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玄幻奇幻 > 逍遥游昆仑 > 第三十六章 愿身死换天地清宁

?

  人行大道﹐身心顺理﹐唯道是从﹐从道为事﹐故称道士。又以男女之别将男子称为“乾道”,女子曰“坤道”,别称女冠。至于道家之源则是在如今无史可考的先秦,当时被称之为方士,即有方术之士。而在三洲十大方道皆是奉尊先秦大道德圣人李耳为道家一位圣人,后世五千年来对于这位被传呼为开天辟地老祖神仙的老道士更是累敕加封,始朝开国太皇帝曾尊封其为太上玄元皇帝,盛朝加封号称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甚至连崇佛为尊的玄朝亦尊称为“混元太上皇帝”,可见春秋以来对于这位天下第一道士的尊崇,其道教尊称名称为“道祖老君三清道德天尊”,这位道家第一圣人也给后世留下一笔圣人当得效仿的传说,那画面当真是天花乱坠的很呀,老道骑青牛西出大秦王朝第一关函谷关,紫气东来,浩荡三千里,引得祥云缭绕,百鸟争鸣,龙飞凤舞,牡丹竞放,泉水叮咚。以至于后世描述道家每尊圣人神仙白日飞升的场景,那都是三清紫气东来三千里呀。

  逐鹿南北朝时代奉道之士达到了空前程度,号称三户之家必有一奉道,当时道士也称道人、羽士、羽客、羽衣、羽人、黄冠等。而在历史上,随着各朝代文化的影响,道士修行程度和教理造诣,以及担任的教职,配以相关的称谓,都是相当严密精确,精通经戒、主持斋仪,度人入道,能养生教化者堪为法师,修习上清法者,体道大法,丹法达深境,道行高深者称真人,负责接待十方宾朋参访及迎送宾客,应答高明言语,深知事务,通达人情者称知客,信奉道教的俗家信众曰居士,道教丛林中总管内外一切事务大任者,称为当家监院,必通道明德,仁义谦恭,宽宏大量,弱己卫众,柔和善良,明罪福因果,功行俱备。对道教十方丛林最高领导者称谓方丈道首,得此称谓者必受过三坛大戒,接过律师传法,戒行精严,德高望重,与佛教的佛陀头地位一般尊崇。至于那些德高望重,精于斋醮科仪,善于踏罡步斗,沟通神人,代神宣教,祈福消灾,拔度幽魂,主持斋醮法会的道士,是经师的首领,通常被称为高功,在道家中地位仅次于道首。

  而如今天下当真得其道家正统者也就不过十家而已,各家道统对于道家丛林服饰云案品佚各出机杼,例如中原占据道家第一福地的第一道统峨眉山,则是出自道家正一派,正一之巾有纯阳巾、南华巾、庄子巾、荷叶巾、混元巾、九梁巾、诸葛巾、太阳巾、包巾等九种,代表不同辈分品佚,道衣样式有大褂、道袍、法衣、戒衣、花衣之分,道人戴的冠子粗略常见有黄冠、五岳冠、莲花冠、星冠、五老冠五种,而峨眉山推崇配五岳道冠和云衲戒衣。

  而熙扶苏眼前的道士头戴黄冠,配上一身颇不合宜的青衣,显得有些不伦不类,可那件青衣之上却是会有九重祥云图案,落入道家眼里这分明就是一件上乘辈分才能着身的法衣,显然这位颇具侠风的青衣黄冠来历出身不俗。

  熙扶苏仔细一观这拦路道士,赫然就是他们出城时遥见的那位稳坐钓鱼台的青衣玄冠,熙知庸和傅正还上去过跟这位盘谈过来,熙扶苏一边缓缓吐纳,轻声道:“道长有何见教呀?”

  那青衣黄冠微微稽首,道人面目棱角分明有侠气,身后背着一柄剑并非长剑寻常道士背负的小钟馗式或莲花式桃木剑,而是一柄货真价实的三尺青锋,这可不是降妖除魔呵符剑的道家寻常道士该有的,更何况他熙扶苏对于这些装神弄鬼的野狐道士还真没啥好印象,难不保这位就是位沽名钓誉的老王八呢。

  作揖以示行过礼的青衣黄冠轻声道:“贫道柳中元受熙先生嘱托,拦住公子去向,送你们三人前往一处安全之地。”

  熙扶苏右脚后撤一步,盯着那有道之士,冷笑一声,不想再让他故弄玄虚,冷声道:“你说是熙知庸安排的,你让他亲自过来跟老子说!”

