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玄幻奇幻 > 入蜀记 > 第四话 西军

?

  魏延是在费祎走后第二天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的。

  想到昨日费祎来大帐拜见自己,传达了中军命令,而且还设身处地的为自己分析局势,信誓旦旦的向自己表忠心。结果今日自己就成了被抛弃的孤魂野鬼。

  事情还是张衡禀报自己的。原来魏延身为大军前锋,距离中军最远,所以自然要在中军留有耳目,以便时时关注动向。丞相诸葛亮也考虑到战局变幻莫测,未免传命有所不及,所以对于魏延交结亲卫的事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近来埋在中军的暗桩一直没有消息回馈,魏延本未多心,只是以为丞相刚刚大行,亲卫军都忙于封锁讯息。然而先有杨仪的一番调动,然后是费祎的拜见,都说明事情不寻常。因此待费祎走后,魏延特意派遣张衡、王十两名亲卫去中军查探,结果发现中军大帐虽在,又哪有半个士兵的影子,粮秣、马匹、军械自然也都不见了。

  自己竟然作了这么长时间的睁眼瞎!就连汉军撤军都不知晓!信息是战争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可是如今不要说敌军,就连本军的行迹也失去的魏延怎能不慌张?本来自己还在等着费祎回信,可是依照情形来看,想必费祎也被杨仪扣下了。事到如今,撤军已经势在必行。魏延亦再无疑虑,立即下达撤军命令。

  本来依照杨仪的安排,后军将被分为三阵,互相照应,相继撤退:第一阵前监军刘巴先撤退,然后是中军护军姜维、偏将军臣爨习,最后是才是魏延。但是如今魏延明明知道杨仪算计自己,又哪能乖乖的遵照他的指示?杨仪如此安排,定然是已经在后军中插入内奸,以此能够即时掌握自己的信息。

  魏延想必杨仪料定自己不肯撤军,这才偃旗息鼓的退走,如今自己被将军,就算追至中军,杨仪也定然有所防备。因此魏延也再不管什么“依次撤退”的命令,直接敲响大鼓,聚集诸将于大帐。

  待到后军诸将军赶来时,魏延点将,各级将佐百余人,单单就少了中军护军姜维。魏延又一次的感到自己被出卖了。本来姜维是为数不多自己“瞧得起的”,而今姜维临阵脱逃,正好说明姜维倒向杨仪了。那么杨仪安排的内奸就是姜维?魏延是从来不介意以最低劣的恶意揣测别人的。但是一个巴掌拍不响,姜维在前锋营毫无根基,是以一定有帮手,至少还有一个内奸!那人还在前锋营,如此杨仪才能即时掌握后军的消息。那么如此近来被调动的几位将领都有怀疑!偏将军臣爨习、前监军刘巴、前将军袁綝、右将军高翔,到底是谁?不,也有可能内奸早就存在,是副将陈式?一定是的!除了他还有吗?那又会是谁呢?这样一想,魏延倒是觉得任何人都有嫌疑了,任何人都有可能出卖自己。

  魏延使劲地摇了摇脑袋,仿佛想把这些乱七八糟的想法全部甩出去,怎奈在摇晃中,事情反而越来越鲜明了。因此只好收拾心情,对着诸将道:“诸位将军,今天聚集大家来此,是有一件天大的干系,需要与大家商议。”

  大帐中本无闲人,因此诸将的反应一目了然,诸将听到他说得如此正式,都露出探寻之意。魏延这才沉着嗓子说道:“丞相早在四天前就已经归天了,如今中军所发之号令皆出于长史杨仪。然而杨仪狼子野心,与中军诸将狼狈为奸,妄想篡夺军权,由于担心我们前锋营的反对,因此秘密撤退,带走了全部的粮秣、军械,将我们卖给魏军了!”

