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词曰: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
绕水恣行游。上尽层城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元丰八年,朝堂之上。
年仅十岁的皇帝高坐丹陛,一位年老的妇人与小皇帝对面而坐,一卷帘幕垂挡于妇人身前。
堂上群臣面朝妇人而立,龙椅上的皇帝默默的注视着大臣们的背影。
“宣太后懿旨,荆国公王安石倒行逆施,变祖宗之法度。欲求近功,忘其旧学。以致朝纲不振,天怒人怨。即罢黜其朝中职务,打入死牢,秋后问斩。”
两名侍卫上前架起王安石便要拖走。
群臣默然,唯有一人高声喊道:“大宋威矣,屠害忠良。”
朝堂一片哗然,年幼的皇帝似乎有话想说,微微张开的嘴唇却始终没敢说出一个字。
帘幕之后传来妇人的声音:“大胆李丰,朝堂之上岂能容你胡言乱语。来人,将他也给绑了。”
大臣们纷纷跪倒在地为两人求情。眼见局势不可收拾,只见为首的一位大臣站出道:“臣司马光有事启奏。”
“讲。”
“太祖皇帝曾定下规矩,唯有犯上作乱,起兵造反之人方能判处死刑。王安石推行新法固然可恶,但罪不当诛。还望太后三思。”
那些还没有为两人求情的官员听司马光这么一说,都开始极力附和。一时间朝堂上嘈杂万分,良久之后才渐渐安静下来。
太后感慨道:“王安石啊王安石,你一再废弃祖宗的规矩,推行你所谓的新法。可曾想到,正是这祖宗的规矩救了你的命?”
是年,素有大志的宋神宗赵顼英年早逝。神宗继位之初,大宋王朝从上到下早已是积重难返,国库连年亏空,对外也是屡屡割地赔款。
励精图治的神宗重用王安石推行新法,可惜急功近利,再加上天不遂人愿,连年的干旱,导致四方怨声载道。
带着无尽的遗憾,神宗驾崩。年仅十岁的赵煦继皇帝位,由高太后执政。
反对新法的势力日益高涨。高太后垂帘听政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罢黜宰相王安石,任用反对新法的司马光为相。
作为王安石一生的政敌,此刻司马光却没有落井下石,反而出言相救。王安石这才保住了性命,最后被发配江宁,永生不得再回到京都汴梁。
数月之后,王安石病逝的消息传到了汴梁。朝中忠义之士无不暗自垂泪,不少支持新法的官员更是惴惴不安。
这一天,李丰回到家中后仰天长啸。妻子不解,上前询问道:“相公,出什么事了?”
李丰哽咽道:“荆国公死了。朝廷还是没有放过他,接下来就轮到我们了。”
妻子道:“什么?荆国公死了?那……那我们怎么办?”
李丰自然知道,王安石并非病死,而是朝中守旧势力暗中谋杀。他的死亡不仅意味着革新派土崩瓦解,还意味着守旧势力将展开一场大面积的清洗活动。
自己身为革新派的中坚力量,全家老小的性命怕也是难保。随即对妻子道:“想我一生清白为国,最后还是落得这个下场。可惜,可叹啊!夫人,你可害怕死亡?”
妻子默然不响,良久之后方道:“我既嫁给相公,身家性命早已托付与你。只不过……我们的两个孩子怎么办?”
李丰道:“孩子们也随我们一起去吧。”
妻子的眼泪簌簌滑落,点了点头没有再多说一句,转身离去。
当日夜晚,一队士兵将李丰的住宅包围。为首的军官高声喊道:“逆臣李丰,犯上作乱,图谋不轨。奉太后懿旨,查抄李丰府邸,将李丰全家老幼一并压入死牢,听候发落。”
“来人,搜。”
李丰带着家人站在院子当中,大笑数声之后道:“且慢,不用你们来替我罗织罪名,我李丰一生清白,尽忠为国。不想死了之后落得个叛国的名声。今日,我们全家老小都在这里。他们愿意用一死来成全我一人的清白。”
说完之后转身对一个五、六岁模样的小女孩道:“云儿,你过来,到父亲身边来。”
只见妻子紧紧的护着这个小女孩,说什么也不肯她靠近自己的丈夫。
李丰无奈上前抓住小女孩的手,蹲下身来,正待开口说话,突然发觉女儿的相貌有异。再仔细辨认,发现这个女孩并不是他的女儿,而是好友强灌的孩子。
遂抬起头望向妻子。此时,妻子的眼睛也正看着他,四目相对,眼神中流露出的是无限的乞求和期盼。
李丰猛烈的摇着头,他明白,妻子怀抱中的另一个婴儿肯定也不是他的孩子。
“不行……这样绝对不行,这不是……”
妻子凄厉的喊叫打断了他的话语:“相公,我和孩子们都愿意用一死成全你的清名。”
说完就掏出一把短刀,迅速的刺入身前小女孩的身体。小女孩瞬间就倒在了血泊之中,再也无法动弹。
随后妻子作势就要将怀抱中的婴儿摔在地上。李丰大喊一声:“不要啊!”
