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里我们要先简单的介绍下后周的军制。后周的军队基本可以分为两个类型,一个是禁军,一个是牙军。牙军主要是地方藩镇和节度使的军队,禁军则是中央的军队。我们其实可以吧皇帝看成一个地盘最大、军队最强的节度使。可以说禁军是皇帝最后的保命手段,所以历朝历代禁军的装备、补给都可以说是最好的,而且选用的将领首要条件也一定是忠心。
而禁军中又分为两个系统,一个是侍卫司,一个是殿前司。在禁军系统中总共有十位高级将领。侍卫司和殿前司分别有五位,依次分别是都点检、副都点检、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侯。
我们都知道高平之战后,柴荣成功的在禁军中树立了自己的威信,至少绝不会再出现像樊爱能、何徽那样临阵脱逃的事情,也由此柴荣顺利的巩固了政权。之后自然就是论功行赏,“赏高平之功,以李重进兼忠武节度使,向训兼义成节度使,张永德兼武信节度使,史彦超为镇国节度使。”这时候柴荣的妹夫张永德站了出来。张永德这个人讲义气啊,就跟自己大舅哥说:“哥啊,我跟你说,那个谁赵匡胤可猛了,这次多亏了他,就是他出的主意,还是他跟我一起带兵分成两路,把那些汉军给干掉的。”柴荣一听,好家伙,我果然没有看错人,要赏。于是,赵匡胤就变成了殿前司的都虞侯了,成功的成为了一名后周的高级将领。而之后的数年里,赵匡胤直到当上皇帝之前都还一直在殿前司里任职,可见这个职位有多重要。
这人要是幸运起来真是没办法,我不知道赵匡胤在当时那么危急的情况下,选择将计划告诉张永德只是因为张永德这个厉害,还是经过其他慎重的思量。但是我只能说,赵匡胤的这个选择为他自己的未来做了很好地铺垫。因为此战之后,异常欣赏赵匡胤的张永德在赵匡胤的道路上给予了他极大地支持与帮助,不论是在后周,还是在大宋!
如果要数赵匡胤在高平之战中的收获,结交张永德绝对能排在首位。而之后才能数得上赵匡胤在禁军之中树立起自己的形象,以及晋升为高级将领。
要说这张永德,好像从德行到人品再到能力都找不到什么缺憾的地方。张家与郭家也算是老交情了,当初郭威和张永德的父亲张颖在后晋同朝为官。张永德母亲死后,张颖续弦,张永德也不像其他叛逆的男孩一样讨厌后妈,反而是如同生母一样侍奉继母,以贤孝闻名乡里。后来等张永德20也就是刚刚弱冠之年的时候,郭威就把女儿嫁给了他,孝顺的人即使再坏也坏不到哪里去。
如果说贤孝是张永德第一个特点的话,那他的第二个特点就是命大。他是真的命大啊,当初汉隐帝刘承祐下令杀郭威满门,除了柴荣因为不在京城逃了过去外,张永德也成功躲过了一劫,而且张永德还就在开封。刘承祐下令让昭义节度使常思杀掉张永德,而且这个常思和郭威还素有嫌隙,按说张永德实在没理由能逃得性命。偏偏这个常思怕郭威打回来抱负,没敢杀了张永德,只是把他关了起来。后来郭威率军回返,张永德也就这么侥幸活了下来。
说道能力上,张永德也是有胆有识。敢和赵匡胤两个各带两千人,就直接杀出去并且成功扭转战场局面的张永德,无论怎么看都能说得上是勇猛。而要是没点远识和对局势很好的认知的人怎么也不会对柴荣说出:“且陛下方欲削平四海,苟军法不立,虽有熊罴之士,百万之众,安得而用之!”这种话。
关于张永德,我们之后还会不断的说道,在后周以及北宋初期,他都可以算的上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而且还是一个难得的得以善终且长寿的人。
回到他大舅哥柴荣这里来,柴荣率军一路进击,直到晋阳城下。把一个晋阳城围得是水泄不通,“旗帜环城四十里”。这下有一个人惨了,就是之前受命出使辽国的王得中。王得中出使辽国还算成功,可是回来的时候,发现局面全变了。王得中发现自己回不去了,就跑到附近代州去稍作停留。只能说王得中这人运气实在不行,刚到代州正赶着代州发生叛乱投靠后周了。于是王得中就被送到了柴荣的面前。
柴荣一听说王得中是出使辽国刚回来,那个亲热啊,又是松绑,又是送东西的。
