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家父万历,请陛下称太子 > 第261章 阳奉阴违

  何况这于可远是硕果仅存,得了真传的。
  “说正事!”皇帝板着脸说道,这个于可远,这些年是愈发判断出他对先生心怀愧疚,所以很多时候,都会利用这一点,大肆放炮!
  于慎行知道深浅,见好就收,连忙说道:“陛下,南直隶十里秦淮河,被人称之为脂粉河,臣此番南下,秦淮河比以前更加的脂粉气浓!”
  “整个南直隶,奢靡成分,从百姓到乡绅,到各地官府的掌  quan者,风气散漫。”
  “臣当时便提出来了,不过臣也观察南直隶九卿百官,发现他们根本不当回事情,可臣以为,若是此等风气继续蔓延,文人士子以吟风弄月为荣,富贾豪商权贵以挥金如土为荣,长此以往下去,南直隶是否还有保家卫国的血性?”
  “此等风气蔓延天下,后果不堪设想!”
  “臣以为,这种风气至少该刹一刹车了。”
  笃笃笃……
  皇帝制度敲击案牍的声音响起。
  所有人都知晓,皇帝心中一定在琢磨着什么。
  片刻后,皇帝点头说道:“常浩的建议不妥,可于爱卿你的提议也有道理,王爱卿的提议也必须注意。”
  “其实朕近日来,也一直在琢磨如何提振我大明民心的问题。”
  “锦衣卫汇报,燕王朱泺在播州提倡自力更生、勤俭节约,播州百姓在他的带领下,精神面貌转变十分大!”
  “而且,贵州布政使朱家民亲自上折子称赞播州百姓精神面貌以及对朝廷的民心所向。”皇帝说着,从案牍拿起一道折子,递给赵志皋。
  叶向高、王锡爵听闻皇帝提及播州,提及燕王朱泺,眼底闪过隐晦的难堪之色。
  皇帝在他们轮流阅览的时候,继续说道:“所以朕就在想,可不可以在天下范围内,提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提倡勤俭节约。”
  “同时也可以包含新的内容,比如应对百姓不顾一切,出售粮食的行为,提精打细算,未雨绸缪等新内容。”
  “朕将之称之为新生活  yun动。”
  “如此既避免了常浩提议的激  jin,王爱卿的担忧也可以解决,同时也可以起到杀一杀奢靡散漫风气的作用。”
  “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皇帝神采奕奕,眼神灼灼的盯着众人。
  他自从接到锦衣卫汇报以及朱家民折子后,他就开始琢磨这个问题。
  那个混球儿子,闹什么,都闹得风生水起,还都让他做成了。
  他心中多少有些不服气。
  要是当老子的,拿不出点东西震一震当儿子的,这当父亲的权威一定会旁落的。
  这与皇权和臣权其实是一个道理!
  行吗?
  所有人心中都冒出疑问。
  皇帝的想法很好,如果真能起作用,那绝对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大明上下的精神面貌都会焕然一新。
  更加有利于拧成一股绳,中兴大明。
  可是……
  不过,看着皇帝灼灼的眼神,众人相互对视一眼,齐声拜道:“陛下圣明,臣等以为可行!”
  啪!
  皇帝随即高兴抚掌,立刻命令道:“那就由内阁牵头,给各地下发文书罕见,让地方官府,牵头按照朕刚才所说的几条,展开新生活运动,改变大明风貌!”
  “遵旨!”
  众人从乾清宫出来后,叶向高主动与王锡爵走在一起,压着声音询问道:“老大人,贵州布政使怎么会对播州这么清楚了解?”
  “这段时间,我们是不是忽略了什么?”
  王锡爵瞥了眼叶向高,他其实不想与叶向高走的这么近。
  可叶向高毕竟是延禧宫在中枢的代表,他与延禧宫结盟,就势必要与叶向高走近。
  “李文化没有消息传来吗?”
  叶向高得到提醒后,连忙说道:“我这就写信与李文化,问一问这段时间,播州到底发生了什么!”
