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析物权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2007年3月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2007年3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2号公布自2007年0月日起施行)
第一编总则
【说明】
本编包括三章。第一章:基本原则;第二章: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第三章:物权的保护。
通观全编,均为“基本原则”,涵盖了物权法基本的通用性法则。第一章共8条,规定的是一般的基本原则,包括立法、执法的基本原则的一般规定。第二章共23条,规定的是物权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的基本原则。第三章共7条,规定的是物权保护的基本原则。以上基本原则,亦称“一般规定”。这些规定,具有普遍性特征和原则性的要求。
整部物权法,字面上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三大部分,前两大部分属于普通物权法范畴,后一部分属于担保物权法范畴。但要注意的是,虽然物权法归类于民法,但有很多条款是与宪法、行政法、经济法一脉相通的。申言之,中国物权法除了普通物权法和担保物权法的规定以外,还穿插了一些制度物权法的规定。
一般而论,制度物权法的效力优于普通物权法和担保物权法的效力,担保物权法的的效力优于普通物权法的效力。前者是由社会主义基本物权制度决定的,后者是由物权法的技术规范决定的。
物权法是一部意境深邃、词义深奥、内容广泛和实用性很强的而最重要的民法,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关系到每个公民的合法权益,关系到一系列的立法目的、意义与根据,关系到许多的物权法理学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所有这些,都决定了物权法从立项、起草、讨论到修改、通过以及每一次的普法教育、实际应用,对于每个条款与意思表示,都必须慎重对待。
立法专家介绍说,物权法的起草工作始于993年。2002年2月,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对物权不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制定物权高度重视,花了很大精力,做了大量工作,进行了六次审议。为了把这部法律制定好,全国人大常委会坚持民主立法、科学立法。2005年7月将物权法草案向社会全文公布,共收到人民群众提出的意见万多件,并先后召开00多次座谈会和几次论证会,还到一些地方进行专题调研,充分听取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基层群众、专家学者、中央有关部门等各方面的合理意见。在修改完善物权法草案过程中,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物权法的中国特色,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吸收各方面的合理意见和建议,经常委会多次审议的物权法草案,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对该草案进行了认真审议,并于2007年3月6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民法室编著《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解读》第2页。注意里面的“2006年”为误写)。
诚然,《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出台至今,尽管从官方到民间包括一些专家学者仍然存在一些争议性的问题,但基本内容是好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各个阶层的人都可以各抒己见,提出合理的修改意见。笔者是物权法第三稿于全国修改大讨论的积极参与者,曾经也提出过许多修改意见,大部分意见没有被采纳。不过是开卷有益,能够激发我孜孜不倦地研讨物权法的热情,争取在物权法理学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科学方面有所建树。
【原文】
第一条〖立法目的、意义与根据〗
为了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明确物的归属,发挥物的效用,保护权利人的物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解析】【物权法的立法目的与意义】
物权法的立法作用,一在于定分止争,即依据物权法的规则来规范物的归属与保护,限制滥用物权并制止纷争。二在于物尽其用,即依据物权法来规范物的作用权、利用权,使物有所值、物有所用。三在于将各种普通物权、担保物权和制度物权及其物权关系、财产关系、法锁关系、法律关系、信托关系、合同关系、排他关系、对世关系等关系统一理顺,使得各种物权主体、客体都能恰如其分地对号入座,从宏观物权法理学和微观物权法理学的各个层面来一揽子解决物权纠纷。
秦代法家代表人物商鞅在《商君书》中描述:“一兔走,百人逐之,非以兔可分以为百也,由名分之未定也。夫卖兔者满市,而盗不敢取,由名分已定也。故名分未定,尧、舜、禹、汤且皆如鹜焉而逐之,名分已定,贫盗不取”。这里说的是物权的名分,物的交易,权利如何配给,财物如何让“盗不敢取”,从而建立健全一套有序化的生活秩序和生产秩序。
所有权、用益物权等普通物权的设立、确认、保护、限制与变更、转移、消灭等项物权关系,可由《商君书》得到启示,但不限于《商君书》的物权原理与方法。同样地,抵押权、质权、留置权等担保物权的设立、确认、保护、限制与变更、转移、消灭等项物权关系,可由《商君书》得到启示,但不限于《商君书》的物权原理与方法。任何时候也不要忘记制度物权在普通物权和担保物权中的地位与作用,不能忘记物权法中铁定的系统工程原理与一般均衡原理。
