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帝王 > 第254章

???    再说了,朝中的那些东林东林可是出身江南的,而这些东林比较喜欢空谈,结党,把事情交给东林,崇祯还真不放心。

  

      在磕磕绊绊当中,管理市舶司的衙门在京成立。不过因为当时何如宠已经是礼部尚书,按照品级,所以市舶司的五品提举官是不合适,所以只能新成立一个适于何如宠品级的衙门。

  

      最后众人商定,成立海关署理衙门,何如宠任海关署理衙门的主推举官,品级是二品。冯铨和阮大铖为副推举官。按照其资历,也被提升到从二品。当然,为了加强对浙江、福建与广东三个市舶司的监管,也避免冯铨和阮大铖在京里与东林发生冲突,于是海关署理衙门在南京和广洲设立监管司,冯铨和阮大铖一个在南京,一个在广洲,他两就不用进京了,就近办差。

  

      不过为了加强监管,也为了制约冯铨和阮大铖,朝廷规定:每年,浙江、福建与广东的市舶司主官,带着账目,在冯铨和阮大铖的率领下,到京城述职,其账目交由海关署理衙门和户部审核。

  

      礼部尚书虽然说也是六部尚书之一,听起来很威风,不过职权比起吏部和兵部、刑部来说,还是差上那么一点。所以何如宠从礼部尚书出任海关署理衙门这么一个很有实权,皇上又这么重视的一个衙门的主官,在众人眼里,何如宠升官了。

  

      既然何如宠高升了,那礼部尚书这个位置就空出来,于是众人开始推举礼部尚书的人选,就在大家热议礼部尚书的时候,漕运总督告老还乡。朝廷还要赶快任命新的漕运总督。

  

      漕运总督,全称是“总督漕运兼提督军务巡抚凤阳等处兼管河道”不仅管理着长达三千多华里的运河,还监管着凤阳、淮安、扬州、泸州四府以及徐州、和州和滁州三州,可谓是职权重大。

  

      这个漕运总督可是个油水丰厚的差事,漕运总督驻地是江苏淮安府,淮安的兴起就是因为漕运,每年漕船到达这里后,需接受漕台衙门的盘查,上万艘粮船的船工水手、漕运官兵在此停留,南来北往的商人在此进行货物交易,旅客也在此盘桓,更加之在这里设常盈仓两处、常平仓两处、预备仓三处、庄仓五处。因此促成淮安城市的繁荣:“扬州千载繁华景,移在西湖嘴上头。”

  

      好地方,好职位,于是很多人都想要漕运总督这个职位。东林想要安插自己的人,温体仁等反对派也想要,这就让内阁首辅孙承宗很难办。作为内阁首辅,既要平衡好各方的利益,又要选拔对国家有用的人才。所以内阁首辅不是什么人都能当的。

  

      竞争这两个职位的官员很多。而这些官员也用尽了手段来仅仅和巴结内阁与吏部的官员。这让孙承宗、刘鸿训、李标等非常难办,碍于人情世故,又不能对人家冷面相待,于是孙承宗等人只能想尽办法避开这些求官、说情的人。

  

      内阁经过商谈,推敲,最终决定由徐光启出任礼部尚书,而杨一鹏出任漕运总督。众人看打球哦由这两个人出缺后,也没有什么话好说。

  

      徐光启是礼部侍郎,按照资历来说,他出任礼部尚书也是合情合理,再说徐光启为人很好,别人也挑不出徐光启什么大的毛病,而且徐光启的资历也够,最重要的是,皇帝陛下对徐光启的印象很好。

  

      在众多朝臣的眼里,徐光启是因为上疏请求修订新历法,而且工作卓著,而被皇上重视,再说皇上对徐光启的恩宠那不是一般的好啊,否则皇上能同意让西洋人参与到修订历法的工作中。

  

      而由杨一鹏出任漕运总督,被人也挑不出刺来。杨一鹏,万历三十八年进士,初在成都任职,当时播州(今贵州遵义一代)出现****,杨一鹏么哦有动用一兵一卒就有平息****;皇差在川敲诈,也是杨一鹏出面制止。

