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一代圣皇光绪 > 反腐大臣的选择

?“各位爱卿,谁能担当此重任”。

  

  见各位大臣甚至慈禧同意,光绪平静的说道。

  

  砰各个大臣心中一声巨响。

  

  前排的几个大学士都脸色潮红,兴奋又激动。

  

  按照惯例,只有大学士以上包括大学士级别的官员才有资格担当这种任务。

  

  而且这是一份美差,首先办这件事的阻力小,皇上,太后,恭亲王三驾马车都同意,朝堂将无反对势力,有也不敢表现出来,而地方怎是没有反抗的余地。能查下去。

  

  其次天下无官不贪,有东西可查,不怕无功可立。

  

  再者最后享受成果的时候有一定的话语权。

  

  “臣愿意为皇帝分忧”。

  

  恭亲王率先打开沉默,向前的说道。

  

  跪姿很规矩,态度很诚恳,一副忠心的样子,但是脸上激动的表情,暴露出他是因有利益可夺而激动。

  

  “臣曾历任督查院督查使,臣也愿意为圣上分忧"。

  

  见恭亲王抢先一步,翁同和也急忙跟上。

  

  翁同和是清流,清史留名,对于他来说,简直是他的命根子。

  

  眼睛当然红了起来,急匆匆就往上冲。

  

  “臣愿意为圣上效死”。

  

  还有些犹豫的奕劻立即就向前凑到。

  

  他是慈禧在朝中的势力之一,现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也就是外交大臣。

  

  他是乾隆帝第十七子永璘之孙,郡王爵位。

  

  能平庸,十分贪财,对于慈禧却忠心耿耿。

  

  砰砰奕劻得上凑将所有的朝臣注意力都聚集到光绪身上。

  

  恭亲王上凑了,皇党上凑,后党也上凑了,三派开始互相斗起来了,现在看皇上的决断。

  

  面对前面这么多双眼睛盯着,并且背后还有一双眼睛盯着。

  

  光绪今天的表现,让慈禧明白自己不了解这个儿子,同时她对于自己的利益也很上心,所以对于光绪的决断很好奇。

  

  光绪难以做出决断,但是他知道。

  

  首先这个人要有威望,其次他不能在三巨头中间产生,否则马上就会都的你死我活。再者他不能偏袒三巨头的一方,最后他要真心是为百姓,为大清做事,否则只为三巨头的利益,过度的杀伐官员,会导致地方的动荡。

  

  ”奕誴皇叔能否为朕走上一趟”。

  

  看来看去,最终光绪选择奕誴。

  

  奕誴,道光帝五子,过继给惇恪亲王绵恺,为惇勤亲王,母祥妃钮祜禄氏。京城民间称为小五爷,为什么这么称呼,主要是惇王对外不摆王爷的架子。夏天一件粗葛布的短褂子,拿把大蒲扇,坐在什刹海纳凉,能跟不相识的人聊得很热闹。冬天也往往会裹件老羊皮袄,一个人溜到正阳楼去吃烤羊肉,甚至在“大酒缸”跟脚夫轿班一起喝“二锅头”。所以阛阓间的动态,在天潢贵胄之中,谁都没有他知道得多,也因此,惇王最知道民间的疾苦,常为百姓请命行善政。

  

  再者为人耿直,一次惇王进献黄花鱼,而敬事房的太监有所需索,他便在召见时,亲自端了一盘鱼,呈上御案。慈禧太后不免诧异相问,惇王答道:“敬事房的太监要红包,不给不让送进来。臣没有钱,有钱也不能给他们,只好自己端了来。”慈禧太后大怒,将敬事房的太监,交付内务府杖责。

  

  其次现任宗人府令,威望不够。

  

  恭亲王一脸的苦涩,奕誴是他三哥,他必须要给面子。

  

  然后释然了,奕誴这个三哥他知到为人耿直,不会偏袒慈禧。

  

  慈禧也是一脸的苦涩,对于这个亲王她一直是能躲就躲。光绪初年,慈禧太后得过一场大病,初愈的时候,为了替她遣闷,内务府曾经传唤了“落子馆”的几个姑娘,在长春宫演唱“八角鼓”。为此惹得惇王大为不满,一天在内务府朝房午饭喝了酒,正好奉懿旨召见,便穿一件葛布小褂,将辫子盘在顶上,口中哼着“什不闲”小调,徜徉入殿。李莲英大惊失色,慈禧太后却无可奈何,说得一声:“五爷醉了!”命太监将他扶了出去。心知惇王谲谏之意,从此不再“听人演说蔡中郎”了再者奕誴不会偏袒恭亲王,而对于皇帝可能会偏袒,但是也不会很多,最重要的是她慈禧惹不起。

  

  奕誴很诧异皇帝选他但这份差事。

  

  他自己知道在朝堂一直是透明人,大家都不想得罪他,也不想搭理他,主要是他这个人打小不喜欢学习,文化不高,很粗俗,混迹市井,还有就是他的脾气又臭又硬。

  

  别人不想搭理他,他也不想搭理别人,久而久之就成了透明人。

  

  "臣遵旨".奕誴很高兴的就向前凑到。

  

  作为爱新觉罗子孙,他也想建功立业,但是就是没有机会或者有机会却在手中溜走了,他今年50岁,再不做出点事来,可能到死都是默默无名。历史上他就不被大家所知。

  

  “尽然是惇勤亲王”。

  

  “皇上怎么会想到惇勤亲王”。

  

  “惇勤亲王就是毛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这下完了,惇勤亲王可不会给面子的”。

  

  、、、、、、、、、、、、、、、、、、、、、、、、、、、、、、、、、、很多朝臣对于皇帝选这位亲王有些诧异,毕竟这位确实不受大家待见,对于他的脾气很反感。

  

  随即几个大臣对光绪帝露出钦佩。

  

  这位王爷虽然不受待见,但是他身份高,在宗寺威望高。

  

  恭亲王、醇亲王这几年风光无限而他一直无所作为,为了名声,功业他舍得拼老命。谁阻止他立功,扬名,他可能会杀人。

  

  而对于拉他一把光绪帝,以他耿直得脾气,自然忠心耿耿。

  

  同时他已经年过半百,他的儿子受他的影响,一直是默默无为。不受代价待见。他总要为自己的儿子打算。谁想自己的儿子直不受见。

  

  而大清朝有能力帮他们一家说话的只有光绪帝,慈禧不待见他,恭亲王对他敬而远之。

  

  皇帝和这位王爷一拍即合,将会是亲密合作,并且下一代惇王,不出意外,也将忠心于皇帝。

  

  皇党的实力再一次膨胀,不仅仅在朝堂,同时还在宗寺。

  

  

(https://www.biquya.cc/id45198/2589714.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