人类社会从野蛮社会到文明社会、法制社会,从狩猎社会、牧业社会、农业社会进展到工业社会和城市社会、城乡杂交社会,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物权主体与客体呈现多样化,物权权利与义务呈现脸谱化。有些物权类型会随着社会制度的变迁而发生变化、衰亡,有的会稳定在一个水平上,有的会产生新的物权类型。如秦朝商鞅封建时代的狩猎权,跟2世纪的狩猎权肯定是有区别的,那个时候也未颁布野生动物保护法和野生植物保护法,是一种低水平的物权制度。如今的物权主体是那个时候的数倍之多,如今的物权客体是那个时候的数十倍之多,如今的物权关系比那个时候复杂得多。
物权法的立法目的与意义,不仅仅为了保护权利人的物权,不仅仅为了明确物的归属,发挥物的效用,更为重要的是,为了维护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秩序。
物权法的立法依据是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第一,物权立法的重点。
坚持和维护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物权立法的一个重点。根本《立法法》的规定,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具有最高等级和最具法律效力的“范式法”,任何法律也不能与宪法相抵触。物权法作为一部下位法,必须基于宪法的宗旨、原则而设立,涉及到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层面更是如此。
宪法第2条规定了“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第3条规定了“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宪法将保护公共财产放在最突出的位置之上。任何时候,任何情势下,坚持原则、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不能动摇。
宪法修正案第5条规定,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时还规定,国家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节。第一款的基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前提条件是必须与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区分开来,不能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混为一谈,否则就会改变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性质,也是万万不可的!第二款的基调“完善宏观调节”,实际上是肯定了政府干预、计划经济存在的必要性,肯定了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不能抛弃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事实上,类似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老牌超级市场经济国家,不可避免地适用一些计划经济的法律规定、政策措施。他们有专门的议会制度、政党相互监督制度和宪法法院,对于损害国家利益、人民利益和贱卖国家财产的违法行为坚决毫不留情地予以惩处。古巴、朝鲜等社会主义国家的作法,是计划经济成分多于市场经济成分。最近几年里,古巴等国家开始减少了一些计划经济比例,增加了一些市场经济成分。越南这个国家也可能是实行特色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制度。俄罗斯和东欧前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国家已经沦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其中,俄罗斯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洗劫下,已经由统一的、第一世界的超级大国沦落为分裂的、第三世界的弱势国家。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胡康生在《物权法的基本原则及其主要内容》一文中总结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权制度是由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所有权是所有制在法律上的表现,是物权的核心和基础。为了制定一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物权法,物权法把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两个毫不动摇作为物权法的一项基本原则……”,“这一原则规定作为物权法的核心,贯穿并体现在整部物权法的始终”。(载《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解读》前言部分第5页)
第二,物权立法与经济制度。
宪法第6条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宪法第条规定了“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宪法将保护公有制经济放在最突出的位置之上。
系统地解析物权法第一条,有些问题还是值得探讨的。
首先,对于立法者,以什么样的视角来认识物权立法的作用。历史上,尧、舜、禹、汤四大王君是明君,也许他们制定的规则是比较通人情达天理的,即使他们各自能够将一碗水端平,总是有不周到的地方。因此,在奴隶社会制度条件下,完全定分止争恐怕是不现实的。不过,对于立法者,应当尽量做到将一碗水端平。
