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家父万历,请陛下称太子 > 第301章 太平剑

  国公府。
  朱常洵坐在徐弘基书房的主位。
  福王系的重要成员则分列坐于两边。
  徐弘基感受着朱常洵落在他身上的迫切眼神,十分的无奈。
  他总觉得朱常洵做这件事情实在是太急切了。
  可同样,希望如此的不光朱常洵一人,福王系这些人,大晚上的聚集在他府上,还不是为了常胜军兵权之事吗?
  燕王朱泺释放了交出常胜军统帅权的态度,给了所有人十分广泛的想象空间。
  说到底,虽然常胜军的精锐九成退役了。
  可常胜军这支大明第一等精锐的种子却保留了下来。
  有那批素质极高的中低级将领在,将来这支强军重新训练,即便不如原本的常胜军,但也一定是大明天下,最精锐的-强军。
  谁不眼馋。
  谁不想染指?
  “国公,常胜军收归兵部后,你可有办法,将常胜军控制在我们手中?”朱常洵面露一丝不耐,再次开口催促询问。
  徐弘基瞥了眼朱常洵,暗暗无奈叹了口气。
  说到底,北归后,朱常洵看似变了很多,可其实并没有真正的改变。
  只是为了迫于形势的伪装罢了。
  可伪装终究就是伪装!
  伪装能够大败燕王朱泺吗?
  徐弘基硬着头皮,在王锡爵等人的注视下,起身作揖谏言道:“殿下,燕王只是表露一个态度,而且未
  来很长一段时间,常胜军内部,以海中砥、朱钰、李舜臣、布航为首的将领,也必定会牢牢抱团的。”
  “臣不建议急匆匆展开对常胜军的分化拉拢,臣担心适得其反,乃至引起燕王的不痛快,招致燕王的反击!”
  “常胜军不妨放一放,等他们内部因为权利的斗争出现矛盾,然后我们再插手。”
  “海中砥不是燕王,臣不相信他一个年轻人,能够得到朝  xian裔李舜臣,悍将朱钰的唯命是从,他们之间必然会有一番争权夺利!”
  “与其现在浪费时间在不可能做成的事情上,不如我们自己苦炼内功,只若宁远伯统帅的辽东兵马,能够按照常胜军的战术条例,效仿常胜军两操三讲去训练,臣有信心,可以让辽东军脱胎换骨,成为大明百万兵马中的中流砥柱!”
  哼!
  徐弘基的话音尚未落下,微微冷哼声便响起。
  李如桢冷笑着起身,看着徐弘基,毫不给面子的询问道:“请问国公,按照常胜军两操三讲训练,是要把辽东兵马这支绝对忠心于殿下的兵马,训练成心向燕王的兵马呢?还是训练成我们此番所见的常胜军呢?”
  “听说南直隶后府兵马中,如今谈论燕王,崇拜燕王者甚!”
  “将来殿下需要用后府兵马时,请问国公,后府真的可以一战否?”
  在场的众人暗暗看着徐弘基和李如桢。
  大家都清楚,李如桢作为辽东李氏留在京中的代表,是又一次表达了对整顿辽东兵马的抵触。
  这种事情已经发生了不止一次。
  李氏父子固然有私心。
  可李如桢的话,也并非没有道理。
  此番常胜军从北归的欢迎仪式,到裁撤的种种,让他们第一次见识到真正的常胜军。
  真正的军队!
  某种程度,退役的那批常胜军,根本就不是燕王朱泺的私兵!
  也绝对不会成为任何某一个人的私兵。
  就连皇帝都不行!
  这是一支真正的国家军  dui!
  保家卫国、忠于朝廷,忠于百姓,这就是燕王朱泺所组建之常胜军的军魂!
  若是燕王倒行逆施。
  那么这批有着独特军魂的精锐,即便燕王是他们的创建者,也不会跟着燕王走。、
  问题出现了。
  福王需要的是一支忠于自己,为争夺储君之位的私兵。
  若辽东军、后府兵马全都变成了常胜军,将来福王还能依仗吗?
  徐弘基愤怒的看着李如桢。
  李如桢根本是为了死抱着李氏在辽东的利益,指鹿为马,胡说八道罢了。
  就李氏父子,辽东那些将领的能力,能把辽东军训练成有一支国家  jun队吗?