  

      这两件事使得川人很信赖杨一鹏,杨一鹏因为这些事被朝廷擢升,出任吏部郎中,由于工作出色,继又升为大理寺丞。而皇上对杨一鹏的印象也是很好。

  

      其实众人之所以不反对徐光启人礼部尚书,是因为徐光启的靠山是皇上。所以不会有人出来对徐光启担任礼部尚书来说三道四,那纯粹是没事找事。

  

      而杨一鹏也是不好得罪的。杨一鹏在兵部任过职,而杨一鹏之所以能这么快的升官,也是和兵部尚书孙承宗的举荐是分不开,而杨一鹏与孙承宗的关系也很好。想要打击杨一鹏,说不定孙承宗就会出面来干涉。

  

      孙承宗是什么人啊,兵部尚书,而且深受皇上信任,不仅掌管全国兵权,就连京营也在其的掌握中。还有关外的袁崇焕,那可是孙承宗的学生,也深受皇上的宠信。得罪了孙承宗,也就把袁崇焕。这两个人可不是省油的灯,的最他俩那是极端不明智的。

  

      因为徐光启和杨一鹏,既有能力,其背景深厚,于是他两个人任命很快的就被批准下来了。徐光启出任礼部尚书、杨一鹏出任漕运总督,两人择日上任。

  

      虽然说何如宠等人的任职诏书发出去了,可是冯铨与阮大铖的前途可是堪忧啊。何如宠、徐光启、杨一鹏他们虽然不算是东林核心人物,但是他们毕竟和东林交好,想必东林也不会难为他们。

  

      而冯铨与阮大铖就不一样了,他俩可是和东林有很深的恩怨,东林可是想要把他们除之而后快啊。再说了,江南那是什么地方啊,那可是东林的大本营。当初冯铨与阮大铖被崇祯扁到江南的时候,他俩就糟了老了罪了。

  

      这次他俩被朝廷任命为监管司提举,目的就是要从地方手里把市舶司的权利夺过来。吃在嘴里的肥肉哪有那么容易吐出来,何况又是东林盘踞的江南,从事海贸业务的那些大户和官员无不和东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活哪那么好干啊。

  

      冯铨与阮大铖两个人的待遇也不一样,冯铨是留在南京,阮大铖是被分配到了广州。南京那时是江南文人聚集的地方,东林在士子中影响犹大,所以被留在南京的日子肯定就会很难过,而广州相对来说日子会好过一些。

  

      于是当行人司将朝廷的旨意传达到冯铨的时候,冯铨是放声痛哭。正在宣读旨意的太监被冯铨的哭声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心想这冯大人唱的是哪出啊,哭的怎么这么的撕心裂肺啊,难道是感激皇上的恩德?

  

      那个小太监怎么知道冯铨的苦处。冯铨这几年来在南京混的这个惨啊,可以说他这几年没有睡过一个安生觉。每天上衙门,都是悄悄的进村,打枪的不要。其他官员都是大张旗鼓的到衙门,可是他冯铨不干啊。

  

      在刚到南京的时候,冯铨也像其他官员一样,打足了排场去衙门,可是他的骄子刚出街口,就遭到了一些文人与东林的围攻。冯铨没有办法,只能向小偷一样的遮遮掩掩的到衙门上班。

  

      冯铨为了尽快调离南京,可谓是想尽了办法。皇上交代的是办的一丝不苟,皇上不是要开海禁吗,好,冯铨是较劲了脑汁,想尽了办法,终于把海贸办的红红火火;皇上想要加强海防、修造战船,冯铨就联系阮大铖,两个人扩大了龙江船厂与清江船厂。

  

      因为对外交流的扩大,冯铨与阮大铖看到西洋人航海技术与造船技术在某些方面要比朝廷现今,于是他俩又用尽了手段把技术弄过来,加以改进,用来提高自己造船技术,在冯铨与阮大铖的努力下,朝廷增加了数十艘新型大吨位战舰。

