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崇祯随后又询问了,东海海盗何时可以剿灭?大明的军队,正在进行变革,郑芝龙可在水师方面作为大明的典范,在其所部水师内成立参谋科、教导科;参谋科主要由原部人员组成,新成立的兵院会派人参与;教导科,礼部侍郞周延儒已开始训练,待结业后即派员组成。【首发】
郑芝龙对于剿灭海盗,真不敢做出保证,只是承诺尽己之力而为;海洋不比陆地,真要找个无人荒岛躲起来,还真找他不着。对于教导科,郑芝龙很是抵触,可皇帝亲口说出,他刚受招安,如不让教导科进入,似乎也难获得朝廷的信任。郑芝龙只得应承着,将来教导科真建立之时,自己再随机应变吧。
崇祯知道,从真实的历史来看,郑芝龙野心勃勃,所部水师是必须成立教导科的,其迫切性还强于辽东各军,否则必将不受驾驭,那就谈不上什么未来的大明南洋水师了。
在给了郑芝龙一记闷棍之后,崇祯又给予许诺,朝廷已有研制了几种新型火器,待完成后,可先行在郑芝龙的水师试用,以利其剿灭海盗。
崇祯于华殿内,接见了新近接受招抚的,福建游击郑芝龙。
皇帝虽然年轻,但似乎对海事非常感兴趣,对西洋诸蕃似也知之甚深。郑芝龙受封官职虽然不高,但也知此番进京朝觐,深受崇祯皇帝赏识;但更得皇帝欣赏的,是郑芝龙能通晓数国语言,知晓诸蕃事物。
原本要没有这最后一件事儿,崇祯皇帝在郑芝龙的心目中,是非常完满的圣主名君,但最后这一句话,却让郑芝龙觉着,皇帝还年轻,也有着普通人的yu望,更为自己事先的准备,感到庆幸。
橡胶高尔夫球!
皇帝曾听闻海外有种“会留泪的树”,问郑芝龙是否见过?如果知道哪有,希望能在国内移栽一些。
郑芝龙费了好半天劲,才听明白那种会留出乳胶泪滴的树,就是自己听说过的一种“橡胶树”,而且在其进贡于皇帝的奇珍异宝中,就有用橡胶作的捶丸。
这几只捶丸,也是他托葡萄牙的商人,并特制而成的,就是为了结交朝廷大员而用。没想到,这次受招安竟会得入京觐见皇帝,遂将其作为贡品呈现。
去年,在与葡萄牙商人打交道时,那种黑黑的、弹性极佳的小球,作为奇异的小玩意儿,郑芝龙得到过几个;好玩是好玩儿,但大明朝流行的是蹴鞠、捶丸,可不是那种小黑球。此时,郑芝龙正与官府商谈招安之事,遂委托那几个商人多寻些这种黑黑的橡胶球,又找巧匠修其形制,做了几个橡胶捶丸,也算是个玩意儿,让那些官老爷们尝个鲜儿。
这时的捶丸一般用赘木制成,赘木即指树身上结成绞瘤的部分。此类木质生长不规则,树纤维绞结紧密,十分牢固,久击而不坏。橡胶捶丸则与赘木捶丸不同,质量更重、弹性更强。郑芝龙倒不是想着,以后捶丸就改成橡胶做的了,他只是希望这几个橡胶捶丸,能给皇帝或大臣们带来些新意。
明朝的捶丸运动,已发展得极为成熟,从捶丸的球杆有杓棒、扑棒、单手、鹰嘴等十种来看,与后世在高尔夫比赛中需要用到木杆、铁杆、长杆、短杆等比较,捶丸的讲究犹有过之。捶丸,起源于唐朝的“步打球”,类似于现在的曲棍球;宋朝时改为捶丸,逐渐完善兴盛起来;到元朝时,更有专门著述《丸经》。故宫中收藏的,明朝《宣宗行乐图》,就是描绘的皇帝在专门的捶丸球场,击球游戏之图。
崇祯在闲睱时,也曾去观赏过“西苑女会”,正巧当时比赛的项目,就是捶丸。沿中南海的两侧郁树葱葱,地上铺着平整的草皮,有那么几处草坪更是修剪得平服妥贴。原来崇祯来西苑时,虽然见过,但却未想到它是用于明朝的“高尔夫”。
