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武侠仙侠 > 武道寻仙录 > 第陆回 少年郎志在四方心宽广 小罗祯下山闯荡复还家

?午夜风高摇杨柳,中天明月照青松。

  

  铅云重卷秋雨致,只见烛光不见星。

  

  月上中天,万籁寂静。再加上一场小雨的到来,大多数人基本上都沉入梦乡,但村长刘正煊家的灯却仍然亮着。刘正煊坐于上首,下面则是十几个人不分主次坐在一起,年纪都在三十岁以上,有男有女。罗祯的父亲罗义明也在其中。村长的老伴赵氏把灯挑的亮一点,也坐在了自己的位子上。

  

  “白日之事,我想你们应该心中都有疑问,我也不卖关子,那周元举今日前来和我说了不少的事,其中就说了之前是因为有妖魔觊觎我们这里威胁他做出了那件事。”在场的各位听得此言都大为愤慨,罗义明则一脸淡然,心中所想八、九不离十。村头的吴铁匠拍案而起“哼,肯定又是黄云洞的那群畜生,要我说咱们就该拆了他们的鼠窝!”一旁有人插话“谈何容易,那黄四五百年的道行岂能轻视,就是他手下的那五个头领也不可轻视啊。”这句话让吴铁匠清醒了不少。突然罗义明开了口“假如这次当真是黄云洞的妖怪搞得鬼,那恐怕一阵风已经死了。”这笃定的语气让屋里的人都是一惊,脸上带着几分不信的表情。罗义明继续说道“黄四妖自恃法力高强,向来不屑于用取巧之法,他座下的妖怪大都混拙闷愣,有勇无谋。能够想出这种让财大气粗的周半城用买的方式来达成目的的就只有那本领稀松却诡计多端的一阵风了。”大家都点头表示赞同“可是这也不能就说一阵风死了啊!”吴铁匠一副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架势“呵呵,今天来的周元举就是最大的证据。那一阵风心狠手辣,事情办不成绝不会轻易的放过周半城。但周半城能平安无事可见定是有高人护着,所料不错的话应该就是那救他的人指点。才能让他无所顾忌的来给我们示好。既然有高人相助那一阵风还焉有命在?”“哈哈哈哈,你呀你呀,我想说的话都让你替我说了,看来我这老骨头是真没用了。”刘正煊拊掌大笑。看到村长的反应众人还哪里不知道罗义明的推断完全正确。吴铁匠拍着罗义明的肩膀“嘿!还是老罗你的脑瓜子活,比俺强多啦。”

  

  罗义明面露赧色“你们就别取笑我了,又不是不知道我,手无缚鸡之力只有这摇唇鼓舌的本事了。”刘正煊笑着摇头“你这人啊,叫我怎么说好。”随即正了正面色“白日里我与周半城谈了良久,他告诉我相助他的乃是一位圣僧。这位圣僧指点他传话于我:‘天下暗潮涌动,尔等守护之物关乎社稷安危,万不可掉以轻心!危机关头,贫僧也会前去相助。’”再坐的人们表情不一,有些不明白是怎么一会事。刘正煊叹了口气“唉,原先我们只是以为凭自己的本事,能够永保万无一失,天下间也不会有人知道我们这里,可我们都想简单了,先不说金狗亡我大宋之心不死,那些妖魔邪祟也想浑水摸鱼。恐怕要不了多久,我们这里就要成为众矢之的了。”罗义明看着老人“村长,您今天叫我们来应该是已经有了对策吧?”“不错,今日我与那周元举交谈之时心中多少有了些想法,我村中的孩子太多,若是有变过于拖累,我反复想来,不如把孩子送下山,再上报临安,我们用这种欲盖弥彰的方法怕是撑不了多久了。请求大人们再派人来支援。”“啊?送娃子出去,那么小的孩子出去能干什么啊?!”人群中传来了质疑的声音。“这也无妨,昨日我已经和周半城商讨过了,孩子们在外面可以由他代为看管,有那圣僧做保谅他也不敢让孩子们受了委屈……”……刘正煊好说歹说,才让他们松口,表示愿意让孩子下山躲避。其实最主要的还是刘正煊的那一席话“叫孩子们下山也好,他们在天台县周半城会安排小子们进书馆读书,在书馆里不管怎样读读圣贤书也是好的,保不准就能考取个功名在身,女儿家也有良人照看,总比咱们一辈子也就只能这样了。而且他们好些人也都学了几年的武功,日后勤学苦练,也能有一番做为。”……

  

  各家有孩子的都相约三日后把孩子们聚在一起送下山。当然,小孩子从没有离开过家,哪有不哭闹的,但家里都哄着说“下山是为了让你们学本事,将来有出息回来孝敬爹娘的,要开开心心的走,每过一段时间,你们还能回来呢。千万要让爹妈放心……”私下里却在一旁暗自神伤。为了孩子们的安全,他们只能忍痛分别。

  

  三日后,周家派人上了山,拉来好几辆马车,由赵立夫与周剑磊二位山民中的高手跟随护送。这二人日后会陪着孩子们待在天台县,并往来于两地之间。同时二人身上带着重要的信物和书信。

