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玄幻奇幻 > 少年武林行 > 第八十章 栖霞城中寄家书

?行至一处分岔口,我打开地图辨识方向时,才发现先生给我的路线图是直通归德府的。

  

  我倒纳闷了,我们当初明明是从宿阳城中姨父家出来,为何先生不给我一张去宿阳的地图,反倒让我直接回家呢?此地离归德府路途遥遥不下千里,中间要跋山涉水,经州过府,至少要穿过几十座城池。而且,所经之地还都是我从未走过的陌生地域。为何他要这么做呢?对我来说,沿原路折返不是更快、更安全吗?

  

  我停在原地仔细思虑了一番才想明白,原来先生是用心良苦,故意想出此法借机磨练我。这里距归德府千里迢迢,所行之处又尽是陌生地界,正是我历练的绝好机会。所谓,玉不琢不成器。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雨,没见过世面的孩子担不起重任。眼下,我虽然神功已成,但江湖阅历尚浅,非但挑不起重担,更无法凭一已之力自立于世。俗话说,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江湖中人心险恶,此番归途千里迢迢,中间少不得许多麻烦。但,这却是增长阅历,累积处事经验的大好时机。

  

  我父亲之所以被武林同道公举为武林第一人,也跟他年轻时的历练密不可分。当年,我父亲仗剑江湖,闯荡四海,不仅做下了许多万人称颂、轰轰烈烈、侠胆义胆之举,在江湖中结交下许许多多志趣相投的朋友。而且,他本人也在历练中受到了锻练,得到了成长。实力不断提高,江湖经验愈加丰富,这些都为他此后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所谓,既来之则安之。既然历练有如此多的好处,我不妨趁此机会,好好在江湖中游历一番。兴许也能做出一些轰轰烈烈,被万人所敬仰、称颂之举。或许,我不仅能在武功上超越父亲,以后在江湖中的声望也能超越于他。这般一想,我对接下来的历练更加的期待。

  

  既然要借机历练,那我在途中就不能再行色匆匆。少不得要在中途管些江湖事,行些仗义之举。如此一来,返乡之日更显得遥遥无期。为免家人担心,我决定还是先往家中寄封书信,向长辈们禀明情况,报声平安,也好让他们心安。想到此,我便尽快找准方向,然后快马一鞭,向距此地最近的一座城池疾驰而去。

  

  这里甚是偏辟,一路上几无人烟。我将马儿催得极快,不消半个时辰便奔出了几十里路。一路疾驰,远处的城池渐渐明晰,我骑在马背上,已能清晰看到前方那高高矗立着的城门楼。离城池近了,路上的行人渐渐增多,我就放慢了马速,缓缓向城门而去。

  

  这座城池,在先生的地图上被标识为“栖霞城”。除此之外,关于这座城池的其它情况,我皆一概不知。不过,这也无关紧要了。路是自己走的,一回生,两回熟。等我进了城,自然会对它有更多了解。

  

  我骑马走过护城河,接受了官兵的盘查,又经过长长的、阴暗的城门楼,从城南门进入城中。离城门口不远处,就有一个代写书信的摊位。我下得马来,牵着马儿走到摊前,问代笔的老先生说:“老人家,可否借你文房四宝一用?”

  

  老先生年近六旬,两鬓苍苍。见我问话,他略微迟疑了一下,然后说道:“公子,你是要借用笔墨自己书写吗?”

  

  我点头道:“是的,老人家。但是代写的银两,我一分也不少。”

  

  老先生摆摆手道:“公子真是豪爽之人。但是,老夫我挣的是代书之资,你要自己来写,只需付些成本即可。”

  

  我听了老先生的话双手一揖,说道:“老人家取财有道,令晚辈十分钦佩。请您备好文房四宝,我现在就速速写来。”

  

  老先生闻言从箱中取出一沓信纸,又将镇石、砚台和毛笔一应准备妥当,然后将座位让与我坐。我道了声“谢”,坐入椅中,拿起毛笔,略一沉思后便奋笔疾书,一连接下三份家书。

  

  我将书信收好后,对老先生作了个揖,说道:“老人家,有劳啦!”说罢,我又从怀中掏出一吊铜钱递与他。

  

  老先生见我付他一吊铜钱,连忙推辞道:“公子,使不得!就算让老夫代写一封书信,我也只收三个铜钱。更何况这信还是你自己写的。你给一个铜钱当纸墨的成本即可。”

  

  我惊讶道:“只要一个铜钱?”

