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家父万历,请陛下称太子 > 第209章 祖制

  朱翊钧御案下,膝盖上的双手隐隐间激动的有些颤抖。
  骂得好!骂得好!
  他心中忍不住激动大喊。
  杀人诛心!
  诛心正气!
  数十年的皇帝,朱翊钧未曾像现在一般激动澎湃!
  看看朝堂上沈叶派系那些土犬们愤怒,而无处发泄,面色苍白的模样,皇帝就觉得十分痛快。
  陈矩看了眼皇帝,心中叹了口气,土木堡之变后,大明的皇帝当得就憋屈啊!
  就如燕王文章中说圣人那段。
  做这,圣人不高兴。
  做那,圣人又不高兴。
  不做,当个昏君,圣人还是不高兴!
  “陈矩,继续读!”皇帝催促声响起。
  陈矩连忙开始继续宣读。
  “有人说,卫所私有化,造成了朝廷资产人才的流矢,在本王看来,完全就是臭不可闻!”
  “卫所的人才,的确是我大明最为宝贵的资产,可人才在朝廷的管控下,却无法发挥最大的效用,反而让人才、手艺在穷困中不断消亡!”
  “卫所私有化,解放生产力,大量的卫所人才释放撒入民间,他们会为民间带去更好的技艺。”
  “打造更多优质价廉的农具、纺织工具等等,百姓可以用质优价廉的农具精耕细作,种出更多的粮食,纺织更多更精美的布匹。”
  “民间高度活跃,民间富裕,百姓才会拥护朝廷,相信朝廷,国库才会充盈,朝廷才可稳如泰山。”
  “谁反对改革,反对百姓追究更美好的生活,百姓都不会答应,最终都会被打倒,不但身死,更要背负千年骂名!”
  “所以,大明天下兵马,朝廷政权都要维护改革,支持改革!”
  ⋯⋯
  “故,窃以为,不改革,不发展,不搞活民间,不改善百姓生活只有死路一条!”
  “燕王、沈阁老、叶阁老回朝复命,请求觐见!”
  就在陈矩快读完的时候,外面一道道声音接力传入奉天殿内。
  陈矩下意识停下。
  奉天殿内的百官们也没有心思继续听下去了。
  已经足够了!
  足够了!
  文章字字诛心,燕王他已经胜了!
  今日在这朝堂之上,谁还能够挡得住他!
  至于沈叶二人?
  听了朱泺的这篇文章后,已经没有人认为,沈叶二人还能挡得住燕王朱泺!
  挡得住这一波声势浩大的改革声浪!
  这篇文章骂人骂的狠,字字如刀,笔笔诛心。
  但对改革理论的阐述也扎实无比!
  张居正改革,就是没有找到化解破坏祖制的理论,所以他的改革,反对者可以用祖制这个大于一切的借口攻击。
  可现在还可以吗?
  为了证明改革的正义性,改革才是祖制。
  这位燕王连尧舜禹汤都搬出来了!
  乾清宫外的阔地。
  马车停下。
  叶向高一脸悲恸,扶着面容枯高,颤颤巍巍的沈一贯十分小心翼翼的下了马车。
  从吐血到现在。
  短短一段路程,沈一贯的头发竟然都白了一半,整个人更是如同生了一场大病一般。
  沈一贯艰难抬头看向朱泺,咬着牙吐字道:“燕王,妖臣张居正不如你!”
  “他的狠毒在于表面,你的狠毒,在于骨血!”
  “大明,亡就亡在燕王你的手中!”
  ⋯⋯⋯
  “改革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裹小脚的女人一样,要大胆的试,大胆的闯!”
  “娘娘,燕王这是和咱们裹小脚的女人有仇吗?这篇文章中,都不知道提了多少次裹小脚的了!”坤宁宫,皇后从入宫时带入宫的侍女读完文章后,低头看了眼自己踩在地上,以之为美的三寸金莲,气愤说道。
  王皇后不由笑了笑:“那孩子这篇文章可不是对准我们的女人的,他是对准封建礼教的,只是太犀利了,可不要……”
  “娘娘,娘娘,燕王和两位阁老入宫了!”
  就在此时,坤宁宫的侍女跑回来,气喘吁吁,一脸震惊,绘声绘色的描绘着:“娘娘,你是不知道,沈阁老好像一个将死的人似的,叶阁老搀扶着,上台阶都差点跌倒!”