  诸将本来就被魏延那“天大的干系”所吸引,自然都支楞起耳朵,不敢有所疏漏,当魏延说初出丞相死亡一事,诸将顿时像被闪电击中一样,继而嚎啕大哭者有之,捶胸顿足者有之,摇头悲叹者亦有之。毕竟丞相诸葛亮死亡的消息,被亲卫队封锁的很好,除了少数核心将领外,他人无从得知。而魏延身为大军副帅,虽然众人皆知其与相府诸人不和,但是他是万万不敢在此事上加以欺骗。是以诸人并无人出言质疑。

  待到魏延说道杨仪出卖前锋军时,就连刘巴、高翔等知道丞相已死的几人也不免被震了一震。想到那杨仪不过一行军长史,竟能如此丧心病狂吗?但是再一思量就又理解了。杨仪一直以来之所以敢和魏延这军中宿将叫板,所倚仗者就是丞相诸葛亮。而今丞相归天,魏延也不是个心胸宽广的,那杨仪害怕魏延报复于他,因此才做出如此狗急跳墙之举。

  魏延在说出这番话后就开始观察诸人,他要找出那个内奸。因为他知道杨仪绝对还有后手来对付自己,他太需要知道信息了。然而诸将所作反应皆在情理之中,并无反常之人,魏延不免又怀疑还存在内奸之说。

  这时只见副将陈式出列,扬声说道:“丞相已死,而今中军确实无主,魏大将军所言中军撤退一事,亦属事实……”听到副将也如此说,诸将更是对丞相已死不再疑虑。痛哭的不免更加大声了,就连刚才连连叹气的也不禁啜泣起来。“诸位——诸位……”陈式大声喊着,待众将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后,陈式向魏延一拱手:“但是,撤退一事,早在丞相在世时末将即听说过。丞相担心魏将军急心恢复中原,故而对长史交代‘待吾身殁之后,长史杨仪与司马费祎退军节度,令魏延断后,姜维次这;若延不从命,军便自发’,杨长史所用之法,也是丞相亲自交代,还请将军明察。”其实所谓“急心恢复中原”,不过是粉饰的说法。大家都能想到,丞相诸葛亮学究天人,在朝中威望不作第二人想,副帅魏延尚且三天一小闹,五天一大闹。如今丞相不在了,魏延又怎会甘心听杨仪的的调度?

  魏延本就确信陈式与杨仪有首尾,如今他这么大大方方的出头为杨仪说话,无异于直接承认了这事。这倒是打了魏延一个措手不及。听陈式刚才还提到费祎,难道费祎也与杨仪一伙儿吗?他们不是一向不和吗?那费祎劝解自己,向自己示好等一系列举动都是假的?那费祎并未被杨仪扣住喽?那他现在又在哪呢?魏延不禁又有点晕头转向了。

  *******

  魏延不知道费祎的去向,杨仪也不知道!

  事实上杨仪并不知道费祎给魏延出的主意,也没有收到魏延写给自己的信,因为他根本就没见到费祎!魏延以为杨仪软禁了费祎,事实上,杨仪的确软禁了一个人,而这个人不是当天没有见面的费祎,而是中军护军姜维。

  那日费祎来找魏延,正好碰上姜维巡防。费祎、魏延与杨仪不和之事在汉庭中早已经是公开的秘密,是以姜维见到费祎来找魏延就上了心,派遣心腹注意大帐的动向。结果于巡防间隙,心腹回报姜维说费祎在大帐中与魏延谈了许久,因为不敢靠近,所以谈话内容无从得知,但是有听到魏将军的咆哮声。姜维被诸葛亮所重视,就是因为他心比别人多一窍,联想到近来杨仪的举动,姜维也推测了个大概。因此就将诸事交给副将钟意,而自己赶到中军拜见杨仪。毕竟魏延是军中砥柱,杨仪才华高人,二虎相争必有一伤,更何况魏军虎视眈眈,因此姜维希望能凭借自己的一席话让杨仪以大局为重。结果姜维的好心非但没有得到听从和理解,杨仪反而要以擅离职守、扰乱军机的罪名处死自己,幸亏亲卫队队长赵广竭力缓颊,这才将自己软禁起来。