  

  怎么回事儿?我寻思难道是自己听错了?这年头还有多给钱不收的!

  

  老先生点点头,“是的,公子只需付一个铜钱即可。”

  

  我本有乐善好施之心,但见老先生如此有原则,也没再坚持多给。就从钱吊上取下一枚铜钱付与他,并赞道:“老人家诚实守信,不取不义,真乃儒生典范,商界诚信丰碑。”

  

  老先生听了面上大悦,但口中却谦逊道:“老夫只是遵圣贤教诲,当不得公子这般夸赞。”

  

  老先生虽然嘴上说得谦虚,但我从他脸上的喜色便可以看出,我刚才那番话定是说到了他的心窝子里。

  

  眼下我的家书已经写好,得再寻家寄信处将之寄出去才行。但是,我刚来此地,对城中各行各业的分布也不甚了解。哪里有代寄信件的也不清楚。老先生以代写书信为生,他对此应该知道一些。于是,我就问他:“老人家,您可知道哪里有代寄信件之处?”

  

  老先生抚了抚胡须道:“代寄书信的,本城中只有‘八达轻运’一家。”

  

  “‘八达轻运’,它在哪里?”听说有代寄书信处,我赶忙问道。

  

  老先生顺手指了指摊前的街道,说道:“你沿这条街一直往前走,遇到第二个路口时向右拐,然后走过两个路口,再往右拐。再一直走到头,你就能看到了。”

  

  “先往前走,在第二个路口向右拐,然后走过两个路口,也就是在第三个路口处往右拐,再一直走到头。”我一边复述,一边在脑中琢磨着线路。

  

  如果我所猜没错的话,那个“八达轻运”实际上就在东面靠近城墙的位置,与我此刻所立处只隔两条街道。但是,照着老先生给的路线,我却要绕一大圈。

  

  明明离得不远,老先生为何让我绕一大圈呢?我遂质疑道:“不对呀先生!那里与这儿明明只隔了两条街,为什么我要绕那么大一圈呀?”

  

  老先生叹息道:“公子有所不知,不是我非要让你绕远路。只是城中道路是这么修造的,我们又能如何。总不能翻墙头吧!”

  

  “噢,原是如此。”

  

  即是城中道路如此设计,那我这一圈还是必须要绕的。虽然我有飞檐走壁的本事,但大白天的也不好在人前显露不是。

  

  打听好了路线,我就准备拜别老先生。我拱手道:“老人家,多谢啦!叨扰多时,晚辈不耽误你做营生。这就告辞啦!”

  

  老先生拱手回礼,“公子客气。请慢走!”

  

  行礼告辞时,我利用身法上的优势,趁机将手中那吊铜钱,悄无声息地放入老先生盛放信纸的箱子中。然后,我迅速骑上马背,赶着马儿“哒哒”地上路了。

  

  或许,老先生在箱子里发现那吊铜钱时,会在我身后大喊,有可能他还会追上来。但是,即便他如何喊叫,我都会置之不理。我将那吊铜钱放入纸箱时,就已不准备将它们收回来了。当是问路的报酬也好,当是我乐善好施也罢。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在街头摊位上能出现这么一位童叟无欺、不欺外人的实诚商家,实在是难得。人常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位老先生是位真君子!

  

  依老先生指示的路线,我很快就找到了“八达轻运”,又破费了二两银子,将三封书信分别寄了出去。柜上说,三封信寄送的地方远近不同,不会在同一时间送达。离此地较近的宿阳城会先到,最远的归德府可能要最晚送到。

  

  正是:先生心意长,少年多思量。

  

  不经多磨难,男儿难自强。

  

  打定历练计,又恐家中念。

  

  进城寄书信,以解相思慌。

  

  欲知后情,且看下篇。

(https://www.biquya.cc/id44944/2598986.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