  临走之际,叶向高又提升说了一句:“老大人,明日科举就要开始了,殿下希望老大人在阅卷的时候,能够稍微提点一下年轻人。”
  王锡爵皱眉看着叶向高快步离开的背影。
  他知道所谓的提点年轻人,指的是袁元素。
  ⋯⋯⋯
  “陛下,朱大人的折子,诸位阁老看后,恐怕大西南计划就会曝光了?”陈矩看着皇帝站在窗前,目视着阁老们离开的方向,小心翼翼提醒道。
  大西南计划,现在已经证明,不是一个政  zhi计划。
  而是一个单纯的经济计划。
  可是陈矩觉得,现在曝光并不好。
  他想知道,皇帝到底有什么用意。
  不过很可惜,皇帝一句话也没有说。
  陈矩心中警觉,也不敢再往下问了。
  现在的皇帝,愈发的让他看不清楚了,或许这就是皇帝认真理政,认真做事,权术、能力全面展露吧。
  连续数天的科举还在进行。
  皇帝的新生活运动,率先在北直隶展开,可即便是皇帝眼皮子底下的京畿,都连一个水花都没有打起。
  皇帝对此勃然大怒。
  乾清宫。
  “说,京畿什么反应!”
  面对皇帝愤怒的质问,骆思恭满嘴苦涩,这问题,真的是个送命的问题。
  新生活运动非但连个水花都没有渐起,民间百姓售卖粮食的倾向反而愈发激烈了。
  鬼知道怎么会有这种反常情况出现。
  或许百姓从天然就不相信朝廷了,做出的选择,总是与朝廷唱反调,过往百姓得到的经验就是,与朝廷唱反调不会差,顺着朝廷的意思,大家总是会被剥几层皮。
  这些话肯定是不能说出来的,皇帝一个愤怒,他的脑袋都保不住。
  骆思恭当即跪倒:“陛下,臣在瑞王身边的眼线汇报,瑞王一筹莫展,已经写信给燕王,求教燕王,当初在播州,如何改善百姓精神面貌,提振民心士气,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了。”
  皇帝哪里不知道,这个狗东西是隐晦的告诉他。
  他的新生活运动全面失败了。
  五子正在求教播州那个混球!
  皇帝只觉得十分没面子!
  “他有什么好办法?播州的情况和京畿又不一样,播州都被彻底打残了,百姓什么都没有,自然而然的得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勤俭节约了!”
  “从今天起,朕每日的膳食不得超过三菜一汤的规格!”
  “后宫也是如此!朕亲自去与皇后商量此事!”
  话中,皇帝便起身,在他看来,他那个混球儿子,在播州能做成的原因,很大程度就是以身作则!
  他当皇帝的虽然无法做到几两口粮,但是三菜一汤,为天下表率,还是可以的。
  总不能让他这个当老子的失败,还不如当儿子的吧!
  皇帝走到门口的时候停下来,吩咐道:“常浩那里收到回信后,第一时间将回信的内容给朕送来!”
  “还有,通传南直隶的锦衣卫,看一看南直隶是怎么做的!”
  ⋯⋯⋯⋯
  骆思恭瞧着皇帝离开,不由苦笑。
  他可以肯定,就是皇帝做出表率,也别想让外面那些人跟着去做。
  大家关起门来,一定还是该吃吃该喝喝,该纳妾就纳妾,该去青楼吟风弄月,就去青楼吟风弄月!
  这新生活运动,是朝廷一项鼓励引导性  zheng策,并没有任何的约束,惩罚,也不似播州那位王爷做事,因利导势,即便是引导,也是以利引之。
  这如何能够成功!
  他现在也只能寄希望瑞王朱常浩能得到播州一点指点。
  不然大家这些在皇帝身边走动的人,这段日子,都得倒霉!.
  “父皇这是要做什么?新生活  yun动,搞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做什么?”
  南直隶,福王府,朱常洵看着朝廷发来的函件,面色十分的不好看:“我们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做,哪有功夫搞这些没有任何用处的东西!”
  “搞这些,有什么用!”