物权法是一部跨学科的财产权法,政治学中的社会主义优越性原理和公平正义原理、经济学中的一般均衡原理、哲学中的系统工程原理、基础法理学中的公平公开公正原理等,都会在物权法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其次,任何时候,任何国家,其物权总会有轻重缓急和主次大小之分的。在大宗物权、专属性物权上就是如此。社会主义国家的物权秩序,公有制物权绝对是优先级的物权。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胡康生在《物权法的基本原则及其主要内容》一文中指示,需要说明的是,平等保护不是说不同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是相同的。依据宪法规定,公有制是主体,国有经济是主导力量,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是不同的。这主要体现在国家宏观调控、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准入等方面,对关系国家安全和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必须确保国有经济的控制力,而这些是由经济法、行政法予以规定的。(载《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解读》前言部分第6页)
第三,物权的规则与债权的规则是有区别的。
债权是与市场经济规则相联系的,因此,“保护市场交易权利人的平等权利”较易执行;而物权就不同了,物权本身有先天性物权和后天性物权之分,有专属性物权和非专属性物权之分,有优先级物权与非优先级物权之分等等。如果将西方早期的物权法“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私有所有权绝对论”统统搬进来,并高喊“保障一切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无异于东施效颦,适得其反。
实质上,物权法中有很多物权是计划经济的对象。矿藏、水流、海域、城市土地和部分农村土地属于国家所有,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也属于国家所有,无线电频谱资源也属于国家所有,这些专属的或者专有的所有权是不转移的,向其他所有制单位与个人转移探矿权、采矿权、用水权、采水权、渔业权和土地开发利用权等,不能生搬硬套市场经济的方法,只能采取计划经济和政府干预即“宏观调控”的办法来执行。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农用地、自留地、自留山、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和宅基地,同样地不能生搬硬套市场经济的方法,只能采取计划经济和政府干预即“宏观调控”的办法来执行。
物权法还有一些物权对象,既不是计划经济的对象,也不是市场经济的对象,有的连商品经济的对象都不是。物权法规定,土地所有权不是抵押的对象,任何单位与个人不得擅自出租、转让和买卖土地,土地使用权必须依法转让。就是说,土地所有权,既不是计划经济的对象,也不是市场经济的对象,连商品经济的对象都不是。同理,海域所有权也是土地所有权的一个品种,海域也是广义上的土地。一些起核心作用的国防资产,既不是计划经济的对象,也不是市场经济的对象,连商品经济的对象都不是。
第四,搞市场经济不能否认计划经济的存在价值。
社会主义的经济,不仅仅是市场经济。准确地说,社会主义的经济,应当是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下的商品经济。这在物权法的许多条款中铁定的计划经济内容中看得更加清楚。这在上述第三点上已经列举了一部分。
关键在于:政治上一定要分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界限,政策上一定要分清哪些是可以自由流通的,哪些是半自由流通的商品,哪些是不能流通的物品。可以自由流通的比较适合于市场经济,但在行业经济过挤、过热情势下需要宏观调控;半自由流通的比较适合于计划经济,但在行业经济充分竞争、政府放权让利情势下需要加一些市场经济成分;不能流通的物品包括产权,既不是计划经济的对象,也不是市场经济的对象,连商品经济的对象都不是。
所谓计划经济,是政府管束型、干预型经济形式。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是在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根据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的要求,从国民经济的具体情况出发,由政府对企业或者整个社会制定计划来管理的国民经济。计划经济,又可以划分为中央政府主导下的计划经济模式与地方政府主导下的计划经济模式,两者之间既有独立运作的一面,也有相辅相成的一面,两者不能偏废,同时对于市场、商品应有一定的放权对象。
计划经济有着明显的优势:能够在整个国民经济范围内整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劳动要素和自然资源;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物质技术条件,有步骤地采用的推广当代科学技术的先进成果;能够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使生产力布局协调平衡,保证社会生产力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避免一哄而起的重复建设重复投资铺张浪费,避免经济上大起大落生产过剩危机和经济危机;能够保证公有制经济优先发展和稳步协调发展,巩固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公平分配,降低失业率;能够有效地防御经济殖民主义入侵者的经济侵略与经济破坏。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计划经济,并不是将一切经济活动全都纳入国家计划,并不是否定市场调节,并不是否定商品经济,而是要根据市场变化灵活地组织生产和销售,注重经济质量与效率,避免欲速则不达;在组织社会主义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大循环过程中,与商品经济性质相适应,把充分运用计划调节作用与商品价值规律巧妙地结合起来,防止经济自由主义对于国民经济的破坏活动。当然,计划经济要把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放在第一位。否则也会产生诸如压制非公有财产者投资积极性、不能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和物流、商品流、资金流不通畅等方面的种种弊端。
