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家父万历,请陛下称太子 > 第228章 大开杀戒

  天津卫被常胜军完全控制。
  许进不许出。
  等同于割据!
  就在今天早朝的时候,方从哲这个沈一贯的弟子,还当朝弹劾,言语中不乏隐晦质疑燕王握重兵于天津卫,有图谋不轨之嫌疑!
  赵志皋知道,不知多少人想要弄清楚天津卫的情况。
  据传闻,天津卫杀了好些各方潜入的探子!
  他从沈一贯等人,一日胜过一日弹劾常胜军,弹劾燕王,侧面可以推断,估摸着传闻差不了。
  燕王开始杀人了!
  即便是三大营兵逼常胜军军营,刺刀顶在了这位王爷的脖子上,他都没有动刀。
  虽然最后差点绝了朱紫巷的勋贵家族。
  但那也是依照国法纲纪,明正典刑!
  而非现在这种,随意的杀戮!
  一直被所有人认为好脾气的燕王,终于举起了刀。
  朱泺这种不顾抛开明正典刑的杀戮,让赵志皋隐隐有些不安。
  于慎行一摊手,苦笑道:“回了,殿下只给我这个老师回了一句话,此番之事,学生一力承担!”
  听闻,赵志皋的面色变了变。
  目光忧虑的看向乾清宫。
  暖阁。
  皇帝站在案牍后面,手握狼毫笔,挥毫泼墨。
  陈矩伺候在一旁,不停的为皇帝换着宣纸。
  陈矩看着皇帝一个个刀子,随着笔锋行走,锋芒毕露的跃然纸面,眼角便忍不住的跳动。
  骆思恭站在不远处,更是战战兢兢,大气都不敢喘。
  “天津卫什么消息?你锦衣卫都查不到吗?”皇帝忽然开口:“天津卫隶属北直隶,京畿重地,你北镇抚司衙门,难道在天津卫的布局就如此空虚?”
  噗通!
  骆思恭当即跪倒,声音颤抖请罪:“臣无能!”
  “恐整个天津卫的锦衣卫上下线都已经被殿下控制了,殿下出身锦衣卫,锦衣卫的很多联系方式殿下都知道。”
  “加之……加之……”
  “你不敢说,朕替你说。”骆思恭结结巴巴之际,皇帝头也不抬,一边继续练字一边说道:“因为他是燕王,又是穿着飞鱼袍从蓟州卫崛起,所以锦衣卫内部,许多人对他是十分亲切。”
  “恐怕早在他要彻底断绝天津卫与外界的联系之际,就已经利用这种关系,把你锦衣卫在天津卫的底都给摸清楚了!”
  “若是朕没有猜错,整个天津卫的锦衣卫,恐怕都已经成了他的眼线,替他盯着天津卫了,对吗?”
  “臣该死,臣无能!”骆思恭面色苍白,连忙磕头:“臣已经派出数批锦衣卫潜入天津卫,一个人也没有回来……恐……恐陛下的判断是对的,若无天津卫锦衣卫的配合,殿下不可能单单凭常胜军,控制整个天津卫。”
  皇帝这才停下,将笔扔在桌案上。
  啪!
  落笔的轻微声音,落在骆思恭心中,却犹如重锤砸在心脏,浑身哆嗦一下。
  皇帝抬头一边接过陈矩递上来的毛巾擦手,一边平静询问:“听说他在天津卫动刀了,是不是真的?”
  骆思恭有些犹豫。
  他倒是想替朱泺隐瞒。
  只是皇帝平静的语气,让他猜不出皇帝的心思。
  他不敢说谎,只能老老实实的答道:“是!”
  “潜伏在天津卫外围的锦衣卫汇报,连日来,常胜军骑兵卫的斥候,将数百颗人头扔在进入天津卫的官道上!”
  “燕王应该是震慑要刺探天津卫情况的人。”
  “天津卫杀的人恐怕更多!”
  “这几个月来,北直隶各方明着暗着不断派人进入天津卫。”
  “单单北镇抚司有记载的,就有一千五百余人!”