  徐弘基坐在一旁,同样看着函件,对于朱常洵的牢骚却不~敢答话。
  眼神余光看了眼坐在对面的顾宪成。
  皇帝提倡的这个新生活  yun动,的确让大家有些-难做。
  历朝历代就没有这么干过的。
  管天管地,就没有管人家吃喝拉撒睡的。
  要是真在南直隶搞,一定会弄得天怒人怨的。
  南直隶的权贵、豪商们,大家贪权、贪钱为的是什么,不就是享受嘛?。
  当然,徐弘基也明白,朱常洵不满,绝不单单是因为按照皇帝的要求去做,担心得罪人,担心破坏南直隶现在这种发展势头。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从京畿传来的消息。
  皇帝此举是效仿播州燕王!
  这不就证明,播州那位王爷做的事情,让皇帝满意,才是皇帝效仿的吗?
  恐怕这才是最让福王心中恶心抵触的。
  顾宪成也猜到了朱常洵不满的真正原因,并且他对这个引导性的举措也并没有放在心上,随手将文函放在身边小桌子上,笑而摇头道:“殿下,陛下心血来潮,不过我琢磨着,这事情持续不下去。”
  “这不是朝廷的命令,几乎等于是一份空头文函,地方根本没有办法做下去。”
  “用不了多久,这件事情,就会从上到下,选择性的遗忘的,不过既然是陛下提出来的,南直隶就不能没有表示。”
  “殿下要旗帜鲜明的支持陛下的英明决策,在东林报上为陛下高声呐喊,就算殿下心中既不愿意,这毕竟是陛下提出来的,我们做臣子的都要坚定不移的支持。”
  “南直隶这边,臣与各方通个气,让大家忍受个十天半月。”
  “秦淮河的花船,晚上有客人后,就不要聚集在秦淮河,都开到长江江面上去。”
  “南直隶各方都要在东林报旗帜鲜明的表态,效仿陛下,每日两菜一汤,等过了这段时间后,陛下忘了此事,大家该怎么做,还怎么做就行了。”
  徐弘基瞥了眼顾宪成,这主意就是上坟烧报纸,糊弄鬼了。
  他又看向朱常洵。
  便见朱常洵拧着眉头,犹豫道:“顾先生,我们这不是糊弄父皇吗?都人……朱泺在播州做的就很好,万一,万一父皇发现了我们在糊弄他,又或者万一有地方真的做成了,我们现在一边高调盛赞父皇,一边又暗中糊弄,这会让本王的处境十分尴尬的。”
  “殿下绝不可能成功!”顾宪成十分笃定的说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殿下想一想,谁愿意被干涉吃喝拉撒睡?”
  “燕王能够做成,那是因为他特定的环境,播州打残了,穷的不能再穷,那些百姓可不就只剩下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勤俭节约了吗?”
  “何况播州富裕的人,都在战火中死的死,逃的逃,幸存的也被劫掠光了。”
  此刻的顾宪成也想不明白,为什么他就这么笃定这件事情一定做不成。
  但是他就是有这种十分强烈的感觉。
  他明白,皇帝推广的新生活  yun动是有利于国事的,但似乎缺少某种能够实现的基础。
  这种基础,不是基于大家自觉自愿的。
  如果所有人都能自觉自愿的话,圣人仁义礼智信,天下大同的理念早实现了。
  顾宪成心中琢磨着,又补充道:“殿下如果信得过叔时的话,叔时来亲自撰写这篇文章,顺便提一提播州,播州能够施行,并非是因为某些人能力出众,而是客观环境决定的。”
  闻言,朱常洵不由一笑,轻松说道:“好,那这件事情就全权交给顾先生了,写文章也好,还是与各地的乡绅、官员们通气也好,你看着办就行了。”
  朱常洵没有再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随手扔给了顾宪成。
  紧接着,朱常洵似乎想到了某些事情,面色冰冷道:“本王听锦衣卫汇报,这段时间,有大量从播州,沿长江水路,水运到我们南直隶的竹篾,是不是把本王的话,当做耳旁风了!”
  “顾先生顺便也替本王问一问南直隶的各位!他们是在帮本王,还是在资敌!”
