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说樊爱能、何徽这两人也算是奇葩,两人战场之上临阵脱逃也就算了。按照一般程序,接下来找个邻国投了,向他们这种成编制的骑兵转投他国估计是最受欢迎了,毕竟骑兵可是古代战场上的大杀器啊。或者干脆落草为寇,最不济也要老老实实找个地方的躲起来,总之得先过了风头再说,免得事后被清算。可是樊爱能、何徽这两人估计是笃定柴荣必败,后周也没有什么希望了。于是,干脆就破罐子破摔了。
“樊爱能、何徽引数千骑南走,控弦露刃,剽掠辎重,役徒惊走,失亡甚多。”这两人在战场上就是个胆小鬼,结果对付自己人倒是很有一手。“控弦露刃”这种状态就该只出现在战场上才对,可是这俩人居然一路把送完前线的军用物资给抢了,负责运送物资的役徒也被他们赶得赶,杀得杀。柴荣一看不行啊,这俩人在前线祸害完了,又跑回后方祸害去了,反正是不想让柴荣获胜。柴荣就急了啊,忙派人到去找这两个人商量,估计也许下了诸如事后不追究这类的承诺,这两人赶紧哪凉快哪待着去,爱干嘛干嘛,总之是不要再添乱了。
“樊爱能、何徽引数千骑南走,控弦露刃,剽掠辎重,役徒惊走,失亡甚多。帝遣近臣及亲军校追谕止之,莫肯奉诏,使者或为军士所杀,扬言:‘契丹大至,官军败绩,馀众已降虏矣。’”(《资治通鉴》)
樊爱能、何徽这俩人估计这会儿才想起来原来还有秋后算账这回事。柴荣就是输了,想收拾这俩人还是很容易的。樊爱能、何徽一看苗头不对啊,觉得回不了头,干脆就把使者给砍了。随后更是四处散播谣言说契丹率大军前来,柴荣已败,其余的人是死得死,被俘的被俘,总之就只剩他们几个活着回来了。当然如果不是柴荣、赵匡胤这两位真命天子接连爆发,最后的结局很可能就像樊爱能、何徽两人说得一样。
两人就这样边抢边跑,还顺带着散播散播谣言。结果迎头撞上了刘词率领的后军,俩人对刘词好一通骗啊,总之是拼命阻止刘词前去支援。也不知道这两人跟柴荣上辈子有什么仇,先是临场脱逃,引发溃败;随后又一路抢夺后周军队的补给线,现在连柴荣唯一的援军都要阻拦,当然刘词没有听从这两个人的话。摊上这么两个货色,柴荣还能获得高平之战的胜利,而且还是大获全胜。这当中固然有刘崇本人的因素,更多的原因则是柴荣本身的实力与强大的心智,促使他能够在最关键时刻稳住局面。另外的原因就是刘词的及时赶到,才能使一战功成,歼灭了北汉多年来积累的大部分有生力量。
樊爱能、何徽两人不管怎么说,刘词还是坚持赶往战场。“词不听,辄趣兵以进,世宗嘉之,以为随驾都部署。”可见刘词这个人对后周倒也是忠心耿耿,对柴荣也是充满信心。毕竟如果战况真的如樊爱能、何徽两人所说,刘词这么赶过去很有可能是无济于事,甚至是羊入虎口,全军覆没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刘词的赶到,使后周军队一鼓作气,成功击溃了刘崇组建起的最后一点抵抗。搞得刘崇最终身边只剩百余人,仓惶逃脱。这一年的刘词已经六十多岁了,在高平之战后第二年就去世了。但是,除了高平之战,刘词这个人对后世还有一个极重要的影响。刘词在为官期间知人善任,推荐了一个极重要的人入仕,这个人就是那个“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赵普。
如果说前面樊爱能、何徽的一切行为是跟柴荣前世有仇,或者说是被北汉、契丹之类的敌国收买都能说得通。但是后面的这两人的行为,以小子的智商实在无法理解的了,因为我觉得用愚蠢这个词都不足以形容这俩人的智商了。“樊爱能等闻周兵大捷,与士卒稍稍复还,有达曙不至者。”这俩人听说柴荣打赢了,居然又跑回去了。
这时候不赶紧趁消息没传开,带着妻儿老小隐姓埋名快点跑,或者投往他方才是正经。我可不相信在战场上会临场叛变的战将有什么气节可言,而且还是在五代这么个特殊的时代。那些“达署不至”,到了天明还没来的人才是聪明的家伙,这种时候稍微有点智商的谁会跑回来找死啊。
“帝欲诛樊爱能等以肃军政,犹豫未决。”我想柴荣这时候犹豫的应该不是要不要砍了这几人以整顿军纪,而是在犹豫这种事应不应该有自己提出来,以及自己砍了他们会不会有什么不好的影响,以至于打乱之后的部署。毕竟,向樊爱能这种临阵脱逃的怎么处置都不为过,只是谁能没有个亲朋古旧啊。而且,高平之战虽然已经获胜,威信已经树立,但是柴荣毕竟还没有时间好好地整顿一下军队。这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由军方系统的人自己提议斩杀樊爱能等人,这才是最稳妥的办法。
