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臣李福拜见陛下……前日臣谨奉皇命,问安于丞相……”听到跪伏的人提起丞相,皇座上的年轻天子刘禅仿佛听到了咒语般怔了一怔,然后擦干刚刚打哈欠牵连出来的眼泪,轻声对着中常侍黄皓吩咐着。
“陛下有令——着——李仆射一路辛苦——平身——”黄皓的嗓音在大殿上传得远远的,如果仔细听,似乎还能听到回音,这声音就像是被磨刀石磨过一样,尖利的很,扎得人耳朵疼。
“谢陛下隆恩——”李福拂了拂朝服下摆,又甩了甩了广袖,这才站起来,挺立起手中的玉珪,将其所见徐徐道出。
原来这人正是那日被姜维撞倒之人,姓李,名福,字孙德,现任尚书仆射。几日前钦天监的秦大夫上书言天倾西南,恐有异象,不利贵人。秦大夫所言天象向来灵验,一时间,群臣们不禁穿凿附会:有的说丞相出事了;也有人说大军败北了,曹魏大军的前锋已经越过武都,压到白马关了;更有甚者说军中有大将临阵投敌,自然是没有人敢瞄准相父诸葛亮的,不过自副帅魏延以下,各级将校都被泼了不少脏水……虽然不能确定真相,但是刘禅也不禁佩服这满朝文武的想象力,每个人都能自圆其说,把一系列推测说得有风有影。无奈之下,这才派遣李福以问安的名义,前去调查。
李福人如其名,长得很有福相,身子圆滚滚的,一张肥脸也是黑里透红,如果不穿这朝服就似一个乡下土财主。但是一双眼睛却溜溜转个不停,让人又看不透他的心思。“陛下,臣于上月二十二自朝廷出发,奉皇命速去速回,一路换马不换人,这来回也花费了十三日,于五丈原拜过丞相,宣命后即刻返回,未有片刻逗留……”李福一张脸宠辱不惊,毫无表情。
“那丞相近况如何?有何吩咐?”黄皓大声质问着。
李福习惯性地用眼角扫了一下周围的各路神仙。这也是李福的过人之处,只用一个瞬间就能正确的判断形势:年轻天子的脸由十二串编成的冕旒遮得严严实实,不知他现在到底是何表情;钦天监的秦大夫那单薄的身躯上挂着宽大的朝服,双手擎着玉珪,眼睛似睁似闭,仿佛全身的力气都用在玉珪上似得;中郎将董允的目光似乎在到处游弋,但是李福知道他一直在支棱着耳朵等自己回答;车骑将军张绍倒是没有低头,一双眼睛睁得铜铃也似,紧紧盯着李福,就是不知道在想什么……
看来得慎重回答了,不然大意惹到哪路神仙,遭殃的还是自己这没有靠山的小鬼……于是只好按照准备好的腹稿继续禀报:“回陛下,多亏陛下天命护佑,丞相身体安泰,诸将也都一心为国,恪尽职守。我军将士上下一心,斗志高昂,气势如虹。魏军忌惮陛下龙威,以至于龟缩不出。然而我军与其对峙已逾三月,如今又是农忙时节,丞相请旨,司马懿既不敢应战,那不如暂且饶过魏兵,回师成都,如此也好以兵还农,让百姓皆能感受到陛下福泽。至于北伐之事,还望来年……”
“准奏——”也不管李福是否说完,黄皓的声音即扎进群臣的耳朵:“陛下有令——军政之事,丞相可便宜从事,无须禀报。着——司礼监准备仪式迎接北伐将士,待丞相率诸将入宫前,备好宴会——有事禀奏,无事退朝——”
黄皓的声音随着那个年轻身影渐行渐远,李福随着满朝文武行过礼后,这才直起腰,瞟了瞟周围,各个阵营的大人们亦毫无声息的散去了……李福又想了想刚才的情形,对于自己的表现相当满意,以至于穿上鞋子,走出殿门时,嘴角不自觉地就扬起来,可是没走出宫门就听到一个声音在身后响起:“李大人留步,老师有请……”
******
“李尚书已经走了五天,算算日子,也该到成都了。”魏延虽然身在前锋大营中,心思却早就不在这儿了。
其实早在一个月前,李福就来拜见过丞相诸葛亮。当时丞相身体尚好,听亲卫队中的人说,李福在大帐中盘桓了将近半日才走。后来想是朝中得知丞相身体状况转恶,李福于六天前再一次造访军营,那天诸将得丞相召令皆聚在营外候命。李福一到中军,就被召进账内。魏延掐算的明白,那个亲卫队的毛孩子去召巡夜的姜维,不过一盏茶的功夫,姜维即赶来与李福撞了个满怀,这么会儿功夫,再除去丞相时昏时醒的,想必也说不上几句话。
魏延虽然推测不出丞相与李福的对话,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汉军就要退兵了,而且就在这几日。想到这次北伐又以失败告终,魏延不禁愤愤。汉丞相诸葛亮前后七次领兵出蜀,一心恢复汉室,结果直到最后,也未迈进长安一步。
