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都市言情 > 风流妙厨 > 014 一对高级知识分子闺蜜

?

  

      刘佳这碗“杂粮饭”的分量,足足是凯丽-休斯那碗的一倍有余。复制本地址浏览http://%77%77%77%2e%62%69%71%69%2e%6d%65/小公主盛饭的时候,不但将饭装得高出碗沿许多,还刻意用饭勺压紧了几次。这么一来,分量不多才怪呢。

  

      看着自己手里这一大碗饭,刘佳觉得有点哭笑不得:

  

      “你给我装这么多干嘛,吃完了再装不行?”

  

      天才小女孩笑咪咪地边夹菜边回答:

  

      “人家难得帮你盛一次饭嘛,自然要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咯。”

  

      “深不深刻我不知道,但肯定是最重的。”

  

      自与刘佳相处以来,凯丽-休斯渐渐形成了一个新习惯。她现在见到自己以前没品尝过的菜肴,便会象刘佳遇到类似情形时一样,先把每道菜都尝上一口,然后再正经进食。

  

      刘佳养成这种习惯的原因,他是为了尝鲜,顺道看有没有值得自己从中“偷师”的地方。凯丽-休斯这样做倒也有“为了尝鲜”的意思,但她纯粹就是为了尝鲜。

  

      这天才小公主最近经常这样想:

  

      “大哥哥倒说得没错呢,就算再好吃的食品,说白了也就是这回事罢啦。”

  

      刘佳见妹妹的筷子伸向“爆炒粉肠”,他便自顾自夹了一筷子芥菜。吃菜以前他还不忘往妹妹解释:

  

      “这芥菜是我特意给你做的,先尝尝这个啦。”

  

      “人家想先吃一口肉嘛。刚才喝了两口洗菜水,嘴里都是芥菜的味道,所以要先换换嘴里的味道嘛。”

  

      小公主这随口一说,可不是单纯的应付,而是许多“美食家”一至认同的观点。这些特别讲究“吃”的人一旦讲究起来,每口菜之间甚至都要喝清茶,以利用茶叶冲掉口中上一道菜肴的滋味,这样才好仔细品尝下一道菜肴的滋味。

  

      现代科学已经证明:“美食家”这种作法并非多此一举。现代科学证明人的味觉也会疲劳,连续接触性质相近的味道,会令人的味蕾渐渐变得麻痹。如果长期如此进食,味蕾对相关味道的耐受程度便会越来越高。说直白点就是“口味越来越重”。

  

      刘佳见妹妹不动那道“特制辣酱拌家常芥菜”,而是先吃“爆炒粉肠”,忽然起了与妹妹开玩笑的心思。于是他坏笑着问异姓妹妹:

  

      “你知道粉肠里那些粉是什么吗?”

  

      他当然知道这“粉”的来历,所以打算小小地恶心妹妹一把,算是个不伤大雅的恶作剧。因为如果非常忌讳食材的来源,人就都没法吃所有经过“发酵”步骤的食物了。

  

      “凯丽当然知道啊,不就是消化道里的分泌物嘛,也没什么大不了。要是严格来说,这东西还特别有营养呢。”

  

      天才小公主说着斜眼瞪了“大哥哥”一下。

  

      恶作剧落空的刘佳不禁感叹:

  

      “哎呀呀,我还以为你会吓到来着。”

  

      “这算什么,乳酸饮料人家也能喝,里面的益生菌是什么?不也是会生长在肠道里的东西吗?这样的东西也能喝,粉肠当然也能吃啦。”

  

      凯丽-休斯说着又夹起一截“粉肠”,她吃得那叫津津有味。

  

      “喜欢吃粉肠的女孩子并不多吧,这道菜我其实是做给自己吃的。”

  

      刘佳说着也夹起一截“粉肠”,将食物送进嘴以前这么说:

  

      “喜欢吃肠粉的女孩子我倒是认识一个。”

  

      “肠粉”是海州最常见的小吃之一,是一种用米浆蒸制的食物,刘佳的女朋友石瑞娟就特别喜欢吃这种点心。

  

      “别人凯丽不知道啦,总之凯丽自己一向不排斥吃内脏。世上肮脏的事物有好多,何止只有食材而已,关键是要弄干净,弄干净了自然就能吃咯。”

  

      这对异姓兄妹没放下筷子便斗起嘴来。先表示不满的人是刘佳:

  

      “又说得这么哲学?你今年到底几岁啊喂。”

  

      “几岁都好啦,话说问女性年龄很不礼貌呢,不过人家大度,就不跟你计较了。凯丽可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的直性子喔。”

  

      “又胡说八道了,哪有你这样跑题的啊?话说公主陛下你最近的饭量似乎越来越大嘛,你就不怕变胖?”