君主忧虑,作为臣子的自然就要要为主上排忧解难了。于是张永德就出场了,这个张永德是郭威的女婿,也就是柴荣的妹夫,自然是心腹中的心腹。“己亥,昼卧行宫帐中,张永德侍侧,帝以其事访之”柴荣就问他怎么办。“对曰“爱能等素无大功,忝冒节钺,望敌先逃,死未塞责。且陛下方欲削平四海,苟军法不立,虽有熊罴之士,百万之众,安得而用之!”帝掷枕于地,大呼称善。”
张永德这人也是个心思玲珑的,自然知道柴荣想要什么答案。就该柴荣说了:“樊爱能这种人本身就没什么能耐,有没立过什么功劳,当一方将领本来就是在浪费粮食。而且居然敢临阵脱逃,死多少次都不过分。而且陛下您可是要平定天下的人,如果不整肃军法,就是有再多猛人也不管用啊,因为陛下你管不住啊。”柴荣可就等着这句话呢,连枕头都扔了,这妹夫来得值啊。
这下樊爱能几个不死也得死了,“即收爱能、徽及所部军使以上七十馀人。责之曰:“汝曹皆累朝宿将,非不能战。今望风奔遁者,无他,正欲以朕为奇货,卖与刘崇耳!”悉斩之。”柴荣就派人把樊爱能、何徽以及所部军使以上的军官七十多人全都抓起来,皇帝杀人自然也要让他们死个明白,还要顺便骂他们一嗓子解解气。柴荣就说了:“你们也算是老将了,又不是没打过仗,也不是打不了。如今望风而逃,那还能有什么其他原因,无非是想将朕当作稀有的货物,出卖给刘崇罢了!”骂完了也就解气了,就这么把他们全都斩了。
当然效果也不错,“自是骄将惰卒始知所惧,不行姑息之政矣。”后周的那些悍将、老兵油子看着柴荣这么猛,这个新立之君居然也知道严格实施军法了,这时候也就没几个敢以身试法了。不过就我个人意见,其实柴荣之前犹豫不决确实有点想多了。身为主帅,有哪几个手上没有沾点血的,杀几个人实在不算什么。军队和朝堂实在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地方,做事方法自然也是不一样,对付军队里的骄兵悍将和对付朝堂上老狐狸自然也不一样。好在结果都是好的,柴荣终于成功树立起了自己的威信,为了他日后的南征北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边打也打完了,杀也杀完了,威望已经树立了起来。以柴荣的性子怎么可能让刘崇好过,自然要趁势扩大战果,如果能够直接灭掉北汉自然就皆大欢喜了。当然,体验了一把流浪的感觉的刘崇还不至于傻到连防守都不会做。“北汉主收散卒,缮甲兵,完城堑以备周。杨兗将其众北屯代州,北汉王遣王得中送兗,因求救于契丹,契丹主遣得中还报,许发兵救晋阳。”
北汉本来就国土狭小,可怜的刘崇此时上哪去弄军队啊,只能四处收拢收拢残兵败将,修理修理剩下的军械,然后就开始拼命的加固城池。没办法,谁让刘崇把自己的军械装备全都给丢了。当然,刘崇还有一个大杀器,因为刘崇还有一个便宜叔叔。杨兗这时候又带兵出现了,准备北上屯驻在代州。刘崇随后就派王得中跟杨兗一起走了,去找自己那个便宜叔叔救救自己。可怜的王得中,就是之前那个死命抓住刘崇马头的那个老书生,幸亏刘崇没像对待李骧那样对待他,直接把他砍了。要不然此时估计都找不到个靠谱的人出使大辽。耶律璟这个人对自己这个便宜侄子还不错,居然又答应发兵救援了。
高平之战的影响,我们之前已经详细分析过了。这一战足以彻底改变两国的命运,此时即使是面对有辽国的支持的北汉,柴荣也具有压倒性的优势。
随后,柴荣“以符彦卿为河东行营都部署兼知太原行府事,以郭崇副之,向训为都监,李重进为马步都虞候,史彦超为先锋都指挥使,将步骑二万发潞州;仍诏王彦超、韩通自阴地关入,与彦卿合军而进,又以刘词为随驾部署,保大节度使白重赞副之。”柴荣开始反击了,当然这之后的战事已经没有什么太大的悬念,我们也就不多说了。
因为相比之下还有更重要的事情,高平之战不仅彻底改变了柴荣的人生,更是彻底改变了赵匡胤的命运!
(https://www.biquya.cc/id45858/2585166.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