亲热完了,柴荣就问了啊:“老王啊,你看我对你那么好,不但不杀你,还送给你这么多好东西。你得讲点义气吧,我也不要别的,你就告诉我契丹大军啥时候来就行了,这个简单吧。”
不过柴荣不知道的是,这个王得中可是敢在阵前拽着皇帝的马不让走的主,差点被刘崇砍了都不害怕。这种读书人都一个脾性,就是倔。什么都可以没有,就是不能没有气节,甭管刘崇是不是蠢货,只要刘崇没有对不起他,你想让他对不起刘崇,实在是不可能。
王得中就说了:“我就是一奉命送杨衮那个外国人出国的,这属于外交礼节,你们这些武将是不会了解的,成天就知道打仗,哪有什么契丹大军啊。”王得中也确实没说谎,他得到的命令确实是这个了,至于喊救兵那属于附加任务,王得中作为一个老书生,突出重点这种手法还是用得很熟的。
旁边有人一看,王得中这老小子这么不给面子,皇帝下不来台啊,就劝啊。我们都知道了,契丹肯定肯定会派兵前来的,你现在不说,等契丹大军来到,你肯定活不了的。
王得中一看这是要群起而攻之的架势,就懒得再跟他们周旋了。“我拿的是刘家的俸禄,吃得是刘家的饭,我的老母亲还被你们困在了城里。我要是跟你们说了,你们提前有了准备,刘汉就彻底完了,我那老母亲估计也活不成了,我活着也没什么意思了。我死了,刘家的天下和我老母亲都还能存续,我实在是赚了啊。”柴荣没办法啊,这种老夫子的嘴太难翘了,干脆就把王得中给杀了。
老这么围着也不是事,不知道什么时候契丹就从后面插一刀子来了,万一再来个围魏救赵那就得不偿失了。而且柴荣此战最大目的本身就是为了巩固政权,守卫国土,后周本身也并没有做好进行灭国之战的准备。毕竟之前中原之地连年征战的创伤实在太重,而事实上北汉也确实等过了二十多年后,到了赵光义的年代才被灭国。
结果撤退的时候太过匆忙,“刍粮数十万在城下者,悉焚弃之”,没粮食还玩什么啊,这军中就这么乱了,“军中讹言相惊,或相剽掠,军须失亡不可胜计。”结果更加凄惨,之前所有占领的州城任命的刺史官员,一看皇帝带着军队都走了,自己还当什么官啊,还是赶紧跑吧。就这么挨个跑了,先前占领的地盘又全都被北汉抢了回去。更可怜的是之前的背叛北汉的代州,这下后周军丢下他自己跑了,他也办法啊,据城以求自保,结果也没撑几天。“所得北汉州县,周所置刺史等皆弃城走,惟代州桑珪既叛北汉,又不敢归周,婴城自守,北汉遣兵攻拔之。”看来这站队伍也要看时机啊。
这后周也退走了,失去的地盘也抢回来了,刘崇终于撑不住了,刘崇的另一个儿子刘承钧即位了,“北汉主疾病,命其子承钧监国,寻殂”。这侄子死了,总得跟叔叔说一声吧,顺便让这位叔叔承认一下自己皇位的合法性,至于沙陀人的皇位为什么要由契丹人册封,就是他们之间的事了,难打说是因为这个刘承钧比较尊重“长辈”。“遣使告哀于契丹。契丹遣骠骑大将军、知内侍省事刘承训册命承钧为帝,更名钧。”反正耶律璟派人来了,还顺带帮自己这侄孙给改了个名。
但是沙陀族的历史上继“儿皇帝”、“孙皇帝”、“侄皇帝”之后,并没有产生一位“侄孙皇帝”。而是赚了一圈又回来了,诞生了第二位“儿皇帝”。“北汉孝和帝性孝谨,既嗣位,勤于为政,爱民礼士,境内粗安。每上表于契丹主称男,契丹主赐之诏,谓之“儿皇帝”。”事实上,刘承钧这个皇帝当得还是不错的,和他那个老爹以及老爹的便宜叔叔比起来,他也算是治国有方。
而且也不是刘承钧自己想当“侄孙皇帝”、“儿皇帝”,人家刘承钧每次有事找耶律璟向来都是自称“男”的,多简洁。可是这个耶律璟也不知道实在是太仰慕自己老爹耶律德光,还是觉得有个侄孙显得自己太老了,或者契丹人想来不懂得辈分是什么东西,每次都喊刘承钧“儿皇帝”。刘承钧也是没办法,谁让他老爹留下来的摊子实在太破,打不过后周,更打不过契丹,只能忍着,实在可怜。
这时候,柴荣也回到了开封。柴荣回京之后估计是想到樊爱能等人的临阵脱逃就后怕,干脆就派人去整肃禁军,而这个人就是在高平之战中大放光彩,刚刚走马上任的新任殿前司都虞侯---赵匡胤!
(https://www.biquya.cc/id45858/2585931.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