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卢象升愣了一下,没想到我会说的这么直接,“提供足够的机会”,也就是说天下的官位可以任他选择,多大的信任,看来刚才皇上说的那番话是真的。既然皇上自己这么得皇上信任,那就不能草草答应,于是沉默下来来仔细的思量起来。
我也没有打扰他,就这么静静的看着他,看来他来之前也没有想到这个问题,所以考虑的很是仔细。大约过了半柱香的功夫,卢象升抬起了头:“皇上如此信任微臣,臣自当实心说话,皇上打算给臣多大权限!”俗话说得好,有多大锅下多少米,有金刚钻才能揽瓷器活。现在就看我给卢象升多大的舞台了!
“你现在是文官正四品,朕可以给你文官总督二品的官职,武官可以给你一品将军的军职,你自己可以挑选。”
“臣多谢皇上的信任!纵观当今天下,心腹之患当为建奴,而建奴入侵首当之处则是辽东。现孙太傅(孙承宗封为太傅的招数已颁布天下)总督蓟辽,则蓟辽无忧。除了蓟辽,宣大前线也是建奴可以借到之处。蒙古鞑子与建奴暗通曲款已久矣。况且现如今我大明势弱,除了建奴,蒙古鞑子也也时刻想来打打秋风,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宣大方向,既要防止建奴和蒙古勾结起来,借到宣大偷袭我们。也要防止蒙古人趁火打劫,于我不利。所以臣自请愿去宣大,替皇上守好西边的门户。”
“好,你能勇挑重担,朕很欣慰。其实朕本来打算把京营交给你,帮着朕练出一支精兵来。既然你愿意去更加艰苦的宣大,那朕就任命你为宣大总督,总督一切军政要务,赐你尚方宝剑,遇事有专断之权!”啥意思?那就是有先斩后奏职权,唯有如此才能镇住那帮边兵。
“臣谢过皇上的信任!臣一定肝脑涂地,不辜负皇上对我的殷切之心。”
“嗯,建斗,朕不但把宣大交给你,还要让你节制陕西和山西两省的军政。你不用担心朕这里会有阻力,放开手脚去干,朕给的你都是穷苦之地,希望你能解决好宣大问题的同时,把山西和陕西两省治理好!”
“皇上对臣的知遇之恩,臣万死不足以报答。但臣只怕节制陕西和山西两省的军务会有不小阻力,毕竟外臣不能军政集于一人之手,这是祖制。”
在明朝,朱元璋立国之后,为了防止地方势力的割据,在地方设三司把军务、政事和监察分三部门管理,以便互相监督,防止地方坐大,形成格局之势。现在我即委与卢象升总督宣大军事,又把山陕的政务交给他,朝中难免会有人会以祖制为借口阻止。其实我也知道这样只是因为党争的缘故,不同的利益集团肯定会有不同的意见,这是可以允许的。但是只要是官员结党以后,就会形成党争,那在朝堂上就没有了对错正邪之分,只有党分了。只要不是自己党的主张,哪怕在正确,即使对他有利,也会反对。若是自己的主张,他即使明知道会祸国殃民,也会极力赞成。这就是为什么历来统治者严惩官员结党的原因了,唐朝的牛李党争最后就是导致唐朝灭亡根源。熟读明朝历史的人也一定明白,明朝的灭亡根源上也明朝的党争上。
卢象升的担心是有道理,他也看到了天下的这一现象,因为他自己就不党,君子群而不党,这是个君子。
“建斗,你不用担心,朕不是光宗,也不是熹宗,朕要做也会做太祖!”笑话,我又没有深爱的客氏,也不会耽于政事,还知道后世的历史,怎么会犯一些低级的错误。关键是我掌握国家神器,有谁胆敢触犯我的尊严,我绝对会反击,绝对不会像弘治皇帝一样被文臣挟持。如若不服拳头说话,还不服直接杖毙,看是你的骨头硬,还是我的拳头硬。即使有几个想邀清名的,也于国事无补,只会是文人误国而已。对没有人格和脊梁的一些文人,是没有必要心慈手软的,否则到最后倒霉的只有自己。那些所谓的叫兽和砖家,国家灭亡之际,逃亡的肯定是他们,君不见现在好多的叫兽和砖家都是拿着纳税人的钱,干些见不得人的勾当吗。
“建斗,这你就不用担心了,你给朕说说接下来你主政宣大和山陕之后,你打算怎么做?”
