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帝王 > 第236章

???    韩犷说道:哦,刘大人想到谁了?

  

      刘鸿训说道:钱士升。

  

      李标说道:钱士升?这个人应该是万历四十四年的进士。

  

      钱谦益说道:诸位,我想大家对钱士晋、陈琦瑜应该不陌生吧,他们都是同一年的进士,而且钱士升和钱士晋是两兄弟啊。

  

      王祚远说道:原来如此,当今圣上重用的大都是万历四十年以后的进士。不过这些人里面大都是才华卓越之辈。不过现在这个钱士升在哪里任职?

  

      成基命说道:在吏部,本想着提拔他担任吏部侍郎的,没想到到是让刘大人把人给挖走了。

  

      众人听到成基命说完以后,都哈哈一笑。不过内阁是已经内定钱士升担任这个从二品的热河巡抚。

  

      虽然内阁认定这个钱士升了,但是韩犷等人好事要见一见这个人的,虽说内阁中意,可是人家钱士升还不一定愿意去热河呢。

  

      随后,韩犷就吩咐在内阁值房伺候的随从立即去请钱士升大人过来。不大一会儿,钱士升就过来。内阁诸位大人看到钱士升以后,一个个和颜悦色的,这让钱士升有些受宠若惊的感觉。

  

      等到内阁谈到正事的时候,钱士升才恍然大悟,本来当内阁去请钱士升的时候,他自己还觉得有些奇怪,原来是因为这件事情啊。

  

      韩犷把内阁的意思说完以后,成基命说道:钱大人,你也知道,朝廷是多么的重视这件事情,圣上还亲自将热河巡抚的品级提升到从二品。以钱大人的学识,肯定会当好这个热河巡抚的。

  

      钱士升想想,觉得这件事是已经不能拒绝了,那就干脆点,“欣喜”的接受吧。于是钱士升当场表态,说一定不负朝廷重望。

  

      韩犷等人是松了一口气,这个热河巡抚终于有人“愿意”当。送走钱士升后,内阁立即草拟圣旨,任命钱士升为热河巡抚,赏蟒袍、赐玉带,夫人封诰命。拟完圣旨以后,内阁又检查一遍,确定无误后,就送到了乾清宫。

  

      崇祯皇帝当然会尊重内阁的决定,所以没有耽误,司礼监加盖万玉玺以后,就发回了内阁。

  

      不过事情并没有结束。虽然说主官有了,那还有从官啊,不然的话钱士升不就成了光杆司令了吗。内阁和吏部又赶紧为钱士升安排属官;属官安排好了,又要安排流民和民夫。等林林总总的事情安排好以后,已经是崇祯三年的二月了。

  

      在崇祯三年二月初十六日。崇祯皇帝特意为钱士升举办了一场送别宴会,为了体现对钱士升的重视,崇祯皇帝命令在京四品以上官员必须前来,不得请假。

  

      宴会结束以后,钱士升在众人或羡慕,或嫉妒,或嘲讽的眼光之下,辞别北去。送完钱士升以后,内阁又陷入了忙碌当中。因为后金军队的破坏,遵化、蓟县等地要重建,还有陕西等地的旱灾还在持续,朝廷还要赈灾,当然,陕西的民变也让朝廷十分的头痛,不过有洪承畴在那里坐镇,局面还是没有怎么恶化的。

  

      做以上的事情需要钱,户部尚书毕自严是左支右绌,好不容易才凑齐钱粮。朝廷的财政状况一直得不到好转,而朝廷此刻还需要支出大笔的钱粮,多亏有了毕自严这个理财好手,才使得朝廷的财政不至于破产。

  

      崇祯三年三月初二十日,孙承宗率领京军凯旋回朝,一听归来的还有钱龙锡。按计划,孙承宗应该早就率领京军回朝了,不过由于蒙古内附等其他一系列的事情,拖延到现在才回来,在军中,还有归附各部蒙古王公的使团和礼物。当然,在蒙古王公的使团中,不乏有蒙古王公的公主。

  

