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大寿若有所思的看了眼戚金,继而对朱泺抱拳道:“卑职同意副经略的构想,副经略但有差遣,九死一生逃出来的辽东将士,一定以死报答副经略不计前嫌的收留之恩!”
吴襄眼珠子转了转,立刻附议道:“副经略,卑职也赞同。”
“不过卑职有些不成熟的想法,按照副经略的意图,打残德川家康后,就是要依托闻庆城来让倭寇继续流血。”
“那么,如果这个时候,有辽东残部在背后牵制德川家康,就更加有利于副经略的构想。”
“卑职愿意出城寻找我辽东残部,将副经略的意图说明,并且劝说经略与总兵出兵,戴罪立功!”
朱常洛看了眼吴襄,觉得若是他真的能够打残德川家康,辽东军为了戴罪立功,真的有可能主动进攻德川家康,继而牵制住德川家康。
虽然不清楚辽东军的损失,但是多一分力,成功的可能性就更大。
“好,你的请求我同意了。”
祖大寿张了张嘴,叹了口气,没有说什么。
朱泺不了解吴襄,他却了解。
吴襄是他的妹夫,他怎么能不了解这个人。
吴襄出城,说白了,还是不看好朱泺能赢,认为在忠州就是自寻死路。
其实说实话,他是认同朱泺的构想,也觉得这个构想一旦能成功,的确可以凭朝鲜现有的兵力,击败倭寇,彻底解决朝鲜事态。
但前提是朱泺能够打残德川家康部。
对此,说实话,就算朱泺提及的小胜,打掉德川家康的嚣张气焰,他都觉得只有五五开的把握。
无他,朱泺的兵力太少了!
他留下来,就是为了报恩的!
人家朱泺收留他们,没有因为他们当初的所作所为而抓住机会嘲讽他们。
这份恩情,他祖大寿必须还。
真的战死,也就当是报了朱泺不计前嫌的收留之恩。
“副经略,卑职也愿意与吴将军一同出城寻找总兵大人,说服总兵大人!”
“卑职也愿意!”
辽东军中,聪明人很多。
吴襄之后,很快就有四五个人相继站出来请求出城。
剩下四五人,唇角动了动,犹豫一下,最终没有开口。
祖大寿愤怒的看着这些人。
本来气氛良好,可随着这些人的开口,戚家军、新军的将领纷纷面露怒容。
“忘恩负义!你们这些忘恩负义的混账!”祖大寿终是感觉羞臊的厉害,指着吴襄几人愤怒大骂。
朱常洛按住祖大寿,笑着说道:“祖将军,辽东军溃败后,现在在哪里还不清楚,多几个人出城寻找,找到的机会更大一些。”
祖大寿知道,这是朱常洛给他找台阶,给在场不愿意离开的辽东将领找台阶,维护他们的面子。
朱常洛看着其他辽东将领:“诸位,你们有谁愿意出城寻找辽东残部的,都可以提出来,这件事情同样重要。”
“有吴将军他们足够了,咱就留下来给副经略牵马执鞭,报答副经略不计前嫌的收留之恩!”
“我留下来!”
“我也留下来!”
剩下的辽东将领没有一个人选择离开,纷纷站出来表明心迹,看向吴襄等人,眼中多了愤怒和羞与为伍!
“好!那就这么决定了!”朱常洛笑着说道:“我准备率领闻庆城新军全部,再加上三千戚家军出城北上太白山脉!”
“叶将军!”
“到!”
“叶将军领叶赫部骑兵出城南下,你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尽可能袭扰丰臣秀吉,如果能够拖到我们与德川家康之战结束回城最好!”
“一旦完成任务后,你部不要入城,就在留在城外,在城外袭扰倭寇,配合我们守城!”
“卑职一定完成副经略交代之任务!”叶邦荣面色凛冽,铿锵应道。
“戚将军、祖将军!”
“到!”
二人闻令瞬间站直。
朱常洛命令道:“我不在期间,你二人负责闻庆城的防守,若是朱钰领援兵赶到,归属你二人指挥!”
“遵命!”
当天。
叶邦荣、朱泺就领兵出城,一路北上太白山脉,一路南下。
北门。
祖大寿与戚金站在城头,目视着朱泺领兵渐行渐远直至消失在视线中。
“少塘兄,你说副经略此番主动出击,能否取胜?”祖大寿目视着朱泺消失的方向,忽然询问道。
戚金十分肯定说道:“小胜八成,大胜五成!”
