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风波的驯养坑已挖了五个,每个坑的大小都基本一样,最初他是想用木头围起栅栏来驯养动物的,但有限的工具还让王一帆和秦子彦带走了,最后也只好采用挖坑来驯养了。五个深三米,坑内面积约十多个平米的坑其实基本上都是苹果的族人黄瓜挖出来的,从开垦实验田开始黄瓜就一直跟着唐山风波了。黄瓜的身高与唐风波相近,都是一米七八左右,体格也是属于那种很健壮的肌肉男,只不过与唐风波的壮法有所不同,唐风波现在是可以用胖来形容了,但黄瓜就不一样了,他仿佛是练过了健美,浑身上下都是肌肉块堆起来的。因为常年打赤膊,太阳早把他的肌肤晒成了紫铜色,特别是那张棱角分明的国字脸,黑里透着紫红,一双黑漆漆的大眼睛流露着刚毅的霸气。
从开垦实验田到挖驯养坑,经过这段时间与唐风波的相处,他已经能简单听懂唐风波的语言,每每听到唐风波在小木屋旁边喊“黄瓜”时,他都会应一声“来了”快速跑到唐风波面前。在挖驯养坑时,唐风波先在地上画一个圆,然后抡起胳膊挖一会儿,紧接着黄瓜会从唐风波手里强过工兵铲,学着唐风波的样子先往手心吐口吐沫,然后弓腿送腰,象模象样的把泥土一铲铲抛出坑外。看的出黄瓜挖坑时是异常卖力的,他象是台永不停歇的机器,也或者是对工兵铲着了魔,要不是唐风波硬拉他上来休息,黄瓜都不会放下手中的工兵铲。事实上他的确也是对工兵铲很感兴趣的,即便是休息,他也会把工兵铲抱在怀里,时不时的还会把工兵铲放到耳朵边拿小石块敲击铲头,极其专注的听石块敲击铲子发出的“嗡嗡”声,仿佛是电视剧里某个穷疯了的落魄者意外捡到一块儿银元,用大拇指和中指的指甲夹紧银元放在嘴边,用尽全力猛吹一口气,再迅速移至耳朵边,听着银元的嗡呜声,脸上露出贪婪的痴笑。
营地周围的土层很松软,唐风波加上得力的黄瓜,只用了六天时间就挖好了五个驯养坑,最后再挖条进出的通道,装上用木棍和藤萝编织的木门,就把苹果族人活捉来的野山羊和小野牛赶了进去。苹果从唐风波那儿大概了解到驯养这些动物的意图后,又带领他的族人们捉来了活的和野山鸡,这样以来唐风波就把五个坑依次编号,并给1号坑加了个顶关野山鸡、2号坑关小野牛、3号坑关小马驹、4号坑关野猪、5号坑关野山羊,之后就有意识的不再搭理这些动物,让它们饿着。唐风波每天会和黄瓜一起不时的到驯养场观察,他要等到这些动物饿的不行时才开始喂养,只到这些动物见到他时不再紧张、不再疯狂的反抗,并乖乖接受自己的喂养为止。
在把要驯养的动物赶到驯养坑时,这些动物的反抗几乎是疯狂的,小山羊和野山鸡还好办,唐风波和黄瓜直接把它们抱了进去。但小马驹、小野猪和小山羊就不同了,想尽办法也没办法把它们赶进驯养坑,后来在苹果族的协助下,大家伙直接把国些野生动物给抬了进去。
一开始这些野生动物是反抗是极端的,别说喂养它们,连接近都不行,一看到唐风波或者其他人类就疯狂的跳着、叫着,甚至于用头不停的往土墙上撞击。三米多深的驯养坑牢牢的把它们圈了起来,小野牛还没长角的脑袋都给撞的鲜血直流了却依然如故的继续着它想要逃出去的疯狂。这样的状况一连持续了五天,那些野生动物的疯狂渐渐平息了下来,但这并不是说驯养成功已取得了成果,而是那些野生动物动物已饿的不行了,别说再去反抗了,它们现在连站起来都费劲的很。