“这也只能怪他自己!”其实魏延对诸葛亮不满很久了。早在首次北伐的军议上,魏延即建议独自领五千精兵自褒中出发,循秦岭而东,强行军通过子午谷北出口,进而奔袭长安。时间证明,魏延此计是确实可行的,当时汉魏两军互不侵犯久矣,时任魏军西方军团总大将的是安西将军夏侯懋,此人不学无术、胆小如鼠,且贪财好色,其麾下也大多为溜须拍马之辈,或有些精干人才,却都不被重用。整个西方军团被夏侯懋弄得乌烟瘴气。
然而魏延这个提议却被诸葛亮一口否决。诸葛亮一生为事,皆讲稳中求胜,这也直接反应在他用兵这一方面。“倘若魏军堵住子午谷当如何?长安守军太盛又当如何?”如果这一支别动队被发现,则整个北伐就会失去先发制敌的效果,敌人也会迅速自其它兵团抽调精兵悍将来支援西方军团。虽然不知人数多少,但是可以确信魏军在潼关、洛阳、虎牢等地均驻有重兵。届时还要回归起点,步步为营,一点点的向前推进。诚然,诸葛亮的担心不无道理,但是用兵用奇,本不能照本宣科。
“好在他死了。”魏延如是想到。归根结底,魏延还是对诸葛亮带兵这件事事情不以为然的,朝中宿将、老臣先后去世,按理说在军方可以与自己分庭抗礼的人寥寥无几。魏延一直认为成为总大将,率领诸军北伐,非自己莫属,然而诸葛亮在独占政界之后,竟然把手伸向军队,愣是硬生生的将主将之位抢走,此外他昔日的相府幕僚自然转变为军方“暴发户”。这无疑对于自己的地位造成了很大冲击。其中很多人还是在朝中的“大敌”。
魏延的第一号“大敌”就是丞相长史杨仪。
在李福走的那天夜里,丞相诸葛亮又昏昏醒醒了好几次。期间除了丞相亲卫队队长赵广、中军护军姜维、长史杨仪一直陪侍左右外,诸将都被赶到大帐外候命。期间魏延又见到左将军吴壹、前监军刘巴先后被召见,待再要猜想下一个被召见的人选时,自己的副将陈式来禀报说魏军前来搦战。毕竟军情紧急,于是诸将大多告辞,回到自己营区驻防了。
魏军主帅司马懿近来一反常态,不再奉行坚守政策,不论刮风下雨,几乎天天派遣将领来营门前叫骂。不止魏延的前锋营,据说其他营地也有被挑衅。丞相刚去世,魏军就不断来前来滋扰,若不是司马懿未动用军中主力强攻营地,魏延几乎怀疑汉军将领中有人已经当了奸细,将丞相死讯透露给魏军了。
丞相去世的这几天,中军指挥系统全由长史杨仪掌控。丞相的凶讯被保密的很好,只有相关将领和亲卫军知晓,是以杨仪以丞相的名义命令汉军,全力迎战魏军。毕竟汉军自对峙起就主动搦战,值此特殊时刻,更不能让对手有所察觉。为此杨仪还特意对于防务进行重新制定,并且将大批中军精锐派遣至前军压阵。
魏延身为前锋,对于魏军的挑战自然首当其冲。为此,除了本就在前军的游击将军陈式、前将军袁綝、前监军刘巴外,杨仪还特意请右将军高翔、中护军姜维前来助阵,并且偏将军费祎也移防前锋营以参赞军事。
魏延本人武艺高强,横行天下十余年,再加上善待士卒,把自己的部队训练的铁桶也似,真可谓令行禁止、进退有序,最重要的是上下一心。如今高翔等人带着自己的部队开进来,虽说是为了帮助自己,但是若实际上阵还真不好说。而且这几人平日里与魏延并无交情,配合作战更是无从谈起。魏延不禁又埋怨起杨仪派人不淑。
在魏延埋怨杨仪的时候,杨仪也在琢磨魏延。最了解你的人不会是你的朋友,永远是你的敌人!
魏延在战场上虽然罕有敌手,但是在平日里骄傲的很,对于像杨仪这样只会“纸上谈兵”的文人更是不给好脸色。以至于蜀汉朝中群臣对于魏延,要么就是能躲就躲,而且能不见面就不见面,惹不起还躲不起?要么就是针尖对麦芒,你给我死人脸,我就给你白眼球,你说《春秋》,我就讲《论语》。是以魏延在朝中是经常被孤立的对象。
其中,杨仪就属于与其针锋相对的领军人物。杨仪本为曹军荆州刺史傅群主簿,后来先帝虎吞荆襄,杨仪便跟随关大帅镇守江陵,遥领尚书。关大帅被害后,杨仪改投入相府,被丞相诸葛亮授予参军之职。丞相每出军,杨仪常规画分部,筹度粮谷,军戎节度,皆能处理的井井有条,是以大受赏识。杨仪与魏延皆有过人之处,而又都好夸自忴,一个是相府红人,一个是两朝老臣,自然互相看不惯。平日里虽也争执,不过有丞相斡旋调和,二人也不好过分。而今丞相已死,局势有变,自然就不能再保持平衡了……
(https://www.biquya.cc/id48708/2599407.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