裙裾飘飘,袖带飘扬,妃嫔专注于击球,宫女们分别持杆侍候于旁,好一幅古代“仕女捶丸图”。当时,崇祯看到妃嫔们击球时,其景象分明就如同后世的高尔夫球般,直让他产生出时空错乱的感觉,不知今夕是何年。
崇祯在后世可是没钱去打什么高尔夫的,可也知道高尔夫的球具,少则十万,多则百万,那是有钱人的运动。可如今作了皇帝,也成为“有钱人”了,引得他是跃跃欲试,旁边的太监也是递过那套皇帝专用的球杆。崇祯看着那套盛于十数个锦盒中,夺目生辉的捶丸杆,再想想自己从未摸过一下球杆的手,终于忍住了掺合众女比赛的诱惑。
但是那套帝王专用的捶丸杆,却吸引了崇祯的注意力:球杆由不同硬度的木、竹制成,以纯金打造缘边,顶上缀饰玉器,平时球杆不是装在球袋中,而是收藏在锦盒中;所谓“盛以锦囊,击以彩棒,碾玉缀顶,饰金缘边”。想想当年逛燕莎、赛特(是北京消费最高档的两大商场,一般人是买不起那里面东西的)时,看到的动辙十万、百万一套的名贵球具,再与这帝王专用球具相比,看着似乎都嫌寒碜了些。
橡胶捶丸,郑芝龙可没想到皇帝会这般喜欢,恨不得要大面积种植橡胶权,以供捶丸之用。这让郑芝龙有种错乱的感觉,他从各处听闻的消息,都是当今皇帝勤政爱民、不近酒色,可如今为个捶丸,而大动干戈,真有些荒淫无道的感觉。
但郑芝龙作为一初降之将,虽有忠君之心,但还是自身利益更重,哪还会做什么忠言直谏,直接遵旨照办;这正是奉承皇帝,取得进身立命,最简捷之阶梯。
其实橡胶捶丸,并不适合来打高尔夫,只不过崇祯也想不出更合适的理由,只得顺水推舟,胡乱寻个由头。
郑芝龙回泉州后,即命心腹与葡萄牙商人联系,出重金三年内购买千株橡胶树苗,试着移栽台湾岛内。葡萄牙商人闻听郑氏欲向其订购橡胶树苗,为皇帝游戏娱乐之用,虽觉着大明皇帝也忒奢侈了些,但也十分乐意效劳。葡萄牙商人与明朝的商人做买卖,都是用白银购买中国的货物,而明朝商人对其产品却概无需求,葡萄牙人只得将南美洲掠夺的白银,运来中国交换欧洲人喜爱的奢侈品。
然而,郑芝龙悬赏重金聘请的园艺匠师,在人工栽培橡胶时,并不顺利,最初运来的种苗,在台湾试种几乎没有成活下来的。没办法,只得派人随葡萄牙商船前往南美洲,寻找橡胶原产地,观察收集其各种资料;随船带回大量的种子、树苗,在吕宋南部寻一荒岛培育,历经十年,方才培育成功,终能产胶。
人工培育橡胶树,积十年之艰辛能坚持下来,并不是郑芝龙有这么大的毅力,而是崇祯的坚定决心,即使是拿内帑银出来,也是在所不惜。这时的郑芝龙,才明白这小小的橡胶树,绝不是做个捶丸那么简单,但其中深意,一时间他也难于理解,只得奉旨照办。
天然橡胶发现很早,后世的考古发掘表明,远在11世纪,南美洲土著人就已经使用橡胶球做游戏和祭品。公元1493年,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第二次航行探险到美洲时,看到印第安人手拿一种黑色的球在玩,球落在地上弹的很高,它是由从树中取出的乳汁制成的。此后,西班牙和葡萄牙在征服黑西哥和南美洲的过程中,将橡胶知识陆续带到了欧洲。