到了第七天,野山鸡和野山羊首先开始接受唐风波的喂养了。这天早上,早早的唐风波就叫上黄瓜带着新鲜的嫩草和谷物来到驯养坑,走到关着野山羊的驯养坑时,两只野山羊缓缓的抬起头,它们本能的想要反抗的,但实在是力不从心了,好几次挣扎着试图站起来,终究还是没能直起身来。唐风波看到这种情况后,抓起一把嫩草扔进坑里,小山羊一开始还是紧闭双眼一幅视若无睹的样子,可那把嫩草对饿极了的它们着实是太具诱惑了,最小的那只野山羊先是在嫩草上闻来闻去,最终美食战胜了它的意志,居然大口大口的咀嚼了起来。这情形很快就影响到另外的那只野山羊,它也不再顾及唐风波和黄瓜的存在,饥不择食的大口进食,唐风波和黄瓜的脸上在野山羊进食的同时,情不自禁的露出了诡异的笑容。
到了第九天,小马驹、小野牛和小野猪也都开始进食了,就是说驯养野生动物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只要它们每天都能接受唐风波的喂养,并不再反抗了,那驯养野生动物就算是真正的成功了。
驯养这些野生动物比较累的阶段是挖驯养用的土坑,真正到了驯养的时候就不用付诸什么体力劳动了,只不过定时去看一看,尤其是在开始的时候,这些野生动物不吃不喝的,省劲的很,所以这段时间唐风波大部分的精力都用在了开凿石磨和制造水车上。
唐风波和黄瓜在营地边的山脚下找到一大两小三块相对平圆的青石块,让黄瓜叫来十多个族人,连抬带推的把这些石块运到溪流的入湖口处。他左手拿稳钢钎,右手抡起锤子,一锤一锤的亲自动手把石块的边缘修平整,一边凿着一边对黄瓜的同伴交待着如何运用钢钎和锤子,偶尔他会停下来让他们试着来开凿石磨。黄瓜从唐风波手中把钢钎和锤子抢了过来,学着唐风波的样子抡起了锤子,结果第一锤就结结实实的砸在了虎口上,疼的他一把扔掉钢钎和锤子就跳的老高,边跳还捂着被砸青的虎口“嗷嗷”的惨叫,逗的在场的人都“哈哈”的真乐。唐风波拉住他的手看了看,只是砸青了,并无大碍,于是乐呵呵的说了句“笨黄瓜”就蹲下身捡起钢钎和锤子。他对黄瓜和他的族人说道:“要象我这样,左手用力握紧钢钎,看准了再用锤子砸。”完了他又示范着凿了几下,才把钢钎和锤子再次交到黄瓜手里。这回黄瓜再不敢蛮干了,握紧钢钎看准了才砸下锤子,一块青石应声掉下,飞溅而起的碎石屑肆无忌惮的横冲直撞着,直直的打在了唐风波的头上和脸上。唐风波赶紧走到一边,笑着说了句“黄瓜你真是个猛男啊”然后双手用力扒拉掉头发里的碎石屑。
见黄瓜干劲十足,唐风波不想扫了他的兴致,也不管黄瓜是否明白他的意思,就对黄瓜说:“你慢慢凿吧,我带他们几个去弄些木料准备造水车。”黄瓜当然听不明白唐风波在说些什么了,但他对钢钎和锤子非常的感兴趣,所以也不再去理会唐风波说些什么,一味的低着头“铛铛”的和青石干了起来。
为建造水磨,唐风波早就和王一帆一块儿选好的建造的地方。在距离湖泊还有二十多米的地方,河道有个天然的落差,缓缓的河水在落差的地方一下子变的湍急起来,这正是建造水磨的好地方。在不远处的岸边已经堆满了大小不一的木料,这些木料是唐风波带人从山脚下砍回来的,木料中不仅有笔直的木料,还有些小木板。在没有趁手工具的情况下,锯这些小木板可真是费了大劲了,就靠着一把软锯,唐风波硬是把一棵树干锯成这一块块的小木板,可以说锯木板算是整个造水车工程中最耗体力的活了。不过锯木板唐风波并不担心,只是耗体力罢了,自己身强体壮的不说,还有黄瓜和他的族人帮着。最让唐风波担心的是如何来固定水车,原因就是因为没有铁钉,在文明社会里随处可见的铁钉现在几乎算是奢侈的不能再奢侈东西了,这一度叫唐风波手足无措,后来还是找到王一帆和秦子彦商量后才决定用建造小木屋的方法来造水车的。