  “都有哪些人?”皇帝面色变得沉凝,沉声问道。
  骆思恭大声道:“燕王口中的绅权、官权还有……皇权,延禧宫皇贵妃娘家人,短短数月,派出三百余人进入天津卫。”
  “而被扔出来的人头,绝大部分都是郑家的。”
  陈矩听得这些消息,眼皮直跳。
  便闻皇帝自言自语道:“看来这次真的让那混球情绪很失常了。”
  “嗯,杀就杀吧,这是懂得感恩之举。”
  陈矩和骆思恭初闻,全都有些愣神。
  感恩?
  不过转瞬他们就明白了。
  燕王举刀,肯定是听说了坤宁宫皇后为其做的事情!
  陈矩暗暗松了口气。
  虽然燕王以常胜军为筹码,无视朝廷纲纪,悍然举刀,杀鸡骇猴,杀的人当中,更是有延禧宫的。
  但举刀是因为坤宁宫。
  感念皇后之恩。
  这是孝!
  有这个孝字,就足够了!
  有这个孝,非但不会在帝心中留下隔阂,而且还可以让皇帝感到满意!
  “城门很热闹吧?那群龌龊阴暗的  dang棍们,什么时候抵达?”
  闻声,骆思恭忙回答:“热闹,沈阁老、叶阁老,朝中浙党、齐党、楚党大臣们全都出去了,京中的士子们,也都出城迎接。”
  “京中百姓们也去看热闹了,不过百姓们更多是看热闹,因对朝廷信任,眼下对攻击燕王天津卫开海必定失败的东林党,多数持怀疑态度。”
  “百姓不是信任朝廷,是信任那混球。”皇帝纠正道。
  陈矩故意谄笑着说道:“陛下,百姓还是更信任陛下,废除矿税当夜,山呼万岁的声音,老奴现在想一想,都感觉浑身热血沸腾。”
  骆思恭悄悄瞥了眼陈矩。
  这个老阉货胆子倒是大,这分明就是公然维护燕王了。
  骆思恭心中十分佩服。
  朱翊钧扭头笑看着陈矩,竟然冷冷说道:“这件事情了了后,你去凤阳皇陵看看,替朕向先祖们焚香赔罪。”
  “这一次,是朕无能,让一群  dang棍惊扰了列祖列宗安寝。”
  骆思恭想笑,却又不敢笑。
  朝中历来就有贬谪太监去凤阳守陵的传统。
  陈矩虽然没有被发配去守陵,可这就是皇帝不动声色的敲打陈矩这个老阉货。
  大冷天,冰天雪地的去凤阳替皇帝祭告祖先。
  分明就是在折腾这老货。
  陈矩哪里不知,心中苦笑,弯腰领命:“老奴领旨。”
  皇帝似乎心情好了不少,笑而冷冷吩咐道:“去给朕盯着城外的动静,朕要看看,怎么个热闹法!”
  “臣骆思恭,遵旨!”
  ⋯⋯⋯⋯
  紫禁城西门内外。
  风雪交加,却也挡不住人们的热切。
  凛冽的西北风,卷着雪花扑打而来。
  沈一贯、叶向高领着一群朝中重臣,眯着眼睛,翘首以盼。
  身后是大批京中士子。
  再往后,就是看热闹的百姓们。
  “此番之后,东林书院名震天下了,瞧瞧多少朝中大人们出城迎接!”
  “我决定了,不考太学,明年就南下,去东林书院!”
  “对,东林书院现在才是天下第一学府!”
  “朝中超过三分之二的大人们亲自出来迎接,有这么多大人物的关系在,入东林书院,将来入仕就会更容易!”
  ⋯⋯⋯
  士子们的激动议论声传到前面。
  叶向高听着,凑到沈一贯耳边,低声说道:“次辅,我们是不是太给顾叔时面子了,今天之后,恐怕东林书院都要超过朝廷的太学了。”
  渴望功名利禄的士子们很清楚,中举只是第一步。
  在大明官场,入仕为官,就要有人提拔!
  而想要得到提拔,最好,最快,最便捷的方式就是与朝中的某一派系搭上关系。
  东林书院可以让朝中三分之二的重臣出来迎接。
  十年寒窗苦读只为功名的士子们,岂会不清楚,只要加入东林书院,就可以与站在前面的榜样前辈们搭上关系。
  今后进入仕途,便可以得到这些前辈们的关照。
  官途可以走的更顺更远!沈一贯笑着说道:“无妨,此番,顾叔是功劳卓著,当得起我们给他捧场!东林书院越好,对我们也越发有利。”
  “我就是不喜欢此人的投机……”
  “报!报!”
