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玄幻奇幻 > 末世雄起 > 第二十六章 承宗辞行

?

  “回皇上,京城捉拿的魏党都已经审问完毕了,大部分人都招了,那些人本来就没什么骨气,还没动刑就招供了。奴婢正在整理案卷,等整理完毕后就可以呈送皇上御览了。”

  “做的不错,好好干,朕不会亏待你的!”正说话的功夫,刘乔气喘吁吁的来了。给我的感觉他每次都来得很匆忙,好像每时每刻都有做不完的事情,但是感觉我一叫他就跑来了。

  “臣刘乔恭请圣安!”

  “刘爱卿也来了,平身吧,朕找你们来是有几件事要吩咐你们去办。仔细听好了,别误了朕的大事!”我看了他们一眼,

  “第一:挑选锦衣卫和东厂的精干人手,拨给王承恩使用,不得推搪!

  第二:马上命人到宣大地区,联系宣大的锦衣卫和东厂,协助卢象升大人办差,从京城中选派一人跟随卢大人到宣大任职,负责居中联络。

  第三:马上拨一批精干密探给内阁房杜丽大人,朕有要事让他去办。这些人暂时归房大人调拨,你们就不要干预了,等事情干完了,朕自会让房大人把人归还给你们。

  第四:选派精干人手跟随孙太傅到辽东任职,听从孙太傅指挥。

  第五:马上派人清查这几个地方的官员和将领以及建奴间谍:喜峰口、遵化、迁西、迁安、蓟县,深入调查,不许打草惊蛇。(历史上崇祯二年皇太极就会从喜峰口入关了,首先占领的就是这几座城市,所以我一定把这几个地方了解透了,争取把皇太极留下。)

  第六:后天朕会在宣德门会操京营,把锦衣卫和东厂的明探暗探全部撒出去,严密监视京营的将士,胆敢有异常举动者,先行捉拿,反抗者格杀勿论!

  好了,两位,好好办差,给朕看看,到底是锦衣卫还是东厂更适合做朕的鹰犬!”

  说完我看着两个人,这两个人好像也激起了斗志,竞争看看,到底谁才是皇帝最好的鹰犬!

  待两人互相不服气的对视了一眼,退下之后,我对王承恩说,“去把孙太傅请来吧!”王承恩应命去了,趁着空我让芷萱给我捏了捏肩,看着我惬意的样子,芷萱说:“皇上,您这么拼命可不行,咱大名的江山还指望着您呢!”

  我把芷萱拉过来,看着她调笑道:“怎么,心疼朕了,那就晚上好好伺候朕!”

  “皇上……”芷萱红着脸挣脱了我走到了身后。正在此时孙承宗到了。

  刚要叩头行礼,我赶忙扶住他,把他按在了旁边的座位上。

  “太傅,辛劳你了。要不是国事艰难,朕真不舍得让你到辽东那苦寒之地去!”

  “皇上,能助皇上成就大业,就是把老臣这把老骨头撒在了关外,老臣也舍得!”

  “孙太傅不要这样说。我可不要你把老骨头洒在关外,朕还指望着你给朕做定海神针呢!这大明没了你这根定海神针,朕心里也不踏实。”我止住了想要说话的孙承宗,继续说:

  “只是现在这一个阶段需要你呆在辽东坐镇,等过个一两年,所有的事情都有了眉目,朕就让你在这北京城好好的养养老!”

  “老臣谢过皇上!”

  “太傅,上一次你和朕计议的辽东军备改制之事,不知你可有何详细的计议?”

  “皇上,辽东改制非同小可,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这几天臣也在细细考量,已经有了初步的计划。”

  “爱卿已有良策?”我问道。

  “皇上,良策谈不上,只是臣的一点拙见,请皇上指正!”

  “嗯,朕现如今也是没有什么具体的法子,你说说看有什么办法,咱们共同商量着来。”

  “是!皇上,现如今辽东地区的兵力大致有四十多万,但是真正有战斗力的部队都集中在几个大的城镇之中,这其中大概占到将近三十万。其他分布在卫所之中的也有将近数十万人,但是战斗力明显不行。这其中战斗力最强的是臣在辽东时建立的关宁铁骑,人数大约有十万人,现在掌握在宁远总兵官吴襄和祖大寿手中,主要驻扎在宁远、塔山、杏山、大兴堡一线。吴襄和祖大寿是姻亲,祖大寿的姐姐嫁给了吴襄,育有一儿名三桂,在辽东颇有名气。他们是宁远一带的最大地主,和朝中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改制对他们的利益触动最大。还有大约十万人掌握在锦州总兵何可纲手中,主要驻扎在大凌河、右屯、松山和香山防线,何可刚此人勇猛有余但智谋不足,也是比较难以驯服。但何可纲是袁崇焕旧部,受袁崇焕节制,当时也是老臣把他提于行伍。念在当年的旧情,他的阻力应该不大。最后一部分就是掌握在山海关总兵赵率教手中。”