  

      刘佳口中的“公主陛下”四字毫无尊敬之意。他先前偶尔用“丫头”的称呼来喊自己这异姓妹妹,后来见凯丽不喜欢,便换成了“公主陛下”四字。称呼的字眼虽然变了,含意却照旧,个中意味天才小公主她自然能听懂。

  

      这小女孩现在只是在装糊涂而已,因为在她看来,乱开玩笑根本没什么大不了。以下是她的回答:

  

      “别太在意凯丽的饭量好不好,人家现在正处于成长期,吃得再多也不要紧啦。凯丽又不是某些为了美不要命的女孩子,那些人为了减肥居然连寄生虫卵都照吞,凯丽才不要这样。凯丽要健康成长,才不要那种皮包骨的德行呢。”

  

      “你是说你老家那些时装模特?瘦成那样倒是真心不妙。”

  

      刘佳所说的“你老家”,自然是指尼德兰王国。

  

      当条件允许的前提下,人自然喜欢到“条件更好”的地方去生活,尼德兰人自然也不例外,休斯家父女就是样板之一。

  

      长期旅居王土国的尼德兰人可不少,不少尼德兰独有的生活习惯,也渐渐被这些人带到王土国来。让漂亮姑娘穿上各种服装然后拍照或者“走秀”这类商业行为,便是起源自尼德兰,“知书识礼”的王土国人可不会想到如此物化女性的法子。

  

      事实上,连“模特”一词也是直译于尼德兰语,是少数几个“王土国人几乎都懂”的尼德兰单词之一。

  

      在与妹妹胡扯一通的时候,刘佳又连续夹了好几片芥菜叶。他把每片菜叶都沾上自己特制的酱料,然后递到凯丽-休斯面前。

  

      “菜梗这么粗?是本地芥菜吧?”

  

      得到“大哥哥”的准确答复以后,小女孩二话不说便吃了起来。不过由于给刘佳留下“淑女”的印象,她的吃相即便按王土国标准,也算是很“斯文”。

  

      一番品尝以后,天才小公主向“大哥哥”提出疑问:

  

      “芥菜不太新鲜了,不过辣酱的味道倒不错。里面那些细细长长但又不是小鱼干的东西是什么?”

  

      尼德兰语没有“小鱼”一词,凯丽-休斯所谓的“小鱼”,其实是刚才从她意识里直接冒出的王土官话。人用非母语说话时,说话者第一时间通常会先想到母语,等话出口以前才刻意转换成外语。象凯丽-休斯这种能直接用非母语思考的人并不常见,她毕竟是天才嘛。

  

      至于说这“小鱼”么,在天才小女孩的认知里,无论银鱼、白饭鱼还是沙丁鱼之类,只要不比筷子长的一律算“小鱼”。她这语言习惯倒与许多王土国人相似:

  

      “又不是鱼类方面的学者,分这么清楚干什么嘛。”

  

      面对妹妹的提问,刘佳含含糊糊地应了声:

  

      “是茶叶啦。”

  

      他此刻一嘴是吃食,话音自然不太清晰。

  

      “茶叶不是应该碎碎的小片片么?哪有这么长一根的啊?”

  

      小女孩嘴里说着,还用手里的筷子比划了一下,在空气中划出了三厘米左右的“一段”。

  

      还没等妹妹比划完,刘佳嘴里已发出了“哈?”的一声。等妹妹比划完,他随即表示:

  

      “没想到你居然没喝过好茶。小片那种可是品相最差的茶叶,基本都是包装茶叶时弄碎的渣。这种细长叶子才是正经的茶叶。”

  

      “有这些区别么?”