      在崇祯三年三月初十日,崇祯皇帝正式下诏,在卢沟桥旁修建一座卫城,以拱卫卢沟桥和京畿的安全,同时,将通州训练营改为京师讲武堂,并且迁移到在卢沟桥新修建的卫城里面。

  

      户部接到圣旨以后,户部尚书毕自严立刻跑到内阁值房找内阁大臣们诉苦。当时,韩犷、成基命等人正在内阁讨论重组宣大军的事情。看到毕自严后,韩犷说道:毕大人,正想派人找你去呢。

  

      毕自严一听这话,立马感觉就有些不太妙。没等韩犷继续往下说,毕自严赶快将户部的困难向内阁诸位大人倾诉。内阁官员仔细听毕自严的倾诉,还不时的安慰一下毕自严,等到毕自严说完了。孙承宗就递给孙承宗一份公文。

  

      毕自严看完文件以后,差点没栽倒在地上。公文上计划征召一万名军士以充实宣大军,并且还要加固,扩建宣大地区的防御设施。计划用银十万两。

  

      毕自严心说:感情我的话白说了,还找我要钱啊!

  

      韩犷看到毕自严无奈的脸色,便开始安慰毕自严说他公忠体国,并且说内阁和皇上知道国库空虚,不过这些都是紧要的事情,不能拖延,所以就请户部勉为其难的办理吧。

  

      听到韩犷的一席话,毕自严不情愿的将公文收到自己的衣袖当中,然后拜别内阁诸位大臣,回到了户部衙门。

  

      内阁大臣看到毕自严佝偻的背影,都唏嘘不已。毕自严的年龄并不算大,可是自从接受户部的工作以来,毕自严明显的苍老了,他两鬓已经花白,身体也不向以往那样挺拔了。这都是为朝廷财政操心的啊!

  

      在崇祯三年初十二日,礼部侍郎徐光启上奏,说大明现在实行的历法偏差过大,请求重新修订历法。随后,崇祯皇帝下旨,要求以徐光启为首,钦天监配合,重新修订历法。

  

      随后,徐光启再次上奏,请求朝廷准许传教士汤若望等参与修订新历法,并赐予其相应的官职。徐光启的奏章在朝廷引起了一场不小的风波。朝廷重来没有授予洋人官职,所以此事引起不小的纷争。

  

      不过好在内阁很是开明,韩犷等人合计了一下以后,决定同意徐光启的意见,授予西洋传教士汤若望等太常寺少卿等一干官职,参与修订历法。不过内阁的决定也引起朝廷中,相当一部分大臣的不满。

  

      大明崇祯三年三月,朝廷发生明显的变化,首先是一些西洋人堂而皇之的出现在朝廷当中,并且还被赐予官职。虽然一些朝臣反对,不过由于朝廷历来比较开放,所以对于这些事情,朝臣们也没有较真。

  

      还有就是成基命与孙承宗要求按惯例,请辞内阁,专心担任吏部于兵部尚书。于是明轩顺势提出了改革制度,消法后世增加内阁成员,同时三权分立,明细各部门的全职。但是明轩却没有大动,而是在明朝吏制的基础上稍加改善,明朝制度实际上乃是内阁领导群官,而六部又分行实际的权利,而又由六科给事中牵制六部另外有御史对百官监察,可以说是已经是封建社会很完善的制度了。而在朝廷大臣们听说内阁官员要求递补阁员以后,就开始纷纷活动起来,一时间朝廷中暗流涌动。

  

      崇祯皇帝也觉得有必要增补阁员,于是就下旨,朝廷准备在四月十五日增补内阁官员。崇祯皇帝对手下大臣们私底下的动作是明若观火,毕竟厂卫的那些番子们不是吃干饭的。但是崇祯皇帝没有采取任何的措施。

  

      因为崇祯皇帝知道,朝廷之中的党派之争重万历时期开始兴起,历经万历、泰昌、天启三朝。要想在一夕之间扑灭包括东林在内的这些党派,根本完不成也办不到。既然这样的话,那就慢慢的来吧,崇祯相信,这些问题总有一天会解决的。

  

