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冶,德国村里有一座哥特风格的礼拜堂。
中南军区司令官蔡锷中将作为军队代表行将赴京参加国民代表大会,这一次进京后短期内不会回任,多半会出任边防第一军司令官。临行前,他与参谋长张孝准少将一同来到德国村,就世界形势、欧洲战局和中国的参战作一个“朋友式”的友好说明。
“交战双方力量对比在1916年秋天变得更加悬殊,从开战时的中欧同盟670万对协约国家820万,到现在的中欧同盟980万对协约国家的1890万。军队数量是如此,资源、工业能力也是如此。既然双方都无法打破西线的堑壕战,战争变成一场扩日持久的消耗战,那么从以上数字可见,包括德国在内的中欧同盟输掉战争已经是必然,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张孝准用流利的德语作出他自己都有些不愿意接受的结论,在这个礼拜堂里的七百多德国侨民代表就更加不愿意接受了。其实,就中国而言,倒是希望德国不要败得那么快,德军能尽量的削弱法国、俄国和英国,对远东的中国参战谈判条件的达成和最终摆脱“英国世界霸权体系”就越有利。
“作为一个在德国接受几年军事教育的军人,我对各位的心情感同身受,也很想帮助德国赢得战争,但是感情和现实是截然不同的,作为中**人,我必须效忠于祖国的利益,一如在座各位一样。说到这里,我建议大家把目光从战争的胜负转移到战后德国重建上来。中国有句老话,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只要德国在,只要德国人在,只要德国还有如你们这样的爱国者,假以时日,必然有一个全新的、强大的德国出现在战后的欧洲。”
德国村负责人,前任德国驻华公使馆商务参赞福禄克起身,向张孝准欠身致礼,说:“请问将军,如果战后真的出现一个全新的、强大的德国,中国会否与德国结盟呢?”
“从个人感情来说,我、蔡将军和总参谋长何向东将军,都愿意与德**人并肩作战,而非互相为敌。至于今后中国和德国的关系如何?取决于在座诸位和全体德国人民的意愿。德国侨民这两年间在湖北、大冶、德国村的生活、工作、学习以及与中国同事的交流、合作,已经证明了一切。”
福禄克深深鞠躬后,回座。此时的他已经不再记恨“何向东的阴谋诡计”了,事实应该是这样的——在中国的**期间,德国政府是支持满清政府,与**军为敌的,甚至出现德国炮舰在汉口水面向**军运兵船开炮的事件。(网)
而中国的**者掌握政权后,对在华德国侨民是相当宽厚的,德国村不是集中营,滞留在中国的德国人过着远比国内同胞好得多的生活。没有战争,没有死亡,没有食物和生活必需品的严格配给,没有刺刀和机关枪的威胁,没有蔡锷将军和张孝准将军来此,足以表达出尊重之意,那种发自内心的、平等的尊重。
张孝准并不因为讲话被打断而不愉快,向福禄克微微点头后,继续说道:“着眼战后重建,首先要解决的是粮食、药品、布匹、生产资料,有了这些东西,德国重建就有希望。本人奉命转告诸位,何向东上将决定,战争结束后,从签订停战协定之日起,中国将一次性向德国提供价值为德国贷款和投资两倍的生活、生产物资,并一次性归还德国政府的贷款和德国公民投资本金及利息。”
福禄克张大嘴巴,心中仅有的一点点不满都消失无踪。这,是一个行将派出军队到欧洲去与德军作战的将军说的话吗?中国人究竟在想什么?难道,他们真的是把德国人当成朋友在看待?
德国人发出嗡嗡的议论声,他们同样感觉难以置信,生怕是自己听错了话。坐在蔡锷身边的福鲁施泰因博士在中将耳边小声嘀咕了几句,起身,向张孝准鞠躬道:“将军,请转告何向东将军阁下,德国和中国会成为朋友的,至少在这里的德国人回国后,一定会为中德友谊奔走呼吁。我,我们,会把中国人当做最真诚的朋友。”
张孝准颇有风度的含笑点头,继续讲话。蔡锷却从心中生出一股恶寒之感来,唉,何向东的算盘不是这么打的!