  “殿下,若是辽东军再不整顿,将来我们必然要在此事上栽跟头,燕王数次提及整顿兵务之事,就说明,他把辽东兵马的隐患看的一清二楚!”徐弘基激动进言。
  “够了!”
  啪!
  朱常洵猛地把手拍在书案上,愤怒的看着徐弘基。
  徐弘基一口一个燕王称呼都人子,让此番备受打击,乱了心境的朱常洵有些恼火。
  “殿下息怒。”王锡爵坐不住了,连忙起身,作揖建议道:“不妨把整顿的权力移交给宁远伯,兵部负责监察以及最后的考核。”
  “至于常胜军,也不是不能试一试,按照燕王的安排,很明显,海中砥被燕王当做接班人培养。”
  “海中砥最大的不足就是太年轻,明日午朝之际,燕王若是推荐海中砥,不妨以此阻止燕王。”
  “同时由我们提议,选一个资历、能力都不差的将领,代替海中砥,统帅常胜军。”
  “臣建议,陈璘符合这个人选。”
  “陈璘与常胜军有过讨倭的情谊,陈璘的资历,战功也摆在那里,是有目共睹的。”
  “陈璘不会受到燕王的强烈反对,同时陈璘虽与燕王有交情,但这种交情并不深。”
  “陈璘突然执掌常胜军,必然会受到常胜军内部留下将领的暗中抵制和埋怨,可以促使新训的常胜军无法形成铁板一块。”
  “只要他们的矛盾激烈化,明显化,时机合适,我们便有分化拉拢的机会。”
  “而且举荐陈璘,可以改善我们与陈璘恶化的关系,他执掌水军十几年,即便调离,影响力也还很大,给我们笼络水军,将来插手海面上的商贸,提供了机会。”
  徐弘基看了眼王长袖,不由皱了皱眉。
  王锡爵关于整顿辽兵的建议让他很不满意。
  简直就是和稀泥!
  就是用陈璘之事,他也并不觉得有多么高明。
  水军都督陈璘又不是傻子,会掺和福王与燕王之争中?
  “殿下,我们辽东将领,久在边地领兵作战,也有许多能力出众,资历足够的良将,可以举荐!”李如桢忽然开口。
  吃相难堪,让许多人不由暗暗翻白眼。
  朱常洵起身说道:“这件事情就交给次辅了,关于辽东将领,也不妨举荐一下,让本王那位皇兄,在辽东将领以及陈璘之间做个选择。”
  话罢,朱常洵便黑着脸径直离开。
  等众人相继离开,只剩下王锡爵还坐在原位之际,徐弘基终是忍不住了,“老大人,你这不是在和稀泥吗?”
  “把整顿权从兵部完全下放给宁远伯,老大人以为,宁远伯真的能够切实的做好整顿吗?”
  “这一点,燕王比我们看的都清楚!”
  “兵部拨付钱粮以及先进的武器,如果不能得到一个好结果,对将来福王的致命危害,老大人难道看不清吗?”
  王锡爵慢条斯理笑着压了压手,然后才温吞道:“国公,稍安勿躁,监督考核的权力不还在兵部手中吗?”
  “到时候宁远伯得到了钱粮与朝廷配发的新式燧发枪,如果还不能提高战斗力,国公作为兵部尚书,不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插手了吗?”
  “国公不要忘记,你、宁远伯、福王三者的关系。”“难道国公没有看出,其实福王对于你直接插手整顿辽东兵马也一直举棋不定吗?”
  “更别说李氏父子。”
  “我知道国公你是一颗公心,对辽东兵马眼下糟糕的情况心急如焚,可你的身份决定了,只要你想插手,无论你是否有私利,在旁人眼中,就是夹杂着私利。”
  “在为将来福王克成大统,你的女儿做准备。”
  徐弘基错愕看着王锡爵。
  他瞬间了然了,怕不是眼前的王长袖,也怀疑他对朱常洵、对整个福王系的忠诚与否。
  徐弘基满嘴的苦涩。
  如此一个内斗不断的系统,他们真的能在与燕王的这场争斗中,赢得最后的胜利?
  他有一股深深的挫败,甚至是绝望!