  这事情还是他刚刚不久发现的。
  身边跟着他吃肉喝汤的土犬们,竟然在他暗示之后,背着他悄悄购买播州的竹篾。
  其行为,无疑就是拿着他朱常洵让渡他们的利益,资助都人子。
  朱常洵情绪的转变,让顾宪成二人一时间有些不适应。
  微微愣怔后,徐弘基连忙劝说道:“殿下,这只是一点蝇头小利,臣觉得不必太过在意。”
  啪!
  朱常洵怒而拍桌子,扭头愤怒的看着徐弘基。
  顾宪成瞧着这一幕,心中不由冷笑,徐弘基的劝说是十分正确的。
  可徐弘基的方式方法错了!
  他很乐意看到徐弘基惹怒朱常洵。
  “殿下,叔时赞同国公的看法。”顾宪成郑重作揖,紧接着说道:“叔时有一计,正所谓堵不如疏。”
  “一味的制止,只会得罪人,对此,叔时的学生,元素想了一个办法。”
  “我们南直隶不缺竹子,也有许多人会编织竹篾,据叔时所知,已经百姓编织竹篾,出售给商贾们。”
  “官府管辖的山林中,有许多竹林,官府可以组织百姓编织竹篾,出售给商贾们。”
  “我们南直隶官府给商人们带来这么大的利益,我们也产出竹篾,他们总不能再购买播州的竹篾了吧?”
  “而南直隶也可以从中得到一笔钱,虽然可能不多,但是对我们的财税半壁江山还是能够做出一定贡献的。”
  徐弘基看了眼顾宪成。
  他怀疑顾宪成坑他,故意等他劝阻后,才抛出这个办法。
  不过顾宪成这个法子还是很不错的。
  “殿下,臣以为顾先生学生,袁元素这个建议很好。”
  朱常洵只是觉得,此举效仿了播州,让他心中不舒服,不过短暂的犹豫后,他还是点头表示同意了:“好,就按照元素的提议去做。”
  “今天是科举最后一天了吧,也不知元素考的如何?去信给朝中,元素大才,如此大才,应该予以一定的关照,不应让他因为科举而埋没。”
  “元素若是取得状元,本王就亲自向父皇要人,让元素来南直隶,协助本王!”
  顾宪成当即激动起身,郑重一拜:“臣替学生元素谢殿下!”
  ⋯⋯⋯
  播州。
  朱泺书房中。
  “这新生活  yun动,分明就是陛下效仿咱们在播州做的事情吗?”
  “看来陛下是下定决心,整顿大明的风气了!”
  “这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是陛下效仿咱们殿下的做法,这表明,陛下重视咱们王爷的在播州做的每一件事情!“
  ⋯
  戚金等人传看着瑞王朱常浩的求助信笺,一群士子参谋们激动的议论着。
  新生活  yun动在他们看来,即反映出了皇帝要整顿大明风气的决心,同时也表明了皇帝对自己王爷的重视!
  这对于一群跟着朱泺,有着重新缔造大明,中兴大明的年轻人来说,备受鼓舞。
  众人议论着,激动的看向自家王爷。
  便见朱泺一脸的诡异。
  新生活  yun动?
  朱泺是怎么也没有想到,十七世纪的大明,他的皇帝老子,提出新生活  yun动?
  朱泺有些哭笑不得。
  在短暂的错愕后,他对新生活  yun动的出现,倒也并不觉得太震惊了。
  这附和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
  根据皇弟常浩心中阐述,皇帝老子是看了他在播州提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后得到启发,针对大明目前内部散漫,掌权阶层失去斗志,失去道德廉耻,腐化而提出来的。
  现实的客观环境,提供了皇帝老子,提出新生活  yun动的土壤。
  根据实物本身发展规律来分析,皇帝老子基于这种现实客观的环境,提出新生活  yun动也就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了。
  “报,王爷,贵州布政使朱大人,四川布政使潘大人在外求见!”
