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家父万历,请陛下称太子 > 第223章 蹴鞠

  “娘,这颗珍珠再擦下去,都要秃噜皮了。”。
  延禧宫,从文华殿听经回来的朱常洵看着母妃郑氏坐在案牍旁边,擦拭着一颗鸽子蛋大小,光泽柔润的珍珠,一边为自己倒了一杯茶,一边打趣道。
  闻言,郑氏没好气的瞪了眼自己儿子:“竟然敢打趣起娘了!”
  尽管嘴上这般说着,郑氏脸上却露出了得意之色,伸手将珍珠放在光线充足的方向,观赏着,得意说道:“这可是夏  men通商口岸给你父皇敬献贡品中最珍贵的东西。”
  “坤宇宫那些卑贱的婢子,直到现在,都愤愤不平,认为这颗珠子应该给那个贱人生的赔钱货,可你父皇偏偏就给了母后!”
  郑氏越说脸上的骄纵得意之色越盛。
  珠子的价值她倒不在乎。
  延禧宫有比这更价值连城的宝贝!
  她在乎的是这颗珠子说明的问题!
  宫中妄图与她们母子争宠的人,这段时间都在说什么,因为都人子能做事,能做成事,延禧宫要失势、失宠了。
  都等着看她母子的笑话。
  事实证明,皇帝的一颗心,依旧牢牢的在她的身上!
  那个被皇帝,被愚民们称之为大明最尊贵的公主又如何?
  坤宁宫想要又如何,这颗宝珠,还不是在她手中?
  朱常洵也不由笑了,自言自语说道:“夏  men那些人,应该是被都人子的天津卫通商口岸的成立给刺激到了。”
  “要不然,也不会在这个不过年不过节的时间,给父皇进贡。”
  “母妃,顾宪成的来信你看了吗?你认为儿臣应该怎么做?”
  郑氏看了眼儿子,放下手中的珠子:“娘的宝贝儿子想去?”
  朱常洵点了点头:“都人子在外面做事,做的风生水起,民间愚民对他多有好感,儿臣也不比他都人子差!”
  “若是儿臣有机会的话,儿臣一定可以比都人子做的更好!”
  朱常洵脸上露出了强烈的自信,以及浓浓的妒忌之色。
  提及朱泺。
  郑氏的脸色也渐变阴沉,仿佛那个卑贱种就是她的克星。
  只要那个卑贱种在京中她们母子便诸事不顺!
  月余来,那卑贱种不在京中,所有的事情都向着延禧宫好的一面发展。
  郑氏回神后,伸手摸了摸自己儿子的头,冷笑道:“娘的宝贝儿子,娘当然知道,只要给你机会,以你的聪明,你做的一定不会比都人子差,会胜过都人子百倍,千倍的!”
  “不过你要明白,决定由谁来继承你父皇那个位置的,始终在中枢,在你父皇。”
  “都人子就算做的再好又如何?愚民中的声望再高又如何?”
  “朝中支持他的始终是少数,你在你父皇身边,时时刻刻能够讨你父皇欢心,这比在外面做千百件事情都管用!”
  朱常洵之所以犹豫,就是因为担心远离父皇,父子感情逐渐疏远。
  都人子可以不在乎,因为他本就得不到。
  但是他不得不考虑。
  “何况出宫做事不是那么容易的,首先需要沈叶那些老狐狸们同意,你现在不能逆着他们的心意做事。”
  “要事事顺着他们,顾宪成给我们母子写信,不可能不给两个老狐狸写信,要知道,顾宪成可是沈一贯的学生。”
  “为何沈一贯到现在,就此事,都没有任何态度呢?”
  “娘猜想,他是不希望你出宫。”
  “大明的文臣,都不希望皇帝离开紫禁城。”
  闻言,朱常洵终于下定决心了,郑重道:“娘,儿臣明白了,现在最重要的是储君之位。”
  “等儿臣当了皇帝,儿臣会做的比都人子更出色,那时儿臣要让都人子亲眼看着,他不但得不到父皇的宠爱,即便是他最为得意的做事,他也不如儿子!”
  郑氏满意的笑了,继而叮嘱道:“不过顾宪成你也不能慢待了。”
  “这段时间,朝中那些大臣们都在议论此人。”
  “据说他成立的东林书院,把针砭时弊写在书院的墙上,围在他周边的江南士子众多,为江南人称之为东林党。”
  “那些掌握渔轮的东林党,dang徒们,为其摇旗呐喊,名声都已传至京中。”
  “你虽然不能去民间做事,但你也要与都人子争夺名望。”
  “而东林党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笼络顾宪成,让其东林党为你摇旗呐喊,传播你贤王之名,那些愚民很好愚弄的,不为他们做事又如何,只要掌控了渔轮,他们一样会信以为真。”
  “相反,不做事,就不会出错!”