  ⋯⋯⋯
  翌日。
  常胜军军营。
  统帅营房内。
  海中砥从外面走了进来,感受着帐内的压抑气氛,还是抱拳对坐在帅位上的朱泺郑重汇禀道:“指挥使,最后一批退役的兄弟们都离开军营返乡了。”
  哪怕早知道如此。
  此话一出,营房内的气氛更加沉闷压抑了一些。
  朱泺点了点头,强自笑着说道:“铁打营盘,流水的兵,今天午朝之后,我也要离开常胜军了。”
  “在上午朝之前,有几句话要与你们说道说道。”
  “我会推荐海中砥作为接班人,今后统帅常胜军,我希望你们能够在今后,与海秀才精诚团结,不忘我们常胜军以前的优秀传统,继承这些优秀传统,并将之发扬光大。”
  “也要勇于创新,不要故步自封,只要是有利于建设一支国家  jun队的改变,都应该及机场是,齐心协力的去做。”
  “遵命!”
  哗啦一声,营房内坐着的将领们起身立正,铿锵大声回答。
  朱泺点了点头,压了压手,等众人再次落座后,他看向李舜臣说道:“李将军,朝xian营还要继续保留,这一次,准许你去朝  xian招募青壮。”
  “他们的家人不必长途跋涉迁徙进入大明境内。”
  “我会请求父皇,由朝廷下一道旨意,你带着圣旨衣锦还乡,让朝  xian君臣配合你的征兵。”
  “同时我还要给你一个任务,在朝  xian建立我们的情报网络,可以依托愿意参加常胜军的青壮宗亲关系网。”
  “倭国的战争已经打响了,今后我们需要更多关于倭国战争的消息。”
  李舜臣知晓,在朝  xian建立情报网绝不止针对倭国战争。
  其实更多的是针对朝  xian。
  他甚至猜测到,朝  xian营再次从朝  xian征兵,其实也是为了把大明的影响力,渗透到朝  xian民间。
  跟随这位王爷日久,他已经猜测到,这位王爷对朝  xian的目的了。
  吞并!
  对此李舜臣并不抵触。
  首先他现在在大明为官,根基已经扎在大明,是一个明人了。
  其次就是对朝鲜的不满。
  朝  xian的消息他是了解的。
  现在的朝  xian也处于一种极为混乱的状态。
  有人提议效仿宗国大明,改革发展工商业。
  保守守旧的人则顽固的抵制。
  按理说改革出现,若是能如燕王的改革,李舜臣是不会对朝  xian上层充满不满的。
  可问题就出现在改革上。
  朝  xian眼下的改革,其实就是地主阶级的一场自救。
  又夹杂着官绅资本的理念。
  总之守旧和改革不断碰撞,整个朝  xian国内乱糟糟,而其中部分开明的地主阶级虽然赞同改革,可他们的改革是官绅资本式的改革。
  越改,他们越富有,财富迅速的流向他们。
  百姓反而是王二小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一边是身处大明,跟随在朱泺身边,参与了播州战后重建,大西南初期开发,看着大明在燕王改革带领下,逐渐向好发展。
  一边是母国越改百姓过得越苦。
  李舜臣对朝  xian的当权派充满了厌恶和抵触。
  在他看来,还不如由大明真正彻底的统治朝  xian,以燕王对待朝  xian子民平等的态度,以燕王的能力。
  只要将来由燕王来完成对朝  xian政权的直接统治。
  对父老乡亲们来说,无疑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大明的改革成功,那是个他想都不敢想的美好境况。
  所以明知朱泺的目的,他也没有丝毫抵触。
  他当即起身,郑重其事铿锵领命:“王爷放心,这一次回去,卑职绝不辱朝廷威严,辱王爷交给卑职的使命!”
  随后,朱泺又耐心的一一交代了每一个人。
  临近午朝时间,他起身笑着说道:“我也是时候该离开了,从今而后,常胜军这支有着光荣传统的军队,就交给你们了!”
  哗啦!
  营房内的所有将士,齐齐跪地,抱拳有些哽咽铿锵道:“末将绝不让王爷失望!”
  朱泺笑了笑,然后冲戚金点了点头。
  众人跪地低头不起,朱泺在戚金的陪同下从军营中走出。
  一路,留下来的中低级将领,列队目视着朱泺离开。
  朱泺走过之前,一个个中低级将领跪倒在地。
  走出辕门外,朱泺才停下脚步,扭头看向军营。
  戚金看着,询问道:“王爷不舍吗?”