  就在众人看着朱泺的时候,门外传来汇禀声。
  戚金笑着推断道:“殿下,bajiu不离十,与陛下的新生活  yun动有关系。”
  “瑞王的这封信是京畿新生活  yun动失败后才写给播州的,我们播州做了,所以朝廷没有给我们发函,但皇帝要求地方推进新生活  yun动的文函下发到了贵州和四川,恐怕两位布政使对此也抓耳挠腮呢吧。”
  众人不由一笑,紧接着便开始思考,播州是怎么做成的。
  说实话,他们亲自参与了。
  并且按照自家王爷的命令带领百姓执行了。
  可现在想一想,到底怎么成功的,一时间还有些糊涂。
  似乎做着做着就成功了。
  可到底是那些条件促使播州成功的呢?
  所有人都有些搞明白。
  “我们先去迎接两位大人。”
  片刻后,众人再次回到书房,寒暄几句后,潘允端直奔主题,苦笑道:“殿下,陛下的新生活  yun动,殿下知道了吗?”
  在朱泺点头后,潘允端作揖请教道:“臣二人此番前来,就是为了此事,说实话,臣等实在不知从何处下手。”
  “接到朝廷的文函后,臣便将陛下的新生活  yun动要求下发各级府衙,可情况很不理想。”
  “何止是不理想。”朱家民苦笑道:“根本就连个水花都没有打起,说句放肆的话,地方的乡绅,各级的官吏,对此命令一笑付之,就连应有的做作表示都没有。”
  “臣观殿下在播州做的便很好,而且陛下的新生活  yun动,若是能做成,对我大明也的确有着十分利好之处。”
  “所以臣二人便约定来求教殿下,请殿下不吝赐教。”
  朱泺也十分赞同的点了点头。
  他看向身边人也满脸狐疑,询问道:“播州战后重建你们都参与了,你们来说说,播州能够做成的原因。”
  海中砥苦笑道:“指挥使,适才我就思考过这个问题,可是没有想明白,起初我觉得是因为播州什么都没有,百姓只能跟着咱们以新生活  yun动的标准约束自己,可是又觉得不对。”
  “现在播州的日子已经好过了,可是百姓似乎并没有因此而散漫。”
  “是不是因为大家吃过苦头,所以更珍惜当下,我担心过些日子,百姓就忘记了我们现在坚持的一些美德!”
  “不对……”
  军中将领多数没有插嘴,这种问题他们想不明白,更懒得去思考,从一开始就看着朱泺,等着自家王爷解释。
  一群年轻的士子参谋们开始争论起来。
  激烈争论着。
  潘允端、朱家民虽然心急,可现在也饶有兴趣的看着这群士子参谋们。
  这群年轻人,给他们一种很不一样的感觉。
  澎湃激昂,不似士林那些士子,他们血热激昂的高谈阔论,说出来的东西,不是苍白的,往往都有自身实践的例子佐证。
  他们佐证自己的论点,不是引经据典,从圣人书籍中照搬。
  往往都是实践中的一些例子。
  这一幕,看的二人十分惊讶,也十分震动!
  争论了半个时辰后,一群年轻的士子参谋们,各说各有理,谁都不能说服谁,最后齐齐安静下来,看向着朱泺。
  不但潘允端、朱家民对这群年轻士子参谋们感到惊喜。
  朱泺对他们也十分满意。
  他点头称赞道:“你们适才说的每一个自己的坚持,都能以自身实践做事的经验来佐证,这很好,这就证明了你们所说的,不是空谈,而是在实践做事中,总结出的经验。”
  “其实你们所提到的,所担心的,都是播州能够做成的因素之一,也都是播州未来可能会面临的,重回以前那种百姓散漫,权利层斗志消散,安于享乐。”
  “不过在我看来,播州现在的成功,以及杜绝播州将来重回以前那种散漫,权利层斗志消散,安于享乐,最根本的核心,就取决于我们现在的民间组织模式能不能保持下去。”
  话中,朱泺看向潘朱二人,说道:“两位大人,其实播州之所以能够成功,就在于民间有序的组织。”
  “新生活  yun动不是一向政策性的强制命令,无法用强制的办法去推进这件事情。”
  “而大明地方官府是个什么样子,我们大家都很清楚,毫不讳言的说,若是真的去查,大明官府的各级官员,九成都要被罢官、杀头、流放。”
  潘朱二人听的不由苦笑。
  这位还真敢说,也不怕传出去得罪人。
  但是他们也不得不承认,这的确是现实的情况。
  “没有一个有效的基层官吏,新生活  yun动别说是两位大人,就是神仙也推进不下去,所以我们就要在各级官府之外想办法,在底层胥吏之外想办法。”
  “把民间组织起来!”
