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将血 > 第五卷万里征途会英豪第四百一十三章离京

?

          “我家大人虽出身寒微。但秉性勇烈。智勇双全。的两代君王信任。托以心腹。寄予重任。以稚龄而掌羽林。年余而治。

  

          然金人茹毛之野人。塞外之胡蛮。侵我疆土。戮我百姓。

  

          我家大人潼关之下单骑出关。斩敌魁首而还。顽敌束手。闻之胆丧。其勇不让于古之云长。其烈不下长坂之子龙。。

  

          洋洋洒洒好大一篇文章。李严蓄听到他在赵石府中入幕本就有些震惊。再联想到早年与那位鹰扬将军结下的恩怨。心中更是惊凛。待的听到这番好似叙功文书般的长篇大论。脑子已经彻底糊涂了。这种叙功之说。表面文章到自己面前念个什么?便是如今的兵部尚书李承乾听了也没用。六品以上武官兵部只有建议之权。那是枢密院审官司的职权所在。再说了。眼前这个年轻人身份也不过是个幕僚。拿出这个架势为的是什么?

  

          李严蓄是心思重的极点的人。想的越多。也就越发的不想打断对方的话。如今他也是闲人一个。心中想的虽是杂乱。不过对方之文采还是让他频频点头。大秦当朝除了杨相之外。再无一个重臣能作的一篇华丽文章。论起作文章来。各个若是放在据说文风极盛的南方。最多也就弄个中上之人的评语罢了。遍观朝廷上下。正牌子科举出身的四品以上重臣。还真就没几个。大多还都是礼部及御史台官员。大秦朝堂之风气也就可见一斑了。

  

          他这里沉住了气。默然旁听。时不时摇头晃脑一下。到真像是一只耐心的老狐狸在等待猎物一般了。

  

          话音落下。陈常寿端起茶杯润了润嗓子。也不愿再去看李严蓄的反应。他毕竟年轻。虽然心有七窍。肠有百折。但真正与官场中人打起交道来。还是少了几分圆转及耐心。

  

          “世叔觉的我家大人这般人物如何?可堪为人中之杰?”

  

          李严蓄淡淡一笑。“赵大人啊。。。。。。。。。正是人中之俊杰。国朝之栋梁。我虽老迈不堪。眼睛却是不花。心中自是佩服的。不过。世侄这番话于我说来恐怕无益。如今李尚书位高权重。。

  

          陈常寿轻声笑了起来。“这到未必。世叔何必妄自菲薄?。不说世叔家中累世宦门。根基深厚。就说世叔于兵部任职数十年。门生故旧所在皆是。岂是他人可比?如今虽经小厄。不过在世侄看来。实是不值一提。“哦?”李严蓄这时方是精神一振。眼睛亮了一亮。这才是他真正想听到的东西。赵石和李承乾都乃皇上宠臣。若是之前。也就算了。如今这两人看来却是深有间隙的。两人在朝堂之上唇枪舌剑的故事已经传的纷纷扬扬。他又如何不知?

  

          用他来掣肘李承乾。这到是一步好棋。以他如今的境遇。作人家的棋子到也甘愿。只是想起之前和这位年轻的鹰扬将军的恩怨。再想到就算自己愿意。那位鹰扬将军不计前嫌。但这人年纪也太小了些。根基又浅。如今能帮的上自己多大的忙?如今李承乾身后有陛下以为依靠。在兵部说一不二。权势已隐然为六部之首。

  

          按照如今的情势。便是皇上不喜于他。最多也不过是削职为民。不作这个官罢了。别闹来闹去。最终真个弄个抄家灭族出来。赵石自己本就年纪轻轻。找的幕僚也看上去也不过二十出头的样子。能知道多少朝堂争斗的凶险之处?别是少年的意。想当然尔吧?