历史上,人们真正认识到橡胶的作用,并开始人工栽培,是从十九世纪开始。先开始制作的一些橡胶制品,热粘冷脆,质量极差,无法推广应用。直到十九世纪英国发现橡胶能溶解于煤焦油、松节油,发明了橡胶的机械塑形,再美国发明了橡胶的硫化法后,橡胶才真正进入工业实用阶段。
到十九世纪后期,因为天然橡胶已成为重要的工业原料,其需要量亦随之急剧上升,英国政府决定在远东建立人工栽培橡胶的基地,花费数年时间,斯里兰卡、马来亚、印度尼西亚等地种植均获成功,至此完成了将野生的橡胶树变成人工栽培种植的十分艰难的工作。
中国的橡胶种植史,早在1904年,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土司刀印生由日本返国,途经新加坡时,购买胶苗8000多株,带回国种植于云南省盈江县新城凤凰山东南坡,从此开始了中国的橡胶种植历史。但真正地大规模种植橡胶,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事情了。
世界上约有2000种不同的植物可生产类似天然橡胶的聚合物,已从其中500种中得到了不同种类的橡胶,但真正有实用价值的是三叶橡胶树。橡胶树的表面被割开时,树皮内的乳管被割断,胶乳从树上流出。从橡胶树上采集的乳胶,经过稀释后加酸凝固、洗涤,然后压片、干燥、打包,即制得市售的天然橡胶。
郑芝龙可说是非常幸运的,他寻找的是葡萄牙商人,而原产自南美洲的三叶橡胶,正在葡萄牙的殖民地上。因此,大明朝的战略原料——橡胶种植,基本上没走过多的弯路,可说是幸之又幸。
大明朝廷关于内阁、六部的机构变革,朝会中纷争旬日有余,弄得崇祯是疲惫不堪,这期间又有清除阉党余孽、接见郑芝龙等事物掺杂其中,总算是还有些好消息,崇祯也才支撑了下来。
崇祯放权于内阁,已有十多日了,原以为该轻松一些了,能专心于某些事物了,哪知一点都没闲下来,朝会也没能停个一两天,几乎还是如前般,天天还要去华殿办公。
这次机构变革,拿到朝会中讨论,名义上是由首辅韩爌来上疏的,讨论了数日之后,反应再迟钝的人也知道它实际是由皇帝授意的,再有崇祯明显的倾向性,朝争的舆论这才偏向了支持改革。自从崇祯扩大内阁成员,并允许六部入阁之后,朝会中的争吵声这才弱了些,已不再构成一股势力。
崇祯能耐心说服众人支持机构改革,一是由于明朝的大臣们实在是敢于谏言;二是他这个皇帝还很年轻,虽已亲政,并有清除魏逆阉党的功绩,但真正的执政能力还未得群臣认可;三是崇祯眼见得大臣们敢言直谏,虽不见得正确,但民主气氛颇为浓厚,来自后世的他,为了大明的长远打算,他也不想将这些传统腰斩于此。
这些天,各地的奏折仍然是纷至沓来,阁臣直接票拟批复,这套程序大家已走得较为顺利了。崇祯虽是摆脱了这些事务,但对于一些他关心的事情,还是及时浏览一遍相关的奏折。
江浙的海啸水灾,钱谦益终于上报了第一份奏折,那边都还顺利,没有什么大的差池。等朝廷的钦差大臣钱谦益到得灾区,已是灾情发生十日后了,各地州府已经在第一时间开始组织救灾;只是灾情实在严重,仅官府的力量,实是杯水车薪,幸亏一些积德行善的宦,请名寺高僧,至今已连做了七日七夜的水陆道场。
有了前期的这些铺垫,等钦差钱谦益到达时,灾区的民情已基本得到稳定。当得知皇帝圣旨,今年的税赋可缓至明年再缴,且户部、皇宫内帑各出银五万两,计十万两白银赈灾,这让灾区的民众喜出望外,哪想得到皇帝竟会拿出私房钱来赈灾。一时间,民心振奋,多日的苦难终得舒缓。