所谓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形式。商品经济是存在于各个社会与各个阶段的基本经济形式。马克思指出:“商品交换是在共同体的尽头,在他们与别的共同体成员接触的地方开始的。但是物一旦对外成为商品,由于反作用,它们在共同体内部也成为商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06页)。
人类社会三次社会大分工,创造各个阶段的商品经济。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商品经济。因为公有制商品经济是主导地位的经济联合体,发展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处于优先照顾优先发展的地位,换言之,是公有制经济的优先地位决定了财产权的优等地位。
所谓市场经济,MBA智库百科和百度百科的解释是:市场经济(又称为自由市场经济或自由企业经济)是一种经济体系,在这种体系下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完全由自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而不是像计划经济一般由国家所引导。市场经济也被用作资本主义的同义词。在市场经济里并没有一个中央协调的体制来指引其运作,但是在理论上,市场将会透过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产生复杂的相互作用,进而达成自我组织的效果。市场经济的支持者通常主张,人们所追求的私利其实是一个社会最好的利益。亚当?斯密说
综上所述,计划经济是以公有制经济、政府干预主义为主导的社会化大生产的经济模式,市场经济则是以私有制经济、经济自由主义为主导的经济模式。介于二者之间,是商品经济。商品经济包括各种形态的经济组合,包括计划经济型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型商品经济。
如果作个主次优劣名次的排列,按照优先权排名是:
计划经济>市场经济
计划经济型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型商品经济
979年3月陈云写了《计划与市场问题》的提纲,指出:整个社会主义时期的经济必须有两个部分:、计划经济部分(有计划按比例部分),这部分是基本的主要的;2、市场调节部分(即不作计划,让它根据市场的变化进行生产,即带有“盲目”性调节部分),这一部分是从属的、次要的,但又是必须的。问题的关键是要有意识地认识到这两部分经济同时并存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弄清这两部分经济在不同部门应占有不同的比例。(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理论问题的部分论述》新华出版社984年3月第版第46页)
陈云在解放后一直在国务院担任主管经济和计划对口部门,他的这段话具有真知灼见,他比邓小平讲的话更加准确。在这里,“市场调节”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市场经济”。市场调节是计划经济的一个辅助手段,本质上是商品经济的范畴。
有的意见认为,“市场经济”这个概念,是主流经济学家从西方国家贩回国的私货,主导了理论阵线,误导了中央决策,甚至误导到经济法和物权法的层上来了。有的意见还认为,产业市场化、资源市场化、教育市场化、人才市场化、住房市场化、医疗市场化和养老市场化等市场化行为,不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而是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而且是最坏的市场经济。一些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尽管在市场管理方面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但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方面却是福利社会主义的。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已经成为全世界的“老二”了,为什么在教育、医疗、住房、就业、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方面反而不如计划经济时期了呢?为什么其他的市场经济国家的福利社会主义事业如火如荼地推进,而如今中国这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的福利社会主义事业做得这么差呢?
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等伟大领袖人物的著作中,是找不到“市场经济”这个概念,只有“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这两个概念。
有学者认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是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商品经济体制,必须实行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治国安邦发展方针。无论国内国际政治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势下,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各种借口破坏这种基本的经济制度与法律制度!