建造水木屋主要的固定方法就是先在木料上凿出卯眼,再用削尖的短木棍当榫头楔进去,理论上说这种方法是可行的,但准备起来确实挺难为唐风波的。那么多的木料到底要在什么地方开凿卯眼着实叫他头痛,看着成堆的木料却不知该从何下手,急的他直骂娘。还好有秦子彦在,他按王一帆和唐风波的意思先画出了简单的结构草图,然后计算出需要多少根主梁和多少根副梁以及梁的长度,还有多少块木板,最重要的是标出了主梁、副梁和木板上开凿卯眼的位置及数量,这样以来对唐风波来说事情就简单的多了,他只要依照秦子彦的草图来下料,先把木料按照图纸的要求准备好,最后再把这些开凿好卯眼的木料往一块儿一组装,拿榫头紧固好就可以了。
唐风波先在选好的位置挖出四个基坑,然后把四根主梁交叉着立起来,再泥土和小石块混合在一起填入到基坑里,拿大石头夯实,这样就算是把水车的龙骨给弄好了,接下来就是安装大转轮了。大转轮是提前在河边组装好的,先用木棍做出个圆形的框架,用十二根副梁连接到主转动轴上,之后在框架的外围装上小木板,打眼看去这时的转轮象是一个巨大的齿轮,齿轮的外牙就也是采用榫卯方式把木板固定而成的动力板,水车能否转动以及转动速度的快慢就是取决于这些动力板。在水流连续不断的冲击一块块动力板时,水车的转轮才能持续转动,从而带到主转动轴,最后通过转动臂的来回运动去推动石磨。
考虑到大转轮整体的体积和重量比较大,唐风波还在主梁边上做了两个木架子,在架子上面装一根十几米长的粗木料,他是要用杠杆的原理来吊装转轮的。总装前,唐风波特意给王一帆和秦子彦打了招呼,说自己一个人搞不定,需要他们过来帮忙才行,毕竟自己和黄瓜他们的沟通还是有障碍的,单凭自己带着黄瓜他们根本不可能安装好这巨大的转轮的。
总装这一天,王一帆、秦子、伍小媚、张薇薇,包括拄着拐杖的林小雨都来助阵了,加上苹果倾巢而出的族人们,仿佛是要过节,又如同是在赶集,帮忙的、因为好奇凑热闹的,总之总装现场是一片的人声鼎沸。
今天一切都以唐风波为主题,因为他是项目的负责人和总指挥,所以在总装现场的任务区角落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在穿梭个不停。为了制造石磨,唐风波着实是全身心的忙活了一阵子,今天就要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了,这让他的心情相当的亢奋。和伍小媚开木炭窑时紧张的心情不同的是唐风波根本就没有一丝一毫的紧张成分,此刻从他的心里直到每个细胞、每根毛发里迸发出的全都是亢奋。尤其是面对现场所有关注着他的眼神,更让他充满了自豪和得意,连说话时的声音都提高了八度或者更高。
主转动轴以及装在轴上的大转轮已经提前安装完毕,左右两侧分别固定到升降杠杆的受力端,唐风波把这两个起升降作用的杠杆戏称为吊机。秦子彦和黄瓜做为操作起降的操作手分别站在两个吊机后方,每个人身旁另外站着五、六个苹果的族人,他们的双手一齐抓紧吊机上放下来的绳索,目光也是始终在追随着唐风波,他们在等待着唐风波做出抬升的手势,然后一众人齐心协力拉动绳索把主转动轴升起来。唐风波交待给王一帆的任务是在主转动轴上固定导引绳,以及操作导引绳在两个杠杆的抬动下把主转动轴顺利的安放在主梁上,看到唐风波虽然是极端的亢奋,但安排的井然有序,王一帆也不多说什么,只是在绑好导引绳后牢牢的把绳索攥在手心,只等唐风波的口令控制主转动轴的方向了。张薇薇、伍小媚和林小雨都聚在王一帆身边,看着唐风波吆五喝六的在安排着,张薇薇“嘿嘿”的笑了两声说道:“这家伙又打鸡血了,人来疯啊!”王一帆侧过头接到:“没有啊,我看他指挥的还真是象模象样的,安排的真不错。”伍小媚在一旁也说道:“就是,我也觉得唐风波今天表现的很出色。”张薇薇赶紧解释说:“喂喂!你们可别曲解我的意思哈,我也觉得这小子今天很棒,说他打鸡血完全是玩笑话哈!”看着张薇薇慌里慌张作解释的样子,大家全都会心的笑了。