明朝的赈灾与其它朝代是有些不同的,由于她的税赋极低——3。33,贯彻的是藏富于民的政策,所以赈灾往往是以减免税赋为主,很少拿出大的银两,尤其在江南等富庶之地,更是少之又少。
这次赈灾与往年还有不同的,就是组织江浙当地宦、富商捐资,成立民间的慈善机构“民济堂”,再由民济堂自行组织赈灾事宜,官府只是提供信息与监督。以前不是没捐过,但谁知官府是怎么用的,到底多少会被贪污,这让许多即使有此善心的人,捐起款来也多不情愿,有人就干脆自行开粥场施粥。
有户部拨银五万两,更有皇帝内帑五万两示范在前,最主要是捐银自主使用,因此大明朝第一个专业的民间慈善机构“济生堂”,共得银八万多两银与近千石米。
这一次的江浙海啸赈灾资金充足,再有民间原本富庶,虽是遭受重大灾害,毕竟家底深厚,很快就从灾难中恢复过来。尽管朝廷的赈灾限于技术条件,相对来说到达较晚,但也有力地助灾民尽快地恢复生产生活。
钱谦益还是比较好地落实了崇祯的意图,防止灾后有大疫,广请名医,广贴告示,晓谕百姓各类注意事项,尤其是不要喝生水。为此,受灾地区的官府组织人力,收拾荒野河湖的人畜尸体,掩埋焚烧;在各交通要道,支锅烧水,供来往灾民饮用。由于有了各种有效措施,不再象过去那样各种怪招迭出,甚至请僧道作法,因此灾后的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未造成重大的二次灾害。
这份赈灾奏折,还附有一长轴图卷,绘有赈灾中的各种情形与景象,这让崇祯有了感性的认识;再与锦衣卫传回的讯息对比,双方所述相差不大,让崇祯比较满意。然而,另有两份相关赈灾的折子,又让崇祯有些恼怒,是弹劾钱谦益的:赈灾过程中,发现有官员贪污,而作为钦差的钱谦益,却未能有效督察,至今未见对贪官有何举动。
赈灾的过程当中会出现贪污,知道这是在所难免,崇祯曾对钱谦益再三强调此点;然而远在京城的御史都都已查知此事,而钱谦益却未有任何反应,这让崇祯有些不满。内阁对此事已作了票拟,派人再查;崇祯见此折的票拟时间,已超过了十二时辰,既然内阁有了批复,也就耐下心来,看事态发展如何。
奏折的内阁票拟,司礼监收到后誊写一遍,十二时辰内如未见皇帝批红,则自动转回内阁;如遇紧急重要事件,则可面见协商,或在奏章上作特殊标记。
崇祯对于此次钱谦益的江浙赈灾,总体上还是满意的,很快的就能深入到灾区第一线,虽然对于灾情来说,十日后才到,实在是晚了些,但这是受限于这时的通讯与交通条件,这是怨不得任何人的。
看来,是需要建立起一套处理紧急事态的法案了!就明朝的这个通讯、交通条件,这大灾来了,再等着朝廷去处理,可是什么菜都凉了。没有相关的法律,地方官府实在是难以应对啊!这次海啸灾害,当地的官员就是无权开官仓放粮,无权调动军队救灾,使得最开始的三天,灾民们难以得到有效的救治,大量的伤亡也多是这几天产生的;倒幸亏了这时善心的宦还多些,能设道场施粥,否则事态真是不堪设想。
...
... (江苏文学网)
(https://www.biquya.cc/id47078/2531366.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