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玄幻奇幻 > 游览参观偶记 > 第廿四章闲暇日记 2006年秋冬

?

  2006年9月25日星期一阴

  实际上,国庆长假和春节假期,在时间长短上,原本没有任何异样,但因其节日性质不同,如同“五一”长假一样,这次假期只不过就是周末时光的延长。

  2006年9月30日星期六晴

  明日长假开始。今日因同事孩子婚礼,时间匆然而逝。晚计划假期中的事情,努力摆脱日常工作和事物,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

  整理大学日记,读习《淮南子》和《公羊春秋》。期间,把季度总结、科室联系会及第四季度考核事情考虑一下。

  2006年10月3日星期二晴

  到滨州已三天了,今日顺路到东营一瞥。现今,周边城市有两种现象较为醒目,一是新建住宅小区,特别在近郊地方,比比皆是;二是城市绿化,尤其是市区或市政机关周围,郁郁葱葱。

  近两日,天气格外温暖,中午气温甚至接近三十度以上,印象中“国庆”期间,如此高温过去是少见的,想到中秋节还未到,对于如此天气,也到好理解了许多。

  每次过节来此,总有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但在这种清闲中,却时时萌生出乏味无聊、落寞空寂的惆怅!人真是情感怪物、复杂多元的矛盾体。

  2006年10月5日星期四晨

  昨晚,U盘损坏,令人懊恼不已,相较纸面书写,这种缺陷是个死结!

  昨日,于滨州新华书店,购两本书:易中天著《大话方言》;[德]卡尔?洛维特著,李秋零译《从黑格尔到尼采》。

  读易中天“品三国”系列时,即感到其对国内城市文化的研究和观点,对于汉文化的现状,尤其是未来,将会大有裨益。其作用和意义在于国内近些年来,尚没有人从民俗,或说从俗民的举止言行入手,来理性地分析与解说出现如此市井现状的因缘。作者首先在标题中,声明自己是在“大话xx”,给人一种类似港台影视嬉戏取闹、捉弄搞笑“文化”的表象,但其作品内容上,则区别于已习以为常的轻蔑、否定、仇视传统文化和世俗态势的语言文字,努力以一种“大一统”的平和姿态,褒贬是非,取长补短。

  所谓“德国古典哲学”,其实不“古”,西方哲学思想,经过近三百年来德国人的思辨和实践,转化为世界思潮,由19世纪之于今,其实一再就在影响着世人生活。那么,其如何做到这一点?其又如何成就如此影响的呢?洛维特于20世纪中叶的眼光和说法,对于今天社会而言,无疑是一种新哲学观念的建立,或说是对哲学的传承与发展。哲学家意欲解决“为什么?”的问题,既是也不都是自以为是的研究和说明,仅是在其对一切文化现象,甚至一切社会现象“史”的剖析与揭示中,必有与“绝对”“永恒”的规律和真理相符合的发现。而这些发现,不以你我他是否知晓它的存在,而已实实在在地出现于全球生活的格调模式之中了。

  2006年10月7日星期六晚10:15晴

  此次国庆长假,天气格外的好,晴空万里,甚至气温偏高的,出现了如夏季般的袒胸露背。

  昨日下午回来,一直忙活着修理U盘,总寄着一线希望,祈祷能够把数据找回来。但种种努力,均以失败告终!

  一日,将两部电脑均按装上了金山杀毒套装,并把工作中必须的文件和图表,从新制作了一遍,且谨慎保留备份,避免不必要的再劳动。

  丙戌年仅余留一个季度,工作中要做的事情许多,前几日想到此问题,内心惴惴,萌生丝缕烦厌情绪。其实,细想起来,无所事事不是更令人烦躁不安吗?所以,遇事沉住气,亦步亦趋,也没有什么可难为的。

  2006年10月19日星期四晴

  入秋的寒意,仅维持了两天,近日又格外地热了起来。偏热的天气,让原本“秋乏”的人们,更加倦怠、懒洋洋的。没有一定量的秋雨,温度甚难很快降下来。

  关于秋行夏令,已忘记《吕氏春秋》上“天人合一”的说词。但此时,过于干燥,起码不利于秋耕,会影响到明年的农作物,主要是麦子,而作为经济作物的蔬菜,基本都进了大棚,其对雨水依赖性要小得多。

  昨晚,朋友数人闲聚扯谈,与其说是中年危机,到不如讲是“理性悲哀”!人的物质欲望,虽是个无底洞,然而没有安全感、尊重、平等、秩序的社会环境,仅是金钱、强权下的放纵与享乐,为理性社会所鄙视,令理智人们所忧愤。

  2006年10月22日星期日晴风

  明日霜降,今日北风,室外可感到较重的寒意。

  2006年11月5日星期日晴

  传言周末的寒流,并没有出现,而自昨夜起,已开始集中供暖。

  晚,天气预报,明日温度,最低可达零上二度。

  大约两个月,没有像样的下雨了,如果仅是北风带来的降温,而没有雨水,温度不会很快降下来。

  晨,站在窗前,远眺天空中自由飞翔的鸽子,突然想到,如果此刻身在美国,又能有何作为?是的,网络使世界变得狭小,通过网络中身居国外人们的言行姿态,可以设想其生活起居的模样。就自己目前的状况,不是温饱问题;就自己个性而言,不是权钱享乐索求。那么,渴望什么?臆欲何为?