  “选出百姓代表,选出一些心怀热血的士林士子们,让年轻的士子们,去把这项  yun动传达到百姓中。”
  “可以设置一定行的引导奖励,比如哪个弄坊、村庄的百姓做的好,可以给百姓颁发一个集体表彰奖励。”
  “这种奖励不是物质的,而是荣誉方面的。”
  “比如得到奖励的弄坊百姓今后若是触法,在一定年限内,比如三年,公堂审判,可以如同有功名之身的士绅,不得上刑,又比如,见官、见有功名的士绅,可以不跪拜等等。”
  “我相信,这不需要本就拮据的布政使府衙付出多少,就可以调动百姓的积极性。”
  “当我们民间的百姓组织全都行动起来的时候,当我们的士子们都行动起来的时候,两位大人觉得,这种民间大范围的风气形成后,那些对这项  yun动,嗤之以鼻的乡绅、豪商、官员们,还敢肆意妄为吗?”
  “在这种大环境中,他们以往的铺张浪费,挥金如土,花天酒地,消磨斗志,贪图享乐的行为,就会如同暴晒在太阳下的阴暗腐败物一般。”
  “他们敢这样做,就如同过街的老鼠一样!要承受无数人异样的眼光,以及戳脊梁骨的指指点点!”
  “他们就算是装,被逼着去装,他们也在装下去!”“只要这种广泛的良序风气形成,并且能够保持下去,整个民间层面都会慢慢出现改变!”
  “那些道德败坏者!若是死硬对抗环境大势,就会在大势中被彻底的淹没淘汰掉!”
  “以往是劣币驱逐良币,而新生活  yun动,就是由我们引导、推动,以一种相对温和的手段,进行一次良币驱逐劣币的  yun动!”
  所有人都被震惊了。
  尤其是潘朱二人。
  相比朱泺身边激动的士子参谋们,二人则有些心中发寒!
  他们早见识了这位刁钻的手段,可这一次,依旧让他们感到寒冷!顽固对抗着,用良序风气大势去淘汰!
  平平淡淡一句话,却透露出了血淋淋!
  “殿下,百姓有见官不跪拜,邢不上士大夫的特权,这对学生这种有功名的人是不是一种不尊重!”潘允端的师爷忽然开口。
  不过众人倒是没有听出这位师爷有多少怨念。
  这更多是一种善意的提醒。
  提醒朱泺,这种奖励,可能会让更为广大的有功名士绅阶层感到不满!
  朱泺笑看着幕僚,反问道:“见官不跪拜,享不上士大夫这个特权,朝廷是因为什么给有功名阶层的呢?”
  “是因为他们考中了功名吗?”
  “错!”
  “本王以为,根本的原因,是因为这个群体,接受了圣人礼义廉耻的教化,这是朝廷对文明的一种尊重,并非对他们所取得功名的一种特权!”
  “而父皇新生活  yun动的本质就是提倡礼义廉耻的规律生活,以礼义廉耻之素行、习之于日常生活衣食住行四事之中。”
  “省去圣人经义这种无法大规模普及的文化教育方式,改为以实践教育,让百姓短时间内,迅速达到日常生活中的整齐、清洁、简单、朴素、勤俭,使百姓改头换面,从根本上革除民间的陈规陋习,以实现整个民间的纪律、品德、良序、整洁。”
  “而其中做的最好最优秀的百姓,具备了圣人想要教化的礼义廉耻品德后,朝廷难道不应该尊重圣人所提倡的文明文化吗?”
  “难道不应该赋予百姓见官不跪,邢不上士大夫才有的权利吗?”