唐风波再次分别跑到秦子彦、黄瓜和王一帆的位置做了最后的检查,并把主梁周围的人驱散,见一切都准备妥当,这才把食指放在嘴边吹了下,整个安装现场立刻安静了下来。唐风波说了句大家注意听我的口令,然后歇力吼道:“1、2、3、起!”主转动轴开始缓缓的离开地面,王一帆赶紧拉起导引绳,把主转动轴位置摆正。
吊装进行的很顺利,有了自制的吊机,没费多大劲就把主转动轴连同转轮安放到位,此时唐风波立刻顺着梯子爬了上去,用藤条和木棍把主转动轴与主梁固在一起,这才拨掉了制动销,水车立即抖动一下“嘎吱嘎吱”的转了起来,整个现场刹时就沸腾了起来,欢呼声、鼓掌声更是如同雷震。唐风波象是打了胜仗的将军,高高的站在水车上振臂高呼:“哈哈。。大功告成了!”然后迅速的顺着梯子往下爬,结果却一脚夫踩空,结结实实的摔了个屁股墩。王一帆他们赶紧跑过去扶他起来,然而唐风波兴奋的全然不顾疼痛,还是一脸的笑容。伍小媚绕着他仔细检查了下,一边帮着拭去泥土,一边白了他一眼说道:“老是这么毛手毛脚的,就不能小心点嘛,真是的,摔疼没有?”谁知道唐风波却冲她喊了声“爽!真爽!”张薇薇摇摇头说:“唐风波,我宣布你已经疯了!”唐风波依然嘿嘿嘿嘿爽朗的笑着。
水磨是由水车和石磨组成的,水车只是水磨的一部分,只所以建造水车是为了解决推磨的动力问题。石磨是唐风波和黄瓜昨晚挑灯夜战才赶出来,为的就是赶在今天安装水车时一并把石磨连接上,这才能称得上叫水磨。
在大家齐心协力装好水车之后,稍做休息即动手组装石磨了。唐风波先用木棍比划了一下水车摇臂的长度,这个数据必须要精确才行,否则就得不停的移动石磨才能保证石磨和水车的正常连接。在秦子彦的帮助下,反复比划了几次才最终把石磨的摆放位置确定了下来,这才搬来石头磊了个六十公分高的台子,先要把最下方的大石盘抬到台子上,但大石盘的体积很大,重量也足,唐风波他们是十多个人齐力才把大石盘抬到台子上的,接下来的事就简单了,然后依次把两块小石盘摞在一起,用木棍把最止方的石盘与水车连接在一起就可以驱动石磨了,到了这个阶段,水车和石磨才真正的组合在一起,变成了水磨。磨面粉时,粮食从最上方的石盘孔内加入,在水车的带动下粮食流到第一和第二块石盘中间起先挤压和摩擦后形成面粉,最后随着石盘的转动把面粉溢出流到下面的大石盘上。为了验证水磨的的效率,伍小媚特意跑回小木屋取来五斤左右的小麦倒在水磨上方的小石盘上,不久小麦就被碾碎,但颗粒还是很大,并没有磨出真正意义上的面粉。伍小媚又试着反复碾了两遍,这才终于碾出了久违的面粉,只不过水磨无法把面粉和糠分流出来,所以碾出的面粉艳有些发灰,但对大伙来说,能吃上面粉已是相当不容易了。
有了面粉做主食,大家伙的饮食习惯重新回归到了人类特有的杂食性上,再不用餐餐吃肉了,拿秦子彦的话说,总算是告别了肉食动物的习性,重新做人了。为了庆祝这质的改变,同时向苹果的族人们表示感谢,大家商议后决定当天就用碾出的面粉来蒸馒头,不但自己可以解解馋,也能让苹果的族人们品尝下这来之不易的美味,于是就蒸馒头一事大家再次做了分工,唐风波负责磊灶台做蒸笼,伍小媚、林小雨和王一帆揉面做馒头,秦子彦和张薇薇生火来蒸。
在揉面时,伍小媚说蒸馒头和的面是一定要加一些碱并发酵一下的,否则蒸出的馒头会很硬,而且味道酸酸的。碱的问题秦子彦解决了,几天前他从盐碱湖带回来要做洗衣粉用的碱此时刚好派上大用场,但发酵粉就没办法解决,也只能凑合着蒸馒头吃了。
