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十八章衣锦还乡
李给张倩当特助算算已经一年有余,每月的工资加上张倩不断给予的奖金累计起来也有七八万元之多,兑现对桃的三项承诺已经足够。他看看身上穿的高级西服,色彩鲜艳的名牌领带,锃光闪亮的名贵皮鞋,还有按照张倩的意思理出的青春时尚的发型,使他简直成了香港仔。这在一年多前,就连他自己也看不惯自己的这身打扮:像什么?差不多成了洋鬼子。可现在,每天看着衣饰华贵、珠光宝气的张倩,看着她的办公室出出进进的西装笔挺的高级白领,倒觉得不这么打扮装束自己就成了异类,被人瞧不起。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入乡随俗吧,如今我也算得上白领阶层了,自然应该这么装束打扮;否则每天陪在仙女般的张总身边,还要给她按摩,接触她华贵的衣服,亮丽的身体,怎么相称相配?我这么打扮,是工作的需要,公司的规定,也是老板的要求。
但是,他马上就想到:我出来打工赚钱,不仅是为了改善我个人的生活条件,更主要的是为了改变整个家庭的生活条件,改变乡亲们对我的错误看法,展示我的能力,实现我的理想。如今我当上了张总的特助,工资高了,奖金多了,吃的穿的住的都好了。可是我的妻子、孩子、父母、兄弟,我的世代相依共存的乡亲们,仍然在山沟里过着贫困艰难的生活。他们住着低矮的石头屋,天不黑屋里就先黑了。他们吃的是粗粮,穿的是粗布衣,虽然不会再感到饥寒,但是与深圳人的生活相比还大有距离,相差甚远。桃长得那么漂亮,又那么爱美,却依然和普通山里女人一样穿着粗布衫裙;他的儿子李桃小时候常常因为普通奶粉吃不足饿得哭闹不止。他的父母亲为了培养他读书,花了那么多钱,吃了那么多辛苦,随着年纪增大,他们越来越衰老了,依然还要在山里种田、打猎、挖药材,受尽艰险,而他至今还没有略尽孝道。他的两个弟弟多么想多有一些钱,好买一件时髦的夹克衫和一双皮鞋;他们本来也可以出来打工,可是为了帮助他照顾家庭,只好留在家里辛勤地劳动。还有,他和桃夫妻感情那么好,在家的时候,只要不是实在累得不想动,每天晚上几乎都要抱在一起睡觉,甚至还不止一次。如今分开几乎两年了,再没有看见她那桃花般的容颜,触摸到她那凝脂般白嫩的肌体,多少次只有在梦中相见,相拥,醒来却是春梦一场。还有他的同村而居的乡亲们,他们是那么憨厚、纯朴、善良,谁有了困难都会慷慨解囊,尽力帮助。他是多么想念他们!两年来,他靠着坚强不屈、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毅力,拼搏奋斗,忍辱负重,吃苦耐劳,如今终于算混出个人样来了!他有钱了,在公司也算有了一定地位,终于可以面对家人,面对乡亲,兑现对他们的承诺了!他为什么还不回家?连张总都有些为他着急了。不是他沉得住气,不想念他们,而是因为他的理想还不仅如此,还要远大得多!他还要学习,要创业,要赚更多的钱。但是另一个声音又在说:还是一步一步地来吧,先兑现了对家人的承诺再回来干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也要分阶段进行。
两年啊,七百多个日日夜夜!他没有看见自己的妻子,孩子,父母,兄弟,还有全村的乡亲们,他想念他们啊!尽管他白天精神抖擞,风度翩翩,神采奕奕,暗夜里不知流过多少眼泪,枕头上的斑斑泪痕就是鉴证。可是那时候他不能回家,因为他还无法兑现对他们的承诺,羞于看见他们。现在不同了,他可以毫无愧疚地兑现对他们的承诺了,他可以理直气壮地回家了。父母兄弟再不会说他无用,乡亲们再不会对他白眼,他们看见现在的他,还会对他另眼相看:看啊!李衣锦还乡了!终于混出个人样来了!他还听搬运车间的工友在背后议论他,说他为什么老不回家?难道说他爱上张倩了?其实,他们还不真正了解他。张倩的豪华尊贵,她的高雅气质,她的卓越才能,她的经济富裕,她的体贴多情,是有许多让他动心、动情的地方,可是她并不是他倾心热爱的那种女人;她也并非真心爱他,不过见他青春健壮逗他玩玩。尽管她有意无意地向他表露过,他还是无法接受她。他一直深爱着的女人是桃,是杏。他对她们的爱,质朴纯洁,毫无参杂,那种爱是自幼形成的,是经过岁月风雨考验的,证明是可以同欢乐共患难的。他已经牢记在脑海里,融化在血液里,再也无法忘记,难于抛舍。这两年,虽然他与她们没有在一起,可是他一时一刻也没有忘记她们。于是他决定回家了:衣锦还乡,回报亲人!
李向张总请假,说最近一定要回家一趟,兑现他对妻子、家人的承诺,然后才能安心地回来工作;否则,他日思夜想,再也无法安心工作。这是张倩早已预料中的事情,她没有想到竟会来的这么快。她惊喜地看着李,问:
“现在,你以为混出个人样来了?”
“就算吧。在我们山里人的眼里。”李不好意思地说。
“钱呢?够了吗?不够,我可以再借一些给你。”
“不要。已经够了,根据我的标准。”
“还需要我帮助什么?尽管说。”
“张总,真的不需要了;只需要您准我半个月的假期就行了。”
“就这么简单?”