  王皇后听的面容紧绷,渐渐的又放松,继而轻松笑道:“看来今天的朝堂,没有人能挡得住那孩子了。”
  ⋯⋯⋯
  蓟州卫。。
  卫指挥使府。
  “指挥使,我们蓟州卫是不是低调些呢?”
  “是啊指挥使,山海关的祖大寿都成了叛逆,我们干的可比祖大寿还要激进,我们是不是控制一下呢?”
  ⋯⋯⋯
  卫所武官们乱糟糟的议论着。
  徐信看着接替燕王担任指挥使的楼大有。
  原本他听闻指挥使朱泺便是燕王的时候,震惊之余,一度觉得,这个指挥使的位置或许会由他来接替。
  可万万没有想到,戚家军的三位核心人物,竟然同一时间放弃了对戚家军的掌控。
  戚家军改为忠字营!
  成为了常胜军。
  从此大明再无戚家军!
  徐信相信,对于此消息,不但他震惊,不但蓟州卫一地震惊。
  大明天下所有的武将会十分震动。
  自从卫所不堪重用,朝廷开始以募兵制作为补充。
  武将们或多或少都开始拥兵自重。
  尤其是九边将领。
  辽东的李氏父子便是如此。
  辽东兵知李氏父子,胜过朝廷。
  虽然这种现象只是辽东最为明显,而且大明的权威依旧让武将们不敢有任何反叛之心。
  可兵为将有的苗头已经显现了。
  至少朝廷已经不敢随随便便的拿掉一位九边将领。
  恰就在此背景下,戚家军三位核心主将,竟然喊着兵为国有的口号,放弃兵权。
  对各地暗中积极控制兵权的将领打击十分大!震动十分大!
  皇帝也没有吝啬。
  戚金看似只是一个燕王长史,可任谁都能看得出,戚金的上升空间很大。
  一旦燕王问鼎那个位置,戚金必然要一步登天。
  未来一个五军都督府大都督是跑不掉的,甚至兵部尚书也不是不可能!
  而眼前的楼叶二人,更是因放弃兵权,为皇帝所信任。
  不但全部放回蓟州卫,并且还让他们以指挥使、指挥同知的身份,控制着蓟州卫五千常胜军!
  可以说,戚金三人不但没有任何的损失,相反得到的更多。
  为何会如此?
  说白了,三人在恰当的时候,做了正确的选择。
  兵为将有的苗头已现,皇帝难道不知?朝廷难道不知?
  知道,只是不能管,管不了罢了。
  朝廷无力提供决募兵制产生的巨额养兵钱粮,只能提供部分,剩下的就要领兵将领在地方自己筹措。
  或者凭借领兵将领在士兵中的威望,替朝廷压着下面将士的不满。
  此背景下,兵为将有是必然的趋势。
  戚金三人以兵为国有为理由交出兵权,这就是为所有的将领树立起了典型。
  皇帝自然要重用嘉奖,告诉其他暗中谋取兵权,试图兵为将有的将领,忠于朝廷,朝廷能够给的更多!
  至于让戚金三人这么做的根本原因,徐信也知道。
  就是燕王朱泺!
  他隐约察觉到,燕王朱泺,戚金三人这一兵为国有的举动,极大的延缓了大明兵制体系的瓦解速度!
  这一口号,至少为大明兵制体系的瓦解,又续了至少十年命!
  徐信在错失指挥使、指挥同知的遗憾同时,也意识到,必须顺势而为。
  做出契合背景,契合大势风向的抉择。
  眼下大家就为东风压到西风,还是西风压到东风争论。
  东风自然是改革。
  西风则是保守回到原点。
  蓟州卫已经在刮东风了,只是随着祖大寿被定为阴谋叛乱、京畿三大营兵逼常胜军的消息一个个传来后,下面的卫所武官坐不住了。
  很多人本就不愿意。
  只是楼大有、叶邦荣太强势了,不但有管辖他们的权利,更有五千常胜军压迫。
  现在消息传来后,不愿的人找到了借口,愿意的人也开始犹豫了。
  朝廷的风向摇摆不定。
  地方走太超前,稍有不慎,就会被中枢风暴碾压的死无葬身之地。
  啪!
  就在徐信观察之际,楼大有猛地一拍案牍,议事厅安静安静的没有一丝声音。
  楼大有目光冷冽的扫视在座的所有人,冷冷说道:“怕什么,我们是为卫所百姓找一条活路,我们又不是造反!“
  “且不说三大营是不是我常胜军的对手,就算常胜军真的败了又如何!”
