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女频频道 > 无聊萝莉的挖坑集 > 3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全国流行蔡志忠漫画,我就买了一套,在其中的《庄子说2》里我看到了这个故事。

  整体结构大至相同,但让我奇怪的是,象罔画的很古怪,只有一个模糊的黑影,而黄帝说了一句话:“只有象罔才能找到大道。”这是啥意思呢?

  后来我才知道,象罔的故事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庄子的作品,所谓玄珠,正是“道”的象征。我们谈神说仙,但知“道”的人就少得多了。古代的神人都是以得“道”为最高目标。这是个让外国人至今于现代的中国人都难以理解的词。就是我要用现代词语来说也只能意会,还好大家都是中国人。

  总的来说“道”就是规律,就是最高法则,得“道”的人就拥有最强的力量,失“道”的人就被世界所遗弃。那些多少多少万年修为的神仙说白了就是为了一个最终的目的:得道。只要得道,哪怕只修行一分钟,也胜过无数亿年。

  当然,这个古人的设定早被现代人所忘记了。现代人更喜欢数字化的东西,修行多少年?战斗力多少数值。玄之又玄的“道”是无法捉摸的,被贬称为“破坏平衡”了。

  总之,黄帝失了玄珠,就是失了“道”难怪会这么着急了。

  知识、力量、言语、聪明都无法将“道”找回来,它就象张三丰的太极剑一样,只有采用一种模糊的方式才能得到。知而忘言,这东西的意蕴真的很难用语言说明,象罔就是这种能力,或者就象道家的中心思想:无为而无不为。或者说成类似被沙僧打碎的象征智慧的琉璃盏还要好理解些。

  这其实是个寓言,不过现代人要理解自然而为的道理实在太难了。从小我们受到的教育就是早起的鸟儿有虫吃,馅饼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所以模模糊糊的象罔在大陆的袁老先生的笔下成了一个无所事事的懒鬼。

  但能否就说袁老先生就是误读了神话呢?也不好说。袁老的识见认为,庄子的寓言是有所本的,那就是古代神话,这就象我也引用袁老的著作一样,不是庄子的自由创作。其中一个证据就是在宋代有人的著作中提到一本早已失传的,里面说:象罔找到了宝珠,奇相偷走了它。”庄子不过将自己的哲学观引入了这个故事。

  然而这两颗宝珠会是一颗吗?奇相是从象罔手中偷走了宝珠吗?是上古神话的集子吗?这些都已经无法回答。

  神话不是某些人臆想的胡编,它是有很深的文化与寓意在里面。生活在战国的庄周与生活在现代的袁珂,还有台湾的蔡志忠,就这样对同一个神话发展出不同的解读。而核心却是中国文化的不同层面,细究里面的含义都是回味无穷的,岂是某些人说的”胡编”能一言蔽之?

  现代社会有些人的心已经空了,却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浅薄,就靠猛踩前人来证明自己的非凡。但是就象庄周的麻雀笑大鹏的预言一样,无论他们多么的夸夸其谈,他们先天的识见就注定他们变不成大鹏,永远看不到天地的尽头,更不用说寻得大道的玄珠,只能一生在树上树下的扑腾。

  盘古的起源很晚,是在三国时的《三五历纪》才推出的,这其实是南方苗人系传过来的信仰,根本不是上古神话。这时道教早就创立了。现代所谓的本土神话,多是因为近代神话学进入中国后,被知识分子采用研究古神话,其中袁珂成就最大。

  但事实上他们也受时代局限,有很多忽略的地方,对于前道教时代研究不足,所以也影响了很多人。而所谓至商朝就断了,这是错的,楼上的朋友可以翻下这些神话的出处,哪位的记载能与商代扯上关系?我之所以写这个贴,就是要还中国古神话的本来脉络。不要再被想当然的误导了。

  以上的几位虽然各有优缺点,但总的来说还是忠心耿耿的辅佐黄帝,但有一些却不一定了。虽然作为众神之首的黄帝还是将他们网罗旗下,但后来依然出了问题。

  黄帝是个比较爱享受的家伙,他不会象尧啊、舜啊、禹啊搞工作搞得把自己累得半死不活,一有时间他就会显示他作为众神之王的尊严。于是就有次很有名的西泰山万神大会。

  这次大会的阵容可谓强大,据说?行游?队伍是这样构成的:

  开头是风伯雨师,他们将路上的积尘吹走,并用雨水润湿道路。其后的是威武的骑兵队伍,过完后是六条蛟龙作为队伍的分隔。在蛟龙后,一辆大象拉着的宝车出场了,那就是三界的明星,天地的主宰黄帝的坐驾。御车的居然是一只神鸟,样子象是独脚的仙鹤,它名叫毕方,有控制火的异能。在象车后,是一件吐云吐雾的大蛇,它长有翅膀,能够在空中飞翔,于是又叫滕蛇。在滕蛇之后是天下的鬼神,都长得奇形怪状,有八条腿的,有六只手的。

