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信郑重一拜道:“指挥使,同知大人,此前卑职也确实犹豫了,不过事实证明,东风压到西风了,卑职愿意鼎力支持两位大人的决定,不但要卫所改革,还要走出去。”
“与鞑靼人交易,力争蓟州卫富裕程度超过天津卫!”
“这可能吗?”有人持有怀疑嘀咕道。
“是啊,天津卫是燕王亲自主持的,我们蓟州卫能超过天津卫吗?而且我们还落了先机?”
“没什么不可能,别忘了,我们蓟州卫比天津卫可更有优势,我们不光可以面向大明境内,还有鞑靼人!”
“对,鞑靼人现在与女真人正打的欢实,他们可是什么都需要,我们应该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未必不能和燕王主持的天津卫争一争嘛。”
“大家放心,我们超过天津卫,燕王非但不会生气,反而还一定十分高兴!”
⋯⋯
山海关。
“总兵,好消息,好消息!”
祖大寿的总兵府中,祖明章激动的快步走了进来:“我们去京畿的人回来了,传来消息,燕王胜!”
“定国公除爵,降为子爵,五军都督府所有参与者,都被定为叛乱的贰臣,即将斩首示众!”
“太好了!”
“总兵,现在不用担心了!”
一群忐忑不安等着消息的山海关将领,松了口气的同时,纷纷激动议论着。
祖明章提议道:“总兵,我认为可以把这个消息散播出去,总兵更应该亲自去见一见王指挥使!”
“逼迫王指挥使答应卫所私有化!”
“我们与蓟州卫现在都是名副其实的燕王党了,想摆脱这层关系是不可能的了。”
“蓟州卫的楼指挥室可是走在了咱们前面,咱们山海关也不能落于人后太多!”
祖大寿起先有些不解,听祖明章说完后他就明白了…
燕王党的标签已经被钉上了。
而且早在朝鲜的时候,他就被朱泺的才能、气量所折服,他也愿意做个燕王党。
祖大寿笑着点头:“明章提醒的对,我们不能被楼大有他们比下去!你们帮我去见一见这位顽固的王指挥使,让他晓得,如今东风正盛,他若是执意逆势而为,等待他的就是粉身碎骨!”
⋯⋯⋯
与此同时。
奉天殿。
数百双眼睛,看着燕王朱泺、沈一贯、叶向高三人出现在殿门外。
“老师……”方从哲看着颤颤巍巍,如同枯藁的沈一贯,在叶向高的搀扶下,脚哆哆嗦嗦的好不容易迈过高高的门槛,忍不住低声哽咽。
所有保守派廷臣的脸上都流露出凄惨的神色。
再看向笔直如松般,坚而有力,稳稳迈过门槛的燕王朱泺,反差极大,极为鲜明的对比,让保守派的廷臣兔死狐悲之际,都流露出了深深的忌惮之色!
就是此人,让当朝次辅,输的一干二净,现在更是如同将死之人!
“儿臣朱泺,横兵城外,惊扰父皇,向父皇请罪!”
在群臣注视下,朱泺入殿走到最前面后,跪倒以额触地,大声请罪!
朱常洵看着跪倒请罪的朱泺,尽管是跪着。
可他依旧能从朱泺显得挺拔的背部,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压力。
“臣……臣沈一贯,向陛下复命,贰臣……贰臣徐文璧等叛乱者,尽数斩……斩首示众!”
沈一贯颤颤巍巍,与叶向高跪倒。
所有人都看着拜倒在前面的三人。
殿内,东风正盛!
朱翊钧看了眼沈一贯,眼神又落在跪在前面的混球儿子身上。
他想到了这篇文章对沈一贯等人的打击。
但万万没有想到,这篇文章差点要了沈一贯的命!
现在的沈一贯,分明就只剩下半条命了!
杀人不动刀!
以煌煌阳谋,笔可杀人,字可诛心!
这便是他的儿子!
沈一贯的状态,给朱翊钧的震撼实在是太强烈了!