  

      天才小公主毫不在意地应道:

  

      “人家觉得味道喝起来都一样,可是碎碎的那种便宜好多,凯丽可不想当傻瓜呀,所以才不买贵的那种呢。”

  

      “你买哪种都无所谓,不过碎叶子里边灰尘会相对多些。你习惯喝碎叶子就照喝,不过在泡茶以前,千万记得用热水先把茶叶洗一洗。”

  

      “凯丽觉得无所谓啦,反正人家想喝的时候可以让大哥哥你帮忙泡嘛。”

  

      刘佳马上点头同意妹妹的想法:

  

      “这倒是可以,我可不想让妹妹重金属中毒。”

  

      他先认真地想了想:

  

      “听说那样人会变笨一点。”

  

      “凯丽要是变笨了,不正好合了大哥哥你的心意么?还是说你就喜欢人家比你聪明许多?”

  

      “话不是这么说,我不喜欢你老在我面前提这一茬,但不等于我讨厌你比我聪明。你可是我的智囊来着,你变笨了谁给我出主意?”

  

      “你才是凯丽的私人顾问喔,怎么变成凯丽给你出主意啦?身份都颠倒了!太过分了!”

  

      随着与刘佳相处日久,凯丽-休斯总觉得日渐轻松。她渐渐不再刻意去扮演“某些角色”,渐渐开始在“大哥哥”面前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能对这位小公主千依百顺,甚至言听计从的人有许多,大多是为她的工作尼德兰同胞。这类人凯丽-休斯向来不会特别在意。

  

      千方百计对这小公主刻意刁难的人也有不少,基本都是她在大学里的研究生同学。凯丽-休斯对这类人倒是比较在意,她在意“如何令学业一直保持对那些人的碾压姿态”。

  

      如果不是在其专业领域一直“碾压”某些同学,这些年龄比她都大的成年人同学,又怎么可能刻意排斥她一个小女孩?尼德兰人在王土国向来都被轻视,所以这种身份背景,其实并不是她被同学排斥的最重要因素。

  

      凯丽-休斯之所以愿意与刘佳打交道,是因为刘佳这人在精明有主见之余,却又能听得进旁人的建议。刘佳对异姓妹妹是“真心好”,身为妹妹的凯丽-休斯一直都能感受到。如此一来,小公主每次与这“大哥哥”相处,都觉得既轻松又有趣。

  

      习惯戴着假面具生活,经常刻意扮演“某种角色”的人,一但有机会可以放下面具,自然会觉得格外轻松。至于有趣么,与一个基本能言听计从,却又极有主见,不完全是千依百顺的人打交道,自然会令凯丽-休斯感到有趣。

  

      兄妹俩一边吃饭一边闲扯的时候,刘家的沙发那边忽然传出一阵音乐声。这音乐来自小公主的手机铃声,是一首据说目前在尼德兰女性里颇为流行的曲子,名字叫《创世主是女生》。

  

      “谁在这个时候找凯丽嘛,真讨厌。”

  

      小女孩虽然在发牢骚,却她还是去接了电话。别看她貌似轻闲,其实她同时管理着两家的生意,她自然不会放过手机上每一次来电。

  

      凯丽-休斯倒不怕那些带有骚扰性质的来电。她所用手机款式是市面上最近才推出的新产品,里边有自动过滤来电号码的功能。除了被小公主允许来电的号码以外,其余“闲杂人等”拨来的电话,过滤功能一律会自动挂断。

  

      在这一茬上,刘佳曾向凯丽-休斯提问,问妹妹“怕不怕漏接某次重要来电”。

  

      天才小公主当时一本正经地回答:

  

      “一挂断就不再打来的那些,就算真是有事找凯丽,又能有多重要的事嘛。至于重复打过来的那些电话,反正人家过后也能看得到,了不起回拨过去呗。”

  

      妹妹吃饭吃到一半便跑去接电话以后,刘佳没有放下碗筷刻意等妹妹回来。他的进食速度甚至没由此减慢,但他也没忘记妹妹的午饭还没吃完,所以刻意留下了一小部分饭菜。

  