实行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商品经济体制,实行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治国安邦发展方针,符合宏观经济学的帕雷特最优化选择模式。这种科学发展的经济模式,对于社会主义国家是必须的,对于资本主义国家和其他社会制度的国家也是有益无害的。
第五,诺贝尔经济学家教导我们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都不要走极端。
首届(96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扬?丁伯根所倡导著名的“最优体制理论”中明确指出:“福利经济对最优体制的选择仅仅是提供一些主要标准,也就是为一国建立一个特别的社会福利函数,最优体制的选择决定于各行业和社会团体的性质,每个国家或多或少需要集权,因此,最优体制应该是多方位的。”丁伯根的结论是:“最优体制存在于完全的自由市场化与彻底的计划经济两个极端之间。”(王振中、李仁贵主编《诺贝尔经济学家学术传略》,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年4月第版第9页)其含义在于,每个国家,无论是东方国家或者是西方国家,也无论是北方国家或者是南方国家,都不要盲目地专门搞计划经济,也都不要盲目地专门搞市场经济。
回顾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自从启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来,过分强调市场经济的刺激作用、忽视了计划经济的主导作用,已经产生许多弊端,包括教育、医疗、住房、劳动力、交通、金融、自由化投资、不分青红皂白的或者过度的招商引资、国内外自由化贸易、国企产权转让和土地转让、矿产资源自由转让等等各个领域,泛滥成灾的市场化运作,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遭到严重的削弱甚至洗劫,占总人口90%以上的中下层公民群众背负了沉重的负担,地区差别、城乡差别、人际差别等两极分化现象日趋严重,滋生了形形色色的腐化变质的物权现象,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流失非常严重。
总之,物权法本条的中心词“市场经济”似有不妥,容当修正。建议将本条款“维护社会主义物权秩序”更好一些。
理由很简单。其一,就整部物权法而言,可以清楚地看到,虽然有一些物权对象是市场经济类型,而且其中有一些会随着形势的变化会成为计划经济(宏观调节、宏观调控)的类型。如近几年来的屡次经济结构调整、房地产市场的多次宏观调控、多次关闭中小煤矿等就属于这一类;物权法中一些物权对象大量存在计划经济类型,而且其中有一些计划经济类型不容易更改为市场经济类型。如公益性的学校、医院、图书馆、文化馆等资产不能随意处分,必须经过政府严格依法审批;划拨的土地使用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等房地产权利的取得与行使、变更、登记和任何土地用途的变更等,只能以政府干预、计划经济的方法进行。其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词语是个新词汇,容易引起歧义,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秩序”不会产生什么歧义。“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包括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两个基本点在内;“社会主义经济秩序”,包括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秩序两个基本点在内。实践中,已经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词语产生了一些误解甚至于显现了弊端,有的甚至是严重弊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理论到实践各个方面均不够成熟,并且与物权法的很多具体内容不相符,给人一种生搬硬套的感觉。其三,整个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物权制度,不止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个方面,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单单提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提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也不提社会主义经济秩序,很令人费解。其四,类似于《民法通则》、《合同法》等重要的民商法,条款中未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字样,并不影响到该法律的效力。那么,物权法中除了自由流通物或权利适用于市场经济以外,存在半自由流通物或权利和非自由流通物或权利,很大程度上是与《民法通则》相同的。《民法通则》第7条规定的是“民事活动应当遵守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国家经济计划,扰乱社会经济秩序”,这样更中肯一些。同理,999年的《合同法》第条规定的是“为了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制定本法”,也没有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帽子。《合同法》颁布时,已经是在中共中央倡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后7年多了,而且《合同法》中的市场经济对象成分比物权法的高得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又称为自由市场经济或自由企业经济,是西方经济自由派学者热切推崇的一种经济模式,与计划经济相对。市场经济学派倡导自由市场、自由竞争、自由产权、自由投资、自由贸易、自由价格和自由利用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宣扬普世价值,鼓吹“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提出“自由放任”的口号,反对政府干预企业和经济人的经济活动。市场经济的支持者通常主张,人们所追求的私利其实是一个社会最好的利益。
市场经济的学说与实践源远流长。从自由经济学到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及至垄断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现代派与后现代派政治经济学,都可以从中找到市场经济的影子,故市场经济学被西方国家尊奉为“主流经济学”。
