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以前信仰的坍塌!
以往士林间,人人歌颂的理想秩序,在跟随朱泺这段时间,耳濡目染太多,以至于早些时候建立起的信仰彻底的坍塌了。
越是有才华的人,越是不会将自己内心的脆弱展露出来。
他们在过往信仰坍塌的废墟中,跟着朱泺,正在建立新的信仰,新的人生价值观。
若非今日沈一贯等咄咄逼人,或许这些困扰他们内心的呐喊,也不会宣泄出来。
会随着时间,跟随着朱泺践行中,被新的信仰,新的人生价值观所抚平。
沈一贯三人被问住了。
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
无论他们如何的巧言善辩,都无法解释这些发生在他们歌颂的,理想秩序下的黑暗肮脏,为什么会发生!
这也是戳破他们口中所谓理想秩序,最锋利的利刃!
叶向高眯着眼睛,眼缝中寒芒闪掠:“你叫海中砥,海瑞长子就叫海中砥,你与海瑞是什么关系!”
“卑职与海大人没有关系,在我们那里,有很多人为了祭奠海大人,取名中砥,卑职只是恰逢也姓海罢了!”海中砥掷地有声答道。
“请三位阁老为学生解惑!”海中砥再次请求。
沈一贯的脸色阴晴不定。
他知道眼前这个不似文人,更似武夫年轻人的目的。
无外乎用他们不能解答的问题,逼着他们离开!
“海中砥,你成功了!”沈一贯咬牙低声阴冷说道:“不过,骄兵悍将不会有好结果的!历朝历代都是如此!,,
哼!
沈一贯甩手冷哼,转身离开。
叶向高狠狠地看了眼面前的骄兵悍将,也冷哼甩袖离开。
海中砥这个问题,他们根本没办法回答。
若是不回答,海中砥一定会穷追猛打,锲而不舍的逼他们回答,留下来只会更加尴尬丢人。
张位看了眼海中砥、熊廷弼,语重心长说道:“你们都是燕王的心腹,也都是士林翘楚,应当明白,骄兵悍将的问题对一个朝廷威胁多么大。”
“本阁希望你们能够说服王爷,还兵权于朝廷!王爷想要改革,想要造福大明,何必要掌兵。”
“你们的问题,本阁同样回答不了。”
“本阁近日收的一位学生提出的观点,或许能够回答你们的疑惑。”
“他说,我大明如今之景象,是儒学出了问题,欲救大明,必先救儒学,汉之董子第一次修改儒学,汉独尊儒术,天下进入一个极具的繁荣发展时期。”
“送朱子、阳明先生分别提出理学、心学,才有了大明重整华夏山河。”
“或许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依旧是儒学的问题!你们年轻人,想要救国,就应该安安心心的研究儒学,重新定义儒学!”
熊海二人铿锵回道:“多谢张阁老耳提面授,吾等还是在实践中寻找答案吧,总要有人去在实践中寻找答案!”
张位失落的看了眼二人,叹息一声,二人所说的在践行中寻找答案,说的委婉,其实就是告诉他,他们会紧跟燕王朱泺的步伐!
⋯
发生在常胜军辕门的冲突,几乎不等朱常洵抵达后就结束。
出城途中的朱常洵遇到沈一贯等人,听闻消息后,心中对朱泺更加嫉妒羡慕。
而消息,也很快传入乾清宫。
皇帝朱翊钧听闻后,许久沉默。
再次开口,自言自语道:“这是信仰崩塌迷茫中的呐喊,希望这信仰崩塌,能够有新的信仰在无数人心中建立起来,否则……”
朱翊钧不是一个昏聩之人。
他一眼就看穿了海中砥这番掷地有声,暗含着悲凉呐喊背后,是信仰坍塌,传统价值观倒塌苦闷的一种宣泄。
同样他也意识到,这场改革,注定要击碎不知多少人固有的传统信仰。
而他很担忧,在原有存在每一个人心中的信仰支柱坍塌后,一旦不能建立起新的信仰,那么大明的未来就充满了太多的不定数了。
他不清楚,他那个长子,有没有能力在摧毁旧有的传统信仰,在废墟中建立起新的信仰。
抚平人心中信仰坍塌后的空虚和满目疮痍。
他很怀疑,现在,就是那个混球儿子想来也没有!
