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呃,不好意思,朕听的走神了!孙爱卿,你分析的非常透彻,朕受益匪浅,你再说说两患!”
“是皇上!两患是边患和内患。边患,主要是建奴和鞑子。自从光宗以来,建奴逐渐成势。由于他们和蒙古鞑子一样,全民皆兵,且是骑兵,机动性很大,所以他们除了在辽东和我大明对峙之外,就是采取抢掠的策略。只要是我大明防线稍有纰漏,他们就会趁虚而入,劫掠我百姓。因我大明将士不善野战,所以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劫掠而去,掠走财物和人口,补充他们的不足。长此以往,我消彼涨,建奴将会是我大明的心腹之患,成为时刻悬在我大明头顶的一柄利剑,让我时刻不得安宁。而蒙古鞑子虽然有一部分与我大明结盟,但他们只是墙头之草,谁给他们好处他们就会投向谁。现在建奴已经征服了一部分蒙古势力,剩下的蒙古不肯和建奴结盟,也仅是因为怕被建奴吞并而已。只要我大明示弱,鞑子会和建奴一样掠我人口与财物。”
“嗯,你说的很对,建奴和鞑子是我们的边患,朕再给你加上一患,那就是东南海寇!”听到孙承宗的话,我及时地做了补充。毕竟作为穿越者,后世对明朝的历史还是比较了解的。现在明朝的人只是注意陆地上,海上的威胁还不太清楚。可是我却了解,若是明朝有一支强大的水师,建奴也不会那么容易在辽东崛起。
“皇上圣明!皇上心胸烛照,眼光非臣等能及,前期的倭寇,今天的海寇,确实对我大明东南统治危害甚大。”孙承宗说话很是得体,让我感觉不到他对我的吹捧,不愧是久居高位之人。当然这里边也有他真心佩服的成分,没想到我这个没出过北京城的皇帝,竟能对外面的世界如此的了解。
“爱卿过誉了,朕只不过是给你稍稍的补充,还是要听你说!你接着说!”
“是皇上!此三为边患。还有内患,那就是流民。这些流民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他们和农民有本质的区别。这些流民并不是因为生活无法为继而扯起造反,为了生存。相反,他们中有好多人是衣食无忧。之所以成为流民,是因为他们对当今世道不满,自己的利益欲望得不到满足。他们造反的目的就是为了破坏,破坏了当前的社会秩序,以便从中渔利,建立一套为他所用的体系,然后确立他们自己的利益。这些人更是可恶,如果把建奴比做肘腋之患,那他们就是心腹之患。因为他们破坏了社会的秩序,使人们失去了对社会的依附,从而没有了自己的信仰而人心尽失。”
哎呀,太精辟了。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其实无一例外的都是这种情况。哪一次农民起义是贫苦百姓发起的?不用说刘邦朱元璋了,就是陈胜吴广也是一个小头头。关键可恨的是,那些被裹挟的普通民众,除了几个可以从队伍中成长起来,有一定的功勋之外,大部分的人只不过是炮灰而已。
“爱卿所言朕甚为赞同。不过好像现在我大明也没有流民起来造反吧!”因为据我所知,明年才会有高迎祥、张献忠的起义,而且我已经派人去把这些人找来,没有的领头之人,相比他们也不可能有多大能量。
“皇上圣明!这正是可怕之处。若是他们在明处,我们就有了目标。但现在他们在暗处积蓄力量,就像是在积攒火药,一旦遇到天灾或是人祸,就有了点燃火药的火星,民变即起,让我们防不胜防。”孙承宗赶忙给我解释。
“嗯,爱卿所言甚是,是朕疏忽了。政事和军事,边患和内患爱卿都已找到,就像是为我大明找到了病患,不知爱卿的良方是什么?”