  “肯定不舍,常胜军是我们一手建立起来了的,这种感情,岂是容易舍弃的。”朱泺平静的说道:“可即便不舍,也必须这么做。”
  “不单单是别人猜测的政  zhi目的,更是保全这支我们耗尽心血,建立的国家  jun队军魂永存必须要做的事情。”
  “就如长史你毅然决然的放弃戚家军,让戚家军走向国家  jun队一样。”
  “常胜军如果跟着我时日太久了,我们好不容易树立起的国家  jun队军魂,也必然会逐渐消磨,成为我朱泺一人之私兵。”
  戚金默默的点了点头。
  回来后,王爷曾与他促膝长谈。
  谈了很多。
  也让他彻底明白,王爷裁撤老卒的所有目的。
  不过他并不担心,常胜军将来站在王爷的对立面。
  只要王爷始终一心为公,不倒行逆施,常胜军这支他们塑造的国家  jun队,就会始终站在王爷身边的!
  这就是国家  jun队的好处万.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爱卿平身!”
  “谢万岁!”
  ⋯⋯
  简单的君臣礼毕之后,午朝开始。
  众人起身后,奉天殿内陷入安静,所有人都暗暗把视线落在了朱泺的身上。。
  今天的午朝,可以说,就是为燕王开的!
  燕王朱泺裁撤仪式上表态,毕竟只是一个表态,只有放到朝堂进行决议,才算真正奏效。
  若是燕王反悔了,怕是以燕王朱泺的声势,谁也不敢开口提醒吧?
  就算是皇帝,恐怕也有所顾虑。
  众人左等右等,朱泺始终沉默不语,双手很自然的下垂,身体笔直站定。
  真反悔了?
  许多等的不耐烦的人,瞧着朱泺的表现,心中开始焦急起来。
  皇帝也不由诧异看了眼朱泺。
  陈矩上前一步,大声喊道:“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陈矩话音落下,再次退回皇帝身侧,朱泺依旧没有任何的态度和反应。
  朱常洵看着,嘴唇几次动了动,想要开口提醒朱泺,他可是当着天下人的面隐晦表态,要放弃常胜军兵权的!
  就算那些愚民对你出尔反尔或许没有任何意见。
  但大明的精英阶层,却会认为你都人子没有诚信!
  “五三零”“陛下,臣有事起奏!”吏部左侍郎周永春忽然跨列而出,拿出一道折子,全然不在意一些怀着愤恨情绪的眼神落在他身上,铿锵奏禀:“连日来,之前弹劾燕王的地方官员,纷纷上折子请罪,表态一定会稳定地方,协助朝廷推动改革!”
  周永春此举,分明就是为燕王解围。
  大家如果都保持沉默,这股压力必然要落在朱泺身上。
  周永春这个二  wu仔!
  “臣亦有事起奏!”皇帝刚刚兴致姗姗的就各地请罪折子做了点评后,户部侍郎方从哲又忽然站出来:“根据户部的统计,随着土豆的收获,北方的粮荒已经得到了有效缓减。”
  “粮价已经出现大幅度跌落,燕王、瑞王在推广土豆中,居功至伟!”
  若说周永春还很委婉,那么方从哲就是赤  luoluo的态度!
  朝中百官震动之际。
  齐党、浙党残部纷纷开始有的没的,鸡毛蒜皮的小事上奏。
  浙党一些靠近殿门站着的,地位不是很高,但也有资格在朝堂说话的官员,更是直接对福王系一些人就贪腐、懒政发起了猛烈弹劾。
  分明一副浙党为沈一贯复仇的模样。
  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无不是两  dang释放的一种态度!
  一直保持中立的齐党、浙党残部,终于决定放弃中立。
  而他们选定的支持者,竟然是燕王朱泺!
  这不光光是他们,还代表着他们背后地方的士林态度!
  可想而知,此举给朝廷所有人带来的震动!
  无论是福王系,亦或是支持朱泺的赵志皋等人!
  就是皇帝,心中也极为震惊。
  这意味着,今后无论是朝堂,还是天下,形势已经彻底不同。
  朱泺在士林中打开了一个很大的缺口。
  这种政  zhi上的胜利,是十分巨大的!
  现在他们还想不清楚,为什么两  dang会投向一个破坏大家共同利益的人。
  是燕王放弃兵权的表态,在政  zhi上的加分,起到了促进推动作用?
