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0年的五月,当成都平原已经进入了炎热的夏季,而远在170公里外的峨眉山,则刚刚迎来一年一度的春天。清晨的浓雾渐渐散去,金色的阳光覆盖在这片神奇的山峦。阵阵微风徐徐而来,轻轻地抹在前去拜佛香客人的脸上,让人感到格外的清新雅致。仿佛还未拜佛,就接受了一次心灵上的洗礼。清音阁院内,香炉边,白烟缭绕;诵经声,连绵不绝。礼佛的香客们怀着各种各样的心情,祈求着佛的庇护,有祈求平安、有祈求发财、有祈求升官、有祈求丰收……
佛学院内三棵洪椿树的枝丫,又一次爬上了新芽。就象人间四季一样,又开始了新的轮回。
佛学院旁边一间小屋里,永释大师对上官尘说:“一尘,我已经将我毕生所学、所悟的东西全都传给你了,希望你,他日能够造福一方百姓,影响一方水土。”
永释大师原名叫李德成,今年七十一岁。家住江油县青莲镇。父亲是一名祖传中医。抗战暴发后,1937年九月跟随王铭章部队出川抗日,在滕县战役中阵亡。其母闻讯后,大病而死。十五岁的他,就成了孤儿,其后流落到江油县禅林寺,被心德大师收留。由于李德成慧根聪慧,被心德大师收为弟子,取名:永释。心德大师佛学造诣很深,又精通易经八卦,通晓阴阳风水。李德成深得大师真传。后来,禅林寺被毁,李德成就到了峨眉山潜心修行。在机缘之时,大智顿悟。开天目通天耳,成为一代大师。
上官尘听到永释大师话连忙站了起来:“大师,我只想入住佛门,在这清净的地方潜心修佛,毕生侍奉佛事。”
永释大师端起茶杯,轻轻的喝了口茶,抬头看向窗外。窗外的山峦被昨夜的小雨洗刷的干干净净,翠翠绿绿。杜鹃花尽相开放,有几只玩皮的猴子在树枝上不停地嬉闹。大师回过头,缓缓地说:“一尘啊,佛曰:万发缘生,皆系缘分,你的缘分未到。红尘中,你还有很多看不破的东西,还有很多放不下的人和事。缘起缘灭,缘聚缘散,一切都是天意。我之所以收你为记名弟子,传毕生所学与你,是要你下山入世,开创一个朗朗的乾坤,一个清凉的世界。让国家繁荣富强,百生安居乐业。”永释大师说道着,又喝了一口茶接着说:“当然,要想完成这个使命,仅靠你一已之力是万万办不到的,你要用佛家、道家、儒家思想的精髓,带动一大批人,影响一大帮人,方能成事。到时候,你的功德自然就圆满了。”大师说完,低下了头,眯上眼睛。
上官尘听过之后,想了想,自问道:我真看破了吗,真的能放下吗?班上四十九名学长和学姐,他们今后的人生之路是顺畅还是曲折?几位学姐对自己的一片痴情就真的能视而不见吗?还有自己所看到的偏远山区贫困百姓,自己真的能放得下吗?上官尘苦笑了一下,摇了摇头。
“一尘,最近有没有感到身体有什么不适呀?”大师这时又睁开了双眼。上官尘想了想说:“前段时间,感觉两耳时不时哗啦啦的作响,近几日又偶尔感到耳内发胀,并隐隐作痛,其它并无异样。”
永释大师注视上官尘足足有一分钟,双手合十,说“一尘,恭喜你了,只要你机缘巧合得当,你就能够开通开天耳了。”
开天目,通天耳对于凡间人来讲,简直就是胡说八道,就是天方夜谭。其实,千百年来,有许多的高僧大德都是通过苦苦的修行,开示顿悟,而后开天目,通天耳。他们能看到常人看不到的东西,听到常人听不到的的声音。开天目,也就是佛家人所说的‘五眼通’。‘五眼通’分:肉眼通、天眼通、慧眼通、法眼通、佛眼通五个层次。肉眼通只不过比常人视力要好一些,看的比较远;天眼通比肉眼通又上了一个层次,不仅看的远,还能透视一些东西,但透视到的东西,很是模糊,不能进行准确的描述。这就需要慧眼通了,慧眼通又分:多眼、析眼、追眼和预眼。多眼就是能多角度,全方位的看东西;析眼就是能够将看到的东西加以分析,一看就知道是什么东西;追眼就是能追查过去、以前所发生的事,还原过去的影像、声音和信息;预眼就是能预知将要发生的人和事。法眼通就是眼光能产生能量,能运用和纠正事物。佛眼通就是能佛光普照,普渡众生。