  

      冯铨还积极与朝廷上的一些重臣好皇上身边的一些太监联系。每年节日的时候,冯铨都会送上大批的礼品。冯铨所做的一切就是想要尽快的回到朝堂上,最次也是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但是朝廷的圣旨确实要将自己留在南京,虽然品级提高了,但是朝廷给自己的任务好比是虎口拔牙,一个不小心就会粉身碎骨。皇上这是要把我放在火上烤啊,最后冯铨如是的想。

  

      冯铨虽然万般的不愿,万般的不想,不过皇命不可违。要是惹得皇上不高兴,那不等那些东林要把自己弄下台,在踏上亿万只脚,皇上就可令自己万劫不复。

  

      冯铨只得苦涩的接了圣旨,到最后,冯铨摸了摸眼泪,向传旨的那个太监悲壮的说道:请公公转告圣上,就说卑职就算粉身碎骨,也难报皇恩,卑职就是舍得一身剐,也要完成皇命。

  

      表完决心或,冯铨用眼色示意一下旁边的下人,那个下人心领神会,转身就递出几张一个小匣子。传旨的那个小太监看到冯铨这么懂得礼数,转眼就变得喜笑颜开,连声说客气了。

  

      冯铨说:公公与各位棋牌官连日奔波,辛苦不已,这些全是卑职应当的。

  

      那个传旨的太监在要走的时候,悄悄的对冯铨说:冯大人,稍晚的时候,咱家还会过来,到时候,嘿嘿…

  

      冯铨一听,嘿,有门啊。冯铨不是笨人,他一听这话,就知道稍晚的时候还会有一道旨意,而这道旨意,就关乎他的身家性命了。这可是一个重要的消息,冯铨赶快的又拿出一个小匣子,递给那个太监说道:公公之恩,振鹭(冯铨的字)感激涕零,无以为报,望公公收下。

  

      那个传旨的公公喜笑颜开的收下那个小匣子后,对冯铨说道:冯大人前途不可限量,皇上他老人家总是夸冯大人有才华,懂礼数,要是冯大人以后发达了,千万不要忘记咱家啊。

  

      冯铨客气地说道:公公的大恩振鹭没齿难忘。

  

      那个太监说道:好了,咱家还要到阮大铖,阮大人那里传旨去了,咱家就告辞了。

  

      说完,传旨太监就走了。冯铨恭送这些京里来的上差到他府门口后,就命令他府里的下人,说关闭府门,不见任何人。冯铨要仔细的想一想,那个传旨太监好有什么重要的旨意没有现在传达给他,反而要在晚上给他。

  

      传旨太监在阮大铖那里也受到了礼遇,阮大铖在接旨的时候,也想冯铨一样,痛哭流涕。传旨的太监心说,冯铨与阮大铖这都是什么毛病啊,皇上给你们加官也不至于感动城这样吧?

  

      阮大铖这是高兴的哭了,阮大铖他终于要离开南京了,虽说广州比较遥远,可是对阮大铖来说,只要能离开南京,就是琼州他也去。

  

      因为阮大铖在南京的日子比冯铨还难过。阮大铖曾经是东林,因为东林的内部斗争,反出东林,投靠阉党,所以东林视阮大铖为叛徒,于是东林学子无时无刻不在打击阮大铖。

  

      在南京的这几年,阮大铖他没有参加一次宴会,也没有参与过一次的文人聚会;这不是他要表示他有多清廉,而是他不敢参加。如果要是他阮大铖一旦在公众场所露面,那些东林会不遗余力的对他进行打压。而阮大铖也清楚,要是他一露面,那些东林人非得用口水把他淹死,所以,可想而知阮大铖在南京的这几年生活是多么的悲惨。

  

      不过幸好,阮大铖要去广州任职了。阮大铖在接到圣旨以后,就迫不及待的命令下人收拾行礼。阮大铖现在要是有翅膀的话,他立马就会丢下一切,现在就飞到广州去。

  