  2006年11月12日星期日

  天气依然有些热,没有冬天的寒冷,也让人十分不舒服。

  整理《大学日记》渐到最难处理的部分,是原样出现还是剪裁整理呢?今天看那时的状态,应该不是单纯的彷徨和迷惘,确乎在思想和环境的压力下,进入了亚健康甚至病态的区间。

  时下整理过去日记,更觉得像在解剖、分析另外一个人而不是自己一样。在那时显得混乱表达不清的语句间,尚能引出许多至今没法解决的问题,而当时的思路,即使在今天看来,却依然颇具启发意义,值得借鉴。

  2006年11月20日周一晴

  上周五,一整天基本都耗在去海阳的路上。上午10时决定乘公交前往,原本11时17分客车,晚点到12时20分启程,约下午两点到潍坊,之后汽车因有异样动静不能提速,夜幕时分达莱阳,随之换车,6时40分到海阳车站。周六上午会诊,并参观兄弟医院,午饭后返程。

  海边乡镇规模发展之快是惊人的,八十年代末因实习或参加比赛,曾多次在胶东城乡穿行。当时,对这一地区的感慨,主要是它经济作物较多,植被保护好,满目的庄稼果木,少有内地常见的秃山荒田。而今,这些地方令人惊奇的不再是植被问题,而是每过一个县城,仿佛都有一片工业园区,那些占地不菲的厂房和一块接一块已兴建或正兴建的住宅区,俨然和大中城市的周边郊区,如出一辙。海阳的特色,表现在突兀的高楼大厦、近海岸的别墅和波浪冲刷中的万米沙滩。思忖这些海岸城市的生存发展,除了港口、渔业的经济支撑之外,唯求旅游业的化育了。

  《从黑格尔到尼采》一书,读得十分吃力!却又急欲读下去,其中有些东西吸引着自己,似乎是探究现代社会风貌下,某种必然的德行或讲本质。

  书中(p207)摘自马克思《1848年革命与无产阶级》的一句话:“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事实上,作者随后的阐释,即是矛盾对立统一的规律性。所谓现代科技使物质智能化,而人在智能物质面前,分化为低能的物质奴隶和少数智能的幸运儿。问题在于“物化”若为事实,“分化”是否必然?其必然,若为当下的事实。那么,其“事实”为永久的还是相对的?谁来弥补其相对“度”上的差别?靠物质还是精神?这里面一定不会是非此即彼的答案,但会是划分彼此,而又需要分头强劲发达的事实。否则,物质和精神,必然历经生死成毁的反复折磨,才能使物质的人和人性的物质,都回到理性中来。

  在上述引语后面,还有这样一句话:“我们知道,要使社会的新生力量很好地发挥作用,就只能由新生的人来掌握它们……”。类似这样的断言,一旦在现实世界奉行不悖,不是“大同”,亦不远矣!

  2006年11月28日周二阴转晴

  24日早乘火车,午时达北京,三日聆听司法讲座。其间,会友。昨日,观前门广场、王府井,午后返济,暮达。

  数次到京,此次感受最为低沉!仅以司法言,二十年前所谓西方文化和中国国情的区别,各执一词,赞同与否,都近似随喜,实为盲目。而今,事务所迫,不得不深思,寻求解决出路,然而,金表败絮,鞭长莫及,怅然!

  或许生于齐鲁之故,每达一处,对于各地待人接物之性情风貌,偏于求全责备,随有愤懑、抱怨之徒劳,萌生平等、博爱之渴望。与零三年相比较,京城交通更加繁杂拥塞,高楼大厦密度和强度与深圳已不分高下,警员、协管、市民等京派谈吐之浮躁,类似八零年不亚于八七年了。

  2006年11月30日周四晴

  自北京回来两天了,母亲因白内障术后没能及时用药,增加额外痛苦,内心愧疚不安!

  昨夜,为赶上报材料,至凌晨三时。今早八点前,带母亲复查,约九时到班上,将材料整理并审阅后,送达司法局,下午评残讨论近暮。或许出发的疲惫未消,也许就是有形无形的压力太大。总之,午后,牙齿冷热均痛,令人心焦!

  生活仿佛真的难以摆脱某种宿命般的骚扰,每每有所沉静、转机,随着却会来另一个令你无法逆料的唐突和偶然!

  2006年12月3日星期日晴

  节气说不上深奥,但其科学性,就在于屡试不爽。冬至将至,室外温度已达零下,背阴处已积水成冰了。

  很久没写闲适的文字,被周边事情强迫着运转,郁闷而无奈!翻看前面的日记,自觉今年文笔情调,过于空泛,缺乏激情和烈性。尽管多年来,犹如与生俱来的思虑玄虚,然而,差别还是显而易见的。

  周末心绪不宁,翻阅王府井购书:钱穆《晚学盲言》(上、下);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赵复三转译);《任继愈卷?皓首学术随笔》。

(https://www.biquya.cc/id48592/2582760.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