  我似乎没有介绍骑兵队长的名字?对,因为他才是马上要介绍的主角,他叫蚩尤。

  蚩尤,对这个名字相信绝大多数朋友不会陌生,因为我们早就在奇幻小说、电脑游戏里见过无数次了。如果要问他是什么?可能有些人会张口就来:“一个大魔王。”

  虽然公认如此,但我还是得教大家,如果再遇到这样的家伙,可以在他背上贴一张:“古神话小白”的标签,因为这回答是根本错误的。

  “魔”这个字现在用得比较多了,却不是纯种国产的,它本是梵文ma^ra的音译,与“坦克”、“沙发”一样是个外来词汇,是随着佛教文化流入中国而流入的。我们如果拿它来称呼蚩尤,那就穿越了。

  第二个错误就是,蚩尤不是单个的。据记载它有八十一个(一说七十二个)兄弟,所以它是一个民族的总称而不是个别人的称呼,不过这都早被很多奇幻小说家抛开了。大家都将这个民族的首领称为蚩尤,

  蚩尤族与黄帝族的关系就如同北欧神话里的巨人族与亚萨神族,希腊神话里的泰坦众神与奥林匹斯神族,是不共戴天的死敌,但这仇怨是怎么结下来的呢?通常的说法是这样:

  蚩尤是炎帝的孙子,怀有巨大的野心,他先是进攻自己的祖父炎帝,将他赶到了北边,而后黄帝主持正义才与他交战。

  这说法早就没几个人信了,所以不凡有所谓黄帝才是坏人的小说出现,不过站在我的角度上是怎么看这场战斗的源起呢?

  去年我在网上看到一则奇特的新闻,那就是有个韩国作家出了本书叫做《蚩尤天皇》的,说自己是蚩尤的后代,这本书几乎引起全体中国人民的砖头,因为其内容大半是胡编胡造的,就算那些明晃晃的刀枪剑戟还可以容忍,但让黄帝败于蚩尤之手的情节就真的是狗血喝多了闹的。

  不过有个疑问就出来了,受中国文化熏隐几千年的韩国人怎么会乱认祖宗呢?

  韩国史界这几年的“研究成果”可谓汗牛充栋,但都是围着中国的东半部转圈圈,特别是与其隔海相望的山东省,在有位韩国猛人出版历史地图上几次被划归他们大寒冥国的地盘。韩国人似乎有种生死想把山东拖到自己家里的心理,这是什么原因呢?

  在周朝,山东就是姜太公创立的齐国,在渭水边钓鱼成名的老姜为什么千里迢迢来到齐国建国,据史书上说他的家乡就在东海边。亲不亲,家乡水,衣锦还乡的老姜本着对老家的热爱,采取了与周朝另一重臣周公完全不同的治国策略:因其礼,简其俗。说得白一点就是建设有齐地特色的周联邦国家。齐地原有风俗被极大的保留。其中的一个表现就是在神坛上出现了“八神”。

  对于现代人,八神不过是个游戏人物的名字,而在先秦,却是很有齐国特色的八种神灵,他们分别是:天主、地主、兵主、阳主、阴主、四时主、日主、月主。其中排名第三的兵主就是蚩尤。

  为什么蚩尤在这儿位置这么高?这只能解释为他就是齐国土生土长的神灵的缘故。之前我说过,在黄帝之前的帝俊是东夷人所供奉的天帝。而齐国就是东夷的故地,蚩尤是齐国的战神,那他应该就是东夷的战神。

  不过还是有不同的分法,较常见的一种是将中国始祖分为三大支:黄帝、炎帝、蚩尤。说蚩尤是苗蛮系的始祖,其实这个“始祖”也有“祖神”的意思。

  但我觉得这划分是不怎么经得起深思的。因为炎帝神系与蚩尤神系的关系一直夹缠不清。而汉人自诩为炎黄子孙,苗人自认为是蚩尤后裔也是现在都可以亲眼看到的事实。那么,分成三支也就有所不足,但何以东方的东夷人与南方的苗族都会祭蚩尤呢?

  首先还是从东夷这个民族讲起,所谓东夷,不是一个单一的民族,而是数个民族的合称。先秦人们用夷、蛮、戎、狄四个有贬意的词来称谓东南西北的少数民族。东夷其实就是“东方的少数民族”的意思,它又名“九夷”,这个九不是说真有九个民族。而是言其多,具体有多少民族已经无法考证了。

  前面说过商民族很可能就源自东夷,但却在后来为各种原因屡次与东夷交战,这战争在后世被神化成了姜文焕大战游魂关。而在西周建立后,这战斗并未停息。老姜建国之初就击退过来犯的莱国,而后大商余孽复起,周公二次东征时,东夷也站在了周人的对立面。战斗时断时起,一直持续到西周灭亡。在不停的杀伐中,东夷部族不断南迁,最后已经到了南方的楚越之间,与苗族的地盘重叠了。