祖大寿惊讶转头。
在他看来,小胜也不过五成。
大胜有一两成就不错了!
“少塘兄,平壤分别不过月余时间,你的变化很大,少塘兄忽然表露出的进取心令我感到震惊,你对副经略的信心,也让我感到惊讶。”
“而且从你们抵达辽东开始,其实我就注意到,戚家军与第一次援朝的时候相比,变化很大。”
“少塘兄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彻底倒向副经略的?”“是早在蓟州卫?还是在朝鲜与副经略合兵一处之后?”
戚金笑了笑,看着祖大寿,拍了拍祖大寿的肩膀说道:“复宇兄,副经略今日关于李伯爷父子,关于辽东将领的评价,别人或许听不进去,但我希望复宇兄能够认真想一想,忠言逆耳,良药苦口。”
“否则辽东军在将来,一定会经历比此番更大的惨败!我们为将者一旦败,害人害己还要害国!”
“副经略这个人,其实很好相处的,想必这一日的相处,你已经感觉到了。”
话罢,戚金走开。
祖大寿目视着戚金的背影,戚金虽然没有明说,但是他已经得到了想要的答案。
心中震动之余,满腹感慨。
“兄长。”就在祖大寿认真思考戚金适才那番话之际,故意找借口没有随朱泺一起出城的吴襄出现在祖大寿身边。
“兄长与戚金谈了什么?”
哼!
祖大寿瞥了眼吴襄,就忍不住冷哼一声:“吴襄,以前怎么就没有发现,你是这么一个忘恩负义的狗东西!”
被祖大寿教训,吴襄也不恼怒,笑着说道:“兄长,什么叫忘恩负义,我只是不愿意跟着一个傻子送死罢了。”
“我劝兄长也最好把朱泺那些话当做屁放了,千万别往心里计,也千万别真的对伯爷说,伯爷不会听,也不愿听这种话,朱泺这类人,历朝历代多的很,可大多都是短命之人!”
“闭嘴!”
祖大寿怒目瞪着吴襄,怒斥道:“人家副经略为人是堂堂正正的君子,为将是纯粹的武将,我们在人家面前,就像阴暗的臭虫一样,我们自己即便做不到,也不应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这年头,君子、纯粹不就是天真、愚蠢的傻子吗?”吴襄不屑一笑。
完全不理会祖大寿的眼神,直接说道:“兄长,我们是一家人,所以我才与你说这些肺腑之言。”
“朱泺出城主动出击注定是要失败的,兄长为报恩留下来,我没有兄长这种视死如归的豁达和勇气,我是要走的。”
“我希望兄长能够说服戚将军,一旦朱泺出城战败,一定不要跟着朱泺傻乎乎的坚守闻庆城,顺势退出闻庆城,朱泺的败军想要守就让他守。”
“朱泺新军,尤其是朱钰本就是戚金将军的部下,戚金将军应该有办法说服朱钰一起抛弃朱泺的。”
“杨经略需要朱泺失败,我辽东集团也需要朱泺大败!”
祖大寿听的浑身一震。
直到吴襄转身离去,出城消失在视线中,祖大寿才回神,自言自语道:“说服戚金抛弃朱泺?简直是可笑可悲可耻!”
“李伯爷父子在筹谋联合戚金对付朱泺新军时,戚金已经彻底的倒向,不,是被朱泺所影响,早已站在了朱泺一边!成为了你口中天真、愚蠢的傻子了!”
祖大寿不由想到了戚金对朱泺主动出击的那种自信。
难道真的能赢?
接着,祖大寿又喃喃感慨道:“我想不是这个世道容不下傻子,而是傻子太少,当有一大群天真的、纯粹的傻子时,这个世道或许都要被颠覆。”
祖大寿为报朱泺不计前嫌收留之恩,决定尝试着做一回傻子。
他要看一看,一群天真的、纯粹的傻子,在这座即将被围的孤城中,能不能做成这件扭转朝鲜格局的大事。
如果能,那就证明,终有一天,不为世道所容,天真、纯粹的傻子,也一定可以如他所说,颠覆这个世道!
要么报恩把这条命留在这座异域他国之城。
活下来的话,他就做一个天真的、纯粹的傻子。
祖大寿把自己今后的人生路,赌在了这座闻庆城上!
乾清宫暖阁。
啪!
