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玄幻奇幻 > 春秋白公 > 第十一章 乞师救楚

?

  熊子胜忙于操练士卒,商讨破吴之策的同时,申包胥已经孤身入秦借兵。

  当郢都城破,楚王奔逃,整个楚国一片风起云涌的时候,在夷陵山区(即三国时陆逊大败刘备的那个夷陵之战所在地)中,躲着一个几乎要被人遗忘了的牛人——申包胥。

  当年,伍子胥仓皇北顾,途中好友申包胥放了他一马,并跟他说过一句“子能亡楚,吾亦能兴楚”。

  现在,既然伍子胥已经报了杀父兄,灭族之仇,使楚国几近灭国,那么申包胥也是时候实现自己的诺言了。

  于是,申包胥一面在夷陵山区组织游击抗敌,一面给伍子胥写了一封信,义正词严地斥责他。数日后,申包胥收到了伍子胥的回信,上面只有一句话:“吾日暮路远,故倒行而逆施于道也。”

  申包胥长叹了一口气,伍子胥说得也没错,仇恨纠结到了这个地步,他也没办法控制自己,看来要劝他退兵是不可能了。

  刚好此时,申包胥接到楚王令,遣他赴秦借兵。于是申包胥立刻收拾包袱,背上干粮孤身出发。为了抗击吴军,他早已散尽家财,此时他身边连一匹驽马都没有。一路上,他上峭山,赴深溪,游川水,犯津关,蹶沙石,昼夜西奔,鞋子跑坏了,就光脚跑;脚后跟和脚底板都跑坏了,就撕破衣裳,包住伤脚,止住鲜血,然后接着再跑!

  数日后,申包胥历经千辛万苦,徒步长征近千里,终于赶到了秦国雍城(今陕西凤翔市)。

  秦国雍城,宫城门口,大夫们正鱼贯而入。

  他们经过宫门时,眼角都会不由自主地向旁边宫墙上轻轻睃上一眼,那里倚墙站着一个蓬头垢面、衣衫破烂地中年人,他的头顶还系着代表士大夫的峨冠,但是那冠也已残破不堪。

  他身形摇摇欲坠,脸色憔悴,黄中泛黑,双唇皲裂。微微泛着血丝。那双眼睛也已黯淡无光,但他仍用沙哑的声音低低地诉说着什么,只是声音嘶哑低微,已经没有人听得清了。

  看到他地人,都不禁心生恻隐。秦君宫墙下自然不许乞丐站立,然而这个乞丐却有些不同,他乞求的不是米粮,而是政治援助、军事援助,那又自然不同。这个人就是奉命来秦国讨取救兵的申包胥。

  初来秦国时。他本以为必能讨得秦兵相助,一上秦宫大殿。当着满朝公卿向秦君匆匆说明来意,言道:“吴国阖闾兵破郢都,楚王逃亡在外。秦楚本姻亲之好,当今楚太后乃秦君胞妹,当今楚王是秦君之外甥。秦楚本是一家,如今楚国有难,特来秦国搬取救兵,乞请秦国救楚于危难之中。”

  孰料秦君自有他的野心,暗忖以吴国之力,纵然灭了楚国,也没有足够的兵力占领地域广阔的楚国,那时再发兵为胞妹报仇,正好趁机东扩,占领楚国大好河山,区区一介女子,纵是胞妹,为整个秦国利益有所牺牲也是应当的,是以秦君不为所动,搪塞着要申包胥且去馆驿歇息,容秦国君臣商议一番再说。

  申包胥再三恳请,秦国君只是搪塞,申包胥无奈,不肯自去馆驿住下,便在秦宫殿外倚着宫墙,不饮不食,绝食以萌其志,自早至晚终日大声哭求,那时诸侯朝议用的宫殿并不甚大,申包胥在宫墙外又哭又又喊,在大殿上听得清清楚楚,吵得人人不得安宁。

  申包胥与伍子胥同为楚臣时本是知交好友,两人都有一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坚韧性格。如是者三日,申包胥不饮不食,已声嘶力竭,却仍立在宫墙下,竟似要绝食而死,这番作态,令得秦国许多大夫都为之侧目,暗暗心生同情。

  秦君见他这般不知趣,心中好生不耐烦,当时公卿每十天免上朝一日,秦君为避申包胥,让众臣连放三天大假,巴望着申包胥死在宫外才好。不想这申包胥生命力却出奇地旺盛,今天,三天假期已过,群臣上朝,至此那申包胥已在秦宫外站了七天七夜,不饮不食,不眠不休,竟然还没有死,所有秦国臣子莫不为之动容。许多大臣已暗暗决定今日上朝,为申包胥说项,乞请秦国出兵助楚。

  不料,众臣入殿,秦君入座,开口便道:“吴王伐楚,本非义战。秦楚有姻亲之好,理当救援。寡人为申包胥忠义所感,决意发兵援楚,发兵车五百乘,精兵三万五千余人,以子蒲、子虎为帅,出武关,赴楚国,讨伐吴师!”