  ⋯⋯⋯
  所有人都静静听着,他们猛然意识到,眼前这位对新生活  yun动的认识,要比提出这个  yun动的皇帝理解的都更为深刻!
  待朱泺话落后,朱家民郑重一拜,请求道:“请殿下将适才关于新生活  yun动的深刻阐述,能够写成一篇文章,作为我们推进新生活  yun动的指导思想!”
  潘允端也意识到,这个指导思想的重要性。
  他们完全可以根据这个指导思想去推进!
  就不会如现在一样,拿到朝廷的文函后,如同无头的苍蝇,根本不知道从何下手!
  “殿下是能劳善劳者,就请殿下辛苦一些。”潘允端也善意笑着,罕见打趣作揖请求道。
  “请指挥使(王爷)能将这番谈话写成文章!”朱泺麾下的众人也纷纷请求。
  朱泺笑了笑,说道:“行!”
  他也十分能够做成这件事情!
  不说全天下都能做成,只要大明十三省,有几个能够做成,他都十分高兴。
  因为良序的风气只要保持住,就会不断的扩散。
  继而影响整个天下的。
  在众人围着关注中,朱泺在书案后面坐下,做这篇文章。
  他写好一页,众人就抢着先看一页。
  待朱泺停下笔后,看着众人,吩咐道:“誊抄一份快马加鞭给瑞王送回去!”
  “两位大人,这件事情能不能成功,最主要就是民间组织,我们现在能依靠的就是民间组织!”
  朱泺可是知晓,原本历史上,新生活  yun动为什么失败,为什么变成一个笑话的。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坚实可靠的基层。
  大明也没有。
  最接近百姓的县官以及底层胥吏,几乎是烂透了。
  但是他还有一个可以依靠的组织,那就是民间百姓组织!
  他可以利用这个组织去推进新生活  yun动,同样可以达到目的!
  朱家民和潘允端一人拿着几页文稿,面色微微泛红,郑重作揖道:“请王爷放心,知道了怎么做,若是我们再做不成的话,那就是我们的无能了!”
  “回去后,我们马上加快推进天津卫民间组织模式!”
  这事情,不但能够利国利民,而且还能够让他们在皇帝面前露脸。
  天下好,自己好,作为一个有为掌权者,傻子才不去做这种两全其美的事情。
  何况现在这天下,效仿天津卫民间组织模式的可不多,也仅有北直隶、四川、贵州三地是真正做起来的。
  此番他们做成了其他同僚都做不成的事情,不仅让皇帝高兴了。
  以后回朝述职的时候,走在同僚面前,都可以抬头挺胸,眼睛看天,好好地露一脸了!
  对同僚们谦虚的说一句:“侥幸侥幸,不值一提,不值一提。”
  想想就让人激动,心中倍儿爽!
  当天朱家民、潘允端就急急忙忙赶回去。
  而送往北直隶瑞王的书信,也快马加鞭的离开播州!
  元宵过后,北直隶虽然依然天寒地冻的。。
  不过日头的温度不似腊月时节那么冷漠了。
  人们也喜欢在日上当空的时候,从憋闷的屋内走出来,手拢在袖中,找一个背风,又能晒太阳的地方,暖暖惬意的晒一晒。
  把一个冬日僵硬了的骨头,晒得酥酥麻麻的。
  好不惬意。
  这不,五位阁老便罕见的在这个日头极好的日子里,把手拢在袖子里,结伴站在内阁官衙外面的向阳背风处。
  经过的属官看一眼,然后便像是躲瘟神似的,生怕被阁老们喊住,匆匆离开。
  对于五位阁老罕见尿到一个夜  hu的反常举动,大家一点儿都不惊讶。
  皇帝的新生活运动全面失败。
  皇帝心情不好,大发雷霆,然后把这个事情丢给了五位阁老,让阁老们想办法。
  他们可不愿意现在凑过去,让阁老们抓壮丁。
  这事儿,还是能者多劳,辛苦五位阁老了。
  “这群混账,往日里没事,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拿来,在咱们眼前晃一晃,就怕咱们不知道他们的功劳似的,现在倒好,真的有事了,一个个躲得远远的。”叶向高忽然开口,愤怒大骂。
  话罢,转头看向赵志皋:“首辅,你可是百官之首,百官中最有才能,办事能力最强的,这事儿还得首辅你来敲定。”
  “进卿兄,你说这话,与下面各部那些属官又有……”于慎行听闻后,不等赵志皋开口,就冷笑怼道。
  不过不等他把话说完,就被赵志皋严厉的眼神给制止了。
  赵志皋很清楚,现在不是拱火的时候。
  是想办法,怎么把皇帝的新生活运动推行下去。
  且不说这新生活运动,的确利国利民。
  就是皇帝的颜面,也要保住吧?