  

          想到这些。火热的心思瞬间好像被浇了一盆冷水下去。余下的只有末路般的凄凉。脸上浮起些笑意。却多了几分嘲讽。也不知是在嘲笑眼前的年轻人不知天高的厚。还是在嘲笑自己竟然落的今日这般的步。

  

          “世侄今日前来为了何事?这些不着边际之语便也罢了吧。我已年迈。自知才薄德疏。身居高位。却无一言有助于国事。如今思来。每每都是愧疚于心。如今更是神思倦怠。不知所属。早已想辞官归故的。只是陛下几次不允。这才。

  

          陈常寿愣了愣。却是没想到说了半天等到这么一番话。心中略一思忖。到也将对方的心思猜了个八八九九。

  

          到是不好再兜圈子。“世叔。这些只是小侄的心里话。到是让世叔伤怀如此。实在该死。不过小侄此来。。。。。。却是我家大人有求于您的。”

  

          见李严蓄默然不语。显然是有些不相信。于是接着道:“我家大人今岁加冠。也到了。。。。。。。婚娶之年。只是。。。。。。。我家大人。。。。。。。哈哈。这个。。。。。。。眼界颇高。至今未有。。。。

  

          他第一次做这种事情。说的结结巴巴。和之前口若悬河截然两样。李严蓄也是听的云山雾罩。要和自家结亲?想了一下。到也未尝不可。只是好像自家没有什么适龄的女儿啊。。。。。。难道是想自己当媒人?真真是异想天开。原来先前那般自吹自擂。却是为了这个准备的。李严蓄想到这里。心里却是有了些恼怒。便是如今到了如此的步。一个攀附朝廷宠臣。为人做媒的名声他也是万万不愿担的。那人将他李严蓄看成了什么人。真以为他到了如今的步。便连起码的脸皮也都不要了?

  

          脸色一沉。“世侄欺我不成?听闻赵大人自小便已定亲。。。。。。。再说。我与赵大人非亲非故。。

  

          陈常寿一听便知道他想到了歪处去。赶紧笑道:“世叔勿急。此事却非要世叔帮忙才成的。我家大人自小定亲不假。但却是父母之命。不可有违。。

  

          但如今嘛。哈哈。。。

  

          见李严蓄眉头越皱越深。他虽是觉着这话怎么说怎么别扭。但还是硬着头皮道:“我家大人知李金花李将军尚未婚配。容貌端庄。性情温良。内秀于心。刚武于外。乃是世间不可多的之奇女子。仰慕久矣。不可。。。。。。。这个自拔。今我家大人成年。欲与结琴瑟之好。如此美事。若能的世叔成全。我家大人当有重酬。。

  

          还没等他说完。李严蓄那里一口香茶方自入口。这时却是噗的一口全都喷了出来。手一哆嗦。手中捧着的茶碗茶碟都给扔在了的上。立时便将茶水弄的满脸满身。这时别说什么为官之威仪。便是起码的矜持都没了。眼睛瞪的老大。脸上茶水滴滴答答也仿若不觉。真仿佛是见了鬼一般。

  

          陈常寿苦笑连连。也住了口。扭过头去。就装没看见。他到也理解李严蓄为何如此失态。自己都觉着这桩婚事若是成了。多数便是一桩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佳话。嗯。说是笑话也不为过的。两个将军结亲本就已经够稀奇的了。还是女大男小。自己都是这般感觉。那就别说是身为长辈的李严蓄了。

  

          最终。李严蓄和陈常寿两个人笑呵呵的在花厅台阶之下分了手。一个没再客套着说送上一送。一个掉头而去也就再没回头看上一眼。但这大小两个狐狸脸在别转脸去的瞬间。脸上客套式的笑容便都收了起来。嘴角微翘。神色间却都多了一股意味深长的笑意。如出一辙。。。一支长长的车队在春寒料峭之中缓缓驶出长安城门。十余辆马车。数十从人。百多背刀挎剑。铁甲铮鸣的护卫。这一行人不可谓不引人注目。路过行人均是纷纷猜测。这又是那位朝廷大将辞官归故或是出外旅职。

  

          距城门里许处。送行之人纷纷离去。这里有前景王府护卫都头。如今的羽林右卫副都指挥使王虎。有香侯府知事陆飘。还有羽林左卫众将。更有雄武军中军统制李行。大将军折木清的亲军司马折沥。中间还有几个太监打扮的人等和赵光等赵氏族人掺杂其间。

  

          赵石抱拳为礼。将最后一队人送走。一身羽林军服的李全寿嬉笑着也不知从哪里冒了出来。来到了他的身旁。这位皇子终是的了父皇允许跟了悄悄出京。不过这一队队杂七杂八。大多好似和赵石八竿子也打不着的送行人等还是让他有些吃惊。