  齐党、浙党以及支持朱泺的部分廷臣——奏禀后,殿内又一次陷入安静。
  这时朱泺跨列而出,抱拳启奏:“禀父皇,儿臣请父皇恩准,儿臣辞去常胜军统帅之职。”
  呼!
  许多人听闻此话,暗道一句总算来了,长长的松了口气。
  同时也不由琢磨,朱泺故意这么做的目的?
  为何一定要拖到现在才提亲此事?
  朱翊钧同样在思考这一问题,他看着这个让人猜不透的混球儿子,询问道:“一定要请辞吗?常胜军招募新丁,重新组建,你不在,常胜军的战斗力能够保证吗?”
  朱常洵听闻后,不由有些嫉妒。
  父皇竟然这么看重朱泺!
  好似在父皇眼中,朱泺便是常胜军战斗力的保证,没有了朱泺,常胜军便不能运转了!
  朱泺作揖答道:“禀父皇,常胜军是儿臣组建,但常胜军的战斗力是每一个将士共同努力的结果。”
  “儿臣必须离开,常胜军是儿臣实验组建的一支国家  jun队,至少现在的结果证明,儿臣的实验是成功的。”
  “如果儿臣长时间统帅常胜军,儿臣的身份,必然会导致常胜军现在的军魂褪色,变成儿臣的私兵,这是儿臣不愿看到的。”
  “其次,常胜军的指挥层基本保持完整,有这些老卒在,儿臣相信,常胜军不会因为少了儿臣,就失去战斗力。”
  “那也变相证明,常胜军还不是一支真正成功的国家  jun队!”
  许多人听闻后露出动容之色。
  他们没有想到,此王放弃兵权的背后,还有这么一层考量。
  皇帝双手撑在膝盖上,身子坐的更加笔直,“你是常胜军的统帅,对常胜军最有发言  quan,既然你认为常胜军即便没有你,也能保持战斗力,你的请求,父皇就准了。”
  “同样,你最了解常胜军,你就为朝廷推荐一人,继任你的统帅之位!”
  “儿臣推荐海中砥为常胜军统帅,朝廷历来有文人统兵的传统,海中砥秀才出身,符合朝廷的传统。”
  “其次,海中砥从蓟州卫便跟随儿臣,常胜军组建,他便亲自参与其中。”
  “此后,跟随儿臣打了讨倭之战,播州战后重建,自讨倭回来这些年,常胜军几乎都是海中砥代儿臣统管。”
  “海中砥是最合适的统帅人选!”
  对于朱泺推荐海中砥,朝中早知道。
  一点儿都不奇怪。
  “王爷,海中砥其人的确是才俊,只是是否有些太年轻了?”王锡爵慢慢吞吞,仿佛年老痴呆一般,温吞说道:“常胜军不同其他各军,毕竟是大明第一等精锐,交给如此一个年轻人统帅,总是有些让人不放心。”
  “何况,这让军中其他老将们如何想?”
  争夺要开始了!
  福王系的干将们,瞬间如同打了鸡血,跃跃欲试,就等着随时策应配合。
  呵呵……
  可就在此时,他们还没有来得及开口,清冷的笑声响起。
  朱泺转身,唇角带着一丝嘲讽笑容,看着王锡爵:“次辅,难不成要给富有朝气锐气的常胜军,选一个如次辅一般,连话都说不清楚的人做统帅吗!”
  “燕王你……”
  王锡爵面色瞬间一片  chao红,瞪大眼睛看着朱泺,手指颤抖哆嗦的指着朱泺。
  这话太恶毒了。
  分明就是在说他王锡爵,年纪都这么大了,根本无法胜任次辅之位,不要占着茅坑不拉屎!
  “怎么,次辅能说出一个,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国家  jun队,如何建设一支国家  jun队的人选吗?”
  王锡爵的面色青一阵紫一阵……
  他迫切的想要有人站出来为他承担来自朱泺的压力。
  可这会儿,福王系统内的人,眼看着他一个老人家受辱,全都装缩头乌龟!
  他明白了。
  明白朱泺为何开朝就是不表态,一直拖到最后表态。
  终于想通了!
  朱泺这就是在告诉所有人,常胜军之事,本王不开口,你们谁都别想得逞!