  “那都人子现在如何?整个北直隶地区的大商业主、大工坊主背后的主子都发话了,不去捧他的臭脚,等年底的时候,他灰溜溜回来后,那些愚民在看到他给朝廷交上的答案,势必失望。”
  “民心可以因为他一件事的失败,尽数丢失!”
  朱常洵笑了,高兴道:“儿子明白了,儿子现在就去给顾宪成写信!”
  ⋯⋯⋯
  无锡。
  东林书院。
  有些凌乱,甚至带着一丝丝焦躁戾气的琴音从竹林深处传来。
  袁崇焕沿着石阶,手中捧着自己写的文章,向琴音传来的方向靠近。
  茅草搭建的凉亭下,正在弹奏的顾宪成听到动静停下,看着自己的第一门生走来,脸上隐晦的愤懑瞬间消失。
  整了整衣衫,唇角露出笑容,等着袁崇焕走来。
  “先生,这是学生写的一篇文章,就燕王朱泺,在天津卫的一些举措,进行了批评,先生看看学生写的如何?”袁崇焕走近后,在顾宪成对面跪坐下,双手恭恭敬敬将文章递上去。
  “元素这份敏锐性很好,书院中,其他人就没有你这份敏锐。”顾宪成接过袁崇焕的文章,先夸赞一句。
  然后认真看了起来。
  袁崇焕紧张的观察着顾宪成的神色。
  见到顾宪成的眼睛渐变明亮,脸上露出笑意,其忍不住流露出激动神色。
  片刻后,顾宪成忽然停下,抚掌赞道:“好!好文章!文采措辞华丽,最难能可贵的是,你敏锐的抓住天津卫完全处于朝廷管控的特点,继而引出想要改变大明糟糕的现状,朝廷应该放权,而非揽权的见解十分好!”
  “不但批评揭发了朱泺此王倒行逆施,对权柄的贪婪阴暗,更指明了朝廷中枢存在的弊病!”
  “好!好!好,这篇文章,我会送给京中的朋友,让他们也读一读,看一看!最好能让他们把这些话告诉皇帝!”
  袁崇焕按捺着心中激动,此举可令他扬名立万,大明读书人,想要有大成就,除了考取功名,会做事,还要有养望!
  他写这篇文章,就是要养望!
  那些清流们,为什么喜欢动不动就血谏,说白了就是在养望!
  袁崇焕连忙拜谢道:“学生的成就,都是先生栽培的。”
  “先生,学生有个想法,不知可不可行?”
  “说,但说无妨,你是我唯一的入室弟子,在我面前,以后也不需要有任何顾虑!”顾宪成的老辣,哪里看不懂面前年轻人那颗强烈的功名利禄之心。
  袁崇焕备受鼓舞,说道:“学生认为,我们东林书院,东林党也应该有自己的一个宣传阵地!”
  “效仿朱泺此王的老兵报,我们应该成立东林报!”“只有如此,才可以更快更广泛的发挥我们东林党的影响力!”
  “善!”顾宪成抚掌大赞,同时许诺:“元素的建议很好!只要有利于我们,有利于朝廷,有利于社稷的事情,即便向我们的对手、敌人学习也没什么!”
  “你的这篇文章,我帮你润色一下,就当做我东林报的收发文章!”
  “我们不但要在江浙地区发,还要在京畿同时发行!彻底打出我东林人,为天下,为社稷,针砭时弊,不为强权的敢为名声!”
  袁崇焕激动的面态赤红。
  养望!
  巨大的养望!
  在袁崇焕看来,朱泺就是借助老兵报在养望!
  而他的文章,作为东林报的首发文章,必定会引起天下震动!
  名望唾手可得!
  “先生之恩,学生铭记在心!”袁崇焕声音哽咽颤抖,郑重拜倒。
  哈哈……
  顾宪成爽朗一笑。
  片刻后,凉亭再次陷入安静,袁崇焕小心翼翼试探道:“适才,学生闻先生琴音有些凌乱,先生是因次辅等人,迟迟未回复先生之提议,而心中焦虑?”
  顾宪成点了点头,恨道:“我一片丹心,却被自己先生误会,恨呐!”
  “若是次辅不同意,先生邀请福王南下改革,与燕王朱泺相争的想法岂不是无法施行?”
  “鼠目寸光!”顾宪成忍不住怒骂一句,愤慨评说道:“他们根本就没有看明白陛下那句,读唐书,隐太子与秦王节选的真意!”