李点点头。
张倩想了想说:
“桃那么爱美,想穿最漂亮的衣服;不知道她的标准是什么?我就送她一套我的衣服,让她穿穿看,是不是觉得最漂亮。”
“不,张总,我会给她买的。你的衣服那么贵重,那么难买,还是不要送她。”
“正因为贵重我才要送给桃,要她知道我很喜欢她,尊重她。我的衣服是送桃的,不是送给你的,请你不要干涉。就这么决定了!”
“我替桃谢谢张总!”李知道不可拒绝,只好道谢。
“只要桃不怀疑我的诚意,我就心满意足了。”张倩媚眼看着李,开玩笑说。
“怎么会呢?她穿上这么贵重、这么漂亮的衣服,只会诚心诚意感谢张总的恩德。”
“我不需要你感谢,只想听桃说一个谢字。”
“她一定会的。”
“但愿如此。”
张倩还不肯放他走,上上下下反复打量着李:
“出来两年了,如今回家,也算是衣锦还乡了。乡亲们一定会跑来看你。你去买些山里没有的东西带回去,分散给他们。可是,你这身打扮,西装笔挺的,背着那么多大包小包,实在不像样子。这样吧,你把我的车开回去,一来路上节省时间,二来回家也风光风光,叫乡亲们看看,你跟着我做特助,确实混出个人样来了!”
“不行不行。这半个月我不能给你开车,怎么也不能再占用你的车。你经常出门,怎么能没有车呢?”
“这个你就别管了。我在深圳用车不难,需用叫辆计程车就行了。倒是你这趟回去很需要,因为你和桃还要到北京补办旅游结婚,一来一去,有车就方便得多,能节省不少时间。我告诉你:我只能准你半个月的假,逾期不归,我可要重重处罚你。怎么样?你可要想好了!”
“好吧,我听从您的安排,保证如期回来上班。”
“这样我才会相信,才放心你回去。”张倩微微一笑。
李开始购买回家的东西,给桃的,孩子的,给父母和两个弟弟的,给桃的母亲和弟弟的,给亲戚和乡邻的,大包小包,堆满一床,他连夜分类包装好。一切准备就绪,第二天他向张总告辞,然后开出张总的宝马轿车,加足汽油,急忙上路。
一年多来,他跟着张倩当特助,不仅学会了开车,还成了她的司机,每次出门,都由他驾车,技术早已熟练了。经过一夜一天奔驰,傍晚,他终于回到了盼望已久的家乡——大梁山春风里。看着连绵起伏的大梁山和山坳里高低错落的石头屋,想象着一个个久别的亲人,这一刻,他哭了,眼泪像断线的珠子,一颗颗滚落下来。他连忙擦干眼泪,平静了一下激烈翻涌的心绪,慢慢把汽车开到自家门前停下来。不见有人,他按了按喇叭,大声喊:
“桃,我回来了!”
桃刚要做晚饭,听见有人喊,开了门,看见一辆豪华轿车停在门前,她以为是王书记带着外商来春风里考察旅游项目的,便说:“王书记,今天来的是哪里的老板?”猛抬头,突然看见李西装革履、领带飘飘地站在面前,又惊又喜,连忙上前说:“啊!是你回来了?早一天也不写个信来。”李说:“汽车不比信跑得更快?一夜一天我就从深圳来到家了。”桃更加吃惊,说:“你都学会开汽车了?真不简单!”
李桃听见妈妈和人说话,也跑出来看,竟不认识,见来人西装革履,和春风里的人都不一样,十分陌生,以为是城里来的,也不敢过去,又不愿离开,只站在一旁呆呆地看着。李看见了,走过去抱起来说:“李桃,我是爸爸!”孩子认生,害怕,挣扎着要下来。桃接过来说:“李桃,他是爸爸,小时候天天抱你,你怎么忘了?”李从汽车里拿出面包水果塞在李桃手里,从桃的怀里再接过来抱着,李桃听了妈妈的话,又看见有这么多好吃的东西,这才安静下来,呆呆地看着这个似曾相识的爸爸,不再挣扎着要下来了。
桃连忙去喊公婆和小叔,于是一家人都知道李回来了,忙着出来看他。大家见李西装革履,精神焕发,远非昔日可比,都十分高兴,连忙招呼进家,又忙着把汽车里的东西搬回家来。
这时,有的乡邻也看见李回来了,急忙赶过来看望。一位小青年大声向来人介绍:
“李从深圳回来了,是开着小轿车回来的!西装、领带、皮鞋,说不出好看的头发,简直就像电影里的人!”
这消息就像一股和煦的春风,不胫而走,很快就在只有二十来户人家的春风里传遍了,于是全村的大人孩子就像七十年代前看广场戏、广场电影一样,一齐往李家涌来。屋里挤满了,就站在院子里,渐渐院子里也挤满了,就围在院子周围看,围着李开来的宝马轿车看;总之,能看到李的新装,李的新发型,能和他说上一句话,都感到无上光荣。
李和桃满面春风地拿出李从深圳带回来的香烟、糖果分散给大人和孩子:大人每人一支烟,李掏出打火机给点着火;孩子每人两块糖。大人们一边吸烟,一边向李询问在深圳打工的情况,听李慢慢介绍。孩子们吃完了两块糖依然围着不散,桃就抓起糖块撒在草地上让他们哄抢。李听说全村已经有三十多个男女孩子上了小学和中学,他就把在深圳买的电子手表分送给他们,每人一块。孩子们得了电子表十分高兴,说:“这下上学就不会迟到了。”桃还把李从深圳买回来的红纱巾分送给年轻的姐妹们,感谢她们平时对她的帮助。大家围在一起说说笑笑,直至天黑透了方陆续散去。
(https://www.biquya.cc/id49206/2652934.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