  而另一方面,在苗族的古老传说中,他们是从北方迁徙过来的,现在也在贵州的少数民族地区发现了足够的古文书,上面甚至写有与殷墟甲骨文相似的文字,足以证明贵州的一部份少数民族的确来自中原。

  在漫长的战争中,信仰的融合传播成为可能。作为与周人所信仰的黄帝对立面的蚩尤信仰,也就可能随着东夷人的不断退却与变化而被带到广袤大地上的更偏远角落。

  所谓蚩尤与黄帝的大战,其实也就是以周民族为代表的华夏民族(或者只能说夏民族)与东夷(或者说华民族)的不断战争的神话化。这也就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蚩尤被妖魔化。已族之神即为异族之魔,这不是个别现象,在历史各国的神话体系中都能见到。

  有关蚩尤的故事,由于这几年来网络小说的风行相信已经广为人知了,这里只简说一下。

  据说蚩尤兄弟身材高大,牛头人身,铜头铁额,还是三头六臂,还有说他们长着八条腿的(蜘蛛啊?),就连他们的食物是铜铁沙石。

  最后一条有些科幻的味道,现代科学家正在研发一种能够自动开采沙漠里的沙子进行自身繁殖的机器人,草图已经出来了。而古人信誓旦旦的说曾经出土过蚩尤一族遗留的头骨,质地居然是铜铁的。

  蚩尤一族最大的功劳?应该算是发明武器。这里面可能掺入了一些人类从石器时代向青铜器时代过渡的记忆,所以特别有价值。

  有说黄帝之前是以玉为兵。其实玉石也是很坚硬的,非是普通的石块与木棒相互钻琢能完成的。能够打磨玉石证明了文明发展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并非某些现代人臆想的饮毛茹血。这些都已经被出土文物所证实。在四川三星堆、浙江良渚文化地区都出土了大规模的玉兵器,有玉斧、玉钺什么的。但玉石的缺点也是不可否认的,数量稀少,加工难度太大,在古代的条件下生产一件玉器的时间不是以日月计,而是以年来计,这自然也就限制了它只能在少数部族首领的手中使用。

  然而铜的金属性就远非玉能够比的了,矿产丰富得多是第一个方面。其次,纯铜是软的,不可能造成兵器,能够制成兵器的是青铜,也就是铜锡合金,这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与配比才行,否则是起不了作用的。上好的青铜的硬度甚至不在钢之下,曾经有人想用钢条锯开有名的司母戊大方鼎,钢条用断了一打,铜鼎腿上也就指甲大的一个锯缝。中国的青铜器文化是让世界惊叹的奇迹之一,从这方面看,蚩尤功不可没。

  他用铜制造了五种兵器:戈、殳、酋矛、夷矛、戟。这五种兵器都是有故事的。

  戈,是采用侧面割击进行战斗方式的一种长兵,这是中国特有的兵器,也是先秦时代的主兵,起源于农业生活所用的镰刀,这就是我们民族作为传统农业民族的印迹。不过可惜的是,戈的用法早已失传,这让现代人百思不得其解,但并不妨碍戈作为一种战争的标志物的流传,例如在“兵戈““干戈”等词组中,在“战”“截”“伐”等单字中。

  殳,其实就是棍棒,不过有时加个刺头什么的,增加一下攻击性。

  酋矛,就是普通说的矛,刺击用的兵器,要搞清矛与枪的区别是个难题,节省时间这儿就不讨论了,简单说矛是枪的原始版本。

  夷矛,这东西很重要,虽然都是矛,但它是专用在车战上的,长度可达五米,也就是近两层楼高,现代人早就不清楚用法,甚至质疑其存在,但这也是有出土的。注意它叫“夷”矛,我也是今天才注意到,这明显说明它是由东夷部族发明的,而那时东夷已经长于车战。

  戟,就是矛与戈的合体,两者同装在一根杆子上,威力自然大增,不过制造技术与使用技术要求也更高。一度成为中国武将最爱用的武器,吕布、薛仁贵其实用的都是它。然而在演化过程中,于唐末终于被更好用的枪所淘汰,从宋代起,人们就将一种叫“戟刀”的兵器称为戟,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方天画戟”,这东西鹊巢鸠占取代了戟的地位。这在历史上并不是孤例。

  在原始社会也能够用那么先进的兵刃,蚩尤是绝对穿越了,特别是夷矛,作为它主要战场的车辆集群战术的发明者正是姜太公,由是可见,蚩尤至少穿越千年。

  既然穿越,不一统天下怎么对得起自己拥有的高科技?于是蚩尤发动了战争,他的军队所向无向,最后自然与三界的老大——黄帝先生嗑上了。

  这是一场血腥的战争,两方可谓旗鼓相当,黄帝有文武大臣,蚩尤除八十一个兄弟外也有风伯雨师帮忙,传说中逐日的巨人夸父一族也站在他们的一边。

  蚩尤军团的主力是魑魅魍魉。这是个不好理解的四个古字。这是些山精木石之怪,又可能包括了背叛黄帝的某些人,如“魍”可能就是失掉玄珠的象罔,又或者与后面提到的”“夔”有关,魑可能就是螭龙,也就是没有角的龙,,在神话中太阳就是坐着六条螭龙拉的马车升起“魅”是物老成精,比如日本的百鬼夜行,总之并不是好对付的家伙。