  群臣讶然四顾,齐齐上前长揖,高声赞道:“国君仁德,臣等拥戴!”

  秦君与大将子蒲对视一眼,捻须微笑不已。秦君终于决定出兵,自然不是因为被申包胥所表现地忠义所感动,而是秦君与几名心腹重臣计议数日,权衡利弊地结果。

  三十多年前。晋楚两国和其他几个诸侯国在宋国举行了“弭兵会盟”。晋楚分别代表南北两大势力集团订立盟约,规定除齐、秦两个大国之外,天下各国都要向晋楚同时朝贡。

  这一来。便把晋楚两国抬到了天下诸侯之巅,并立为天下霸主。秦国和齐国实力仅略逊于晋楚,没有这些虚名所累,这三十年来闭关发展,国家太平,国力日渐强大。秦国君臣已经尝到了其中的甜头。

  经过再三权衡,秦朝中几位重臣认为,吴师虽强,但国力终究不够雄厚。吴楚并存比起吴存楚亡对制横北方晋国势力南下更加有利。如果由于楚国灭亡而造成南北力量失横,那么晋国必然作大。这对需要以南北力量均衡而求得发展机会地秦国来说显然是极为不利。

  目前如果占有一部分楚人领土,结果却要独力承担来自北方强晋的压迫,那对秦国地长远利益来说。远不如仍把楚国抬到幕前,自己照旧闭关自守,休养生息,积蓄国力。

  秦君从善如流,听了几位重臣的分析,深以为然,于是终于做出了发兵援楚的命令。

  奄奄待毙的申包胥被架进秦宫,听到这个消息不禁喜出望外。当时重礼,叩首三次,申包胥忘形之下。挣扎跪地。叩首九次以谢秦君之恩,然后心神一懈,晕将过去,被急急送入馆驿休息。

  秦国雍城子蒲、子虎两位大将军开始调拨粮草,征召军士,准备出兵援楚。如此大地举动自然难以遮人耳目,雍城这边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各国人安插在秦都的奸细已然得到消息,探子日夜兼程赶往各国。迎着漫天风雪把这个消息送到了天下各诸侯地手中……

  而已经收集楚军残部两万余人的子西与子期则屯兵于凌河之畔,待收拢散落楚兵后反攻郢都。

  天下。将要大乱了。

  再说楚王被人行刺,幸好得熊子胜用身体护住楚王,但是众人不敢再呆在云梦泽,于是在子西等人护卫下向北奔楚国属国随国而去。

  数日后,众人顺着清发水北上终于进入陨地。陨地的斗辛、斗巢听闻都等陆续赶来见楚王。

  斗辛见一群人狼狈不堪,神色憔悴,便道:“臣老家在郧邑,离这儿不到四十里,大王暂且到我那儿住几天,再作打算。”

  同时,斗巢从随身牛皮袋里掏出点儿干粮分给大伙儿吃,箴尹固从腰里解下瓜瓢舀了点儿水递给楚王。吃完饭,昭王叫斗辛到成臼津去找条船。斗辛远远看见一只小船从东边摇过来,船上还载着妇女和小孩,仔细一看,船上站着的男人,原来是逃难的大夫蓝尹亹。

  斗辛惊喜立马大声向他喊道:“大王在这呢,还不快把船划过来!”

  不想蓝尹亹却说:“亡国之君,我载他有什么用!”竟置之不理,让人继续摇着船走了。

  斗辛等了半天,才又看见一条渔船,把身上的衣服脱下来送给船夫,才肯把船靠到岸边。楚王于是和子西等人一起渡过成臼津,到了郧邑。斗辛的二弟斗怀,听说楚王来了,急忙出迎,斗辛让他赶紧准备饭菜。斗怀往屋里送饭菜的时候,好几次神色怪异的盯着楚王看。斗辛有点儿怀疑他,就和三弟斗巢亲自服侍楚王睡觉。

  到了半夜,只听见一阵磨刀的声音传来,斗辛开门一看,果然是斗怀,手里拿着寒光幽幽的牛耳尖刀,满脸怒气。

  斗辛赶忙喝道:“二弟磨刀干什么?”

  斗怀不忿道:“自然是杀楚王!”

  斗辛大惊失色,愤怒地指着斗怀道:“你为什么要做这大逆不道的事?”

  斗怀却毫不惧怕,朗声道:“从前咱父亲对平王忠心耿耿,可平王却听从费无极的谗言把他给杀了。平王杀我父,我杀平王之子,以仇报仇,有何不可?”

  斗辛气得大骂斗怀:“君王好比是天,天降祸于人,人怎向它报仇?”

  斗怀不管不顾,仍坚持道:“有国家才有君王,现在楚国快没了,他就是我之仇人,见仇人不杀,枉为人子!”

  斗辛抢过斗怀手里的杀猪刀,继续苦口婆心道:“仇恨不传于子孙。如今大王已经改正了先王的过失,任用了你我兄弟,如果现在乘人之危把他杀了,天理不容。你要再存这个念头,我就先把你杀了!”