和好面后伍小媚就去帮唐风波磊灶台了,唐风波连灶台都不曾见过,而自己小的时候一直是用灶台做饭的,了解灶台的结构特征。有了伍小媚的指导,唐风波很快就砌好了灶台,然后拿木板拼出好几层蒸屉,又砍来竹子劈成细条编出几个简易的箅子固定在蒸屉上,蒸笼就算是做好了。
秦子彦是用木炭引的火,然后再加入了煤块,火势很旺,水很快就烧开了,摆好馒头的蒸笼里也架在了锅上,就等着馒头出锅了。
张薇薇生长在大都市,烧煤做饭对她来说还是头一回,望着煤炭燃起的蓝色火苗,她惊讶问秦子彦说:“煤炭真是好神奇啊,明明是黑色的,却能发出蓝色的火苗,并且能发热做饭,秦子彦,你是学地质的,肯定知道煤炭是怎么回事,说给我听听呗。”秦子彦正在关注着笼上的馒头,并没有听清张薇薇说的是什么,还以为张薇薇是问他馒头熟了没有,所以他把鼻子凑到蒸笼上闻了闻,没有闻到馒头的香味,就对张薇薇说:“馒头还欠些火候,还得再等一下。”“什么乱七八糟的,我是让你给我说说煤炭是怎么回事?”“什么怎么回事,这煤炭不是好好的吗,你看火烧的多旺啊!”“晕是我了,我是问你这煤炭明明是黑色的,为什么却能发出蓝色的火苗,还能发热煮饭,你听的都是什么呀?”秦子彦不好意思的挠挠头呵呵的笑了笑说:“我还以为你饿了,问我馒头熟了没有呢。”然后他蹲在张薇薇身边,随手从灶台旁抓起一块煤炭对张薇薇说道:“煤是古代植物遗体堆积在湖泊、海湾、浅海等地方,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作用转化而成的一种具有可燃性能的沉积岩。煤的化学成分主要为碳、氢、氧、氮、硫等元素。在显微镜下可以发现煤中有植物细胞组成的孢子、花粉等,在煤层中还可以发现植物化石,所有这些都可以证明煤是由植物遗体堆积而成。”“妈呀!那得需要多少植物啊?”“呵呵。。地球有几十亿年龄了,在这几十亿年中,我们人类才几十万年罢了,而植物却一直生生不息,所以才有这么多煤炭的。科学家们在地质考察研究中发现,在地球上曾经有过气候潮湿、植物茂盛的时代,如距今约3亿年的二迭纪、距今约1.3亿~1.8亿年的侏罗纪等。当时大量繁生的植物在封闭的湖泊、沼泽或海湾等地堆积下来,并迅速被泥砂覆盖,经过亿万年以后,植物变成了煤,泥砂变成了砂岩或页岩。由于有节奏的地壳运动和反复堆积,在同一地区往往具有很多煤层,每层煤都被岩石分开。”
一提及专业方面的知识,秦子彦就滔滔不绝的进入到他的专业内容上。其实张薇薇对此并没有多大兴趣,她只不过是想知道煤炭是如何变成的,没想到秦子彦竟然会一股脑的讲这么多,张薇薇早就听的烦烦的,但又不好意思打断秦子彦的兴致勃勃,所以就耐起性子装作是在很认真的聆听。可惜秦子彦只顾着详细的讲解了,他的意思是尽量说的详细些,好让张薇薇听明白,因此也没有注意到张薇薇的不耐烦,他继续说道:“植物变为煤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菌解阶段,即泥炭化阶段,当植物堆积在水下被泥砂覆盖起来的时候,便逐渐与氧气隔绝,由于细菌参与作用,促使有机质分解而生成泥炭,通过这种作用,植物遗体中氢、氧成分逐渐减少,而碳的成分逐渐增加。泥炭质地疏松、褐色、无光泽、比重小,可看出有机质的残体,用火柴烧可以引燃,烟浓灰多。二是煤化作用阶段,即褐煤阶段,当泥炭被沉积物覆盖形成顶板后,便成了完全封闭的环境,细菌作用逐渐停止,泥炭开始压缩、脱水而胶结,碳的含量进一步增加,过渡成为褐煤,这称为煤化作用,褐煤颜色为褐色或近于黑色,光泽暗淡,基本上不见有机物残体,质地较泥炭致密,用火柴可以引燃,有烟。