  孙承宗顿了一顿,然后接着说:

  “皇上,这三支主力部队中,实力最强的是关宁铁骑,一直和建奴交战的是何可纲的锦州驻军。所以臣的主意是稳住何可纲的锦州驻军,因为他们直接面对建奴,一旦有风吹草动,就会让建奴捡了便宜。主要整编关宁铁骑,把他切实掌握在皇上手中。一来关宁铁骑是微臣所建,人情余脉还在,还有几个副总兵满桂等人也都是臣的旧部,整编起来应该比较顺手。再有祖大寿和吴襄等人虽然跋扈,但还不至于反了朝廷。他们本是姻亲,只要是控制了军队他们看到大势已去,也不会有什么非分的想法,不过辽东他们是不能呆了,臣建议把他们迁到关内,彻底把辽东的当地势力连根拔起,以后再慢慢发展。”

  “嗯,孙太傅所言甚是,不过……”孙承宗一听我的话以为我想把辽东集团斩草除根,赶忙想要劝阻,我挡住了他,“爱卿不必紧张,朕不会做那种斩草除根之事。朕心存天下的臣民,百姓是朕的根本,有才能的人便是朕的栋梁。只要是辽东集团中有才能的人,朕也不会委屈了他,会把他们送入新军中重新训练,然后让他们都有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特别是吴襄的儿子吴三桂,朕也听人说有一身的武艺,告诉吴襄他的这个儿子,朕是看好了的,让他自己看着办!”我的意思很明白,让吴襄知道你的儿子已经简在帝心,将来前途不可限量,你是愿意在辽东当个土皇帝,还是想让你的儿子能出人头地,将来让你吴家光宗耀祖,自己看着办吧。我想只要是个正常的人,有选择肯定是会选后者,除非是一个目光短浅,利令智昏之人,不过我认为吴襄绝不会是这种人,否则也不会在历史上大大有名。

  “臣替吴襄谢过皇上!皇上,那臣接着说……”

  我给了他一个继续的眼光。

  “在解决关宁铁骑的同时,一定要稳住何可纲的驻军,这可以派袁崇焕去做,袁崇焕此人驭下还是有方的,也有一定的才能,此事让他去做必定没有问题。”

  这一点我还是赞同的,虽然历史上对袁崇焕的争议比较多,但是对他的才能还是比较肯定,但我还是对他不放心,所以暂时还是把他看起来再说。历史上的袁崇焕就是因为心胸狭窄,容不下毛文龙,私自斩杀他之后,才导致建奴没有了后方的威胁,才大举发兵入关的。不管毛文龙该不该杀,但是没有大局观,为了一己私怨而不顾大局,就不是可用之大材。

  看我点头,孙承宗接着说:“所以臣建议给袁崇焕临时专断之权,以便他便宜形式!”

  “这个……”我有点为难,历史上就是因为崇祯给了他临机专断之权才导致他杀了毛文龙,从而自毁长城的。“给他也可以,但是稳定锦州局势之后马上收回,并且立刻让他回京!”为以防万一,我还是留了后手。

  “臣遵旨!”孙承宗也看出了我对袁崇焕好像不太感冒,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还是应下了。本来袁崇焕是孙承宗发现的一个人才,还想把他培养成自己的接班人的,看来没戏了。

  “皇上,解决了这两部分的军队,基本上已经没问题,就是有个别将领不满,想带领军队哗变,也成不了大事了。山海关的赵率教只需防着他向关内运动就行了,这需要皇上给迁安、永平和滦州的官员下旨,让他们严防山海关驻军入关。。这样等臣把辽东的军队整编完毕,若是赵率教有异心,臣也就可以轻松地解决他,当然如果他能乖乖接受整编最好了。臣觉得赵率教应该还是和朝廷一条心的,毕竟山海关也没有什么土地可占,他的势力都在关内。咱大明的这些武将虽然贪了一点——当然皇上也知道,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他们也要生活,朝廷给他们的军饷太低,还时常不能保证——但对我大明的忠诚还是基本没问题的!”

  “嗯,这样最好,朕也会做好应对措施的,你就放心吧,到辽东放手去干,朕做你坚强的后盾!那你说说怎么整编部队?”

  “回皇上,现在实行募兵制的条件还不成熟,朝廷花费负担不起。所以臣的主张是一步一步来,先把军队掌握在朝廷手中,就是把军队从将领手中夺回来。只要皇上掌握了兵士,将领即使不满想要造反,也成不了。”

  “嗯,这个思路是对的,朕这几天也在考虑,目前朝廷没有那么多的财力来实行募兵制,我们只能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改革,等一切条件成熟之后再实行。”

  “皇上圣明!这次臣去请皇上无论如何拨给微臣半年的军饷,到了辽东臣再想办法筹措一些,争取不再给朝廷加负担。”

(https://www.biquya.cc/id44455/2590929.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