“去查一查这个海中砥与海瑞的关系!彻查!”皇帝忽然严厉吩咐道。
陈矩面色微变,随即低声应喏:“是!”
天津卫。
自宋金时期,金人占领北方后,在天津设立港口,天津卫就逐渐成为南北漕运的重要枢纽。
是日。
津门锣鼓喧天中。
一艘漕运海船驶入津门港口。
漕运船上,一个金色头发,高鼻梁,蓝眼睛,手拿着圣经的传教士踏上了津门码头。
利玛窦在踏上大明土地上的这一刻,在自己的东方履行日记上写下:历经千难万险,我终于踏上了马可波罗前辈描述的东风大国的土地。
这是一片我平生所见过,最为繁华的土地和国度。
他的疆域面积令我震惊,他的人口基数让我感到害怕。
但是在三百年前,英吉利的国王就在平民、资产阶级联手逼迫下,签订了大宪章,而这个庞大的东方帝国,还保持着皇权至上的体制。
或许这是符合他们本身发展的选择。
但是一路从南到北,我感受到了这个庞大帝国,内部散发出的腐朽气息。
我本应在厦 men登岸的,月余前,踏上厦men土地的时候,听闻大明的燕王,在他们的京畿,北直隶发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卫所私有化改革。
我惊讶的发现,这是一场国有资产私有化的改革,我实难相信,在这样一个皇权至上,散发着腐朽的庞大帝国,竟然会发生一场平民掌控下院的英吉利都绝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所以我选择当即北上,看一看这位大明燕王发起的改革。
当我踏上津门港口,坚实的泥土上,听着津门城内传出的热闹响动,我仿佛闻到了一股朝气蓬勃的气息从城内涌来。
⋯⋯⋯
利玛窦日记回顾补充:我已经老了,我的身体,我的灵魂,已经完全被这个国度的每一寸泥土所影响,我现在是个地地道道的名人了。
行将就木的一天,翻看八十年前踏在津门港口之上写下的第一页日记,往事似乎还历历在目。
我从未想过,就从今天开始,我与大明的燕王,在此后人生中,结下如此多的不解之缘!
那位燕王已经不在,我的眼睛已经昏花。
可眼前依旧清晰的闪现着,那位燕王曾站在泰山之巅,挥斥方遒的对我炫耀:大明是一个文明国度,你们的西方国家,不过是刚刚觉醒的民族国家!
依稀记得,当时我心中很不服气。
事实证明,那位燕王殿下说的没错,这是一个已经走过了民族,成长为更高级的文明国度,一个能够让心中虔诚装着上帝的人,都被同化的国度。
⋯⋯⋯⋯
明万历二十五年,七月中旬。
利玛窦放下笔,刻意为踏上津门的第一篇日记留下一大页空白后,留待日后补充,然后合上笔记本,手握着圣经,怀揣着散播上帝光芒的神圣使命,坚定的走向了津门,那锣鼓喧嚣的方向……
“天津卫,南皮县,下洼村陈巧手,下洼村的陈巧手我认识,他爹叫陈巧巧,那木匠手艺没的说,是天津卫做弓箭最好的手艺人,这个陈巧手怎么赚了一百两的?”。
“一百两?听说一个京城的富商看中了陈巧手给自己改良,给婆娘做的织布机,京城富商直接订了一百架织布机,富商包料,每架给陈巧手十两雪花银!”
“这算什么,听说这个富商还想让陈巧手举家跟着去京城呢,给一栋大宅子,娃子全都到富商自家的学塾读书识字,每年三百两银子,陈巧手要做的就是当个师傅教徒弟,这陈巧手就是脑子转不过弯儿,死活不愿意离开埋祖宗的下洼村!”
“青县、塘沽的杨老栓,我认识……”
⋯⋯
津门府衙附近一块快扩地,锣鼓声中,旌旗招展。
各色长条彩旗写着表彰典型的籍贯、以及姓名。
周围的百姓羡慕的指指点点议论着,所有人都知道,能够参加此次表彰的,至少都是卫所私有化后,赚到了一百两银子的人。
一百两等于十万文。
这样一笔横财,围观人群中,除了那些富贾豪商们,许多人可能一辈子见也不可能见过。
如今,以前大家一样苦哈哈的军户中,有人率先拥有了这样的好日子。
嫉妒有。
但更多的是羡慕!