  想到丞相刚死,汉军内部就开始出现分裂迹象,姜维又不自觉地悲哀起来,“唉——”。

  赵广奉命监视姜维,整个一上午都在观察这个年轻人。其实他本不用亲自监视,但是想到外面的遭乱局面,赵广不免也心里打怵,这也算是一种变相逃避吧!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眼前这个年轻人,让自己很感兴趣。

  赵广的父亲自青州时即跟随先帝转战各地,先帝在荆州大撤退时,匆忙间与皇子刘禅失散,是赵广的父亲凭借一身勇武,单枪匹马的杀回陷落区。在乱军中七进七出,最终将皇子平安带回。也是因为这一战,天下又多了一个能让曹军闻风丧胆的名字——常山赵云!后来先帝入蜀,建立王国,赵云大为先帝所信重,被授予镇军将军之职,一直负责统领王室亲卫军——白耳。

  赵广一直以这样的英雄父亲自豪着,而当姜维投入丞相麾下后,父亲更是对姜维不绝口的称赞。在先入为主的好印象作用下,赵广自然保持着对姜维有极大的好奇心。

  赵广一直在观察姜维,也在研究姜维。长久以来的观察使得他更加坚信父亲对姜维的评价——“此子终非池中之物,汉室之兴,将应其身。”因此在杨仪要治罪姜维之时,赵广才尽力斡旋。看着眼前这个愁眉紧锁、唉声叹气的年轻人,赵广起初也试着劝说几句,然而完全不被采纳后,也就不管了,反而乐得清闲。

  两人就这样,一个愁苦,一个发呆的僵持着。这时家奴赵安进来对赵广耳语几句,赵广这才站起身。

  “那人应该不是杨仪吧?他没有实力控制你。”姜维突然发问道,他清楚的看到了赵广的身子顿了一顿。

  这句话虽然没头没脑的,但是赵广是明白的。他转过身对姜维说:“不用担心,事情并未失控,都在按照计划进行,还在掌握之中。”说完便留下赵安监视姜维,走出了营帐。

  ******

  如今已经八月下旬了,到处一片肃杀的气氛。或远或近的小山包上的树木枯枝交叉,树叶变得枯黄,落得满地都是。或有几只乌鸦落脚于此,觊觎着不远处战场上未被处理干净的死尸。近几年在这广阔的渭水两岸,汉魏两军频繁发生战时,在这里的无主孤魂何止成百上千!

  曹魏太和七年一月,人云自郏之摩陂发现青龙升天之象,魏帝曹睿听到消息后大喜,以为盛世将至,故立即改年号为青龙,期盼曹魏能够有龙飞九天,天下安定之象。然而这这安定仅仅持续了一年,青龙二年二月,蜀汉丞相诸葛亮帅精兵十万由斜谷来犯,并且遣司马费祎出使吴国,约同时大举。五月,东吴孙权响应诸葛亮北伐,亲自领兵十万入居巢湖口,以朱然、全琮为左右都督,目的地合肥新城。同时又遣陆逊、孙韶各将万余人入淮、沔,孙韶、张承等向广陵、淮阳。一时之间,曹魏东西两线战火同时燃起,人民又被卷入死亡漩涡中,魏廷上下不免措手不及。

  曹魏东部军团统帅征东将军满宠久经战阵,而且深得诸将拥护与百姓之心,是以战局很快被稳定下来。七月初,魏帝曹睿更是御驾亲征,千里奔赴东部战场,相信却贼不过是时间问题。

  真正麻烦的是西部战场,更确切的说是这个诸葛亮!