  黄帝一边呢,是六兽,也就是熊、罴、貔、貅、貙、虎,熊与虎不用多解释,罴有说是马熊,但另一些传说它身高体长,以虎为食,估计也不是一般的生物。

  我们的祖先早就丧失了对珍稀动物的热情。所以对貔、貅、貙这些动物宁愿相信它们只不过是部落的图腾也不想多作解释,这儿只聊备一说。

  貔貅是一种动物,又说是九龙子之一,传说中象是头上长角的狮子,独角的是天禄、双角的是辟邪,有说它有招聚财宝的能力,所以现在经常有人卖貔貅工艺品。而又有说就是熊猫的,但可信度不高。

  貙是一种小型猛兽,有些象狸猫,也有说是云豹的。

  战斗的地方叫做涿鹿,位置在今天的河北省,正是中国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地区。从一开始战役就呈胶着状态,双方互有胜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场旷日持久战役的天平似乎在向蚩尤一方移动了,原因是蚩尤用法术制造了可怕的大雾,在这场雾中,黄帝军队不辨方向,被包围及分割歼灭。

  但是黄帝一方也非吃素的,在这情况下立功的是首相风后(事实上又有说他身份是东夷的风族首领,可见对于破解大雾是早有心得。)他发明了一种仪器,叫“指南车”,使黄帝军摆脱了被动的局面。

  插一句,这指南车不是指南针,它能够指着一个固定方向全靠机关。指南针那玩艺是依靠的自然磁力,比纯用机关的指南车要简单实用很多。不过有利就有弊。指南针存在一个磁偏角,不能指正南方,而且容易受外部磁力因素的影响,例如在它旁边就有个磁石矿的情况下。从这些方面看,相对要准确些的指南车可以说是古代的高级雷达。

  虽然逃出了大雾,但战局却没有扭转,幸好在这时候,NPC人物出现了,她就是日后道教的名人——九天玄女娘娘,不过这会她还只叫玄女,形象也是个人头鸟身的模样,远远不及后来雍容华贵。她从天上下来,送给了黄帝三卷兵书,据有些记载她甚至和黄帝共渡春宵,不过这点怎么看也象是古人的YY。

  得到兵书的黄帝了不的了,除了练成强兵外,他还炼成了神剑。这同样是件穿越的东西,而且科技含量比蚩尤的还高,因为中国人掌握铸战阵上所用的长剑的技术还是在战国时期,秦始皇能够一统天下就与这技术脱不了干系。

  可想而知,这后来被游戏人定名为“轩辕剑”的神器的功能有多强大。当它握在黄帝手中时,蚩尤的失败就似乎不可避免。

  但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黄帝为了扭转战局曾经叫应龙上阵,召来应龙呼风唤雨采用水攻,然而却被蚩尤料敌机先,让风伯雨师这两个家伙将计就计,把应龙生生的打了下来,黄帝的兵士也在风雨中瑟缩。

  眼见战局吃紧,黄帝无奈的使用了他的最强神器——他的女儿魃。为什么无奈呢?因为他这女儿长相太难堪了,虽然在游戏中她不止一次被整容为美女,但古籍上记载的她却是个秃头,两只眼睛长在头顶上。然而丑有丑的好处,她身上有无穷的热力,可以炼石熔金。当她来到战场时,云收雨散,风伯雨师逃了个没影,应龙重新飞上了天空。

  这次他可神威大发了,跑来助战的夸父被他杀了个尸横遍野,最后连蚩尤(其实应该说蚩尤族的首领)的人头也被他取下。

  然而奇怪的事发生了,按理说立下如此大功的应龙与魃不说荣华富贵,至少一个大奖章是要戴的吧?但他们的下场却居然是被黄帝逐出了天界。原因也说得不明不白,似乎是沾染了邪气。

  结果应龙女魃双双被贬斥到了人间,再不能登上天庭。而且他们不是象《幻想三国志》一样相亲相爱的往在一起,而是以赤水为界分居。魃在赤水北,主干旱,应龙在赤水南,主降雨,这才有了后来的驱旱魃和请龙王的习俗。

  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在原文中还提到了一位关键的神灵,那就是叔均,是他请求黄帝将女魃安置在赤水北的。而他是一位农神,据说是后稷的儿子或者侄儿,成就是发明了用牛耕地。(这个例子也可以说明周族与黄帝传说的紧密)。