  “这段时间,蓟州卫的情况你们看不到,还是听不到?”
  “本指挥使知道,你们有些人,不甘放弃奴役别人的权利,有些人是胆怯,害怕朝廷的风向变了后,我们会受到牵连。”
  “卫所私有化的命令是我楼大有下达的!”
  “天塌了还有个高的顶着,到时候你们可以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我楼大有!”
  叶邦荣笑着说道:“还有我!”
  “诸位,王爷曾今说过,一步先,步步先,除了天津卫率先完成了卫所私有化,我们蓟州卫是第二个!”
  “现在我们缩回去,朝廷风向转变后,就真的不会追究我们了吗?我看不会,该追究的还是会追究。”
  “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不抓住这个先机,抛开所有的顾虑往前冲呢?”
  “治理地方,叶某懂得不多,但是叶某懂得领兵作战,叶某以为这治理地方与领兵作战也差不多。”
  “既然已经入了敌人的腹心,抢占了先机,这个时候,犹豫是最要不得的!”
  “我们应该抓住先机,不但卫所私有化不能动,我们还要更进一步!”
  “这段时间,不是有鞑靼人秘密进入蓟州卫,向私有化后,单干的匠籍秘密购买弓箭、刀剑吗?”
  “与鞑靼人交易武备这种事情我们当然不能干,必须要制止。”
  “但是我们可以把百姓自家织的布匹,打造的铁锅、马镫、马蹄铁组织起来,与鞑靼人交易吗。”
  “我们不换别的,就换鞑靼人的战马、牛羊,以物易物,然后再把这些东西弄到京城售卖,一来二去,蓟州卫的百姓能够赚的更多。”
  “我们蓟州卫应该给自己定一个目标,作为第二个全面完成私有化的地方,我们在富裕程度,要力争超过天津卫!”
  “即便超不过,我们也要成为仅次于天津卫的,要是被后面完成私有化的卫所追赶上来,那就是我们无能的体现!”
  所有人都被楼叶二人的表态震惊了。
  不但不退缩,还要加大力度?
  “报!报……”
  所有人愣怔看着楼叶二人的时候,一名士兵风尘仆仆,一脸激动的冲进来:“指挥使,指挥使赢了!”
  哗啦!
  所有人惊的起身。
  这是一名被蓟州卫悄悄派到京畿的常胜军将士。
  在座的都知道,常胜军将士口中的指挥使只有一个人。
  那便是燕王朱泺!
  楼大有激动询问:“快说,具体什么情况!”
  “前天指挥使领兵返回,昨天,指挥使兵不血刃将三大营十万兵马逼回三大营……卑职昨天夜里从京畿离开……”
  “陛下已经下旨,定国公徐文璧等五军都督府勋贵阴谋叛乱,定国公除爵,降为子爵,徐文璧等一干叛乱者,斩首示众!”
  徐信听的面色忍不住变白。
  东风压到了西风!
  而且就连北都不怎么看得起他这个蓟州卫旁支的本家都完了!
  飓风之下,被碾压的粉碎!
  楼大有注意到徐信的神色变化,拍了拍其肩膀,安慰道:“徐千户节哀。”
  徐信苦笑摇头:“北都定国公有此结果怨不得别人,怨不得别人,竟然选择与那些腹黑的文臣合作,被沈叶之流出卖,我一点都不奇怪,这就是大明文人最阴险的地方!”
  对于北都定国公府的结局。
  徐信更多是震动。
  他这一支的老祖宗本不过是魏国公徐达的一个子侄。
  而经历了两百年,早出了五服之外,双方虽然有走动,但也仅仅是比其他卫所武官与定国公府亲厚一些罢了。
  逢年过节,他蓟州卫徐家,一样得拿着丰厚的财货,维持双方的关系。
  甚至因为这层亲戚关系,送上的供奉,比其他千户都要厚重才行。
  不然无法显示双方的亲戚关系。
  徐信看着楼叶二人,知道恐怕很快,这二人就要高升了。
  这就是顺势而为的最直接的体现。
  改革的东风,已经压到了西风!
  反对的下场,就是五军都督府的勋贵们!
  两百年家族,一夜直接,灰飞烟灭!

(https://www.biquya.cc/id173495/31264546.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