“皇上,臣一时也说不好……”
“这不要紧,你就说说你的看法,不合适的地方咱们商量,大约要拿出一个大体的方案,大约的步骤或者是主次的事情要确定下来。具体的政务朕不会干预你,但是方向性的东西一定要正确。”
“皇上说的是,那臣就说说,不合适的地方请皇上指正。”卢象升谦让了一番之后,稍一沉思便开始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皇上,臣以为臣去以后的当务之急就是先整顿军务。”
通过卢象升的这些表现,我看出卢象升沉稳的性格,做事应该会很稳妥,把宣大交给他我就放心了。
“宣大的边兵还是有一定的战斗力的,虽然和辽东军士的作战力比较起来可能有些差距,但是也不是卫所的军力所能及的。因此臣此去的首要是要把边兵整顿好,不过要想整顿边兵就缺不了银子,没有充足的粮饷,兵士是不会听命的。所以臣恳请把山陕两省的赋税转拨给宣大,这样臣就有足够的财力来整顿边兵。”
“嗯,这没问题,山陕两省的赋税专款专用,调拨给你!”反正那两个地方也是穷的叮当响,一年也收不了多少赋税。关键是,明年就会大旱,山陕两省能不能维持下去还说不定,更别说赋税了。哈哈,把这个包袱扔给了卢象升,有点不大地道,哎没办法,能者多劳嘛!谁让你在历史上这么出名,让我认识你呢。
“臣谢过皇上!”卢象升口头谢恩之后,我让他起来接着说。
“皇上,整顿边兵主要是整顿边将。现在我大明的军制,基本上军队已经变成了将领的私产,所以怎么把边将给争取过来是一个问题。不可能把他们全部罢免或者是调离,因为将领们的家业都已经安在了宣大,如果那样就有可能激起兵变,臣担心会有边将叛乱而投建奴!”
“嗯,这是一个问题。朕知道,边将里边也有爱国的人,但也有很多的贪生怕死之辈,甚至还有人可能会和建奴与鞑子有勾结,随时准备投降过去。所以你去了以后一定要谋定而后动,没有较大的把握,千万不能轻举妄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皇上圣明!臣打算去了以后,先了解每个边将的具体情况。看看哪些可用,哪些必须要除去,然后再采取行动。”
“嗯,这个你放心,我已经让锦衣卫的人去清查边将,你到那边以后,我会让锦衣卫的人给你提供情报。这样,我提个建议,就是搞个军事演习,然后把各路边兵集合起来,趁机根据情况,把将领集中起来,一锅端了!”
“呃,皇上,这军事演习是何物?”
嗨,又忘了,后世的军事演习不知道现在叫什么。“就是把军队集中起来,校验一下各个军队的战斗力如何。”
“臣明白了,皇上说的是会操!嗯,军事演习这个字眼真形象,皇上这个军事演习可以借会操之名一举将不法的边将全部解决,还不至于引起军士的混乱。臣就按皇上的安排去做!解决了边军的问题,卫所就好说了。臣觉得卫所以后有两条出路,要么是变成屯边的军垦,要么废除,相比较而言变成军垦会比较可行一些。因为大部分的卫所千户都是世袭的,一旦取消可能会引起很大的反弹。”卢象升继续说道。
“嗯,这个朕和孙太傅有过计议。待你把边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之后,然后就对卫所进行改革。一、卫所的军户有愿意脱籍的,允许他们脱籍,并在卫所分给一定的土地,让他们世代耕种。不愿意脱籍的,可以编入边军,以增强边军的实力。二、对于卫所的将领也是两种办法,愿意脱籍的可以按低于市价的价格卖给他们土地,但前提是必须在分完军户的土地之后。愿意继续留在军中的,则必须到边军之中或者按朝廷要求到别处任职。这个方法应该是能得到大部分的军户的响应,只要发动了军户,卫所的将领也就没有多大势力了,只能乖乖听从安排。但对于那些拒不按要求去做的人,一定不能心慈手软,坚决就地绞杀,不留后患。这一点,你一定要记清楚。不是朕愿意杀生,和天下的苍生比起来,个别的人不识时务,只能采取强硬的办法,不能因小失大。”因为我知道留给我的时间也就是一个冬天,明年我将会面临很多很多的问题,若是稍有差池,就有可能万劫不复。
“臣遵旨,臣一定会以皇上的百年大计为重,不会存妇人之仁!”
“好,你这样说我就放心了。我会给你一个匣子,朕准你专事上奏之权,不管什么事都可以上走给我听,我给你一把锁,此锁只有两把钥匙,你一把朕一把,也就是说你的走着只有朕和你能看,要把所有的事情都告诉我,最少一周要给朕写一封!”
(https://www.biquya.cc/id44455/2470066.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