  很明显,站在这里的同僚们也想清楚了。
  他们意识到,此刻谁敢露头,向来克制的燕王,一定会如同对待他王锡爵一样,对待他们!
  就连想要往常胜军渗透的辽东代表,李如桢现在也不敢说话。
  好手段!
  好手段!
  王锡爵的嘴唇都在短短片刻变白了,哆嗦着。
  “臣年老昏聩,乞怜陛下恩准臣归养!”
  众人瞧着王锡爵扯着嗓子,痛哭流涕跪倒,不由暗暗翻了翻白眼。
  这是王长袖的绝招了。
  “朱泺,不准放肆!”皇帝面色严肃呵斥一句,不等朱泺回答,就闻言安抚:“老大人是国之柱石,此话以后就不要再提了,快起身。”
  “臣谢陛下隆恩。”
  王锡爵颤颤巍,用袖口擦着眼泪站起。
  朝堂陷入安静。
  许多人忌惮的看着朱泺。
  朱泺此番在朝堂上的施展的手段,让许多人看到了他政  zhi手段的成熟与老辣!
  一个小小拖延态度,一招杀猴骇鸡,再加上有理有据有节,便将整个朝堂给镇住了。
  皇帝瞥了眼满朝文武,继而说道:“诸位爱卿既然对朱泺所举荐的海中砥没有异议,那么便准海中砥升任常胜军总兵。”
  “常胜军常驻京畿!”
  此事落下帷幕后,这场午朝便没有开下去的必要了。
  山呼万岁中,皇帝离开。
  朱常洵等人,面色复杂,心中愤怒的看着朱泺与朱常浩离开。
  徐弘基瞥了眼面色难堪的王锡爵,暗暗叹了口气。
  他昨天就觉得王锡爵和稀泥的处理方式成不了事。
  果然不出所料。
  他现在更加担心,王锡爵关于辽东兵马整顿和稀泥的处置方式,到底能为辽东军增加几成战斗力?
  ⋯⋯⋯
  数日后。
  朱泺启程离开北直隶。
  南城城门楼内。
  朱常洵站在窗前,看着朱泺离开的队伍,沉声询问道:“南直隶的商贾代表,全盘接受了他的要求是吗?”
  王锡爵低声答道:“全部接受了,今天早朝,燕王已经将他代表朝廷与南直隶商贾代表达成的文函送入内阁。”
  “在此基础上,商贾们还被迫承诺,接受纳税义务,不过具体的产业规模标准,需要等燕王回到南直隶后继续谈判。”
  啪!
  朱常洵的手猛地拍在窗沿,愤怒道:“南直隶步步后退,如此下去,岂不是几个月后,父皇真的要带着朝廷南下陪都过年节,然后重重奖赏都人子?”
  “要么让他执掌大西南开发计划,要么直接册封他为太子?”
  “你们都是吃干饭的是吗!为什么在朱泺的逼迫下,步步退让!”
  “马上给本王想对策出来!”
  ⋯
  此番朱泺的成功,皇帝的许诺,打破了朱常洵伪装的平静沉稳.
  九月天。
  整个大地都变黄了。
  收获的季节来临。
  丰收总是能够让泥土里刨食,最朴实的农民,一年四季,脸上难得露出灿烂的笑容。
  尤其是经历了一场混乱、粮荒的地方。
  南直隶。
  一处村野中。。
  一棵村中最年长者都不记得有多少年树龄的老树不远处。
  一群挑着生丝的百姓,翘首以盼的向着老树树冠下面张望着。
  “主家老爷在等什么人?”
  “是啊,怎么还不开始收购生丝呢?也不知道今年的生丝收购价格怎么样!”
  “应该比年初好些吧?不会再给咱们全部评为下等吧?”