      刘家的客厅并不大,且由于午间不太吵的缘故,凯丽-休斯聊电话的音量虽不大,坐在不远处的刘佳依然能听得清楚。他没听几句,便听出来电人的大至身份了。

  

      他发现当妹妹使用这个手机的时候,通常都是“叽哩咕噜”地说尼德兰语,刘佳目前已多少能听懂其中某些单词。而象现在这样,会用王土官话与凯丽-休斯通电话的人,刘佳知道顶多有只有那么两三个人。

  

      他刘佳自己是其中之一,另一人则是自己异姓妹妹的学业导师,这位导师同样也是王土国人。从妹妹正用王土官话进行对话听来,自己妹妹所说的话题倒也与学业无关。

  

      至于刘佳他自己?他正在“稀哩呼噜”地咀嚼吞咽着饭菜,电话怎么可能是他打来的!

  

      既然不是自己也不是那位导师,刘佳马上想到来电人的身份:

  

      “阿娟想约小凯丽出去?”

  

      在刘佳最近这段时日的印象中,能拨通凯丽-休斯手机,然后用王土官话与之交流的人,除了先前那两人以外,就只有石瑞娟一人了。

  

      大概是因为正在吃饭的缘故,小女孩这次通话并没维持多久。把手机放回自己的手包里以后,小女孩快步走回饭桌旁坐下,然后用极其“淑女”的姿态再次拿起碗筷。

  

      小公主还没坐下的时候,刘佳已随口问了妹妹一句:

  

      “阿娟找你?”

  

      问完问题以后,他正好随手替妹妹夹去一箸菜肴。

  

      “大哥哥你跟大姐姐难道是心灵相通么?凯丽好嫉妒喔。”

  

      妹妹回予一句玩笑话,同时接过哥哥递来的菜肴。

  

      据凯丽-休斯接下来所说,“大姐姐”石瑞娟最近正在找一本出版量极少的书。而凯丽她昨天正好找到,所以等会儿要把书给送过去。

  

      关于自己女朋友最近想找某本书,刘佳倒也知道有这么一回事。他虽然不常到书店,但最近也时常在替石瑞娟留意。

  

      不过这书很稀罕,连石瑞娟这类“好看书”的人都不易找到,怎么可能被刘佳轻易找到?凯丽-休斯倒是通过“休斯家族贸易”的渠道,直接从出版商的手里买到了一本。

  

      而自己妹妹饭后要去自己女朋友家的事,刘佳先前一边吃饭一边旁听的时候,已从妹妹与女友的通话中隐约听到。即便凯丽-休斯不说今天下午的行程,他其实也能猜到妹妹接下来要去哪里。

  

      兄妹俩这次对话属于“可有可无”那类,所以不太详细说明细节。一家人的家常话不基本都属于这类话嘛。

  

      在日常生活领域,凯丽-休斯与刘佳有好多共同语言。而小公主与石瑞娟两人么,她们除了在刘佳身上有“共同语言”之外,这对闺中姐妹在学术方面也勉强算是有共同语言。

  

      石瑞娟与凯丽-休斯两人在学历上存在一定差距,但要是按照王土国民间约定俗成的说法,这两个姑娘都属于“高级知识分子”那类人。

  

      姐妹俩都是“文科生”,虽然专业领域有别,一个是“应用新闻学”,另一人的专业领域则是“人类心理学”以及“人类行为学”,但这两人的专业领域有一点却正好相通。这相通点自然在“人类”这种存在上,无论是新闻报道还是人类心理学及行为学,都与“人”这种存在有关。

  

      自某个知名艺术家被捕入狱以后,由于石瑞娟知道这老艺人背后的“黑暗面”,对人类的心态为何能转变到如此,石瑞娟自然非常感兴趣。她四处寻找的那本书正好针对这方面,是这方面的一本入门学术著作。这类书的读者一向不多,其出版量自然也高不到哪里去,不直接从出版商那里买,石瑞娟恐怕只能找同学或校友去借啦。

  

      ...

  

  

  

  

(https://www.biquya.cc/id45805/2671035.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