  袁崇焕不由好奇,十几天前,这句话便传开了。
  所有人都在分析皇帝这句话的真正用意。
  “学生一直困惑,请先生为学生解惑。”
  “元素不妨想一想,隐太子建成与秦王世民之间的不同?”看似询问,不过不等袁崇焕思索,顾宪成便面露得意说道:“隐太子建成,长时间呆在朝廷中枢顶层,长袖善舞,又仁德贤明。”
  “此是否与瑞王十分相似?”
  “再看秦王世民,长期在外,俯身做事,虽在中枢势力薄弱,但其做事能力得到了展现,在做事中,在地方经营出了一股十分强大力量。”
  “可惜先生的先生看不透!就连延禧宫也看不透!”
  “先生可以肯定,即便此番朱泺天津卫开海失败,也不会对其造成太大的损害,不要忘记,秦王李世民还数次在战场上大败!”
  “寄希望抓住对手的失败,而打败对手,保守!不思进取!”
  “对手的失败,只能是为我们锦上添花,就如同我们要抢在年底前,发行东林报,刊发你的文章,此举不会打败朱泺。”
  “只是可以在朱泺失败后,更加彰显我们东林党,彰显元素你的远见,锦上添花罢了!”
  “想要打败政敌,就要主动出击!”
  袁崇焕认真听着,这都是人生经验,是他将来能否取得巨大成就,需要汲取的养分。
  袁崇焕拜谢道:“学生受教了!”
  “可是先生,既然明见万里,难道就坐看次辅等人保守,无所作为吗?”袁崇焕紧接着询问道。
  “当然不!”
  “我已经写信给辽东李伯爷,若是李伯爷能够支持我们,延禧宫一定会更为认真对待我们的态度!”
  “我的先生也会认真对待我的态度!”
  袁崇焕哪里不知,顾宪成这是要与辽东李氏父子结盟,给沈一贯施加压力。
  要知道,延禧宫身边的势力,在内就是沈一贯为首的保守派势力。
  在外就是辽东集团与他们东林党了。
  在外的两股力量联合起来,延禧宫要认真对待,沈一贯也不敢等闲视之!
  袁崇焕略显担忧道:“先生,如此做,次辅……”
  “无碍!”顾宪成挥手毫不顾忌道,继而谆谆教诲:“元素,你要记住,只要是为天下,为社稷,为我们士人心中的理想制度,若是有一天先生成为了阻碍,你也可以如先生这般,天地无私心自宽!”
  ⋯⋯⋯
  不知多少人等着看朱泺在天津卫的笑话…
  并为此蠢蠢欲动之际。
  朱泺则出现在天津卫新建的参谋兵学中。
  戚金、楼大有、孙承宗、袁可立等一群人簇拥在朱泺身后,走入参谋兵学学塾中。
  “左边,左边!”
  “传我,传我!”
  “进了!”
  ⋯⋯
  朱泺听闻学塾深处有呐喊欢呼声传来,询问道:“里面是在做什么?”
  孙承宗连忙回答:“禀王爷,在参谋兵学成立后,卑职就按照王爷,强健体魄的理念,在学塾修建了蹴鞠场地。”
  “原本打算直接引入常胜军的马球竞技,不过这批士子中大多数人不会骑马,所以没办法,只能改为蹴鞠。”
  “蹴鞠一样能够达到效果,而且开销也较小,兵学训练骑射的战马,太少了……”
  哈哈……
  楼大有不由爽朗一笑,指了指孙承宗,在朱泺面前戳穿道:“指挥使,稚绳不愧是读书人,这是拐着弯儿,诉苦呢。”
  众人看着孙承宗的窘态不由露出了笑容。
  朱泺扭头看了眼孙承宗。
  孙承宗讪讪一笑:“王爷,兵学只有五六匹战马,这一次我们招了三百人,真的不够用。”
  “陛下给的五十万两银子,看似多,可我们要包兵学士子所有的食宿开销,下一笔钱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卑职得精打细算一些。”
  “战马的事情,只能求助王爷了。”
  “骑兵卫……”
  “你别打骑兵卫的注意了。”朱泺笑而摇头:“我们从骑兵卫已经抽调了许多战马,小布已经对我发牢骚了。”
  跟在后面的徐信忽然提议道:“王爷,其实有个地方可以提供一些战马,蓟州卫与鞑靼人进行以物易物的交易。”
  “叶指挥使手中就有大量的战马,参谋兵学成立,叶指挥使总得表达一下心意吧?”
  孙承宗、袁可立闻言,急切的看向朱泺。
  朱泺看了看楼大有。
  楼大有点头道:“邦荣是应该表达一下了,卑职亲自给邦荣写信,让他支援一批战马。”
  “多谢楼指挥使!”孙袁二人连忙感谢。
  “那好,就这么办。”
  说话中间,众人已经顺着声音来到蹴鞠场。

(https://www.biquya.cc/id173495/31264532.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