  柳中元微微一愣,让老子给儿子滚过来,好生蛮横呀。

  熙扶苏一脸不耐烦说道:“我只问你让开不让开?”

  柳中元摇摇头,直指要害,平心静气道:“公子蓄势待放的拳劲可蓄养好了?贫道忠人之事,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放行的。”

  熙扶苏握紧双拳,庭轻呵气,体内气机如大江涌动,力求一拳得手不敢奢望能够击毙这位青衣黄冠,至少得让他无力阻拦自己。

  老子在前性命垂危,他这个纨绔子就敢舍得一身剐遇仙斩仙。

  柳中元眉头皱起。

  这少年身上竟有一种势。

  悍不畏死。

  熙扶苏嘴上微笑,语调平缓道:“道长……”

  撼龙庭锤出,并非手伏虎斩龙头这三十六路,而是《龙庭经》最为霸道的撼龙庭。

  此龙庭可杀人。

  在哥舒罔手中可撼城!

  熙扶苏一瞬便到了那青衣黄冠身前,双拳撼龙庭如春雷炸出,直锤那道人的三丹田。

  三丹田道家养气炼神证长生的根器所在。

  柳中元皱了皱眉头,对于熙扶苏的蛮横无理偷袭显然有些动怒,冷哼一声,双脚脚尖一踮,腹部一缩,弓身如弧月,不偏不倚,吸黏住熙扶苏凶狠至极的撼龙庭,一股汹涌气机不但没有断绝反而澎湃炸出,柳中元咦了一声,略有讶异。

  左脚沉下不动,右脚在身前一旋,画出个半圆,顺着熙扶苏凌冽拳势向下卸去劲道,右手做掌伸出贴在熙扶苏胸口,袖口鼓荡,手腕一抖寸劲蹦出,熙扶苏收拳向后退去,脚尖交错轻点,身形说不出的轻灵飘逸。

  熙扶苏连连退后三丈才稳住颓势遥遥站定。

  一身青衣黄冠的柳中元继续说道:“望公子海涵,不过公子可否听贫道一言退去呀。”

  熙扶苏垂下头,走到那位青衣黄冠身前,轰然跪下,道:“是小子无理了,多谢道长手下留情,不过还望道长可怜小子救父心切,让扶苏回去。”

  熙扶苏五体投地跪拜。

  柳中元赶紧搀扶起熙扶苏,神色微微动容。

  突然一道白虹乍然而至,略作停顿,悬在天上,是一位身披鹤氅的老道,面对那位臂饰宝钏,手捧凤首箜篌的飞天,轻吐一字,“敕!”。

  一柄桃符剑破天而去,刺入一尊飞天眉心,一穿而过尤有余势,轰然扎入那座雷霆激荡电蛇游走的雷池之中。

  一声洪钟大吕响彻天地!

  震荡得回梦城城墙又是一阵摇晃,而如日中天的那座雷池一角裂开缝隙,雷霆如江海倾泄,仅余下的十四尊飞天中隐隐为首的臂饰宝钏手捧凤首箜篌的飞天脱离本位来到那道缝隙处,广袖招摇,手中捏印修补雷池。

  熙知庸望着天际那道如虹身影,轻声道:“熙知庸为学数十载,力求于我胸中熔铸一炉,今日开炉以示诸君。”

  “我果为洪炉大冶,何患顽金钝铁之不可陶熔。我果为巨海长江,何患横流污渎之不能容纳。”

  手指随之回抹扣住锋刃一拉,伸出左手横胸,掌心朝下缓缓往下按下。

  剑音朗朗跟那读书声浑然相合。

  天地共鸣。

  响彻。

  远处山路上的熙扶苏猛然抬起头,泪流满面。

  柳中元神色一凝,伸出一手捏指贴在背后下山未出鞘的青锋之上,轻声吐出一字,“敕!”