  “今年要还是这样,俺就不种桑养蚕了!虽说之前的桑椹采摘挣了点钱,可桑椹毕竟是有季节的。”
  ⋯⋯⋯
  议论中,百姓们的视线齐齐落在树下的地主老爷。
  地主老爷一改往日的富贵奢侈,穿的虽然还是缎子衣衫,可朴实多了,以往亲自来监督收生丝,哪一次不是带着一帮狗腿子。
  还要带几个捏肩捶腿伺候的丫鬟。
  这一次却只有少数几个仆人,以及账房管事。
  就连那位嚣张的大少爷都不见了。
  而且大家伙儿已经等了半个时辰,这位地主老爷却带着管事的,不停往村口方向张望,仿佛在等什么人。
  这一幕落在百姓的眼中,不由有些惴惴不安。
  开始担心,生丝的价格是不是又降了,以至于地主老爷都不愿意收购。
  嗒嗒嗒……
  马蹄声忽然从村口远处传来,紧接着,众人就看到,一骑冲来。
  一名传佩剑儒衫士子策马冲来,勒马顿足的时候,人已经从马背上翻身下来。
  手握佩剑,来历风行,从众人面前经过往老树方向走去。
  “是士子参谋!”
  “是帮助咱们组织起来的士子参谋!”
  ⋯⋯⋯⋯
  百姓们看到来人这幅装扮后,激动笑着议论起来,仿佛找到了主心骨,适才的担心全都消失了。
  士子参谋对于南直隶的底层百姓来说,一点儿都不陌生。
  正是这群年轻人随着燕王来到南直隶后,组织他们与地主老爷谈判,减租减息。
  就连桑椹果采摘利润的分配,也是这些士子参谋,领着他们和主家老爷谈判,为他们争取到了五五分成,想都不敢想的利益。
  是故,当看到士子参谋出现后。
  所有忐忑不安的百姓,一下子安定了。
  “龙老爷是吧?”士子参谋走到乡绅面前,询问之际,拿出一块令牌,举着令牌说道:“我叫周义,这是王爷为他们办法的参谋令,你可以查验真伪。”
  龙老爷连忙陪着笑,连连道:“不敢不敢,在咱们南直隶,谁敢冒充士子参谋,那不是活的不耐烦了吗!”
  “周士子,小老儿已经准备好了茶点,周士子请先
  歇息片刻,等生丝收购开始后,小老儿为周士子接风洗尘。”
  名为周义的士子参谋冷冽的看了眼龙老爷,冷笑道:“怎么,龙老爷想要美色金钱诱惑我吗?”
  “这一年来,我们士子参谋中,心志不够坚定之辈,被你们拉下水,被王爷斩了脑袋的就有数十人了!”
  “你是觉得我周某人与那些死有余辜的同僚一样,意志不够坚定,还是觉得,王爷的刀不够锋利!”
  “实话告诉你,最好不要做什么小动作,我只是来宣布今年生丝等级标准的。”
  “在我之后,南直隶陪都九卿六部会组成抽检团,分赴南直隶各地,检验我们的任务完成情况!”
  “在此之后,会由王爷亲军,常胜军以及南直隶镇抚司衙门锦衣卫联合督查,王爷发话了,我们犯错,六部九卿杀我们!”
  “六部九卿抽检出错,常胜军,锦衣卫杀六部九卿!”
  龙老爷及其周围的家仆听着周士子杀意凛然的话语,只觉得浑身寒气直冒。
  燕王用六部九卿监督自己的臂膀士子参谋。
  然后用常胜军汇同锦衣卫督查六部九卿,把刀对准了六部九卿。
  自己人不放过,抵触他的人同样脖子上架着刀!
  任谁都能从燕王朱泺的这一手布置上,感受到浓浓的血腥味儿!
  燕王这是明确无误的告诉所有人,无论是谁,哪怕是他的人,敢在推广生死标准上动手脚,杀!
  士子周义冷冷瞥了眼龙老爷。
  近一年士子参谋中,出现腐化的问题,王爷十分震怒。
  从北直隶回来后,他们这些人立刻被召回应天府。
  几个月的思想整顿,同时进行彻查。
  现在,南直隶成立的士子参谋进修学院的门外,还挂着十几颗风干了的狰狞脑袋!
  他们的名字被刻在了一块黑碑上,结业时配发的太平剑被这段插在黑碑周围。
  对于这些人来说,他们的耻辱永远刻在了这块碑文上!
  相对应的是门左侧,黑碑旁边的白碑。
  上面刻着在推广民间组织过程中,受到地方势力迫害牺牲的同仁。
  他们的名字刻在上面,他们曾经用过的太平剑,被保存在参谋兵学进修学院专门成立的凌烟阁中。
  每一柄佩剑旁边,还放着一本传记。
  一本每一个牺牲同仁履历的传记,详细记录着牺牲同仁没有成为一名士子参谋,以及成为一名士子参谋,所做的事情,前后的心路变化!
