的,就象我之前所说,什么“姬昌”,“姬发”全是YY,而看起来“殷寿”倒符合历史些。

  不过这也没啥,换我几年前也不知道。

  那么褒姒就是夏禹的后代?这当然太过离奇,不过想一想,按先秦的命名法,褒姒这个姓应该是属于褒国宗室的,要不一个卑贱的奴隶女子怎么有可能嫁给万乘之尊的周天子?

  那么,褒国的姓是姒吗?

  不错,正是,资料上显示褒国正是大禹小儿子所立的国家。

  这下线索就明朗些了,姒姓、夏末、褒国,所有的线索都指向了夏朝。那么,夏末的那起降龙事件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古书上是有另一种记载的,说的是夏王孔甲,他是一个昏庸的君主,国家也在他手里逐渐衰败,但却有一天,天上降下了两条龙在他的宫庭里

  与伯阳考证出的资料不同的是,孔甲没有感觉到威胁,而是觉得这是上天对他的奖赏——他是那种自觉勤政爱民的昏君。于是决定把这两条龙养起来。

  但凡养殖珍稀动物都不是个简单活,更不用说百灵之长——龙。现在找个熊猫饲养员也不容易,幸运的是,孔甲时代足够早。

  在上古就有那么一个叫做豢龙氏的家族,专门以养龙为业。他们是奉舜帝之命世世代代,专门养龙,积累了不知多少的宝贵经验。

  不过由于龙的稀有性,到孔甲这一代豢龙氏已经没几个人了,但孔甲到底是天下之主,在他多方寻找之下还是被他找到了一位。这位的名字叫刘累,他不算豢龙氏的直系子弟,只能算是旁系弟子,但为人聪明,很会讨孔甲欢心。因此孔甲就把饲养这两条龙的任务交给了他,而且还给予他极大的权力。

  然而权力与义务是成正比的关系。不知刘累的手艺是不是不到家的原因,总之,两条珍贵的龙居然被他喂死一条雌龙,这可让他吓得够呛,怎么办呢?

  他居然想出一个鬼主意,把那条雌龙做成菜说是异兽的肉给孔甲吃。没想到孔甲一吃觉得十分美味,寻思着让刘累再献些那种肉来,刘累自知纸包不住火,于是连夜潜逃了。

  孔甲抓不住刘累,只好另找人养龙,这次他真找了一个高手。这位叫师门,颇有几分道术,没几下就把剩下的那头雄龙养得活力百倍,孔甲自然高兴极了。

  然而师门与刘累不同,这人持才傲物,就连孔甲的帐他也不买,最终两人之间的矛盾爆发,孔甲一怒下杀了师门。然而此后就老感觉师门就在身边,时常冷笑着看他。

  孔甲知道自己是被鬼盯上了,不得不出城去攘解,谁知半路上起了一阵骤雨狂风,随从们都吓得屁滚尿流,逃之夭夭。

  等风停雨住后,大家小心翼翼地围拢过来,却发现,孔甲已经僵死在车中了,死状与周宣王颇有几分相似呢。

  孔甲死了,他养的那条雄龙怎么样了呢?史书上没说,却提到在夏末,桀王宫中的一个宫女忽然变成了一种叫“蛟妾”的怪物,长着绝世的容貌却以人为食,而且能感知未来。生性暴虐的夏桀也喜欢上了她,经常杀人作为她的食物。蛟为龙属,这个女子可能与那一对龙也有关。

  让我吃惊的其实还不止这些,那个逃走的刘累,

  刘累其实是杜伯的先祖!

  这一点让现代人常常忽略,可这血缘是载入史书的,至于两人为何一个姓刘,一个姓杜,参见之前对先秦姓名的解说。

  这些人分开看似不出什么联系,但如果合在一起,就很有意思,刘累、师门、孔甲、蛟妾,杜伯、左儒、宣王、褒姒。每一个人都能在后世找到对应的角色,莫非这世上真有循环不休的命运,使仇恨穿越了千年的时空?

