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玄幻奇幻 > 游览参观偶记 > 第卅章论坛、读书和海德公园

?

  没有认真核对查实,但有一点应该不会错的,就是在十多年以前的国内公共网络上,曾存在一个《启蒙论坛》,而我就曾在这个论坛上,担任过斑竹。

  之所以此刻提及这件事情,主要因为我的《游览参观偶记》辑本,已经把过去现成的电子文书,基本囊括了。眼前环境之下,书写新的偶记,还没有游历的生活,总不能和写小说一样,闭门冥想吧;而整理一些过去留在纸面上的东西,却一时静不下心来。所以,偷懒把这样一篇也算是涉及人文景观的玩意,略加修饰,充实进来。如此模样,尽管谈不上是狗尾续貂,却也别有一番意味。

  其实,当初在《启蒙论坛》上,曾经有一块比较凝聚人气的栏目,就叫“海德论坛”,而正是这个“海德”天地,引发了当时我如下的议论。

  ……是否其他论坛上,也有这样凸现“海德”的地方?这我就不清楚了。但这地儿的“海德”二字,应该取自世界上饶有名气的“海德公园”吧。

  海德公园又是怎么回儿事呢?在中学时,也不知在政治、语文还是地理或历史课本学习中,约略知道地球上有个国家里存在着一个允许自由言论的公园。据说在这个名曰“海德公园”的里面,任何人都可以随心所欲地表达各自反对或支持某人物、某党派、某团体或某宗教的言论。至于这个公园具体方位在哪儿?这到不是我所关注的。不过,我一直最想弄明白的是:就在这样一个公园里面,那些所谓“自由言论者”,在其宣讲发言之际,究竟是心平气和、温文尔雅呢?还是暴跳如雷、脏话连篇?另外,我更进一步还想要了解的是:那些言论自由者,或许在公园内部不必顾忌枪杀、镣铐和绑架,一但走出公园后,是否就会有盯梢、跟踪和暗算呢?

  朱自清先生上世纪三十年代有过“旅欧见闻”的系列散文。其中,在《公园》一文中,开篇就提到了位于伦敦的海德公园(hydePark)。文中是这样说的:

  “每逢星期日下午,各党各派的人都到这儿来宣传他们的道德。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井水不犯河水。从耶稣教到共产党,差不多样样有。每一处说话的总是一个人。他站在桌子上,椅子上,或是别的什么上。反正在听众当中露出那张嘴脸就成。”

  通过朱自清先生的这篇文章,人们还可以了解到。那时候的海德公园,其实非常之大,那么大到何等程度呢?在其文章中是这样描述的:

  “车门九个,游人出入的门无数,占地二千二百多亩,绕地九里,是伦敦公园中最大的,来的人也最多。”

  哇塞!正是这样一组数据信息,着实让我吃惊不小。因为,依我见识,不管出于何种民俗、观念和理想,但凡要提供给那些不知天高地厚者,任由他们进行自由言论的场所,即便不放到人迹罕至的地方,起码也应该不那么显摆扎眼,而且掌控起来必须要得心应手才是,至于其大小方圆上的问题,只要像是在添油加彩或锦上添花式宣传报道之时刻,可以拉出来一个人物全景,也就足够了。唉!这老外办个事,也忒认真!竟然把一个自由言论的场所,弄到大庭广众之下,并且整了个熙熙攘攘之中。其如此放松警惕,难道就没有人担心,会在那里面鼓捣出“扎某些人眼珠子”或“戳某人死脑壳”的事情吗?难道就没有人害怕,那里面出现妖言惑众和引发出来“非典”吗?真弄不明白当初一拨子英国政治家们,究竟是怎么想得?

  从上面所引用朱自清先生的文章中,还特别留意到有这样一句话:“每逢星期日下午……”由此看来,即便在高歌“自由、平等、博爱”的西方乐土上,所谓“言论自由”也还是要预约、定钟点的。由此进一步推测,若真有那些不识时务、分不清黑天白昼的人们,即使在海德公园里胡吹乱说一气,大概遭到“掌嘴、驱赶、蹲局子”等管教法办,也依然合情合理吧。

  或许雷同上述一些信息和知识的学习借鉴之后,现今就在《启蒙论坛》上,亦有人再三强调“理性”的重要,尤其是“海德论坛”的斑竹们,更是一再呼吁严格限制发表相关“主义”的学说。由此看来,随着时光流逝和文明进步,这“海德”精神之内涵和外延,在推动“国产化”的道路上,也就愈发清晰而明确,确乎更加发扬广大了。

  (2004年2月草。2014年4月修。2015年3月18日重整。)

(https://www.biquya.cc/id48592/2582766.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