毕竟年轻,还是有点安奈不住呀!孙承宗轻轻地笑了一笑,对我说:“圣上,两弊和两患是有先后顺序和轻重缓急之。当今之事先是要解决军事问题,否则,一旦建奴和内患勾结,内外夹击,则我大明危矣。”
我点点头,确实如此。历史上大明灭亡,不是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上吊。因为南明还是建立了朝廷,最后灭南明的就是建奴,所以说大明是流贼和建奴联手灭掉的一点也不假。
“爱卿分析的甚是!接着说。”
“是皇上!改革军制,就是要废除卫所兵制,实行募兵制。就是朝廷花钱雇佣士兵,把军队掌握在朝廷手中,而不像现在这样兵为将私有,士兵打仗只为自己的将领。但是皇上,实行募兵制,需要投入巨大,而且还会损害各级将领的利益,阻力将会很大!”孙承宗说道这里看了我一眼。
我对他点点头,说:“此时末世,大厦将倾。我大明若是毁在朕的手上,朕将有何面目见我列祖列宗。况且,为了天下黎民百姓不受战乱之苦,只要是对国家有利,哪怕前面是刀山火海,朕也将勇往直前!‘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你放心吧,再大的困难,朕也不会退缩!”“皇上英明神武,老臣坚信在圣上带领之下我大明一定能再次雄起!”孙承宗看到我坚定的神情,不禁心里暗暗松了一口气,这次看来是找到真正的英主了,大明中兴有望了。
“嗯,”我满意的点了点头,对孙承宗的及时配合,我还是很满意的,“银子的事你不用担心,朕会想办法。只要是你能解决了军事问题,朕的江山稳了,剩下的事情都好说。说说你的计划!”
“是皇上!微臣曾经主政辽东,微臣以为兵制改革应从辽东开始。辽东精兵不下四五十万,再配以宣大之兵,则足有六十万之多。皇上,把这些兵练好了,则既能挡建奴于国门之外,甚于消灭建奴,也可将精兵*运于大明各处,有这六十万精兵,天下可平。再有流寇作乱,那也不过是飞蛾扑火了。待天下稳定,进行吏治改革,就能还天下以朗朗乾坤!”
痛快,经过孙承宗这么一说,我原先眼前一团乱麻,无从下手的感觉立马没有了。当今之事就是要派孙承宗解决辽东问题,只要辽东稳,则天下不乱,余下的问题就可以慢慢解决了。
“爱卿,听君一席话,真真是胜读十年书!顿时让朕的心里亮堂了起来。如此,朕委你为蓟辽总督,总督蓟辽军政民事,赐尚方宝剑,赠太子太傅,明天早朝到殿前听宣吧!”
孙承宗赶忙跪下叩头谢恩,我把他拉起来重新坐下接着问:
“呃,对了。你只说了军事,趁此机会把政事和两患的解决方法给朕说说,让朕也思量一下!”
看到我求知若渴的样子,孙承宗满意地点了点头,意思是孺子可教,当然他是不敢说出来的。但是这种态度,还是让他看到了继续努力奋斗的希望。
“皇上,在政事上,如今我朝实行的制度,是源自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这种制度虽然可以有效的提高效率,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但是却导致了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不利于发挥官吏的主动能力和地方上的自主性。更主要的是,地方上所有的事情都需要中央处理,所需钱财需中央拨付,这既延缓了工作的效率,也加重了国家的负担。老臣以为,应该把政事下放到各个行省,我中央机构只是负责剧中联络调停,然后加大对地方的监督力度,专门设立机构来监督各个行省。而我中央政府只需掌握军队和税收,就能控制整个国家,这样即大大减轻了中央政府的负担,也提高了政府各机构的效率。”孙承宗一口气说了这么多。
等等,我的天呀。这怎么听着怎么熟悉呀。我只掌握军队和税收,地方上实行自治,然后设立机构监督。这怎么这么像后世米国的三权分立呀!只不过选举的总统换成了世袭皇上呀。哎太有才了,这简直是米国政治制度的改进版呀。不过在没有把国家治理好之前,我肯定还是不能实行这样的制度。
孙承宗接着说:“不过皇上,实行这样制度的前提是,大明境内秩序稳定,没有内忧外患,而且圣上掌握一支绝对可靠的军队。因此现在还不能实行。”
“嗯,你说的很有道理,等军事问题解决之后,我们再慢慢实行!”
“皇上圣明!至于卫所制度,只要是辽东和宣大改制完成,别的卫所也就没有问题了。卫所所属的土地,我们可以优先卖给本卫所的将领和兵士。这样,将领选择做一个富家翁也好,还是继续选择做将领也好,都要受国家的安排。若当富家翁,拿钱买地,这样国家也能有一部分收入。继续做将领,那就要接受国家的考核,按能力的大小重新安排职务。至于兵士,有能力的买一小块地自食其力,不愿买地的可以到国家招募兵士的地方去重新当兵,前提是考核通过,发给薪水。薪水由朝廷发给,将领不再经手。”
“好,好,好!”我一连说了三个好,果然是饱学之士有大才呀。
“孙爱卿所说都是谋国之言,朕心甚慰,甚慰朕心呀!此法不但解决了朝廷负担的卫所,反而能给国家增加收入,很好,很好!”
“老臣愧不敢当,但此法实行起来,确实问题很多,皇上所面临压力一定会很大!”
(https://www.biquya.cc/id44455/2400569.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