  这当然是唯物论者最反对的,通常的说法这一切不过是传说与巧合,但世界上的一些巧合是无法用科学解释的,至少,否认一切不能用现有的科学解释的东西并不是科学。

  如果不是轮回超越千年,那如果这两个故事是真实的存在,一定有另一样东西传承了千年,而这极可能是信仰。

  信仰是一样穿越千年的东西,当我读史书时惊异的发现,很多周代的习俗都对现代人有或明或暗的影响,在我们的潜意识深处,那些来自二千多年前的礼法依然在起作用。

  美国宇航局曾经很头痛,那是因为他们的地球卫星在印度洋中照到了一条大型的海底暗礁。这照片被印度人一眼就看出是传说中的英雄,毗湿奴化身的罗摩(也就是印度版的唐三藏)所请神猴大军在一百五十万年开辟的罗摩神桥,并因此引发纠纷无数。

  这类消息摆我等唯物主义思想的中国人来说不过是一个巧合,可在还是崇信神灵的印度就完全不同。不管一百五十万年前到底有没有人类,反正这桥是真实存在的神迹,印度人民可以为它死为它亡,为它捐躯上战场,这不是因为时间而改变的。

  商周也是个神权社会,隐藏在褒姒传说背后的,极有可能还是几种信仰的博奕。周人灭商,改造了上古的宗教信仰,却又不能不留下大量的残余。厉王驱邪,那些仪式都不可能真是这位大王一时心血来潮,而是真正的当时的宗教行为。夏代是自称神人后裔的。

  禹的血脉在神话中可以直接上溯到天帝,而在风雨飘摇的大周末年,周人要借助这支血脉的力量也未尝不是巩固国政的一种方法。而所谓豢龙氏会否是象英国纹章院的一个机构呢?这一切未可能知,但周人对先朝贵族的尊重是史有明载的,上讫黄帝、下到帝乙,对于前代君王的血脉,周人都是小心翼翼的不敢冒犯,并且通过一种叫“赐姓”的游戏重新与他们签订同盟条款。

  不论如何,褒姒的大禹后裔身份是被否认的,因为是亡国的妖妃,自然不可能与先代的圣王有任何关系,但这是历史的真实吗?恐怕永远不会有人知道。

  时光一晃到了六百多年后,在南土的一个地方,刘累的又一个后人宣称,他是一条黑龙与自己的母亲交合生下的,这事他父亲亲眼得见。这人又重新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刘家与龙族的关系翻开了新的一页。

  是巧合?是谎言?还是别的什么?恐怕真相永远没人知道。

  西周是怎么灭亡的呢?这是个复杂的问题,当然不会是传统说的被褒姒一个小女人灭火一样干掉。唯物主义观告诉我们,但凡事物发生变化均有外因与内因,没有外在环境的因素哪怕褒姒真是九尾狐转世也搞不出个气泡。

  应该说周幽王是个很不幸的国王,开头几年还靠老爸留下的一班文臣武将撑住局面,但人寿终有穷,那些老臣也先后过世了,而他们的后人大多碌碌无为,这就惨了。

  周幽王所遇灾难年表如下:

  幽王二年,三川大地震,周民族的起源地歧山崩塌了,两条大河———伊洛都枯竭了。

  幽王三年冬,天上出现大型雷灾。死伤无算。

  周幽王四年,这一年好好的盛夏时节,镐京居然满天飞霜。

  周幽王六年十月,日食发生……

  这些事件摆现在都是惊天浩劫,何况在周代,更有一种别样的意义。

  前面说了,周人代商,采用了改造神系的方法,割裂了天帝与人王的关系,从而为大周王朝找到了神界批准的经营许可证,但是这样也就产生了一个副作用,既然天道无私,唯德是举。既然周朝可以取代商朝。那么终有一天,如果周人德衰的话,他们也会被新的王朝所取代。

  于是在如此频繁的灾难面前,人们犯起了嘀咕:莫不是大周天命尽了?