  大家都知道,农业生产与雨水的关系。从这个角度上看,应龙女魃的故事其实就明了了,这其实是一个全世界各个民族都有的传说,那就是干旱与雨水的斗争。在印度神话,代表雨云的因陀罗与代表干旱的龙王布利陀罗每年交战,以此解释雨季与旱季的交替。同样在波斯神话中,魔王化做黑马与雨神迪休特略化作的白马交战,也意味着雨云的来临。应龙与女魃其实就是这世界通行神话的中国版,只不过被黄帝神话整合了。

  他们所分居的赤水当然不是现代地理上的赤水河,那是一条神话中的河流,我疑心其实就是黄河。因为混黄的泥沙多少会带一些红色,而生活在黄河流域的人们,至今仍在乞求雨水的降临。

  很多的神话其实都是产生于自然现象,例如十乌的扶桑传说,很有可能就源自太阳每天升降的柱状光晕。还有太阳黑子,公认那就是金乌说的起源。观查自然细腻的先民看到这些奇景,不能理解而又急于寻求解释,才有众多神话的诞生。这是上古神话的恢宏特色,也是现代人的YY望尘莫及的。

  其实大家最关心的还是蚩尤首领的下落,他到底怎么样了?这可是个说法繁多的话题。

  通行的说法是,他战败受俘被黄帝处死了,浸透他鲜血的枷锁变成了枫树。蚩尤血变成了解州的盐卤水,他的头和身体被分开埋葬,以免其复活。而他的精魄飞上天变成了一颗凶星,叫做蚩尤旗。

  不过也有坏的说法。那就是当蚩尤首领被斩首后,黄帝发现他的身子不见了,地上多了颗巨大的脑袋,有张大嘴却没有身体,两只耳朵成了翅膀。方认出这就是饕餮,蚩尤首领原来是饕餮精,于是将这颗奇怪的头颅铸上了青铜器。

  这个传说现在已经发现有一大半是瞎编的了,因为青铜器上的纹路其实是某个家族的守护神,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作为神灵的蚩尤被铸在上面极其正常。

  但还有更令人感动的说法,它甚至是在2008年才被人们了解到的。

  2008年,央视作了一个节目叫做《寻找黄帝城》,摄制人员在山东寻找远去四千年的黄帝蚩尤遗迹。当他们来到一个叫塔寺的小村落时,发现一个新情况。那就是当地有一座奇怪的石碑,上面没有文字,却有一些奇怪的花纹,这似乎与蚩尤有关。

  通过调查,这石牌是从一个叫白龙坟的地方移过来的,而在白龙坟有个神秘的老人,他似乎知道一些情况。

  在调查人员询问这位老人的时候,他很奇怪的问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你认为蚩尤是好人还是坏人?”

  调查人员说:“他是英雄,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老人的神情和缓下来,于是告诉了调查人员一个埋藏四千年的秘密,那就是白龙坟就是蚩尤墓。

  白龙其实是个隐语,在当地故老相传的民间传说中,故事是这样的。

  当黄帝与蚩尤交战时,应龙扒开了河堤(神话中的召来风雨),用水攻击溃了蚩尤首领的军队。蚩尤首领在重伤下被黄帝军队包围,眼看就跑不掉了。这时,他手下一名大将走了出来,将自己的衣服与首领交换,带头冲了出去,以引开敌人的注意力——他就是神话中被分尸的蚩尤。而真正的蚩尤首领还是没能逃过大限,半路上咽气了,他的部属将他埋在白龙坟这地方,并从此守护。

  这位老人的职务是从他师傅那传下来的,以前白龙坟是个寺庙,但寺里的和尚却正是秘密守护蚩尤英灵的人,当然,这就同明教徒以“信菩萨”做为自己身份的掩护一样,蚩尤神才是这些和尚们的真实信仰。如果这传承没有中断的话,那么他们已经守护了蚩尤四千年。

  在以前蚩尤是作为一个恶魔的面孔被宣传的,所以老人与他的师父们不敢声张自己的身份,现在才敢说出来。

  这的确是个相当令人感动的故事,不过也有很多人不相信,其实作为一种传说,自然会有很多流变,之前我也说了过,蚩尤黄帝历史未必实有其人,却是一种实在的信仰,信仰这东西似虚还实,就象天上的神仙,你如果一门心思去研究他们的有无,并以此为价值标准,那就无趣了。现实中真正存在的神有一个吗?我们要关心的是他们在中国文化中的影响与作用。白龙坟现在还在山东,不知道有关部门会不会组织人发掘。

  黄帝的故事还有很多,不过我写这文是写一段发一段,所以难免有所遗漏。而且因为我尽量跟着历史发展的脉络来走,因此有些明显后出现的神话能不提就不提。不过黄帝有两个故事却是相当精彩的。一个是他观焦螟的故事,还有个是他与东海怪兽夔的故事。这两个故事不提的话将会使黄帝故事逊色不少。