以及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卫所私有化后,分田到户,除掉了军籍,往日利用权利盘剥他们的卫所老爷们,犹如扒光毛的鸡。
没有了压迫盘剥,没有了军籍的限制,有人已经接受蜂拥而来富贾豪商的雇佣,有人则琢磨着除了种田之外,家里多余的劳力干点什么。
总之,质朴的百姓,在羡慕之余,更加坚信,只要自己甩开膀子,拼尽全力的去干活。
老天爷一定不会辜负愿意把汗水摔成八瓣,洒在泥土中的勤劳人。
即便不如受“五零零”表彰的这些乡梓,但一定能过上以前期盼的,吃饱穿暖的日子。
给娃子买点肉。
给婆姨买一块好料子,做一身好衣服。
在夜晚之际,一天疲惫后,灯烛下,娃子欢快打闹,婆姨借着灯光纳鞋底,自己惬意的抿上一小口糟酒。
这样的日子就足够了,这样的日子总算有盼头了!
卫所私有化后,解除一切束缚后,所有的卫所百姓,心中都感觉敞亮了,怀揣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在锣鼓声中,他们不是看客。
利玛窦站在人群后面,听着百姓的热议。
只觉得这里的百姓,与他在大明其他地方接触的百姓都不同。
他们不是看客。
同样是这场改革的参与者。
他对大明百姓有了新的认识。
他们是质朴的,只要给他们一束光明的希望,他们就会拼尽全力,用生命去拼搏,追求更美好的生活。
“燕王到!”
“瑞王到!”
“常胜军戚将军到!”
⋯⋯
就在锣鼓喧天,百姓的热议中,府衙内里传出高呼声一时间,所有人的声音都止息了。
所有人眼巴巴的往府衙门口张望。
站在人群后面的利玛窦也不由垫着脚张望。
他对在一个皇权至上国度中,提出卫所这样一个类同于国有资产集体,私有化建议,并且将之推行的王爷,很是好奇。
“他是燕王!”
塘沽的红色彩旗下,杨老栓看着率先走出府衙大门,登上表彰台的朱泺时,忍不住惊呼一声。
朱泺听到了。
他冲杨老栓笑了笑。
杨老栓有些害怕,但更多是激动,扭头对身边下洼村的陈巧手说道:“巧手!看到没有,燕王!当初请叔参加表彰大会的是燕王!”
“杨老栓,你老杨家祖坟上冒青烟了!”
“老栓叔……”
在百姓的议论中,朱泺等人走上表彰台。
朱泺看着下面黑压压,眼睛灼灼盯着他的百姓,平静一下心中的激动,暗暗深吸一口气,组织一下因激动有些凌乱的思绪开口道:“这是完成卫所私有化改革的一个月零八天。”
“在这段时间内,卫所中涌现出了大量致富的典型。”
“今天,我们选取了其中的佼佼者,让他们如同中举状元一样站在这里接受表彰。”
“就是要告诉大家,朝廷没有忘记你们几代人,为大明两百年国祚稳定繁荣所作出的牺牲。”
“就是要告诉大家,在今后,朝廷还会坚定不移的继续推动变革,创造更多的,能让所有人都抓住的机会!”
“让勤劳可以得到应有的回报,让收获对得起我们洒下的汗水与泪水。”
朱泺说着,开始边说边走动起来。
随着情绪的起起伏伏,手也在随之而亢奋的挥舞着。
“咱们这位燕王,若是在春秋战国时代,定是一位巧言善辩的纵横家,看看周围的百姓,都被他这番话给蛊惑住了。”
“你这是对燕王的偏见吧,在我看来,只要燕王做到知行合一,能够将他所说的,付之于实际中,就绝非那些耍嘴皮子的阴谋家、纵横家可以比拟的!”
“大家就不要在这个问题上争执了,燕王如何,且待日后,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嘛,诸位不知有没有从这次表彰看出什么端倪来。”
“是不是对金钱的认同!”
“对,这种对致富的肯定,不就是对金钱的认同吗?”
“这岂不是意味着,若是支持改革,我们这些被文人骂作满身铜臭之人的身份地位也会改变?”
“大明万岁!燕王万岁!”
“大明万岁!燕王万岁!”
(https://www.biquya.cc/id173495/31264559.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