  其时周朝已经建国二百多年了。对中国绝大多数朝代来说,二百多年就是一个坎,有名的汉唐宋明清,严格说来二百多年也就遭逢大难。渡得过去的可谓凤毛麟角。

  从朝庭到民间,整个社会都在惶恐不安中度过,谣言四起。

  有说哪儿的牛忽然变成了老虎的,有说哪儿的羊忽然变成了一群狼的。人们为躲避恶狼的追杀四处逃命,并且建起了一座专门防狼的城塞叫“避狼城”。

  我们都知道羌人与狼与羊的关系,或者这个谣言有其隐喻。

  生活在西边的戎族正蠢蠢欲动。

  在宣王四年,秦人与戎族开战。

  前面说过,这时的秦国还没有正式建国,秦君的身份是周朝镇守西垂的大将军,秦人用鲜血书写着对大周王朝的忠贞,其忠诚度可以让后世的关老二、杨家将、岳鹏举汗颜无地。但忠诚不等于战斗力,好几位秦君都战死在疆场上。也就在宣王六年,秦君的兄长伯父(这人的名字叫伯父)也被戎人俘虏了。后事不明,估计凶多吉少。

  与此同时,周庭内部斗争加剧了。

  我一直不喜欢算命,倒不是唯物什么的,因为我认为,了解自己的命运是件残酷无聊的事。如果人的命运都由天来定,那么努力有什么用?奋斗有什么用?这样只能让人们变成懒汉与垃圾。

  特别是国王,他的个人命运牵动着整个国家的命运,人运即国运—轻信不得。

  可由不得周幽王不轻信,因为他周围的每一个人都在宣扬一种末世情调。就是后世所高歌的忠臣楷模,周宣王的弟弟、朝庭的首席大臣郑伯,也暗中请太史占卜,为自己留了一条后路,侵占了同为文王后裔的虢国土地,将郑国迁到了那儿。

  亲人都如此迷信,何况幽王!

  如果他有后世朱棣与康熙的气魄,哪怕天雷击殿,山崩地裂,依然处之泰然的话,可能还能为自己捞个贤君的名头当当,可惜的是,具备该项素质的人只是少数。绝大多数人群还是迷信及胆怯的,所以才有那句话“过把瘾就死!“

  幽王看来的确想过把瘾就死。他有充足的理由。

  少年时看到父亲兢兢业业一生却不得善忠,死后还留下千古骂名。

  自已登位后天灾不断灾难频频。

  不是每一个人都有与天斗,与地争的勇气,因为人是弱小的。

  战胜困难不仅要有勇气,还要有相应的能力。这不是每个人都有的。至少,幽王没有。

  于是他放纵逸乐。年青美貌的褒姒,很难不成为他的精神寄托。

  如果幽王是个普通人,他的这一罗曼蒂克自然无伤大碍,最多就在自己的脸上添几条血痕,可他是一国之君。

  一国之君就意味着一举一动都会引起这个世界的的改变,一着不慎就会引发灾难。

  个人问题也是如此。历来国君的婚姻问题都是建立在权力考虑基础上的,存在一种微妙的平衡,当这一平衡被打破时就需要国君有种力量能够维持平衡。

  幽王没有这种力量,因为他的老丈人实在是太强大。

  他是申国的国君,爵位为侯爵,所以历史书上就把他叫作申侯。

  提到“申“,很多人就容易想起老姜的死对头申公豹,没准申公豹真的与这个申侯有关系,不过待考。

  但之所以选申侯的闺女当皇后,这是有特殊意义的,因为他别的不好姓,正好姓姜。

  之前已经说过炎帝与黄帝的关系,不知怎么的,在周代后期同为姜姓的齐国逐渐被疏远,而申国成为王族结亲的首选对象。

  这是可能与周朝的防卫大纲有关,申国位在西面,与犬戎与羌人长期交相而居,彼此都知根知底,这一代申侯年轻时在戎地还住过,由他们守西方,信得过。

  不过依《诗经》来考证,申侯受封的方伯却是南伯,按封神的说法就是“南伯侯”这是什么道理,我现在还没想通。也许周人将家门口就算是南方?