  曹魏西部军团肇建于前太尉钟繇之手,先后经夏侯渊、曹洪、梁习、杜畿等名将经营,早已把西部将士们练成一支钢铁雄师,帝国西方铁壁之称当之无愧。

  太和二年,西方大帅杜畿病笃,被征入朝担任尚书仆射之职。但是军中不可一日无主,当时蜀汉诸葛亮正忙于南征蛮族,因此曹魏西方久无战事。侍中夏侯懋既为前大将军夏侯惇之子,又因其妻为武帝之女清河长公主,大受文帝曹丕所信赖。因此夏侯懋就此连升四级,假黄钺仪仗,摇身一变成为西方军团最高负责人。

  但是虎父未必无犬子,夏侯懋入主西方军团后,不思进取,反而日日饮酒达旦,擅自更改军纪,贤达充于下阵,斗鸡走狗之辈反而被授予要职。以简入奢易,以奢入俭难。经过夏侯懋这一番糟蹋,西方军团战力急剧下降,早已不复当年的钢铁之师矣!

  文帝曹丕殡天,新帝曹睿登基,以夏侯懋两朝老臣,也并无大过,曹睿也就暗自容忍。结果诸葛亮首次领兵北伐,即一举攻入凉州,而西方军团被打得溃不成军,就连主帅夏侯懋都被汉军生擒。如此奇耻大辱惹得曹睿勃然大怒,在赎回夏侯懋后,当即夺其官位,使其回家休养。

  蜀汉诸葛亮得势不饶人,在大败魏军后。即有间谍来报,诸葛亮扬言自斜谷道取郿;又有报说蜀汉将军赵云、邓芝据箕谷;更有甚者言蜀汉有将军兵行险招,欲以精兵出子午谷北袭击长安……

  各路说法,莫衷一是。然而有确切消息传来,南安、天水、安定三郡皆叛魏投汉矣!为安定人心,魏帝曹睿被迫亲自抵达抗战第一线长安,以振奋士气,安定军心。大将军曹真、右将军张郃临危受命:曹真驰援郿县,张郃率主力循官道而西,寻找汉军主力。

  所谓兵不厌诈,在冗杂的信息中,张郃准确的判断出汉军的主攻方向,因此大胆地将主力军四万人交给时为副将的郭淮,自己率领精兵八千奔袭战略要地街亭。

  镇守街亭的是蜀汉越巂太守马谡。或许是天不亡魏,马谡违背诸葛亮节度,舍弃接近水源的要塞,而登山扎营。结果张郃只用三天即夺得水源,大破汉军。最终逼迫得诸葛亮进无所据,汉军只能含恨退兵。之后曹真横扫南安、天水、安定,将叛乱一一重新平定。

  曹真成为西方军团大将后,以为诸葛亮失败于祁山,之后必然出军陈仓,于是派遣将军郝昭等驻守陈仓,修缮城池,积累粮草。当时很多人皆对这一做法不以为然,但是曹真得到副帅张郃的全力支持,于是此项政策就此达成。结果于当年十二月,诸葛亮果然去而复返,兵出散关,围攻陈仓。结果郝昭准备充分,诸葛亮以百法攻城,最后都被郝昭一一破解。曹真更是即时派遣将军费耀、军师杜袭领兵救陈仓,结果此次战争只持续二十余日,诸葛亮即退回蜀中。

  诸葛亮前后数次进犯,皆被曹真、张郃所击退。太和五年三月,曹真病逝,骠骑将军司马懿继任西方统帅。在副帅张郃的全力辅佐下,倒是与诸葛亮互有胜负。

  汉军虽然屡次被魏军击退,但是魏军也遭受了不小的损失,西方军团的各级尉校在抗击汉军的战争中阵亡人数已达二百余。太和五年三月,诸葛亮听闻大帅曹真病逝,便率兵乘虚而入,虽然最后成功击退汉军,但是魏军也损失了副帅张郃。