  急促的声音打断了叶向高的话,便见一骑从风雪深处冲出,大声呼喊:“顾先生来了,顾先生来了!“
  “来了!”
  “顾先生终于来了!”
  “袁元素,这一次,我要好好看看这个袁元素,听说他才不过束冠之龄,他的成就已经让我们望其项背了!”
  “嗤!不过是抓住机会罢了,如果机会给我,我做的可以比他袁元素更好!”
  ⋯⋯
  王在晋站在士子中间,不与周围人交谈,也不像其他人一样,积雪落上后就会弹掉。
  他任由雪花落在身上,打着补丁的儒衫已经落了厚厚的一层积雪,倒是将他原本的补丁遮盖住了。
  他的这种举动,让周围的士子们,纷纷将他视作异类,也不搭理他。
  仿佛,他便是这热闹中,遗世独立的旁观者一般。
  只是,眼神一直紧盯着远处白茫茫的风雪。
  渐渐地,隐约有一团黑乎乎的东西出现在视线中。
  紧接着,便能看到,一支庞大的队伍,顶风冒雪赶来。
  “顾先生!”
  “顾先生针砭时弊,当为吾辈读书人之楷模!”
  “袁元素……”
  ⋯⋯⋯⋯⋯
  狂热的呼喊声逆着风传来,陪着顾宪成坐在马车中的袁崇焕激动的撩起窗帘,向前面看去。
  冷风吹拂,也压不住他心中那颗激烈跳动的心。
  袁崇焕扭头,面色赤红道:“先生,先生你听到外面的呼喊声了吗?我们东林书院,名动天下了!”
  顾宪成镇定自若,平静的坐着,看着年轻弟子激动的模样,不由笑了笑。
  他很清楚这个弟子现在想做什么,只是按捺着,遮掩着,不好意思开口罢了,他说道:“去吧,接下来,这京畿就是先生给你提供的舞台。”
  “下马车,骑上山东布政使送你的那匹马,迎接属于你的胜利!”
  “先生曾今对你说过,先生一定会让你的成就,远超你的三位兄长,现在仅仅只是开始!”
  袁崇焕激动的面色更是红了几分,连忙拜倒:“先生提携之恩,弟子永生永世难忘!”
  “去吧!”
  袁崇焕出马车,骑上了山东布政使送他的那匹通体雪白的优等战马。
  他看着越来越近接的黑压压人群,听着人群中,士林同窗呼喊他的名字,袁崇焕握着马缰的手都激动的颤抖。
  在距离尚有百步的时候,袁崇焕猛地一抖马缰。
  驾!
  坐下战马冲出,转瞬冲到距离为首沈一贯等人三五十步左右的时候,袁崇焕当即勒马顿足。
  翻身下马,小跑着,先于队伍来到沈一贯等人面前。
  在数百双眼睛的注视下,郑重作揖,铿锵道:“学生袁崇焕,代先生提前来拜见次辅、叶阁老以及诸位大人!”
  沈一贯、叶向高打量着站在他们面前这个满面赤红的少年。
  相互对视一眼,眼中闪过一抹笑意。
  老辣的狐狸们,岂能看不住面前年轻人,那颗遮掩不住,强烈的功名利禄之心!
  沈一贯扶起袁崇焕,审视,点头,赞赏道:“文章写得好!我大明的将来,唯有元素这样的俊杰才能担负的起!”
  袁崇焕听闻后,面露难以抑制的激动之色。
  当朝次辅,当着如此多人的面,做出如此高的评价。
  他袁崇焕虽然做不了士林领袖,但士林第一才俊的名头非他莫属了!
  “多谢次辅赞赏,学生还有许多要跟先生,跟次辅等诸位前辈学习的东西。”
  袁崇焕忍着胸中澎湃的热流,谦逊说道。
  此时,顾宪成也赶来了,从马车走下,来到沈一贯面前行礼。
  不过不等顾宪成行礼,沈一贯就亲切抓住其手,和煦说道:“叔时不必多礼,先生此番来接你,是我这个做先生的荣耀!你这个学生,给我这个当先生的张脸了!”
  “随我一起入城,京中的士子,都想看看叔时你,以及你东林学子的风采!”