  再重说一遍周代的爵位,按公侯伯子男五级计算,第一级当然是公爵,我一共在历史上才找出三个,周公、召公、宋公。周公与鲁国有关系,召公与燕国有关系,宋公是微子启的后人。这三个有两个姓姬,宋国是前朝的后人。当公也无可厚非。

  第二级自然是侯。齐国、申国、卫国、郑国都是侯国,所谓齐恒公,晋文公其实都是侯爵,死后才被人叫XX公。

  第三级是伯国,这一级是立国的基本条件,秦国后来好不容易混到了这一级才正式建国,比中央诸国天生就低一等,所以从来就让人看不起。

  第四级是子国,本来是不能建国的,不过楚国太远,自己当了山大王,然而还是一直被人笑。

  最后的男国是小角色了,就不再说。

  因为“公”的职称与血缘有关,所以“侯”一般没机会成为“公”的,除非死后叫这个好叫些,而在规矩还没败坏的西周时代,叫这个也不行。

  不过周王朝对侯爵们另有一套褒奖体系,那就是任命方伯。所谓方伯可以加在侯爵的职位上,当上后就拥有对一方诸侯的生杀大权。这方法传自大商,封神中西伯候,南伯侯之类的职称其实就是这么来的。

  周幽王的老丈人就是这样个牛人,现在周幽王想离婚,真的是麻烦。

  补前,关褒姒身世的关键证据:所谓山桑弓、箕草箭,不是用于战斗或打猎的兵器,而是驱鬼的法器,由是可见,那对夫妻极有可能也是巫师身份,而宣王之死与巫鬼的关系更进一步得以证明。

  更可怕的是,这位老丈人不仅是老丈人那么简单,他有可能是幽王的舅舅、舅公、舅祖……

  因为周朝与申国通姻已经好几代了,宣王后也是申国的姑娘、以上几代都是。由是可见,周国与申国的血缘相当近的。

  目前虽然没有关于周申两国联姻的详细资料,但从周宣王子息艰难这点看,有可能就是近亲结婚的后遗症,可怜的周人,虽然知道近亲结婚不对,所以颁布了禁止同姓结婚的命令,却只注意父系,忽略了母系。这下麻烦了。

  按理说近亲结婚的孩子很多都是智障,从幽王后来的作为看,智商的确有问题。

  比如说他因为宠爱褒姒,连但也爱上了小儿子,想让他当上周王。问题是这事也不是他说行就行的,于是太子成了眼中钉,他无时不刻想将大儿子除去。

  按说如此事务,你派个人去做多好嘛,因为人做的事要保险得多。他却不,居然在太子去花园玩耍时把老虎放出去,成心想造成事故的假象。

  可没想到太子也不是孬种,看到老虎张牙舞齿而来也不慌张,气运丹田对那老虎一声暴吼。

  想来也是这只老虎在御花园呆久了,早吃得脑满肠肥,居然被这人的一吼吓了个马趴,太子才得以逃脱。而且知道不能久留,跑到外公家去了。

  周幽王一计不成再生一计,居然想带兵去打申国。申候一想,你人多我人少,硬拼划不着,干脆学吴三桂吧。

  于是他放犬戎入了关。

  本来呢,周朝的军事实力与犬戎至少没差到明朝与某少数民族那级别,可是周幽王却是个玩“狼来了”的家伙,那就是有名的“烽火戏诸侯”。这是人所共知的历史,就不复述了。

  就这样,郑伯战死,周幽王被杀在郦山脚下,褒姒被犬戎人裹胁而去,有说她自杀了,不过我对此持怀疑态度。

  幽王死后,太子即位,就是周宣王,但周都镐京已经残破,于是平王东迁,这也就是春秋时代的开始。

  之所以不烦其烦讲了这么多与神话无关的东西,实是因为这也是中国神话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宣王的几个决定无论是对中国历史还是神话都影响至深。

  首先,当然是周都东迁。同时,西面也不能没人看守,于是宣王大笔一挥,让秦人来把守西大门,秦朝才得以正式立国。更重要的是,宣王还连买带送,将歧山周围的土地也全都送给了秦国。

  在古代,钱子不值钱土地才值钱,周宣王这种大方让人只想大吼一句:“败家仔!”