  好不容易,不约而同的往一个尿壶  niao了,要是因为一点心中不痛快,他们五人先勾心斗角,针锋相对,还怎么给皇帝分忧。
  为国尽忠。
  叶向高对他赵志皋夹枪带棒的进攻算不得什么。
  多年胡裱匠,赵志皋早已习惯了。
  赵志皋看向王锡爵,郑重一拜:“老大人,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八零三”?”
  王锡爵瞥了眼面前的小辈,心中十分得意。
  怎么着?遇到这种棘手的事情,你们这种小辈是玩不转,还得求着我。
  王锡爵连忙扶起赵志皋,郑重道:“如迈,你是首辅,你有吩咐,只要言语一声即可,岂能如此,让百官看到,岂不是坏了朝廷的等级秩序?”
  于慎行瞥了眼王锡爵,唇角瞥了瞥,王长袖隐藏的是很好,可眉宇间的得意还是隐约能够看到的。
  王锡爵倒也没有继续说什么冠冕堂皇的话。
  长袖善舞的人,最懂得拿捏进退分寸,其继而说道:“这新生活运动好是好,可是我们谁都清楚,推广不下去。”
  纵使是于慎行也不由点了点头。
  这话在理,推广新生活运动,就需要用到各级官府。
  可大明的各级官府,底层胥吏什么模样,大家心里清楚。
  “可陛下的龙颜也是要保全的,至少我们不能放任京畿重地,就这么阳奉阴违,文函发下去,连个水花都没溅起来!”
  “京畿府衙这是恶心谁呢!”
  “京畿的权贵、乡绅们在恶心谁呢!”
  “这文函是从内阁出去的,这同样是在恶心我们!首先是撤换应天府知府!”
  “我举荐杨镐戴罪立功担任此职务!杨镐现在还在昭狱中待着,他迫切需要做成一件事情,来弥补过错,而这个人也是有些能力的,用其才,用其戴罪立功的迫切之心!”
  “把紫禁城搞起来,然后再让地方在老兵报或者东林报,表一表态度,这事情热闹一阵子,咱们再慢慢给他熄火。”
  “陛下高兴了,事情也慢慢就过去了。”
  哼哼……
  张位忍不住哼哼,拱手语气冷硬道:“老大人,这不是糊弄陛下吗?是,陛下的面子保住了,可陛下想要达成厉行节俭,整顿民间风气,让百姓改头换面,革除陈腐陋习的目的能达到吗?”
  “我们身为辅臣,不能只是一味的想一些馊主意,谄媚圣聪!”
  叶向高冷笑摊手道:“明成兄,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你若是有更好的办法,你来说说,我们听你的!”
  张位怒而看向叶向高,张了张嘴,面色赤红,却说不出话来。
  于慎行唇角动了动,又无奈闭嘴。
  这办法很王锡爵!
  赵志皋也觉得这馊主意特恶心。
  也只有长袖善舞的此老,才能想出这种办法,而且此老还乘机夹带私货,想要把昭狱关了快两年的杨镐捞出来。
  可皇帝的龙颜是首要任务。
  再这么任由民间风平浪静,百姓谈笑新生活运动,对皇帝权威的打击太大了!
  同时也是损害朝廷的权威!
  “要不……”赵志皋扭头看向于慎行、张位二人。

(https://www.biquya.cc/id173495/31264494.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