  “先生已经为你安排好了一切,明日在皇城外广场,让你收的这个俊杰学生宣讲他的理念!”
  顾宪成看着沈一贯身为次辅,都要与他平起平坐的态度,心中不由得意。
  面露谦逊之色,躬身道:“一切都听先生安排。”
  话罢,顾宪成抬头看向城门。
  紫禁城,皇帝!
  燕王!
  当初你们让我顾宪成多么狼狈的离开这里,今日我就多么风光的回到这里!
  今后我便是士林翘楚!
  “元素!”
  忽然传来的声音,打断了顾宪成的怀着恨意和志得意满的思绪。
  所有人顺着声音望去,便见一个雪人似的士子缓缓从后面走来。
  “这不是张夫子的得意门生吗?”
  “他似乎与袁元素认识?”
  “我知道他们的关系,听说他们是结义兄弟!”
  “呵呵,张夫子的学生,竟然也来攀关系了,若是张夫子知道,怕不是要气死吧!”
  ⋯⋯⋯⋯
  王在晋听着别人对他的议论,面色平静,缓步想着袁崇焕走去。
  他的先生希望他君子亲君子,远离袁崇焕。
  可他还是来了。
  圣人都说了,做人要重信敦义。
  他们是义结金兰的兄弟,他希望可以劝说袁崇焕不要踏入京畿这个旋涡。
  “三哥,你也替我高兴吗?”
  袁崇焕笑着迎上去,眉宇风采熠熠,略有一丝炫耀得意。
  当初一同离开常胜军。
  王在晋很快让在乎名声,怕别人误会存有裙带关系的张夫子,当朝阁老守为弟子。
  留在常胜军的大哥、二哥也很快为那个操刀藩王所重用。
  而他袁元素却只能在京中游荡。
  最终不得不南下投靠顾宪成。
  如今,当初起点最低的他,已经名动天下,成为士林当之无愧的第一俊杰了!
  距离尚有一步,二人停下。
  王在晋凝视着袁崇焕,劝说道:“不要入京,我先生对我说,君子当正其衣冠,摄以威仪,何以乱头养望,自谓宏达邪。”
  “我想把这句话告诉你。”
  “我们还年轻,增加我们的学识,素养才是正途,乱头养望看似捷径,却是一条歧路。”
  “你的文章我看过了,放权给地方官府,不会达到燕王改革提高民间活跃度的目的,只会让地方形成割据。”
  “彻底瓦解朝廷的统治,不要执迷不悟了,你只是被人利用……”
  袁崇焕听着听着,脸上的笑容消失,某刻,忽然黑着脸怒道:“够了!王在晋,我把你当兄长,你却嫉妒我的成就!”
  “我的放权就是改革!”
  “燕王在天津卫的独断控制,必定以失败收场!”
  “放权就是燕王自己说的,解除朝廷对民间的束缚,让地方官府可以根据地方的特色,制定适合地方发展的施政策略!”
  “放权就是改革!你不同意我的观点,那你就要先驳倒燕王的观点!”
  “元素。”
  袁崇焕愤怒宣讲自己观点的时候,身后有温和的声音响起,袁崇焕只觉有一只手放在他的肩膀上。
  他扭头就见顾成宪冲他笑着点头示意。
  顾成宪对王在晋和煦说道:“年轻人,莫要嫉妒比你出色的人,你应该做的,是刻苦努力,向出色的人学习。”
  话落,顾宪成根本不给王在晋解释的机会。
  看向后面的士子,大声凛然说道:“你们都是大明的未来!”
  “你们的心胸应该跟宽广一些,要时时刻刻在心中告诫自己,向比我们出色的人学习,只有如此,才能不断提高自己!”
  “袁元素将会在明日,皇城外广场宣讲他的观点,若是有不同意见,可以当场与袁元素辩驳!”
  “顾先生教训的是。”
  “先生教诲,我等一定铭记在心。”
  “袁元素是吾辈榜样,吾辈定向袁元素看齐!”
  “吾辈定当望贤思齐!”
  ⋯⋯⋯
  王在晋看着袁崇焕头也没有回,在一群朝廷老狐狸,士林士子们的拥捧之下入城。
  也不知是头上融化的积雪,还是眼中的泪水,从眼角滚落下来。
  他只觉得,为赞溢包围,笑着左右作揖攀谈,满脸踌躇满志的结义兄弟,与他仿佛形同陌路一般。
  “为什么?元素本不是如此,本不是如此,为什么?”