  如今的西方军团完全依靠司马懿在独立支撑。虽然诸事繁杂,但是司马懿喜欢这种大权独揽的感觉。司马懿身为当朝顾命大臣,无论在朝在野,都是正宗的老牌权贵。其无论身份、能力,都可与汉军的诸葛亮相媲美。为此魏帝曹睿才放心的将西方半壁交托与司马懿。

  西方军团本只设一个帅位,只因曹真、张郃临危受命,而二人又能倾力合作,为此增设副帅之职。张郃阵亡后,司马懿特意上书要求恢复西军旧制——只保留元帅一人,元帅下设四名副将,四名军事参赞,之下每人再设一文一武两名副将,以此类推。

  司马懿在上书中说道:“昔日武帝用兵河北,故而遣太尉钟繇安抚河西之地。钟大帅胼手胝足,开拓雍凉,虎踞西方,故有西方军团一说。西军先后名将辈出,进可横扫西羌西蜀,退可为国之坚壁。

  “然太和二年一战,汉贼狡计得逞,西军遭受建军以来未有之大败,夏侯驸马为贼人所擒。虽于国力未有大损,然于西军精锐尽失,士气亦为之不扬。大将军真于国难之时,毛遂自荐,只手补天,终于挽狂澜于既倒。后大将军任主帅、张郃将军任副帅,二人正副相济,倾力合作。当此之时,西军颇有起色,上下相庆,以为我大魏已具一统天下之象。

  “然天妒英才,曹、张两位元帅先后过世,只留不才治军。然蜀贼顽狡,军中政令繁忙,又俗语云:‘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我大魏虽不乏名臣勇将,然鲜有威望资历匹敌张将军者矣!臣恐张将军之后继者不习蜀事,如此臣与其政见不同,则需陛下圣裁,两都之间,距离颇远。政令不一,乃为政之大蠹。何况政事迟缓,更是大忌!

  “如今西军急需恢复,蜀贼又虎视眈眈,军事不可稍有耽搁。因此臣斗胆请示恢复西军之旧制,非臣贪图权力,只因国事紧要。再俯首,望陛下明鉴!”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曹睿自然明白这个道理。而且司马懿又是讲形势,又是搬资历,把话说到如此份上,自然不好拒绝,于是允准了司马懿独帅西军的奏章。

  在得到朝廷准许后,司马懿开始大展拳脚,整顿西军,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首先就地征兵,就连曾经被排斥在外的羌人也可入伍。这一政策大大拓宽了兵源,而且凉州之地,民风彪悍,持械群殴之事在民间屡见不鲜,而且这些人熟悉此地地形,在一定程度上军队战斗力亦得到了保证。其次对于军中的各派系加以统合,对于“出头鸟”狠心加以“清洗”。以至于四副将、四参赞中自己的心腹占得五个名额。

  经过三年的准备,司马懿有信心可与汉军一战。然而汉军的强悍远超出司马懿的想象,诸葛亮此次出兵,将军中精锐尽数布置于前锋,以至于一路势如破竹。若不是行军司马郭淮料敌机先,恐怕如今整个凉州都失去了。为此司马懿每每回想起来都不免后怕,于是下令军中严守要地,不得迎战。

  如果不是那件事,恐怕司马懿还会采取严守政策。早在八天前,巡逻士卒捡到一支羽箭,上面绑缚的书信只写着“诸葛亮已死”几字,没有落款。这个消息对于司马懿来说无疑是天籁之音,但是消息来源可疑,司马懿怀疑也许是诸葛亮诱敌之计,是以并未轻举妄动,只是多派斥候仔细注意汉军大营动向。

  接连下来的两天,又有军士拾到羽箭,每支箭上的信息也都相同。恰恰这两天汉军的攻势有所松懈,司马懿终于决心一试真假。于是就发生了汉军丞相诸葛亮刚死,魏军即来搦战的事情。

(https://www.biquya.cc/id48708/2599409.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