  的确是败家,后来秦国就是靠这笔资产发起来的。所以这里面似乎还有些什么道道,不过与神话无关,就不再说了。

  与神话有关的事就是秦国人不但厚着脸皮拿了土地,还举办了一次祭天大典。这可不得了,要知道,自夏朝以下,这种规格的祭天大典只有天子能够举行的,只有他才能打通天地线,与神直接通话。秦国人是不是这时已经有了反心?这是关键,但我更感兴趣的是周宣王居然没啥反应,又或者是反应没被记下来?这些是个谜。总之,天子的大权已经衰落了。不过这时还没衰落到后来的地方,天子说句话,诸侯还要听的,直到后来周恒王被郑庄王的手下射了一箭,诸侯才反应过来,原来天子也不过是只纸老虎!

  还有件事,看似小事,实际意义与秦人祭天不相上下,那就是周平王封曲沃武公为晋侯。

  晋国在西周还是个小国家,开国君主唐叔虞是周成王的弟弟,也就是有名的“桐叶封弟”的主角,可为什么周平王还要封曲沃武公为晋侯?

  原来晋国国族(君主一族)在西周末年分出一支,就是曲沃武公这支,他们本是庶出,也就是小老婆的后代,本来是与君位无缘的,就算有个封地也算待遇好的了。但曲沃武公这支却相对正统也就是大老婆所生的嫡出一系特别强盛,到后来居然把嫡系一脉的君主杀了。

  这是标标准准的阴谋夺位,按哪个时代的法律都是该打击的,可周平王居然封了他为诸侯了,从法律上承认了他继承晋侯位子的正当性。也许是力有不及,也许是武公在外名声太好,这也就开了大周朝的先例。

  总之,周王室的权威就这样象多米诺骨牌一样,一块接着一块的倒掉。

  袁珂把春秋时代作为中国上古神话时代的终结,我却认为过了。因为历史的原因,中国春秋以前的文献已经几乎全失落了,现在存世的几本所谓上古书籍,全不可靠。因此,我们文献所能上溯到的最确实界限是春秋时代,而有了确实的文献作为基础,才有神话的发掘与流传。所以春秋时代中国才进入了一个真正的神话发展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文化的光芒一直照亮了今天。

  在很多时候可靠的文献才是反映古人思想的铁证,出土文物的一个最大缺陷是不会说话,不会告诉你在它们自己身上发生的故事。比如以下这样出土帛画。

  有一副画叫曾做“夔凤相斗图”,因为那长条形的生物在出土时只能看到一只脚,于是郭沫若释读为代表邪恶的夔,而被正义的凤击败,那位姑娘自然是凤的啦啦啦队。后来采取新技术清洗完毕才发现,这生物还有两只角与其他三只脚,于是画意就变了,这是流传到现在的龙凤图的先秦版,那位颇有革命意向的姑娘看来其实就是个巫女。

  所以,以下的文章我考虑是否改名《春秋异闻录》,因为所谓神话,其标准其实是由外国传来的,按这标准中国很多神异的记载都不符合,然而如果将就老外的标准,其实就属于篡改了,一改就差十万八千里。

  比如有关女娲造人的神话,有说女娲用手捏的人成了统治者,用鞭子甩的人成了被统治者。袁珂本着时代的精神认为这是剥削阶级思想的侵入,于是把这节删了,但他有没有想到本来这个神话可能就是为了说明阶级差别而造的呢?一改就主末倒置,意味大变了。

  所以,下面的故事的讲述主要以我的方法,有很多东西也许不如孙悟空降妖那么精彩,但呈现给大家的是一个真正的古人心中天地。

  春秋有很多国家,一个个说出来实在是很复杂。其实对历史有比较重大影响的也就那么几个,分别是四大五小二收尾。

  所谓四大,是春秋四大强国,有意思的是,它们分据中国版图上的四个位置,这当然不是偶然的,不过与神话关系不大。

  它们是东边的齐国,西边的秦国,南边的楚国,北边的晋国。

  所谓五小,就是对春秋历史有影响的五个次一级小国,那是:第一个打击天子的郑国,春秋初年第一大国卫国,春秋初年第一强国宋国,诸侯等级最高的鲁国,以及与神话关联最强的陈国。

  二收尾就是终结春秋时代冒出的两个强国:吴国与越国。

  了解春秋时代,知道这十一个国家就行了,而它们各有自己的灵异故事。

  ;

(https://www.biquya.cc/id35769/2056348.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