刹那之间,带兵前来抄家的军官闪身上前,抢过妻子手中的婴儿,揽入怀中,冷笑道:“虎毒还不食子,好一个狠心的妇人。”
妻子跌落在地,泪眼婆娑。她知道李丰的性格,为人刚正不阿,自然是不会愿意让他人的孩子来代替自己孩子的死亡。
所以才狠下心来,先将小女孩杀死,让李丰知道局势已经不可挽回,不要再平白无故的断送了自家孩子的性命。
随即哀求道:“相公,求求你,女儿已经死了,说什么都没用了。念在夫妻一场的情分上,我先走一步了。”
短刀插入心脏,妻子倒在了地上,眼睛却依然睁开,眼神中满是期盼。
院内李丰其他的家人也逐一自尽倒地,只留下李丰呆立在原地。他看着军官怀抱着的婴儿,心中不忍,正欲将实情相告。
这名军官突然俯身上前,附在李丰耳边小声道:“司马相敬重李大人的为人,本欲相救大人。只可惜向太后下了杀令。属下奉司马相之命,定要保全大人子嗣的性命。这孩子我会带回相府复命,也请大人放心,一定会将孩子照顾周全。”
李丰愕然,沉吟之后,大笑道:“天意啊!一切都是天意。”
说完就拔出长剑,自刎身亡。
……
城郊之外,月黑之夜。
一驾马车正疾驰奔向北方。驾车之人正是李丰的好友强灌,此时他面色凝重,口中催促着喊道:“驾!驾!”
在他身后,一个六岁的小女孩抱着一个婴儿。婴孩正睡的香甜,红扑扑的脸上还挂着微笑。
只听到小女孩用稚嫩的声音道:“弟弟啊弟弟,父母亲都已经死了,我们一定要活下去,将来为他们报仇。”
马车奔行了数日,昼伏夜出。这一日,一行人来到了瀛州城外,这里是北宋和辽国交界的地方。
强灌将马匹栓牢,观察起了四周的环境。此地荒无人烟,不远处有一个破落的道观突兀的立在乱石之间。
带着两个孩子进入到道观之中,只见观内正首的墙壁旁摆放着一个供桌,上面放着一个香炉,桌上厚厚的灰尘几乎就要将香炉掩埋。
墙上挂着太上老君的画像也已是残破不堪,屋檐之上,角落之中布满了蜘蛛网,显然这个道观已经废弃了很久。
强灌随即对小女孩道:“云儿,今晚我们在这里歇息一宿。明天就进瀛洲城,今后我们就要在这里生活了。你先抱着弟弟在这等着,哪都别去,我出去拾些柴火,马上就会回来。”
说完强灌就举着火把离开了道观,小女孩抱着她的弟弟坐在了黑暗之中。
小女孩名叫李湘云,李丰的女儿,今年六岁,懵懂之际家中就遭遇了如此变故。此时她双手用力的托住弟弟的身躯,尽量保持着平稳。
或许是黑暗带来了恐惧氛围,怀抱中的婴孩竟哇哇大哭了起来,李湘云轻拍婴孩的躯体道:“弟弟不哭,弟弟不哭,姐姐保护你。”
可是弟弟的哭声却没有丝毫停歇的意思,反而发出越来越大的声响。
就在这时,李湘云突然感觉眼前光亮了起来,从道观的角落里闪出了刺眼的白光。望向亮光的方向,从里面渐渐出现了两个人影。
身影逐渐向李湘云靠近,也愈发清晰。但是这两人走路姿势怪异,双臂和双脚似乎都未曾摆动,走起路来也未发出任何的声响。
道观之中只有婴孩啼哭的声音,李湘云认得这两人,兴奋的喊道:“母亲,父亲!你们……你们怎么来了?”说着就吃力的站起身来。
母亲慈祥的面孔就在眼前,嘴唇未动,声音似从遥远的天边传来:“云儿,你还好吗?”
李湘云用力的点着头:“母亲,强叔说你们已经死了,我很害怕,可是我没有哭,我还要照顾弟弟。”
母亲的声音依旧飘渺:“云儿,来,到妈妈身边来。”
突然,母亲身边的父亲李丰变了个模样,穷凶极恶的表情印在脸上,道:“把孩子交出来,弄死他,不能留活口。”
李湘云看着父亲的模样,害怕的后退了几步,紧紧护着手中的婴儿。
只见母亲飘然上前,急促道:“云儿,快,把弟弟交给我,别被你父亲抢了去。”
听到母亲的话,李湘云哪里还有迟疑,伴随着弟弟剧烈的哭声,急忙将他交到了母亲的手中。
(https://www.biquya.cc/id44974/2404988.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