  

  却说下山的前一天,罗家:罗雪伏在母亲怀中嘤嘤的哭。李氏只能不断的温言相劝。罗祯立在地上,低着头,任由眼泪吧嗒吧嗒的往下流。罗义明坐在他前面不住的嘱咐“到了天台县,一切都不同往日,寄人篱下时凡事三思而后行,多听,多看,多学,你们不可能一辈子待在这大山中。尤其是你祯儿,你性格鲁莽,凡事不可再任由一股劲儿往前冲。”说着拿出一个吊坠儿,“这东西以后你就带在身上,权当个护身符吧。”一旁的罗雪才止住哭又忍不住说“爹爹就是偏心,什么都疼哥哥,也不见给我个护身符带带。我不依啦!娘亲,您要做主啊!”又撒起娇来。弄的罗祯十分尴尬,不知该不该接过那物件。半天才说出一句“小妹,要不这护身符就给你吧,我会武功,用不着这东西护身。”李氏笑骂一声“你这丫头,都是平时宠的。娘给你个好东西,你可不许和哥哥抢!”边说边结下一个香囊,系在罗雪的腰间。一家人享受着离别前的天伦之乐……

  

  孩子们都是第一次坐马车,免不了东摸摸,西看看。罗祯却是看着父亲给他的东西怔怔的出神,这护身符一寸来高,黝黑发亮,不知道是什么做的,形状就像一座山缩小了。半天也看不出个所以然来。就挂在脖子上,塞回衣服中。暗暗心想:离开了家,刘爷爷教的功夫也不能就这么放下。原来这罗祯好武成痴,与村中其他学武的孩子都不一样。是主动缠着刘正煊传授武艺的,相比那些学自家传的孩子更为努力。才有了一身十一岁就可以打死豹子的本领。

  

  到了天台县,周家也确实给他们安置的令人满意。小孩儿都图新鲜,进了书馆,跟着先生读起了四书五经,见识了市井热闹,心里的悲伤也就淡了许多。时间长了,也都开始习惯了离家在外的生活。就这么过去了三年的时光。

  

  ——————————————星移斗转几经夏,花开花落又一春。不知不觉,罗祯在天台县里待了三年,大半个月前刚过完中元节。再有几天就是中秋了。三年的成长,让他成熟了不少,十四岁的孩子已经快长到七尺了。早上起来站在庭院中练功,也正是他的坚持,才使得一同出来的孩子们的武功不至于荒废。这正是让赵周二人最满意的地方。

  

  练完功,他便去帮着周府的院工做些事。他们住的地方是周家的一处产业,没有人要求他这么做,但他时刻记着父亲的嘱咐—寄人篱下要多听,多看,多学。他知道,周半城是看在那圣僧的面子上才会如此的照顾他们。所以这三年,他倒是和周家的下人都混个脸熟。

  

  到了去学堂的时候,他按时和其他人上学。起初他挺抵触坐在那听老先生在前面泛酸。直到他发现学了书能让他对武功的了解更透彻便欣然接受了。三年来,字倒是认了不少。下学后,回了住处自己的妹妹早早的等在那里。罗雪这三年也高了不少,眉眼间看着活脱脱的美人胚子。就是还那么的调皮捣蛋。罗祯拿她一点儿办法也没有。

  

  想起三年都没回家了,兄妹二人也是心情有些低落。正在这时,赵周二人走了过来周剑磊喊着“祯哥儿,你们一会儿收拾收拾,明天都穿的漂漂亮亮的,咱领你们回家过中秋!”话还没说完,罗雪早雀跃了起来。唧唧喳喳的像个百灵鸟儿一样跑走和小姐妹们分享快乐去了。两个大汉直摇头,这罗丫头什么都好,就是有时候太闹。罗祯也是压不住心头的喜悦。重重的点一下头,面上挂着笑容。

  

  原来是这三年来,村中什么事也没有发生,很多人都说想接孩子回家。刘正煊也暗忖难道是自己想多了,但终究是心里的一丝不安占据了上风。只是点头答应让孩子们回来过个中秋再回到天台县。刘正煊的不安没有错,更大的危机的确蛰伏在暗处……

  

  当天晚上,罗祯收拾好一切,把一套新衣服摆在床头,开始打坐吐纳。呼、吸、呼、吸…坚持了三年,罗祯的内力已经颇有造诣了,这套养生强身的法门让他小小年纪双臂就有了各一百五十斤的力气。真气按照周身经脉在他体内游走。仿佛全身都泡在温泉里一般舒适。只一个时辰就觉得浑身毛孔打开,出了一身的汗。收了功力,等气息稳定了,赶忙去擦洗了身子。转身回屋睡下。他却不知道,每天这个时候,还有一个人也在做同样的事……

  

  第二天醒来,浑身舒泰。罗祯知道这是内功又进步几分的象征。穿好了衣服,精精神神的准备会离开三年的家。这正是:三春杨柳换青黄,思乡游子挂肚肠。

  

  今朝再踏家乡路,回转家门拜高堂。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https://www.biquya.cc/id44990/2405335.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