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读法国莫洛亚著《伟大的叛逆者…雨果》(陈伉译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1986年第1版)。该作品在其俄文版的序中提到,当人们问莫洛亚“你最喜欢做什么?”时,他毫不犹豫地回答:“写作。”
的确,当知识文化充斥于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并促使这样一种人在情感和意志上不得不敏感于“历史中的伟业”和“世俗里的卑劣”,也使其人更加经常地感悟到命运无常和光阴飞逝,从而让他/她或他们极其容易萌生出悲天悯人的喟叹和慷慨之际,在这样一类人群里面,他们所能够选择并用来慰籍自我的五花八门行为模式之中,“写作”不失为一项由来已久且备受推崇的技巧、手艺和事业吧。
当然,“写作”有“为什么写?”和“写什么?”的路线和方针问题。但是,当一种个性的写作行为,若是被真诚情志所折磨得倾诉;若是被欲望所困顿或煎熬得呐喊;若是对世间“真善美、假恶丑”深入透彻得思辨;若是直面人生“名利色权”“酒色才气”之际,针对种种矛盾性问题的大胆质疑或个性阐释……那么,这样一种作品的艺术价值、道德品位及其所带给社会上的是是非非,究竟应该依什么标准来评判?如此现象和类似的质疑,是否可成为当下社会或个人生活中的问题呢?还是类似这样子的一些疑惑和顾虑,早就得到了公开化的诠释与解决,从理论界到社会民间都已经不再成为问题了呢?
在人类历史上,针对思想束缚、文化专制、政治强权和经济上的剥削,欧州大陆上的帝王将相和神汉僧侣们,曾经玩弄过的伎俩与惯常使用的暴虐和残酷,从来都不次于中国神仙皇帝及其圣明贤达的自作聪明和道德智慧。但是,在不到千年的人性觉悟和自由奋斗期间,以欧州为代表的西方文明,却以摧枯拉朽之势拂扫压抑人性的阴霾,迎来了个性自由解放的光明。没有这样一种犀利的足以令人目眩并能让灵魂震颤的光芒,不会有现代科技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强劲发达,亦不会有美洲新大陆的崭新掘起和卓越辉煌,更不会让“东方自大狂”们相形见绌后,而自叹不如。面对并不久远的这一切,当下华夏儿女们应去省醒些什么呢?
“溯本清源”是中国智者的传统美德,“事实求是”已成为我们时代高歌猛进的行为准则。难道如此昭然若揭的理性和清醒,铸就了华夏民族始终贫饥懦弱的唯求丰衣足食?难道东方心理仍满足于“自欺欺人”“愚人私己”“掩耳盗铃”般的蒙昧和沉默?
仅就历史经验和近代教训而言,中华民族应不惮于去挑战并抉择任何艰难和险阻,中国儿女更应该大胆地去比较与憧憬任何可能的未来幸福和光明。
哲学论坛的朋友们!在此处浏览之际有感于诸位讨论对维克多?雨果的认识。故谨附上我过去读其人其书时的一点感慨,与君同勉。也真心期盼国人中间会有更多的人,能够从维克多?雨果其人其书中生发出来不唯文人雅士而特有的人道主义情怀和英雄主义气概。
(2002年12月整于日记,首发2002-12-1123:03《思想之约》[西祠胡同]。2014年5月4日修。2015年2月8日星期日再整于济南。)
(https://www.biquya.cc/id47348/2552506.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