      入夜时分,那个传旨的太监准时的到冯铨位于南京城里的住宅,而冯铨率领这他手下的家丁也早就在门口等待他们一行人了。

  

      冯铨客客气气的把传旨太监请进府里,一行人到了冯铨的书房后,冯铨一挥手,将在书房的下人全部推出了书房,然后冯铨亲自给那个传旨太监端茶倒水。而传旨太监也很自然的拿起冯铨亲自泡的茶水,轻轻的抿了一口,然后说道:冯铨大人,咱家明天一早还要赶路,就不多打扰了。

  

      说完,传旨太监就从怀中掏出一个明黄色的包袱,放在桌子上之后,就走了。冯铨看到客人要走,赶忙起身相送。

  

      把客人送走以后,冯铨立即拆开包袱,将里面的东西拿了出来,包袱里有几十份的内行厂信笺以及一道圣旨。

  

      冯铨看到圣旨,他赶忙名吓人布置香案,然后面对着紫禁城的方向行三跪九叩的大礼之后,才打开圣旨,阅读里面的内容。

  

      再圣旨里面,显示慰问了一下冯铨,然后告诉他,要是遇到解决不了的事情,你写完明折奏报朝廷后,在写一份密折,将事情讲清楚,然后剑门关折子装入内行厂信笺中,送交到驿站,这份折子会直接送到乾清宫;下面的内容就是告诉冯铨好好干,皇上会给他做主的。冯铨看完圣旨以后,他觉得心里有底了。

  

      就在朝廷积极的整合市舶司的时候,福建巡抚熊文灿和福建水师副都督郑芝龙联名上疏朝廷,说现在占据台湾南部的荷兰人与占据台湾的北部的西班牙人为了台湾控制权开战了,朝廷应该趁此机会驱除荷兰人与西班人,收回台湾岛。

  

      朝廷在接到熊文灿和郑芝龙的联名奏疏后,召开紧急会议,讨论是否立刻出兵的事宜。因为当时朝廷也没有开发台湾,所以在世人眼里台湾那里是不毛之地。不过由于前次皇帝陛下已经表示过,要驱除外国人,收回台湾,所以大家也就遵从皇帝的意思,同意了熊文灿和郑芝龙的请求。

  

      而此刻的福建厦门、泉州等地,早就集结了大批的军甲物资,郑芝龙、傅有成等水师将领早就整装待发,只等朝廷的指令。

  

      崇祯三年九月末,朝廷开战的旨意终于由行人司传达到福建。福建巡抚熊文灿在接到朝廷的命令之后,立即传谕郑芝龙、傅有成等水师将领,即刻出兵,收复台湾。

  

      郑芝龙、傅有成在接到朝廷的命令之后,从锚地扬帆远航,直奔台湾岛而去。虽然说台湾此刻被荷兰人与西班牙人占领,但是他们并没有控制住台湾岛,荷兰人只是在台湾南部修建了兰遮城(台湾城),普罗文查城堡(赤嵌楼)。

  

      荷兰人想要垄断对中国的贸易,所以荷兰人在占据台湾以后,以台湾为基地,派出战船,在南中国海四处游荡,抢掠商船。而荷兰人的这种做法大大的侵害了西班牙政府的利益。

  

      于是西班牙人从吕宋北上,占据了台湾北部,并在基隆和淡水修建了城堡设防。荷兰人与西班牙人为了要垄断对中国的贸易,开始在台湾大打出手。而荷兰与西班牙的这种行为又大大的侵害了中国的利益。

  

      因为荷兰与西班牙在中国海的这种战争行为,使得水道不仅不畅,而且还很危险。面对着这种情况,江南的一些富户大族是无可奈何。当他们得知朝廷大军要出兵台湾是,他们可是欢欣鼓舞,于是他们纷纷向朝廷的大军提供荷兰人与西班牙人在台湾的详细情况,他们甚至还将兰遮城,普罗文查城堡的布防图献给了朝廷大军。(侠客中文网)

(https://www.biquya.cc/id47078/2510974.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