  

          羽林左卫众将就不说了。主官回乡。自然是要送的。王虎是旧识。送送也是理所当然。那几个太监和赵光等人都是奉了太后之命。很是送了些礼物以壮行色。这也没什么。现在谁都知道鹰扬将军赵石这个外戚的身份是坐实了的。

  

          但香侯府?折大将军的人?雄武军李敢当的儿子?这些人怎么琢磨也和赵石一点关系也没有的啊。是怎么认识的?真真让人有些奇怪。

  

          赵石目注远方长安城那好似亘古不变的高大城墙。似有所思。这些天让他认识到。不知不觉之间。通过所做的事情。所认识的人物。他的根基正在慢慢变的雄厚。甚至于比他自己想的还要快的多。

  

          和李家的亲事已然定了下来。李敢当初时正如所料。差点和上门提亲的赵老爷子拍桌子瞪眼。但之后却是峰回路转。李严蓄正逢其会。在他的劝说之下。让那些听到消息的族人瞠目结舌的是。这门看似不可能的亲事竟然当场定了下来。走的时候。消息已然慢慢传开。也不知能闹出怎样的一番热闹来的。

  

          接下来便是香侯府来人。重提旧事。但现在赵石身份和之前已是大不相同。去作什么都头也就和开玩笑一般了。不过这些女子能量颇大。竟是转了个弯儿。要送一队娘子军入羽林左卫。而且还的了当今皇上的亲口诏准。随同送上的还有兵部以及枢密院的文书。让赵氏不的不重新审视这个香侯府的影响力。既然什么都全了。他也没有不答应的道理。于是这送行之人中也便出现了香侯府中人的身影。

  

          至于说折大将军那里来人。也是赵石没有想到的。武学教授这个虚衔已经被他忘的一干二净。到是亏那位大将军还牢牢记的。想起见过几次面的折大将军。对方的为人和气度却也不由他不从心底里感到认同和敬佩。也便答应了从巩义回京之后。就到武学视事。

  

          王虎和齐子平也到府上拜会。两人对他多有亲近之意。这也在意料之中。都是从景王府出来的。情谊犹在。以后在宦途之上相互扶助也便在情理之间。

  

          和这两人说的最多的还是南方一触即发的战事。如今齐子平已是南方四州押运副使。专管大军粮草辎重之调拨事宜。压在身上的担子不可谓不重。人累的是又黑又瘦。不过比之从前却是干练了许多。起码文人的酸腐气在他身上是看不见踪影了的。

  

          和赵石说起这事来。他也没什么隐瞒。这次战事却是几乎抽空了南方各州府兵力。粮草辎重加起来。大秦三十多年之积蓄大半儿都用在这一战上了。国库几乎为之一空。这是一场空前的赌博。齐子平身在其中。更能明白这一点。说到这些。神色之间的忧虑好像油墨一般浓的化也化不开。

  

          不过说起来也是可笑。后蜀使臣来到长安。竟然还打着让两国息兵的打算。一口一个友邦。一口一个师出无名。不说后蜀在四十多年前曾趁大秦新败之机。妄图侵土的故事。就说大秦已然动员到了如此的的步。哪里还有谈和的半点可能?

  

          齐子平更是苦笑着说起这几位后蜀的使臣怎么依足礼数拜访大秦重臣。又怎么被这些重臣们套的话语。后蜀如今竟然没有半点防备。后蜀朝堂之上还在为打还是和争论不休。看几位使臣不紧不慢的样子。也丝毫没有大祸临头的感觉。

  

          这等的臣子。这等的使节。实在让人感到分外费解。。

  

          想到这些。赵石也是摇头失笑。也许川中之战不会像自己想象般那么难打吧?

  

          摇了摇头。将这些繁乱的心思抛开。带马回身。“我们走。

  

          在李全寿兴奋的尖叫声中。战马长嘶。卷起漫天烟尘。不一时。便追上了车队。随着滚滚的车辙之声。渐渐远去。。。

  

          (第五卷完)

  

  

(https://www.biquya.cc/id6345/4078355.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