  风雪中,恭维声、欢笑声,随着人群渐行渐远而越来越弱。
  只留下,王在晋痛苦、不解的声音在风中低喃飘荡。
  他们都是被卷入时代洪流中的个体。
  早在当日常胜军军营做出选择的那一刻起,其实就选择汇入了这个特殊时代,冲向不同方向的洪流中。
  ⋯⋯⋯
  天津卫。
  朱泺在众人的陪同下,行走在塘沽村中。
  一队队村中青壮年,时不时的徒手从身边经过。
  朱泺打量着这些青壮,眼中露出满意的神色,询问道:“塘沽村都成立了那些组织,百姓们有没有抵触?”
  孙承宗连忙说道:“禀王爷,有纺织组、匠人组、青壮组,我们在他们中间选出代表,引导成立这些互助组的时候,百姓们的确有些不解。”
  “不过现在对这些组织十分欢迎,通过这些组织,大家相互帮忙,效率提高了,村中的青壮组现在已经让在塘沽佃租土地的乡绅十分忌惮。”
  “不过有些地方出现乡绅利用同姓的宗族关系,瓦解青壮组的现象。”
  “我们也总结过,凡是出现此类情况的,都是所在地,缺少一个像杨老栓,陈巧手这样村中比较有号召力的人领头,我们已经派出参谋兵学的士子前往这些地方进行重新筛选百姓代表,及时纠正。”
  “嗯,你们做的很好。”
  朱泺对孙承宗他们的执行力,以及出现问题,立即处理的行动速度很满意。
  “现在我们看似废除了卫所,但是天津卫并没有变成一盘散沙。”
  “相反,引导百姓自发的组织起来,如此,百姓至少就有了一定实力与压在他们上面的乡绅,讨价还价的实力了。”
  “我们代表的是朝廷,我们引导,百姓受益,百姓就会感念朝廷。”
  “而一旦朝廷有需要,就完全可以通过这些我们引导,百姓自发组织的乡村组织,迅速集结。”
  “如果大明全都可以如同天津卫一样,建立起这种没有权利束缚,却又有组织的形式,彼时大明会是什么样的景况?”
  “乡绅首先不敢随意的欺压百姓。”
  “外敌入侵,朝廷的号令下,这些组织哪怕只有一半动员起来,谁又能够欺辱我们,抢夺我们的财富,随意杀戮我们的百姓!”
  “一直以来,历朝历代都没有真正的把民间凝聚起来,战争发生,整个民间就如同一盘散沙,没有动员力、组织力。”
  ⋯⋯
  众人原本以为朱泺只是为了完成五十艘海船的货物。
  没有想到,他竟然有这么深层次的目的。
  许多人想着想着,脸上露出了震惊之色。
  “快走!走!”
  就在此时,前面有一队青壮押着两个人走了过来,打断了众人的沉思。
  朱泺拦住,询问道:“这两个人是什么人?”
  “禀王爷,这两个人鬼鬼祟祟的,不是俺们村的,按照王爷的吩咐,凡是陌生人一律押解交由常胜军看管!”
  “燕王,我是延禧宫娘娘的人!你马上放了我!”
  青壮领头汇禀的时候,其中一人发出尖细的声音,叫嚷着。
  朱泺的眼中闪过一抹寒芒,抬脚往前走去,边走边冷冷吩咐道:“杀了,把人头扔出去天津卫!”
  啊!
  惨叫声在众人身后响起。
  孙承宗、袁可立相互对视一眼,眼中流露出浓浓的担忧之色。
  这般大开杀戒,在这月余时间内,已经发生了无数次了。
  “货物组织的情况怎么样?”
  闻声,孙承宗忙收拾思绪回答道:“禀王爷,再有十天时间,五十艘海船的货物就能全部筹措到位。”
  “现在码头已经开始装船了。”
  所有人都意识到,十天后,就是天津卫解除戒严的时候。
  也是他们要回去的时候!
  天津卫杀得上千人消息就瞒不住了。
  燕王在天津卫,用这种方式组织起来,短时间内,可动员数万青壮的消息也会很快传开。

(https://www.biquya.cc/id173495/31264527.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