“都起来吧!”皇帝沉稳威严的声音从龙庭高处传下来。
“谢父皇(皇上)。”
待三人起身后,朱翊钧看着朱泺,训诫道:“你横兵城外,也是事出有因,此事为父便不予追究了。”
“儿臣谢父皇!”朱泺面色平静,作揖谢恩。
朱翊钧看着下面混球这幅平静的模样,就不由觉得牙花有些疼。
“既然你们都回来了,那就议一议最后一件事情吧。”
“朕准备擢升燕王朱泺为兵部尚书,全权处置卫所私有化改革以及三大营整顿事宜,沈爱卿,叶爱卿,诸位爱卿均言,必须等你二位回来,一致决断,现在你二人说说你们对此事的态度吧。”
尽管知道抗争的可能性很小。
可许多人还是不由期许的看向沈一贯。
沈一贯在众目睽睽之下,看了眼朱泺,颤颤巍巍作揖似乎都要随时跌倒,声音虚弱道:“燕王军政双优,臣赞同。”
“臣若再反对,恐就是燕王口中裹小脚的女子了。”
朱翊钧听出来了,沈一贯把此事与文章结合,还是一种不甘心失败的反应。
这是在暗示,他这个混球儿子的文章,未必有其展示给世人一般的正义。
而是为了这兵部尚书的权利!
不甘失败的徒劳挣扎罢了,没有人会相信这等口舌之争的。
最多也就是沈一贯保一点颜面罢了。
朱翊钧假装没有听懂,声音响起之际,目光缓缓扫视群臣:“诸位爱卿呢?”
“臣同意!”
“臣附议!”
⋯⋯⋯
不知有多少人,不甘心,咬牙挤出附同的声音。
朱泺还处于震惊中。
他完全没有料到,皇帝老子竟然让他做兵部尚书。
“既如此,此事就这么定了。”朱翊钧笑着说完,面色倏然严肃,看向朱泺:“朱泺,权利更大,就意味着你的责任更大,你若是做不好的话,为父绝不会念父子之情,对你宽大处置!”
“儿臣遵旨!”
“你封王之后,多在外做事,开府建牙,朝廷也未给你准备王府。”
“定国公府如今已为朝廷查封,就将定国公府赐给你,作为燕王府!”
“儿臣谢父皇隆恩!”
“陛……陛下……”
就在众人以为这对皇帝父子间的对奏结束,早朝该结束的时候,沈一贯颤颤巍巍跪倒:“臣不敢做裹小脚的。”
“臣赞同改革,臣以为,单卫所私有化无法让民间百姓集体受益,臣请陛下废除矿税,与民休养生息!”
“这同样是改革!”
赵志皋、于慎行相互对视一眼,眼中尽是惊骇,面色极为凝重,下意识看向皇帝。
“请陛下废除矿税,与民休养生息,此同是改革!”
“请陛下废除矿税,与民休养生息,此同是改革!”
⋯⋯⋯
方从哲在老师之后,立刻拜到,激动高呼,随即,浙党、楚党、齐党所有的保守派齐齐拜倒。
“民间高度活跃,民间富裕,百姓才会拥护朝廷,相信朝廷,国库才会充盈,朝廷才可稳如泰山。”
“谁反对改革,反对百姓追究更美好的生活,百姓都不会答应,最终都会被打倒,不但身死,更要背负千年骂名!”。
“好!燕王说的好!谁反对我们追求更美好的生活,我们就打倒谁!”
“对,朝廷这回做了一次大好事!”
“不是朝廷,是燕王,朝廷那些官老爷们,和燕王文章中说的裹小脚的女子没什么区别!”
⋯⋯⋯
街边的说书摊周围,说书人抑扬顿挫拍打着惊堂木,摇头晃脑读着朱泺的文章,周围百姓听到与切身利益相关的地方,总是会忍不住轰然叫好。
这做不得,那做不得。
做这,圣人不高兴!
做那,圣人又不高兴!
不做,好吃懒做,圣人还不高兴!
其实大明的百姓,早已被繁琐的礼教压得喘不过气来了。
别的不多说,就是单单一个女子裹小脚,民间的百姓就很不乐意。
在他们这些活的困顿的底层人家,女子不似富贵人家的小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只学琴棋书画,吟风弄月,即便是嫁作妇人,身后也总会有一大群人伺候着。
他们底层人家的女子,从七八岁开始,就要学会烧火做饭,担水劈柴,稍大一些,就要田中锄禾。
一旦裹了小脚,没有了一双天足,再做这些负担很重的活计,就会十分不利索。
一双小脚,让一个女子能够承担的少了,可一张嘴却不会因为做的少而吃的少。
只是他们太卑微了,卑微的如同泥土中的野草一般,从不会有人注意到,也从不会有人愿意俯身倾听他们的想法。
他们更无从反抗。
在以小唯美的环境中。
富贵人家找使唤丫鬟都会以脚选人。
三寸金莲小脚,被富贵人家相中的机会远大于天足。
就是年景不好,要卖儿卖女活命,为烟花柳巷挑选姑娘的人牙子,都会选择裹小脚的,而且是越小越好。
天足的不值钱,甚至都没人要,即便要了,也登不了堂,只能在那种藏污纳垢之地,做一些打杂的苦累活计。
因为光顾这种地方的富贵老爷们,官老爷们不喜欢天足,以天足为丑陋!