听了大师的话,上官尘紧锁的眉头一下子舒展开了,连忙问道:“大师,这是真的吗?”永释大师点了点头。上官尘内心一阵澎湃,四年来的苦苦修行,终于快有了结果。上官尘是西南财大的大四学生还有一个多月就要毕业了。高兴之余,看到大师的水杯里只有半杯水了,连忙提起暖水瓶。永释大师见状,连连摆手:“不用了,不用了,讲经的时间到了,你回房好好休息,晚上七点你过来,我再给你通通经脉,希望你早日通开天耳。”
出了大师的禅房,上官尘的心情分外清爽,仿佛自己的脚步变得轻盈,微风中摇曳的树枝也在跳着曼妙的舞蹈。路边的小溪清澈见底,静静流淌;天空的白云无形无状,悠悠飘动;远方的青山淡淡如烟,茵茵翠翠。
上官尘回到自己的房间,给自己沏了一杯茶,然后坐了下来。想到永释大师的话,他深深地陷入了思索之中。自己马上就要大学毕业了,要想完成大师所说的使命,首先要做什么?从什么地方开始做?是回自己的老家,还是去别的地方呢?
让国家繁荣富强,百姓安居乐业,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相当的难了,上官尘心道:大师说的对,光靠自己的一已之力肯定是不行的,只有大家都行动起来,方可实现这一目标。想着想着,上官尘心头一亮,连忙打开电脑,开始了他行动的规划。
上官尘是个善于思考的人,一旦思考成熟了,他便一挥而就。这份计划过于庞大,当写完之后,他看了自己都吓了一跳。
十五年后,当全班五十名同学在京相聚时,曾志拿出这份计划书给大家看时,同学们都惊奇万分,唏嘘不已。这是后话,以后再叙。
晚上七点,上官尘准时到了大师的禅房。永释大师盘腿打坐在床上,闭着双眼,两手端放在大腿上,手心朝上。上官尘见状,没有打扰大师,静静地坐在一旁。莫约过了十多分钟,永释大师睁开了双眼,说:“来了有一会儿了?”上官尘连忙应声道:“刚到一会儿,见您在打坐,所以就没有打扰您。”
永释大师下了禅床,走到上官尘面前,看了看上官尘,叫上官尘站直身体:“我再给你通一通经脉。”
“有劳大师了。”上官尘直了直身体说道。
永释大师在上官尘的奇经八脉处用手只点了几下。奇经八脉是指:前任、后督、中冲、横带、阴维、阳维、阴跷和阳跷等八条经脉。因其循行部位与同内脏的关系均有别于十二经脉,故称之为“奇经”。
永释大师拿出两个蒲垫,示意小官尘在蒲垫坐下,说:“一尘,你打坐,我来为你护法,看看你能不能遇到机缘?”
上官尘与永释大师相向坐在蒲垫上。他们打坐时,眼观鼻,鼻观心,心无杂念。
这次上官尘打坐,会遇到什么样的机缘呢,能开通天耳吗?
为了避免书名的庸俗性,本作者罗田村人08,暂把《灵童下山尽风流》在17K小说网上改为《为尘缘记名弟子下山来》。本人是本书的原创作者,特此申明。本书在红袖网首发,作者名为:罗田村人。
(https://www.biquya.cc/id45024/2407927.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