      再说,崇祯皇帝还有更加重要的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财政问题。自辽东努尔哈赤叛乱以来,朝廷的财政状况是每况愈下,连年入不敷出。解决财政困难的方法不外乎是开源与节流两种方法。

  

      说道开源,崇祯皇帝把海禁开了,这项措施每年为朝廷带来了大笔的收入,不过仅仅开放海禁带来的那些银子还是不足以缓解朝廷财政紧张的状况;崇祯皇帝开始思量,要将酒类列入专卖目录。

  

      在明朝,酒类是不属于朝廷专卖的。在民间,民众只要有能力,就可以开酒坊,到市街上贩卖,所以明朝人都比较好酒。比如嘉靖皇帝和万历皇帝就很好酒,时常喝的伶仃大醉。而他们喝醉了之后还很没有酒品,时不时的还耍酒疯。

  

      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崇祯皇帝开始把主意打到酒的身上了。不过崇祯皇帝也没有决定立即实行酒类专卖,他打算在递补完内阁官员以后,再行与内阁商议此事。

  

      再说节流,因为皇帝的用度在典例上都是有规定的,在财政宽裕的时候这些花费是无所谓的。可是在面临巨大的财政赤字的情况下,崇祯皇帝是能省则省。后宫在崇祯皇帝的影响之下,也是一改浮华的旧貌,上至周皇后,下至普通的宫女,都不在施胭脂,都是一律的略施粉黛,尽量的追求贴近自然。

  

      不过这些节省下来的钱对巨大的朝廷财政赤字不抵于是杯水车薪,不过这对朝政是有积极的影响的。由于崇祯皇帝将皇宫节省出来的开支都拨付给了国库,所以崇祯皇帝的如此作为,就给全体国民做出了一个表率作用,崇祯皇帝明君的形象是越来越深入人心。

  

      崇祯皇帝为了赚钱是什么招都想过。崇祯想过做生意,不过崇祯对生意上的事情是一窍不通,再说了,崇祯名下有不少实力不俗的皇商,生意上的事情有他们出面就行了。

  

      崇祯皇帝想到一件事,那就是在明朝现在还不能生产玻璃。因为明朝是对外开放的,所以玻璃在这个时候已经传入明朝,不过有一些原因,明朝不能生产玻璃,明朝的工匠也探索过,但是出于一些原因,明朝玻璃没生产,倒是生产出了琉璃。

  

      于是在崇祯二年初,崇祯皇帝就在他的一座皇庄里秘密的建起了一个玻璃作坊。到现在,已经生产出不少的玻璃制品。

  

      东西生产出来,但是要把这些东西卖出去。崇祯皇帝现在愁的是销路。虽然崇祯皇帝手下有皇商,不过那些皇商是什么货色,崇祯皇帝心里清楚。这些个皇商大部分都是草包,要是把事情让他们办,非办砸了不可。

  

      于是崇祯皇帝只能通过锦衣卫的渠道,让锦衣卫的番子化妆成商会的人,去请山西商会、安徽商会、浙江商会、福建商会和广东商会的人请过来,让他们代理自己的产品。

  

      为了掩护自己,崇祯皇帝打出华润商行的旗号,这个所谓华润商行的大掌柜当然就是崇祯皇帝了。崇祯皇帝不仅要他们代理自己的产品,他还要成立银行,当然眼下还只是叫做钱庄。

  

      崇祯皇帝知道如果要成立钱庄的话,必须要这些商会的通力合作。当然,为了换取这些商会的通力合作,崇祯皇帝也会允许这些商会参与钱庄的组建,不过崇祯皇帝会控股这些钱庄。

  

      这次崇祯皇帝召集这些钱庄来,只会和他们谈玻璃买卖的事情,对于组建钱庄的事情,崇祯皇帝在确实了解和掌控这些商会以后,和他们慢慢的谈的,毕竟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崇祯皇帝把见面的时间安排在五月,所以崇祯皇帝有足够的时间来对付这些商会。

  