  随着那剑音跟读书声如鸾凤和鸣,与太阿龙渊剑身同气连枝的剑气如同被火上浇油,剑罡刹那暴涨,清远雄浑,气象森严,两丈宽的充沛剑罡悍然刺向如日中天彩衣飞仙拱卫的浩瀚雷池,一尊头戴珍珠冠的青面飞天从雷池飞出,双手转动云气飘摇的彩带冲向直射而来,挟带漫天浩然气大势共鸣的青色剑罡,这一抹剑气瞬间把那尊头戴珍珠冠的飞天绞了个稀巴烂后仍是直刺云霄十余丈,才慢慢消散。

  随着这一剑后,熙知庸眼耳口鼻七窍渐渐源源不断溢出鲜血,不是鲜红,而是触目惊心的黑色。

  在那条浩浩荡荡的士子中,逐渐有人体力不支倒下,与熙知庸情况一般七窍流血

  熙知庸缓缓回头望着西边,虽然他依然看不见了,他嘴角翘起,莞尔一笑。

  只见熙知庸面朝朗朗乾坤,缓缓闭上眼睛,只见他虽然七窍流血,却神情自若地双手摊开,似乎想要包容那整座天地。

  以他为圆心,漫天凌厉无匹浩然正气的层层向外炸起。

  天地回荡着他对着整座回梦城所说的一句话。

  “熙知庸愿身死换天地清宁。”

  那柄锋锐至极的太阿龙渊被熙知庸随手抛到了天上,愈攀愈高,当真如龙要将九霄捅破。

  熙知庸没有理会直直飞向天幕的那柄剑,将双手手掌缓缓贴合。

  如同口含天宪一般。

  愿身死换天地清宁!

  天地异象乍生。

  原本杂乱无章乱窜激荡的浩然正气如同被人擎起一般,尽数随着太阿龙渊而去,如同衔尾而至万千游龙,观之可畏。

  摘星楼楼尖翘檐如同被无形的天人出手压迫,折断,紧接下来便是整个摘星楼向内挤压,揉碎,在这股巨大压力的压迫下吴琼不敢在二楼逗留,带着手下兵卒从城楼逃了出来,这群身经百战的矫健悍卒目瞪口呆,耳中仅是万钧重力碾压木石的刺耳嘈杂声音,这座雄绝的貔貅压龙头也开始被压断,继而整座城池异常平整地往下齐齐坍塌。

  眨眼之间,偌大一座城池竟像是砧板豆腐被挤压成薄薄薄的一片,却是渐次高耸入云。

  天幕之上仅剩下的十三尊飞天也被这股庞大压力声势挤压,本来悠闲清雅的面目渐渐扭曲,庞大躯体或隐隐消散于无形,或者直接被硬生生塞进了那座庞大雷池,凄厉哀吼,愈发狰狞,如同被一尊俯瞰天地的大佛双掌合十,十三尊飞天无处可躲。

  佛唱低吟。

  读书声。

  一声声要以一死换天地清宁,激扬回荡,如同天威浩荡。

  天地相合,仅余佛掌一线,这一线便是太阿龙渊。

  浩然气浩浩荡荡密密麻麻,层层叠加,逐渐硬密为一剑。

  占据天时地利人和。

  太阿龙渊即是这一剑剑尖直指。

  剑气直冲斗牛刺向如日中天的雷池。

  一路西行而去的叶青鱼脸色凝重,自言自语道:“这般驾驭天地的仙人一剑,不可能是个连将儒家浩然气都没能种下长生莲踏入九楼的凡夫俗子所能使出的,哪怕是赵秀儿可不够这种境界,究竟根器所在何处呢?”

  傅正双眼通红,瘫坐在楼船上。

  裴白素死死咬住嘴唇,露出一抹猩红血丝。

  一臂之间。

  雷池毁去。

  十六尊广袖飞仙无一存活下来。

  城头高墙早已被摧毁得一干二净。

  一袭青衫飘坠。

  停留在他眼里最后一幕是有两人御剑破空而来。

  一位青衣黄冠。

  一袭锦衣少年。

  天幕之上只剩下一条条紫色闪电撕扯的诡异天空。

(https://www.biquya.cc/id39362/2176730.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