战后,中德两国关系尽快正常化,有助于中国得到更多的德国工业技术,吸引更多的德国人才到远东来“谋生”。单单只有这些目的倒也罢了,何向东还想着帮助德国掀起一场“复仇之战”,直到把战后以英法为主的国际体系打个稀巴烂。
滞留中国的近两万德国侨民,已经不知不觉的成了何向东的棋子。
两位中国将军专程到大冶德国村召集“说明会”,以及中国对德宣战之后对滞留德侨的优待,确乎让德侨们感激涕零。
会后,伯恩斯坦找到福禄克。
“参赞阁下,我想我不应该在中国朋友面前保守秘密了。”
福禄克知道伯恩斯坦的意思。
自从德国发现白钨矿之后,克虏伯、西门子、联合钢铁、海军伏尔铿造船厂炼钢厂的专家们在美国通用公司1907年的研究基础上,采用粉末冶金法攻克了金属钨提纯的难题。为了德意志帝国的利益,为了商业利益,受聘于中国的伯恩斯坦找到钨矿之后并未吐露秘密,坚持只与中国合资举办矿石精选厂,使合办金属钨精炼工厂的计划泡汤。
战争爆发后,在华德国人与柏林的交通中断,湖南瑶池仙钨矿大量开采、精选、库存之后却没有销路,最终导致钨矿停产,工**多遣散,矿山机器已经开始生锈
“伯恩斯坦先生,你相信张将军的说法吗?帝国将输掉这一场战争。”
伯恩斯坦艰难的回答:“但愿帝国优秀的陆军会创造奇迹。”
“奇迹,奇迹。”福禄克念叨了两遍,摇头说:“菲力少校回国前曾经向我说起过,何向东将军阁下在中国陆军大学的授课时曾经分析过这场战争。德国没有做好长期战争的准备,只是寄希望于施里芬计划能够指挥军队创造奇迹,避免陷入长期消耗战。施里芬计划失败了,德国在一场没有准备的长期消耗战争中,坚持的越久,损失就越大。菲力少校还说,何将军建议德军大踏步后退,诱使协约国家军队追击,而后发起运动战歼敌。少校回国已经一年了,没有任何消息,战局也没有任何改善,显然,帝**队没有采纳少校的建议。”
“也就是说。”伯恩斯坦艰难的选择了一个自己感觉稍微舒服一点的字眼儿:“我们错过了机会。”
“张将军说的对,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战后重建才是我们的希望所在!为了这个希望的实现,伯恩斯坦先生,你可以自由的作出决定。”
福禄克的话没有说明,意思却很清楚。德国工业企业的商业机密,是否向中国人吐露,那是商业和技术代表决定的事务,与商务参赞无关。当然,中国将军既然如此郑重的许出诺言,从滞留德侨得到的照顾来看,中国将军的承诺是可信的,未来德国重建可以指望中国的帮助,至少是在物资上的。
国家之间,有真正的不求回报的帮助吗?外交官、商务参赞福禄克不相信天上掉馅饼的事情。他隐隐觉得,这一次显得有些突兀的说明会,似乎就是一场交易的大背景,而伯恩斯坦找到自己拿主意,说明伯恩斯坦已经有了交易的冲动,那么就可以成交了。
伯恩斯坦是个实在人,没有得到商务参赞的确切答复,显得心事重重,垂着着脑袋走远。
“伯恩斯坦先生!”福禄克一边喊一边追上去,说:“对德国的战后重建,中国的钨矿资源还是极其重要的战略物资。分享技术和资源,就有可能继续合作。去吧,立即去找张将军,希望我们的投资在战后还能存在。”
中国将军已经承诺会在战后归还德国贷款和投资,那么,当初德国给以贷款和投资的目的是什么呢?
伯恩斯坦眼神一亮,向福禄克点点头,大步走向德国村门口的“内线铁路”,恰好搭上一列满载生铁锭到码头装船的小火车,比骑马到码头的两位中国将军还早了几分钟到达。
蔡锷看到码头栈桥入口处那个穿着旧西服的厚嘴唇洋人,低声说:“闰农,参总又猜对了。”说完后,蔡锷翻身下马,拉了拉军服下摆,走向迎上来的伯恩斯坦。
“蔡将军,张将军,我,我”想要说出秘密的伯恩斯坦话到嘴边,却突然觉得自己对朋友保守秘密的行为实在有些“对不住人家”,一时间之间不知道该当如何解释才好。
“别急,有话慢慢说。”蔡锷少年时就埋下暗疾,前两年在北京因为天气苦寒而开始发作,幸亏福鲁施泰因博士和助手们的悉心照料,今日的蔡锷才有可能担当起边防军第一军司令官的责任,率领中**队开赴欧洲作战。战场上,他可以对德军痛下杀手,可在这里,在面对厚嘴唇的德国矿产冶金专家时,实在生不出半分敌意来。
深吸一口气,伯恩斯坦向两位将军深深鞠躬后,用很快的语速说:“将军,钨矿石是可以提纯、利用的。”
什么?什么?蔡锷和张孝准对望了一眼,蔡锷在出京前,张孝准在长江巡阅使署任上时,就听何向东说钨是极为重要的战略稀有金属,对国防科技的发展意义重大。
钨矿石提纯,利用,学部以转向资金支持在美留学生搞研究,为的就是要取得突破。不料,二人为了战后利益而在德国人面前的一场作秀却产生了“意外突破”。
(https://www.biquya.cc/id41818/2290243.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