      就在崇祯皇帝愁于朝廷财政的时候,后金的皇太极也在极力努力摆平反对他的那些势力。在皇太极撤回沈阳以后,面对残破的沈阳城心痛不已,更有痛失爱妃,更是十七大病一场,但是历史的惯性是很强大的,上天让你多活一年绝对不会让你少活一个时辰,皇太极竟然奇迹般的好了过来,开始主政,而此时后金不仅已经丢失了东沙河以西大片的领地,面对明军凌厉的攻势,索尼和济尔哈朗已经把后金军队撤回到饶阳河以东地区。

  

      面对着这么严重的局面,皇太极在沈阳的大政殿举行了大朝会。在朝会上,后金的众多朝臣要求严厉的惩治蛊惑大汗绕道蒙古征明的大臣,矛头直指范文程,当然,后金的那些满族大臣可不满足只惩罚范文程一个人,他们的目的是整个汉臣。

  

      不过在朝会上,皇太极并没有同意这些满族大臣的意见。皇太极明白,他需要这些所谓的汉臣为他出谋划策,为他巩固他的地位,所以皇太极极力的压制这些反对意见。皇太极表示现在最需要的是打退袁崇焕所率领明军的进攻。

  

      为了尽快的稳定局面,皇太极命令阿敏率领镶蓝旗军为前锋,两白旗为主力,开赴前线,力图将明军打回大凌河去。皇太极安排完后,就命令阿敏率军出征了。

  

      这个时候,阿敏刚刚率领他的镶蓝旗回到沈阳,大军未经过修养,又开赴辽西战场。在朝堂上饱受攻击的汉族大臣们一个个都是人精,他们知道,阿敏率领的军队劳师远征,又未得充分的修养,前途堪忧。

  

      果不其然,阿敏顺利的的度过饶阳河,一路上阿敏是高歌猛进,未遇到明军的抵抗。阿敏渐渐的骄狂起来。当阿敏快要抵达东沙河的时候,突然遇到了以逸待劳的明军祖大寿和何可纲等将领率领明军的突然袭击。

  

      面对明军的优势兵马和明朝犀利的火器,阿敏损失惨重,要不是两白旗的及时救援,阿敏的镶蓝旗损失会更大。

  

      阿敏败走,但是因为后金八旗军队战斗力确实很强,明军也是损失重大,无力追击阿敏的败军,只得撤兵回到黑山要塞。

  

      阿敏吃了败仗,而皇太极不可能在派援军支援阿敏,所以当皇太极接到阿敏的败报之后,就气急败坏的急召阿敏回到沈阳。自此,明军和后金军队开始在饶阳河和东沙河之间的广大地域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

  

      经过和阿敏的激战之后,祖大寿所率领的明军正式的在东沙河站住了脚。战斗结束以后,祖大寿和何可纲等将领派遣信使回到广宁跟袁崇焕报喜。

  

      袁崇焕接到捷报之后,立即上疏朝廷,向朝廷和崇祯皇帝报捷,并要求朝廷在拨付帑金八十万两用来加固防线。

  

      朝廷接到辽东的塘报之后,内阁立即准许了袁崇焕的请求,并将袁崇焕的塘报交给了皇上。崇祯皇帝龙心大悦,命司礼监加盖玉玺。

  

      战斗结束了,朝廷当然要论功行赏啊,于是内阁又草拟了圣旨,加封袁崇焕、祖大寿和何可纲等将领的官职,因为袁崇焕的官职是督师,可以说是到顶了,于是内阁就商量,既然袁崇焕的官职是不能再加了,那就给袁崇焕建立牌坊,然后在封妻荫子吧。

  

      不过此时袁崇焕还没有儿子,内阁也知道这个情况,韩犷等人再一商量,那干脆将这个官职留着,等到袁督师的儿子一出生再封其官职。至于其他有功将士,一律官升两级。

  

      内阁草拟的奖赏奏章送交到崇祯皇帝那里以后,崇祯皇帝也是很痛快的批准了,并且还大笔一挥,从内帑之中拨出二十万两白银来犒赏关宁军。内阁接到皇帝的御批以后,都感到崇祯皇帝英明啊,这就开始拉拢军心了。(侠客中文网)

(https://www.biquya.cc/id47078/2510956.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