忽然扔来的折子砸在沈一贯面前,沈一贯忍不住哆嗦了一下身子。
“好好看看!你们都好好看看!这就是你们给朕推荐的朝鲜事务总经略!”朱翊钧愤怒之下,面色酱红,指着沈一贯怒斥道。
沈一贯还不清楚这道折子上到底写了什么内容,不过从皇帝的话中,不难猜出与杨镐有关。
难道是杨镐成功解决了朱泺这个不安分的军头了?
这段时间,皇帝派锦衣卫保护朱泺的消息,早已经传回朝中了。
引起了中枢极大的震动。
只是沈一贯却顾不上此事,只因近日来,那篇关于历朝历代、大明两百年积弊的文章已经彻底在天下泛滥。
就连民间的小民百姓都不知深浅的参与讨论。
民间各种各样的杂音,让沈一贯,乃至整个中枢都心惊胆战的。
即便是张居正改革最凶的时期。
大明也未曾向现在这样,对某件事情,产生如此高热度的激烈讨论。
他们这些人为压制民间对文章的议论,疲于奔命,焦头烂额,以致是在没有精力分神关注朝鲜之事。
沈一贯本能觉得,应该是杨镐成功了。
朱泺死了!
所以让皇帝雷霆大怒。
急思转念之际,沈一贯的心绪渐渐安定了不少,甚至心中还暗暗窃喜,不过手依旧剧烈的颤抖着,甚至比刚才都更甚了几分。
在龙颜大怒的时候,做臣子的就算没有害怕恐惧,也一定要表现出应有的恐惧。
只有这样,才能让皇帝觉得他高高在上。
皇帝才会心中高兴。
沈一贯深谙此道。
啊!
当沈一贯终于颤颤巍巍的打开折子,瞟了一眼,啊的惊呼一声,这一次不是装出来的,手剧烈抖动,连折子都握不稳,吧嗒一声掉落在地面上。
“怎么可能,这怎么可能?”
赵志皋也顾不了那么多,连忙拿起折子:“这!”
朝鲜国主李昖上的弹劾折子,折子中的言辞愤怒,声称辽东军入朝鲜以来,到处纵兵劫掠,朝鲜百姓视大明宗国天兵如倭寇。
当然这不足以让首辅、次辅同时惊的说不出话来。
真正让他们不安震惊的是李昭在弹劾后,上奏的战争进展。
李昭在折子中,直言不讳的指出,经略杨镐、辽东军队副经略朱泺的战略构想存有抵触。
将军事当做操弄权术。
战场懈怠,无心战事,致使被德川家康抓住机会,四万精锐天兵,一战溃败,损兵折将两万余人,只有一万八千余溃兵幸存。
朱翊钧从始至终,眼神狠戾的盯着沈一贯。
等待众人轮着看过折子后,朱翊钧再度冷冷道:“沈次辅!当初杨镐为经略使,是一力支持的是吧!”
“爱卿身为次辅,协助朕署理国事,就是这般为朕推荐人才的吗!”
“陛下,臣死罪!”沈一贯连忙凄厉大呼,头砰的一声,重重磕在地上。
赵志皋瞥了眼沈一贯。
这一次的沉重打击,至少可以让沈一贯在一段时间内,无法对他发起挑战了。
他没有选择痛打落水狗。
现在不是时候。
朝鲜战事发生这么大的变故,必须尽快解决,否则的话,有可能引起这个局面的溃败。
赵志皋连忙叩首道:“陛下,当务之急是稳定朝鲜局势,不使朝鲜局势崩溃。”
“臣以为,杨镐、李如松必须严惩,以儆效尤,至于其他的辽东将领,不宜过分处置,朝廷可申饬这些败将,让他们戴罪立功!”
“另外,杨镐已经不足以担任经略使之职,严惩李如松后,也需要有人去指挥辽东军。”
“辽东军副总兵祖大寿失踪,李如松罢黜后,需要另派人去接管李如松的位置,臣举荐大同总兵麻贵。”
“麻贵有过在辽东军任职的经历,与辽东军诸将也算是老相识,麻贵接管朝鲜辽东军,不会出现将帅不熟的情况。”
“另外朝鲜经略使,臣以为副经略朱泺,可临危授命,担当此大任!”
“纵观副经略朱泺在朝鲜的表现,其无论是军事指挥能力,还是与邦国相处的外交能力,都十分过硬。”
(https://www.biquya.cc/id173495/31264620.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