最后一个阶段是变质阶段,即烟煤及无烟煤阶段。褐煤是在低温和低压下形成的,如果褐煤埋藏在地下较深位置时,就会受到高温高压的作用,使褐煤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化,主要是水分和挥发成分减少,含碳量相对增加,在物理性质上也发生改变,密度、比重、光泽和硬度增加,而成为烟煤,这种作用是煤的变质作用。烟煤颜色为黑色,有光泽,致密状,火焰明亮,有烟,烟煤进一步变质,成为无烟煤,无烟煤颜色为黑色,质地坚硬,有光泽,用蜡烛不能引燃,燃烧无烟。”
张薇薇的忍耐终于还是崩溃了,事实上秦子彦后面的话她根本就没能听进去,感觉如同在欣赏音乐时功放机突然出了故障,喇叭里“嗡嗡”的全是刺耳的噪音,这叫她忍无可忍,也就不再顾及秦子彦的感受,不耐烦的说道:“哎呀!别说了,好复杂啊,我已经晕了。”秦子彦这才发现了张薇薇的焦躁,于是他有点儿难为情的笑了笑说:“呵呵。。那就不说这些了。”突然从专业知识里跳出来,这多少让他感到有些无措,东瞅瞅西看看的也不知道该做些什么。还是张薇薇替他解围说:“你看下馒头蒸熟没有,我饿了。”“对对对!都忘了这茬事了。”说完秦子彦迅速的打开蒸笼,抓起一个馒头闻了闻,然后递到张薇薇面前说:“馒头蒸熟了,来,你先来一个品尝品尝。”
张薇薇接过秦子彦递来的馒头张嘴就要咬,但刚出笼屉的热馒头烫的她“哎哟妈呀”就给扔了出去。很巧的是唐风波刚好被馒头的香味吸引过来,还没有站稳脚跟就看到一个白团向自己飞来,他眼明手快的一把抓了个正着,一看是个白馒头,也不管它烫不烫嘴,一口就咬了上去。尽管热馒头烫的他嘴巴一直哈哈的喘气,却还是一口接着一口往肚里吞。
本来已经被热馒头给烫了,加上又看到唐风波这狼吞虎咽的吃相,张薇薇恼羞成怒的要从唐风波手里抢那半个馒头。唐风波一闪身,不但麻利的躲开了,并且伸手又从笼屉里抓了一个,然后说了句“好吃”就匆匆忙忙的跑了出去。这下可更叫张薇薇来气了,跟着追了几步想抢回唐风波手里的馒头,但看到他一溜烟的跑出老远,气的她跺着脚冲唐风波的背影吼道:“你就是猪八戒!”直到秦子彦又递给她一个吹凉的馒头,她才气股股的照着馒头狠咬了一口。
当晚用餐时,王一帆把苹果的族人们都召集过来,当唐风波把馒头一一分发到他们的手里时,苹果的族人们一个个不是盯着馒头就是盯着王一帆和唐风波,面面相觑的却没人敢开口去品尝。而这正是王一帆所担心的,他担心苹果的族人们可能吃不惯馒头,毕竟说苹果的族人们一直以来都是吃肉食的,冷不丁的递给他们一个在他们眼里怪怪的馒头,也难怪会让他们在观望和是否吃之间迟疑不决。唐风波从王一帆的表情里看出了他的担心,于是他拿来一个馒头递给黄瓜,然后又抓起一个张大嘴咬了一口,一边津津有味的咀嚼着,一边扬起馒头对黄瓜说:“很好吃的!”唐风波的示范勾起了黄瓜尝试的欲望,他也学着唐风波的样子大口的吃了起来。苹果的那些族人们开始时全都盯着唐风波看,在唐风波把馒头递给黄瓜时,他们的目光跟着聚焦于黄瓜的脸上。看到黄瓜大口大口的吃相,很快所有人都心急火燎的吃上了馒头,刹那间,所有的馒头就被一扫而光,每个人都吃的不亦乐乎。馒头的美味激起了苹果族人们的对吃馒头的欲望,后来他们更是自发的采集回堆积如山的小麦,不仅采集回来足够的小麦种子,更为过冬攒下了充裕的粮食储备。
(https://www.biquya.cc/id39080/2126159.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