  头一个故事,本该放在黄帝的远游部份的,现在先补在这儿,另一个故事,因为其与伏羲有相当关联,等说到伏羲女娲再补。

  作为天帝,黄帝身上却有后世极其难得的冒险精神,他渴望了解一切未知的事物,之前我说过,他曾经到东海桃都山看镇压着万鬼之门的桃树,也曾到西方流沙看万年一开的石莲花。但这都不是他最大的游历冒险。而这个“最”字,理所当然归他观焦螟这事所有。

  焦螟是种虫,极其微小的虫,作对子的常把它与最大的鸟——鹏并称,以体现事物的两个极端。传说中,焦螟小到什么程度呢?据说,它是群居性的生物,筑窝在蚊子的睫毛上。但当它们群飞群落时,蚊子居然都不能发现。可见,这种生物已经差不多是细菌大小了。

  黄帝想看这种虫,但如何能够成功呢?因为焦螟实在太小了,连他手下最神目如电的离朱将军也看不到,而前面说过,离朱的眼睛已经是显微镜精度的。

  但黄帝还是想到了一个办法,他与他最亲信的大臣容成子一起坐在崆峒山中,斋戒了三个月,达到“心死形废”的境界,终于看到了焦螟。可没想到它居然是个大块头,象所有昆虫一样,它有六只脚,但居然象山一样庞大,发出的声音象雷霆一样刺耳,吓得黄帝转头就跑。

  为什么会这样呢?传说中“心死形废”是种精神境界,有些类似元神出窍。但从另一个版本来看,更象是黄帝在这三个月里缩小了自己的身体,然而在缩小过程中,对焦螟的身材估计有些失准了,结果黄帝变得比焦螟还小,才受了这次惊吓。

  在神话中,黄帝终于战胜了蚩尤,重整了天地的秩序。他治理天地的这段时光,万千生灵虽然不象以前天地初辟时那样无忧无虑,物我为一,但以比后来在人君的治理下要生活得好不少,如果以西方用贵金属来划分神话时代的方法来度量这段时期,那就是当之无愧的白银时代。在那时,天与地还是连在一起的,通天的路有两条,一条是高耸入云的昆仑圣峰,那是只有神才能通行的道路,而另一条则是建木,这条就是人中的英雄也可以攀爬的便道。

  建木的位置在都广之野,有人说它也就是现在的成都平原。在五千年前这里已经成为了一片富饶美丽的土地,生长种各种奇花异果珍禽异兽,周人的祖先后稷死后也安葬在这里,或许是因为这个原因。都广之野的名产之一就是美味的稻谷。

  建木在都广之野的中心,它是一棵直入苍穹的大树,树上光秃秃的,没有支杈,那是当然的,因为需要分出贤愚,只有人中的英雄才能够将其作为天梯上到天庭。

  能够走这部天梯的有名者就是十巫,在之前的商代神话中我介绍过,他们的真实身份是商王的巫官,但在普通百姓眼中,他们恐怕正是位于人神之间的绝对存在,即使是国王,也要尊重通过他们口中传达的上天意志。

  黄帝交派给十巫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炼不死药,而这,正是道教起初的源头。

  这世界有很多宗教,很多信仰,它们虽然各不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处那就是都要面对一个最关键的问题,那就是死亡。因为人无时无刻都在问自己一个问题:生死为何?生存有何幸?死亡有何惧?生从何处来?死向何处去?生存的快乐与对死亡的恐惧让人无时无刻不在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

  上古时代,佛教尚未创立,转世之说自然不存在,所以也没什么阴间的概念,不过在上古神话中是这样描绘死后的世界。

  在大地的北方尽头,有一座山脉叫作委羽山。这座山之高,连北飞的大雁来到这儿也只好掉头向南,因此,它的山峰也就叫作回雁峰。在回雁峰下,居住着上古大神烛龙。他是自开天辟地就诞生的神祗,人头龙身,拥有无匹的神力。当他睁开眼睛时,这世界变为白天,当他闭上眼睛时,世界变为夜晚。

  委羽山象一道长闸,将阴阳两个世界截然分开,在委羽山的背后就是人们死后的归息之地,也就是鬼国。

  在鬼国,死灵是黑色的,黑色的魂灵在那儿寂寞的游荡着,再也不要想看到光明。能够让鬼魂们还有一些视觉的,就是衔在烛龙口中的烛火,就那么微弱的一小点照耀着漆黑的千里大地。

  鬼国的首领叫做宗布神,他就是上古射日英雄后羿,在死后他也来到了这儿,同样来到的还有被他射杀的九只金乌的魂灵,它们的到来让烛龙的工作轻松了一些。虽然它们再也不是人间那光芒万丈的太阳,但它们多少还能发出一些微弱的光来,使这儿变得更亮一些。

  为什么会有这个传说呢?这还是要归究于自然现象,中国的地理位置在北半球,古人早就发现阳光角度是从南边照过来的,因此,自古皇帝都是坐北朝南,开的窗户也朝南。南方是极阳之地,是光明的故乡,在古中国地图上,南方也是在上方,而相应的北方就沦为下方,沦为了鬼国。