市场经济学的鼻祖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723~790)和大卫?李嘉图(772~823),他们处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向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过渡阶段的经济学家。古典经济学适应新兴资产阶级扩展资本主义生产的要求,极力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出“自由放任”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口号。它力图证明经济生活是受永恒的自然规律支配的,国家的干预只会破坏这些规律而给社会带来不幸和灾难。古典经济学是资产阶级对封建主义作斗争的重要理论武器,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与巩固起了促进的作用。但是,到了二十世纪下半叶,市场经济理论转而向计划经济国家主要是社会主义国家进攻的武器,对于瓦解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经济体系和政治体制起到了重大作用,对于离散以中国为首的第三世界国家的计划经济体制同样地起到了催化作用。
其实300年来,计划经济学派与市场经济学派的斗争从来没有止息过。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陈云到凯恩斯、丁伯根、郎咸平、刘国光等革命导师与先驱者和理论工作者,从资源利用利益最大化、产品分配合理化、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扁平化等各个方面统筹兼顾,一致认为计划经济优于市场经济,认为计划经济是社会投资、生产、流通、消费与分配均衡化的首要条件,是防止经济大起大落、避免反复无常的经济危机和规避人民生活两极分化的必由之路。而亚当?斯密、李嘉图、戈尔巴乔夫、叶利钦、哈耶克等人,却极力美化市场经济的优点,回避市场经济的缺点,利用俗不可耐的市场化、自由化、私有化、股份化的经济理论进行广泛宣传,并得到权贵资本家、跨国资本家利益集团的长期支持。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发生后,许多原市场经济学派人士以及政府工作人员,开始摈弃市场经济理论,转向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理论、政府干预主义理论、宏观经济均衡化发展理论和其他科学和谐发展理论得以长足发展,市场经济学派纷纷颜面扫地。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是新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用于描述社会经济形式的官方术语。但一些资深学者对此还有一些不解与疑问,他们坚持认为社会主义经济是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
综合互动百科的条文解释和当前各界的理论动态,可以认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按照宪法规定和中国国情来进行正确的定义与实行,必须剥离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并吸收合理的商品经济的经验教训,必须正确地妥善地处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必须正确地妥善地处理市场经济与国民经济计划、宏观调控之间的矛盾。
按照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扬?丁伯根所倡导著名的“最优体制理论”来阐述,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任何一方是不能走极端的。走极端的市场经济道路,一定会爆发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根本矛盾无法调和。走极端的计划经济道路,一定会阻碍社会生产力的良性发展,也不利于四个现代化的建设,影响到国家综合国力的加强、公共品的有效供给与人民生活用品的多方供应。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前提条件,一是必须无条件地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的经济制度与物权制度,既要反对西方资产阶级的市场自由化,又要反对前苏联、东欧那样变质的“市场社会主义”。二是必须无条件地坚持计划经济为主、国有经济为主的方针,市场经济、非公经济和外来经济为辅助手段,不能以提倡市场经济为名来否定计划经济的决定性作用。按照中国社科院前副院长刘国光等同志的说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有计划的市场经济。按照国务院前副总理陈云同志的指示,中国的经济体制应当是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国民经济体系。
主张市场经济者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商品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法制性、竞争性和开放性等一般特征。
市场经济学派认为,市场经济的形成,市场成为社会配置资源的手段,必须具备一系列条件。最主要的条件是:一是生产要素商品化。要使资源配置市场化,不仅要求消费品和生产资料商品化,而且要求各种生产要素如劳动力、资本、科技、信息等商品化,并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统一完整的市场体系和反映灵敏的市场机制。二是经济关系市场化。一切经济活动,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都要以市场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听从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指挥。三是产权关系独立化。市场主体—指那些从事市场经济活动的当事人,主要是企业和居民,必须拥有自己的产权,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法人实体,有资格参与市场经济活动。四是生产经营自主化。生产经营者在国家法律、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自由选择投资地点、行业部门,确保经营范围和经营目标。五是经济行为规范化。市场经济追求经济利益,必须讲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法律,履行契约合同,遵守市场经济规则和市场管理制度,自觉维护社会经济秩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一是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二是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三是在宏观调控上,发挥计划与市场两个手段的长处,把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结合起来。
按照执政党提出的市场经济基本框架的设想,归结为三个制度和三个体系。三个制度:一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二是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三是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三个体系:一是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二是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三是健全和完善法律体系。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起源,学术界认为是与邓小平理论有关。实际上,邓小平从来没有提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更没有说过一定要把市场经济这个概念来取代计划经济的实质。有的人认为,最有可能的是中国一些自由主义的经济学者如吴敬琏之类的人物提出来的新概念。