  最后斗怀只得恨恨不已地走了。楚王睡到半夜,被门外的声音吵醒,披上衣服坐在床上偷听,把哥俩吵架的原因都听了个清楚,于是不愿意再住在郧邑。斗辛、子西等人一商量,就侍奉着楚王向北去投奔随国。刚好半路遇到了子闾等人。

  伍子胥没抓到小楚王,心里总憋着一口气,听说楚王逃向随国而去,便进宫对阖闾说:“楚王没捉到,楚国还不算灭亡。臣愿率领一支人马渡江北去,寻找昭王下落,把他抓回来见大王。”

  阖闾见大势已定便同意了。伍子胥一路追寻,听说楚王逃入了随国,便率领大军日夜兼程到了随国,把人马驻扎在随国南边的边界上,然后写了封信派人送给随侯,信里写道:“周之子孙,在汉川者,被楚吞噬殆尽。今天佑吴国,问罪于楚君。若交出熊轸,与吴为好,汉阳之田,尽归于君,寡君与君世为兄弟,同事周室。”

  随侯看完信,当即召集大臣们商量这件事。子期性子刚直,见随后犹豫不决,他的相貌和楚王长得差不多,便首先出列对随侯说:“伍子胥大军围困随国,事态紧急,在下可以装扮成大王,您把我交给伍员,放大王走吧。”

  随侯仍然举棋不定,便让太史占了一卦,太史献上卦辞,上面写着:“平必阪,往必复。故勿弃,新勿欲。西邻为虎,东邻为肉。”

  随侯看了暗道:“楚国是‘故’,吴国是‘新’,鬼神已经指示我该怎么办了。”于是派人回绝伍子胥。

  大意是“敝国一直是楚国的属国,世代结盟,楚王真要到了我随国,我随国可以不收留他。但是他并没有来,是不是去了别的地方,我们也不知道,请将军详察!”

  伍子胥知道楚国有的大臣逃到了郑国,怀疑昭王也奔那儿去了,而且郑国杀了太子建,这仇也还没报,于是就带着兵去伐郑,大军包围了郑国国都。这时郑国的贤臣游吉刚刚去世,郑定公非常怕吴兵攻进城来,就把吴兵伐郑的责任,都推到楚国大臣身上,那些楚国大臣只得自杀谢罪。郑伯就把楚国大臣的尸体送到吴军,说明楚王确实没到郑国来。伍子胥还是不肯撤兵,扬言一定要灭掉郑国为太子建报仇。

  郑国的大臣们请求背水一战,以决存亡。郑伯胆怯说:“郑国兵马哪儿比得上楚国,楚国都让吴兵给灭了,何况咱们郑国?”

  于是派人四处张贴告示,通告百姓说:“谁能让吴兵撤回去,寡人愿把郑国分一半给他。”

  恰在此时,伍子胥家破人亡时渡他过江南逃吴国的那位打渔人的儿子,也因为逃避战乱,从楚国逃到了郑国。看到张贴的告示,又听说带兵伐郑的吴兵主将是伍子胥,就去求见郑伯,说:“我有办法让吴兵撤退。”

  郑定公说:“你退吴兵,要用多少人马车辆?”

  渔夫的儿子回答道:“在下不用一兵一卒,一斗一升粮,只要给我一支划船的浆,一边走路一边唱歌,吴兵便会退走。”

  郑伯不信他说的话,可是一时也想不出别的办法,只好让人给他找了一支浆,不忘说道:“真要能退掉吴兵,我必有重赏。”

  渔夫的儿子,就从城墙上顺着绳子滑下来,一直走向吴军的营寨,来到门口就敲着浆唱起歌来:“芦中人!芦中人!腰间宝剑七星文,不记渡江时,麦饭鲍鱼羹?”

  守营的士兵把他抓起来带到伍员面前,他还是唱着那首“芦中人”。

  伍子胥走下座位吃惊地问:“足下是什么人?”

  渔丈人的儿子举起船浆,回答道:“将军没看见我手里拿的东西吗?在下便是楚国江边渔夫之子。”

  伍员听了这话,心里一阵难过,伤感地道:“你父因我而死,我正想报恩,可又不知道怎么报,这回见到你就好了。你来见我,需要我做些什么?”

  渔夫的儿子回答说:“没别的需要。郑伯惧怕将军兵威,通告全国,‘谁要能让吴兵撤回去,把郑国分给他一半。’我记得先父曾和将军有一面之交,如今想请求将军能宽恕郑国”

  伍子胥思虑良久,仰天长叹一声,道:“唉!我伍子胥能有今日,都是渔丈人所赐,苍天在上,对他的恩德我怎么能忘记!”当天就下令解除包围,把人马撤走。

  渔丈人的儿子回来报告郑伯,郑伯大喜过望,就把方圆一百里的土地分给他,老百姓都叫他“渔大夫”。

  伍子胥解除了对郑都的包围,把人马撤回到楚国境内,分兵把守各条道路,大军在糜地扎营,派人四处招降楚国的属国,并急切地寻访昭王的下落。

(https://www.biquya.cc/id32873/1759376.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