  他们的家人也得到了优渥的抚恤。
  周义转身拿出布告,大声宣布:“朝廷令!”
  “从即日起,朝廷就生丝品级制定标准,以色泽、均匀、长度,对上中下三等品级做出严格标准,凡大明养蚕百姓,均可凭标准交易生丝。”
  “如地方有擅自制定标准者,凡举报,朝廷严惩不贷!”
  ⋯⋯⋯
  周义将生丝评定的标准对百姓详细讲解。
  然后亲自指导生丝收购,向百姓进行讲解。
  “安娃子家色泽白净,抽丝均匀,抽丝长度超三丈,上等生丝!”
  “王二郎家……上等生丝!”
  ⋯⋯⋯⋯
  “上等生丝,俺家的坡地是上等生丝!太好了,太好了!“
  “俺家的桑树今年害虫病,本以为是下等生丝,没想到,竟然评了中等!”
  ⋯⋯⋯
  一个个的百姓,经过周士子亲自指导评定后,高兴的喜极而泣。
  龙老爷坐在一旁,看着这些百姓,面色阴沉的难堪。
  从今而后,生丝标准设定,他就再也没办法从中赚取巨额利润,只能充当一个小民与工坊中间的二道贩子了。
  他根本不敢等周义离开后,改变标准。
  别说燕王朱泺的刀利不利。
  就是现在的愚  min也不能随便揉捏了。
  得益于百姓组织,这些往日的小民,现在根本动不得,要不是还能够靠着宗族关系掣肘,这些人恐怕恨不得把他龙家打土  hao了。
  周义笑着大声喊话询问:“评定的标准,父老乡亲们记住了吗?”
  “记住了!”
  百姓灿烂笑着大喊回答。
  周义笑着点头,转头看向龙老爷的时候,面色变严肃:“龙老爷,你们记住了吗?”
  “记住了,记住了,小老儿绝不敢违背王爷的命令,一定严格执行标准!”
  “那就好,如此我便可以放心离开了,龙老爷可千万不要做糊涂事情,在我后面,还有两拨人!”
  “告辞了!”
  “周士子,舟车劳顿,吃点东西再走也不吃,小老儿这回绝对没有其他心思!”
  “龙老爷的好意心领了,在下还要去其他收购点宣读朝廷命令,这个县府是我的任务范围,耽搁不起!”
  ⋯⋯
  “我们要太平剑!”
  “我们要见徐大人!凭什么改变兵学参谋的佩剑样式!”
  ⋯⋯⋯
  “这些士子在干什么?”
  “听说是天津卫兵学参谋结业的士子参谋,因为朝廷改变了以往太平剑的样式,这群士子参谋不满意,集体来皇城请愿!”
  ⋯⋯
  皇城广场边缘,百姓围观看着一个个士子参谋愤怒的把一柄柄剑柄镶嵌着玉石的精美宝剑扔在皇城城门口,纷纷议论着。
  乾清宫。
  皇帝朱祤钧手中握着两柄剑打量着。
  “为天地立心,为民生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泰平!”
  朱栩钧读着左手宝剑剑身上刻着的字句,这柄剑较之右手,剑柄镶嵌玉石的剑而言,就有些朴实无华了。
  “忠君报国,不负皇恩。”
  朱翊钧读着新样式剑身上的刻字。
  陈矩听着心惊胆战的。
  现在士子参谋们,拒绝使用忠君报国,不负皇恩这柄华美的剑,而要使用燕王当初设计的太平剑。
  谁也不知道,皇帝心中会想些什么。
  “陈矩,你说说,这两柄剑,那一柄好?”就当陈矩满腹担忧之际,皇帝的征询声响起。
  陈矩面色变了变,连忙跪倒在地:“老奴卑贱之人,哪敢评价,这两句话,都是难得的圣言,老奴不敢妄加评价!”
  哼!
  皇帝轻微哼了一声,“那混球在南直隶对士子参谋进行血腥整肃,怎么这些士子反而对他设计的太平剑如此执着呢?这件事情与南直隶兵学参谋进修学院的成立以及他的整肃有没有关系?”
  “去把骆思恭叫来!”
  “还有徐弘基,他惹出这么大的事情,现在人在哪里?”.

(https://www.biquya.cc/id173495/31264454.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