  既然死后的世界是如此的恐怖,所以,没有人想死,神也不例外,黄帝似乎也在被死亡困挠,在神话中他曾经一度让位给自己的曾孙颛顼,而后颛顼又有一次死亡的经历,由是可见,即使是天帝也会死的,所以黄帝也需要不死药。

  黄帝手下有很多医神,如扁鹊、歧伯、雷公,但之所以让十巫为自己炼制丹药,那是因为巫咸就是在商代发明医药的人,那也是中药启步的年代。十巫才是中药真正的祖师。

  但是十巫的工作做得不很成功,其中一个例子就是一位叫窫窳的天神,被另外两个叫贰负臣和危的天神杀害了,这是一件震动神界的惨案,黄帝严惩了凶手,并招来十巫,想让窫窳复活。

  十巫给窫窳喂下了不死药,但窫窳却变成了一只龙头虎身的妖兽逃走了,完全迷失了本性,成了吃人的活尸,直到被后羿杀死。

  这样的不死药自然黄帝还是不敢吃的,因为炼丹是件极为复杂的工作,要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具备才能成功。但还好,做为天帝,他拥有比常人长得多的时间,用这来等待并且寻遍名山作为自己的炼丹之地,而他最后获得了成功。

  于是黄帝举办了前所未有的奢华宴会,然后服下了丹药,这时,天上降下了一条巨龙,黄帝与自已的亲信随员跨上巨龙回归天庭,从此再也没降临人世,而后的一些或者还有神的血脉小臣也想跟着飞上天去,于是纷纷捉往了巨龙的胡须。但龙须实在是承受不起如此的重量,终于折断了,小臣们悲伤的拾起龙须和黄帝留下的弓箭哭叫,龙须化成了一种植物,叫做龙须草。而弓箭被称为乌(呜)号弓,那座山也因黄帝而得名:黄山。

  人们将黄帝的衣冠与弓箭埋葬了,那地方就是桥山黄陵,每年清明节,炎黄子孙都会来给老祖宗扫墓。

  神话中的黄帝朝就告一段落了。现在我们再回到现实中的周朝,和本朝那些“思想正确”的御用“宗师”所描绘的不同,周朝是一个相当稳定的封建社会,无论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深度还是国家的稳定性,还有老百姓的幸福度都远远超过被捧为“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秦朝之上。

  为了今后描述的一些方便,还是说说周朝的政体。

  周王当然是至高无上的瓴导,第二阶层是三公,也即后来封建王朝所沿用的“太师、太傅、太保”。

  这三位都是朝庭的砥石重臣,第一代三公就是姜子牙和周公,还有个叫召公的,名气就小。

  然而周公与召公才是三公的铁班底,因为他们都与天子一个姓:姬。第一代召公也是武王的弟弟。而作为外姓的老姜同志其实被架空了,天下诸候东西两分,东部的由周公管理,西部的由召公管理。当然,从东西部的国土面积与文化繁荣来说,周公所管理的土地也是召公不能比的。

  三公体制后来被传承了下来,但周公与召公是雷打不动的班底,占据太保、太傅这两个高位没变过,当然不是他们长生不老能够活几百年,而是他们的子孙世代传承了这个位子。

  似乎也因为这两个位子的原因,大周的官僚系统也分成卿事寮与太史寮两大系统。这有些象后世的文武分班,但是还是有些区别的是,那时讲的是“国之大事,在戎与祀。”卿士寮还是政治机构,其管理者是主管户口与土地的司徒,主管军事的司马,主管工程的司空,他们又被称为三事大夫或者是“三左”。太史寮就负责与神灵沟通了,主管是“三右”也就是太史、太祝、太卜。说到太史大家可能都会吃一惊,太史不是书写历史的吗?怎么会和神灵扯上关系?其实在那个时代,可以依然可以说是一个神话时代,神话与现实交缠不清,太史实际就是一个神官。

  西周的历史对于现在的我们甚至感觉比封神时代更为遥远,所以历朝历代都有些似真似假的神话传说,让人难以区分,所以后面我要说的一些事也是真假难辨,零零碎碎的。

  在周成王时代,曾经召开了一次大会,汇聚到了天下所有的诸候,其中有很多来自海外的异民,皮肤黝黑的,长手长腿的,长翅膀羽毛的。这些人都是为了朝觐周天子而来,他们献上了各地珍奇的动物,并且述说他们家乡的奇特地貌,这些事都被史官记下来了,编成了一部叫《王会》的书,流传了下来。