上面老爷们为满足病态扭曲的心理需求,政治需要,利益需要,而制定的繁琐礼教,以各种看得见、看不见的利益链条传导至民间。
最终在民间形成了一个极度压抑、沉闷、僵硬的环境风气。
承受这一切的,却是他们这些卑微如扎根泥土中野草一般的小人物。
现在,终于有人愿意为他们疾声高呼。
一个有能力为他们改变这一切的人呐喊出了他们的心声!
至少,他们认为,一位王爷已经十分尊贵了,这天下的事情,除了九五至尊之位,应该没有一位王爷想做而做不成的。
他们不懂顶层权利的争斗。
更不可能看清楚,这其中涉及的,庞大而剪不断理还乱的利益关系。
“倭寇!”
“快看,那不是倭寇吗?”
⋯⋯
说书摊聚拢的百姓中,忽然有人惊呼一声,随即,众人顺着惊呼之人手指的方向看去。
一队倭寇装束的人,从远处或是步行,或是骑马,甚至还有几辆宽大的马车,缓缓驶来。
“倭寇来干什么?”
“肯定不是打进咱们大明,燕王可是在朝鲜灭了十多万倭寇呢!”
“瞧瞧后面的大车,拉得东西一定不轻,应该是向朝廷朝贡的吧?听说倭寇还欠着咱们大明朝三百万两赔偿呢!“
⋯⋯⋯
百姓指指点点的议论中。
倭寇队列中间一辆最宽大,三匹马牵引的马车内。
一名身穿白色和服,带着面罩的女子北北朝南坐着,马车两侧坐着两名倭人。
两名倭人手中个捧着一张文卷,赫然便是最新一期的老兵报告。
在三人中间的小桌上,还摆放着上一期的老兵报告特别刊。
从座位中,看似最为尊贵的女子,默默的做着斟茶的事情。
某刻,坐在东面的倭男人放下手中文卷,端起茶杯,细细品尝,看着对面之人,感慨道:“上杉君,朝xian一战,便见识了大明燕王天如同天马行空,神来之笔的军事才能,而此番前来,虽然了解的不多,但只凭这两篇文章,就可对其政事才能窥豹一斑了。”
“燕王朱泺,大明战神,军政双优的传闻果真不假!”
“若是此人登上大明大宝,对我大和族来说,绝非幸事!”
若是朱泺在这里,一定会认出,给予他这么高评价,对他如此忌惮之人,正是德川家康的家臣。
与他在鸡鸣山交手的内藤清成!
鸡鸣山之战,也是讨倭之战中,他打的最危险的一战。
内藤清成逼得他不得不亲率决死突击组,帅旗冲阵!
上杉景隆瞥了眼内藤清成,笑着说道:“我大和距离大明太远了,若想要阻止燕王朱泺登上大明大宝,此番就需要你我二人通力合作。”
闻言,内藤清成看了眼上杉景隆。
他很清楚这是上杉景隆对他的试探。
而他们终究是无法通力合作的。
朝 xian大败后,如今倭国虽然表明风平浪静,可暗地里早已是惊涛骇浪了。
丰臣秀吉派出从三位权中纳言上杉景隆,打着赔偿以及属国出使大明的幌子,前往大明,实则不过是来大明寻求支持的。
而他背后的家宰德川家康,极力要求他也同行,同样是来大明寻求支持的!
如今,倭国能够挑战丰臣秀吉霸权的,也只有德川家!
德川家岂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
而燕王朱泺,则是双方都要争取的对象。
从虽然对大明了解的不多,但是讨倭之战,以及现在的两份文章,已经让他们清晰的意识到,燕王朱泺在大明内的地位和影响力了。
入城一路走到这里,大明百姓的议论便是最好的证明。
(https://www.biquya.cc/id173495/31264545.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