吴敬琏早在983年赴美国耶鲁大学做访问学者,从此以后就由一个计划经济学派蜕变为不折不扣的市场经济学派,他较早提出中国要实行市场经济,并且系统性地阐述市场经济理论,人们送给他个绰号“吴市场”。其实最早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念的是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于祖尧研究员。979年4月,在江苏省无锡市举行的价值规律理论研讨会上,于祖尧提交了《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文,阐述了四个现代化、经济改革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历史千年网《社科院于祖尧最早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念》)另外一个版本,是指四川财经学院经济系教师袁文平是最早提出和阐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人物。979年2月袁文平参加四川省价值规律理论研讨会,提出并阐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中共西南财经大学委员会校报电子版第397期《袁文平最早提出和阐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邓小平是提过市场经济的概念,并没有提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邓小平最早于979年月26日在“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一文中谈到:“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
992年0月2日十四大报告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993年月4日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与984年0月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有很大的修改。此项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是社会经济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学术界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突破了完全排斥市场调节的大一统的计划经济概念,形成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思想。第二阶段,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论断,重新解释了计划经济的内涵。第三阶段,从根本上破除了指导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确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主流媒体对于这种概念采取一边倒之势,一些质疑这种概念的干部、群众与学者已经被边缘化。有的辩护人说,各种市场化弊端、国有资产流失、贪污腐化、两极分化、新三座大山、经济泡沫、崇洋迷外、弱势者利益不保等问题的发生,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的问题,而是改革不到位或者政府干预太多所致。
【修法建议】
建议将本条款“维护社会主义物权秩序”:
①修改成“维护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秩序”;
②或者修改成“维护社会主义物权秩序”。
①②两个方案比较,修改成②“维护社会主义物权秩序”比修改成①“维护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秩序”更加准确一些。中心词“物权秩序”包括了计划经济、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在内,包括了一般流通领域、限制流通领域、禁止流通领域在内的各种物权关系。
主要原因:
一、物权制度与经济制度有一定的出入。表面上,物权制度与经济制度是同一性的。但是,经济制度一般是限于一般流通领域范畴,较少涉及到限制流通领域范畴,很少涉及到禁止流通领域范畴,法律规定市场经济相对容易一些;物权制度是将一般流通领域范畴、限制流通领域范畴和禁止流通领域范畴统一在一起的综合制度,其中有一些不动产、动产不能作为商品自由交易,不属于市场经济规范与调整的对象。因此,维护社会主义的物权秩序比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更准确、更符合实际一些。
二、物权法理学与经济学有一定的出入。物权法理学标志着所有的普通物权、担保物权和制度物权、政策物权必须是等级制物权,不能实行绝对的自由与平等。经济学重在物尽其用、人尽其利,市场经济学标志着平等机遇、自由竞争、商品自由流通,故经济法与物权法的侧重点也是有一定出入的。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胡康生同志在《物权法的基本原则及其主要内容》一文中指示,需要说明的是,平等保护不是说不同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是相同的。依据宪法规定,公有制是主体,国有经济是主导力量,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是不同的。这主要体现在国家宏观调控、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准入等方面,对关系国家安全和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必须确保国有经济的控制力。
相关规定:
《民法通则》第条〖民法通则的立法目的、意义与依据〗,《合同法》第条〖合同法的立法目的、意义与依据〗,《担保法》第条〖担保法的立法目的、意义与依据〗。
字数:3469字
全面有效地保护我们的财产权是分分钟的要务
一切从现在开始hold住物权法精髓
当代物权法的开山作
宏观物权法的奠基石
物权法的饕餮盛宴
品茶品酒不如品宏观物权法
全世界物权法爱好者的良师益友
000万字的尚方宝剑
从博士后到到中小学文化者的贴身保镖
世界上内容最完整意境最深邃文字最工整的物权法巨著
中国品牌
中国正能量
《解析物权法》
《当代物权法百科全书小辞典》
好书齐欣赏
润物细无声
启动防火墙
遁入物权门
请浏览纵横中文网
讴歌真理正义
胜似推理小说
胜似闲庭信步
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https://www.biquya.cc/id20102/1133659.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