  周成王死后是周康王即位,这是位没什么名气的国王,他的故事几乎没人知道。

  然而接下来的周昭王与周穆王就有名得多了,因此流传下来的神话也多。

  周昭王最有名的事绩就是他发动了南征,但这次南征让现代人听起就象个神话。

  首先让我们来研究一下南征的对象,这几乎是个不可解的谜。

  首先要说一下南土的概念,在古人的观念中,文明是以自己为中心的,越远离中心区域就越是妖魔鬼怪所居住的世界。这一点是放之四海皆准的。

  北欧海盗不敢划出陆地太远,因为他们害怕这样会从世界的边缘掉出去。希腊人相信,在远离希腊的边垂住着狮鼻人,他们一年有一半的时间冬眠。同样的也记载了许多边垂地区的奇人异事,到这些边垂地带探索在那个时代的人心中的意义和宇宙探险对现代人的意味相差无几。

  可能更早从夏朝开始,由于对于外部蛮荒世界的担心与对中央文明的自豪,国王就开始分封四方诸侯。中的四大诸侯其实是有根有据的,虽然他们在历史上没有明确的记载。

  来到西周,四方蛮族已经在长期的交流中被周人冠以了一个初步的名称,即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对于这些民族所具有的生命力与攻击性是周王朝最为担心的,所以依然设置了四方诸侯,不过情况与商代有些不同。

  东方,对付东夷的是齐国,鲁国是其后援。北方,燕国领地深入狄境。西方,是周人本土,对付世代为患的戎人的工作由周王亲自负责。而南方,最强大的国家是鄂国,也就是《封神演义》中南伯侯鄂崇禹所管理的国家。

  《封神演义》中说南伯侯姓鄂,这其实是打了个马虎眼。上古时候的姓名与现在不同。鄂其实是国名,也就是现在湖北省简称的来源,并不是南伯侯的真实姓氏。他的真姓是姞,也就是现在吉姓的老祖先,按照中国姓氏源流的说法,是黄帝的后代。

  这说法是被载入了史书的,但我前面说了的,黄帝其实就是周王室姬氏一族的祖先神。那么,与姬昌同朝为官的南伯侯怎么可能也是黄帝的后代?

  还是在古书上找出的破绽,上有载”帝俊生禺号虎,禺号虎生淫梁,淫梁生番禺,是始为舟。番禺生奚仲,奚仲生吉光”,这个吉光可以说就是姞姓一族最早的祖先,而帝俊,他的来历前面也说了。

  更重要的是这位叫”奚仲”的人物,最近央视专门为他制作了一期节目,让人想忘记他也难,里面说明白了,他是夏朝的大臣,是双轮车的发明人,可谓中国车辆之祖,也就是车神。

  在奚仲发明车辆后,他儿子吉光将马套在车上,使车的功能大为增加,于是他也成了车神。

  然而,还有种说法,吉光其实是种神马,这**是黄色的,速度堪比闪电,就连用它的毛皮制成的裘衣也是宝物,入水不沉,入火不焦,很有里定风珠的神效。

  那么“吉光”究竟是人还是马呢?按照图腾学的解释方法,那就是一个以马为图腾的民族。而按神话的方式,那就是神马的后代,“天马的血族”。

  奚和与吉光两父子皆为车神还体现了古代的一项传统,那就是世官世职。这东西说起来复杂,但如果说成祖传手艺,就大部份人都能理解。现在国人都以是否祖传手艺做为是否行业高手的辨别标准,而在四千年前的古代,学校教育很少,人们获得知识的路径多就是靠祖传,这样一代代下来就是“世官世职”,你老爸是做啥的,你也做啥,而不会象现在一样会经过考试。

  这种传承方法现在看起来很落后,哪有父母的职业会决定儿女的终身呢?但从专业技术的角度却具有先天优势。中国古话不是说:师傅教徒弟——留一手吗?但如果两人有血缘关系又会大大不同。所以古人才有那么多传男不传女的秘招。

  从这神话可以看出来,制造精良车辆的技术在吉氏一族中传承了下来。

  而对于车辆来说,它是人类文明的主要组成部份,所以很快的就被应用到最能体现人类智慧的地方——战争。在先秦时代,中国战车已经发展到几十种类型,这没有一批专业人才的努力是不可能的。于是能制作精良车辆的姞姓成为了一股重要的政治势力,作为了各代?府政?或拉拢或打击的对象,这也就很容易解释为什么黄帝和帝俊都要将奚仲收为儿子的原因了。

  很可能在武丁朝,姞姓参加了南征荆楚的战斗,在湖南这儿得了一大块地,于是建了鄂国。

  后来的事,《封神演义》上写的差不离,纣王因为老婆的事,把老丈人也杀了,姬昌与鄂侯倒霉,说了几句公道话,被崇侯虎告了秘。鄂侯被杀,姬昌被关了七年。

  就因为这原因,鄂国成了周国的坚定盟军,一起灭了商朝,周朝得了天下,鄂族也报了大仇,两族世代通婚,真可谓鲜血凝就的革命友谊。

  那么在周昭王时代,南方怎么说乱就乱了呢?

  ;

(https://www.biquya.cc/id35769/2056343.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